
2022年九十从红色交通线一路走来一一伯公凹小站感怀.docx
5页九十年,从红色交通线一路走来一一伯公凹小站感怀九十年,从红色交通线一路走来 一一 伯公凹小站感怀 2022/7/16 庚子年初伏前一周的周末,我们单位组织到永定瞻仰革命遗址,走近九十年前的一个秘密驿站一一红色交通线上的小小站一一伯公凹 从上杭到永定,有高速公路了空调大巴上,我们谈笑,忘却了盛夏高温新路处处闪烁着现代文明的光亮;路两边是绿化长廊,种植才半年的花草树木,都扎根放绿;放眼窗外,乡村美丽,如画景致迎面袭来、又翩翩闪去车行一小时,就到永定郊区了,又到一个岔路口,我们换乘中巴进山,前往伯公凹穿田间、过河沿,路小、路颠;过桥、上山,曲折坎坷;绿树掩映中,急弯处处,同事们不由得佩服司机驾轻就熟进山总有二十来分钟了,一路蜿蜒,几经爬坡、下坡,终于下到了一个小山坳,就是伯公凹了 〔一〕 我用APP先测一下这里的海拔:287米,不算高;又找北斗看一下位置:这里北接永定县城,南邻广东大浦县,我们是在茫茫群山中,周围几乎不见村庄,我们确实来到“交通极不便利〞的群山深处了 伯公凹位于闽粤交界的永定城郊桃坑村,这个小站是中央红色交通线入闽的第一站,由邹端仁、邹作仁等人设立这是名副其实的“小站〞,这是个小山坳,坳形如椅,坳口朝西北,另三面环山,“椅背〞的“背头山〞看上去不高,环抱得结实,山上蓄满阔叶树。
坳口外一眼望去,都是低矮苍茫的山岭山坳中间,高底散落着五六座土木瓦房据说,九十年前,这里生活着邹家三十多口人坳中高处靠山的一座平房最大,仍有邹家先烈的后代居住生活大平房前方低阶处,横着几间修缮过的土木房,南北两间都是卧室,之间的通道该是原先的厅堂了走到北边这间,只见门外赫然挂着“周恩来旧居〞铭牌,令见者肃然起敬这个从残破中抢修起来的小小站点,竟是“国保级〞的红色遗迹! 讲解员神色庄重,讲述九十年前这里发生的故事:邹端仁如何创立和举家守护这条红色交通线的的小站、伯公凹邹家七烈士如何壮烈牺牲、邹家婆婆如何保护周总理、周总理赠送的三个银元邹家如何四代相传、伯公凹土地公庙座里神灯怎样暗传敌情……莫不感人肺腑啊我想,这个小站里发生的感人故事,一定是千百倍于这几个的九十年的岁月湮灭了那些人和事,但先烈们追求光明和文明的精神,正如同在红色交通线上前行的革命者心中的神灯,哪能湮灭得了呢! 〔二〕 伯公凹,是红色交通线上千百个秘密驿站中的一个小小站点她小,但她不简单,因为她能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条经过伯公凹站点的交通线,是中央红色交通线,是水陆两条线中的“水路〞交通线:由上海—香港—汕头,沿韩江乘船经潮州—大埔三河坝,转汀江至茶阳,到青溪村沙岗头,走山路经多宝坑、洋门、党坪、铁坑、伯公凹进入永定桃坑,再经上杭、长汀到江西瑞金。
这条秘密交通线被毛主席称为“红色血脉〞,也有领导称其为“摧不垮、打不烂的地下航线〞 这只是史料上的记录实际上,在蜿蜒数千公里的中央红色交通线上,何止如伯公凹这般大大小小的二十来个站点呢?!在伯公凹,我似乎看到,成千上百隐秘的交通站串联起一条红色的希望之路,从北之瑞金一路飘到南之香港,是血色彩带!她似乎飘落在祖国南方绿色的密林和黄色的大地间,成千上万交通员们在彩带上舞蹈、舞蹈! 看,在路上、在丛林,他们装备简陋,前赴后继,不惜献身,冲破障碍,保障交通,护送领导,运送物资路上有敌人封锁,他们就绕村走、晚上摸黑走,没路就翻山越岭……这条血色的交通线啊!是多少烈士的热血铸就的啊! 正是这条交通线,党的中央机关平安转移到中央苏区,一大批苏区急需的无线电设备技术人员和文艺工作者被平安护送到中央苏区,苏区300万人民需要的大量食盐、布及其他紧缺物资也被护送转运到中央苏区……这条血色的交通线啊!她不就是伟人身体里强壮的血管吗!! 客家山歌歌唱这条交通线:“山重水绕路几长,红色交通一线穿〞歌声悠悠,是山歌妹子悠悠的传承,或许传唱了九十年山歌叙说的隐秘、波澜壮阔又说不尽的那段事,传达出的沧桑,厚重得几乎圧垮人的躯体! 〔三〕 伯公凹,山坳小小,却是一处绝境。
先烈们选定这里做交通站,路过的革命领导人也能在此安然度过,除了它处于交通线上的必经之路外,必定还看中了这里的险峻环境——极险恶之地反为最平安之所这个深山密林中的山坳,在没公路的年代,必定是野兽出没、人迹罕至的然而,在这里居住,那么远离喧嚣,"靠背"坚厚,古树浓荫,视野远阔,确实是个不错的生存空间;虽然西风凛冽,前坡陡险,在那特殊年代,却是易守难攻,就算被攻击,只要逃到坡边,一打滚就到坡底,十分便于逃生伯公凹坳口西北方,居民开拓了一条百米泥路,尽头建一鸡舍,再往外就是一片六七十度的山坡,到谷底有数百米,谷底有稻田,好似也有鱼塘,山坡上现在开垦成一层层的旱梯田,种植成了柚子林,双拳大的柚子被油纸袋包裹着,星星点点挂满枝头,一派山里人家的丰收盛景这片柚子坡,九十年前应该是古树参天的阔叶林吧,果真如此,当时的伯公凹就更加隐密了 瞻仰完伯公凹的遗迹,已是过午的时间了,那座在无数人心头闪烁的百年神灯遗址,没时间去看了我们登车入座,不苟言笑,心头似乎被什么压着车从这条九十年前的红色交通线上又起步,沿路返回 一路依然是山路、乡村公路、高速公路;窗外景致,依然迎面袭来又翩翩闪去不过,回程不一样:汽车这么柔和地均速行进,好似路有飘带铺垫;窗外沙沙声伴和着哪个姑娘悠悠的歌;美丽乡村景致中不时亮起了那盏百年不曾寂寞的灯……真是梦幻般的前行一一这一程,总让人觉得是从九十年前一路走来,一路走来……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
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