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应急管理存在问题基层医院疫情报告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1.docx
6页疫情应急管理存在问题基层医院疫情报告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1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监测和管理的基础, 是防治传染病的重要信息疫情报告的及时与准确, 是发挥传染病防治效果的重要前提, 因此疫情报告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传染病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疫情管理的内容和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抓好医疗单位的疫情报告是降低漏报率的关键,而基层医院在疫情报告中起重要作用现就基层医院疫情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探讨1、存在问题1. 1 管理措施不力基层医院虽然有管理制度, 疫情登记有关资料基本齐全, 有专人从事疫情管理工作,并定有相应的奖惩制度但对基层医院而言, 疫情报告虽是上级卫生部门年终检查内容之一, 但由于它不能象临床科室一样给医院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导致有些临床医生和科室主任不够重视, 疫情报告奖惩制度流于形式,未与疫情报告质量考核挂钩,对医务人员无激励与制约, 给疫情管理工作带来困难1. 2 医务人员思想不重视部分医务人员缺乏大卫生观念,存在着重临床轻预防的思想,对传染病的疫情报告认识不到位,认为与自己的工作关联不大,甚至有人认为登记门诊日志与报告疫情是一种负担,还有部分医务人员对《传染病防治法》与《实施办法》不了解,对疫情报告范围与时限不熟,导致漏报、迟报。
1. 3 门诊日志、 化验登记及疫情报告卡填写项目不全 1)部分医务人员门诊日志缺项、 漏项严重, 如就诊、 发病日期、 职业、 初复诊或诊断等项目不填或填写不全 2)化验登记本未注明化验者性别、 年龄及开单医生名字 3)疫情报告卡填写不完整,出现地址、 户口填写不全,发病日期、家长姓名、诊断依据漏填等以上现象给疫情漏报检查带来不便,甚至使传染病的疫情报告漏报调查工作无从查起1. 4 门诊日志书写不规范主要反映在以下几点:( 1)一些门诊医生字迹缭草, 龙飞凤舞, 根本无法辨认是何诊断 2)初复诊概念不清,认为病人只要在医院就诊过,不论何病再次就诊都属复诊,故出现一些门诊日志上全部都是复诊的现象 3)职业、 诊断千篇一律或不规范, 如个别医生的门诊日志登记本上职业一栏全写“无”、 诊断全为“ 上感”,这些情况都给漏报检查带来一定困难1. 5 疫情迟报、漏报主要原因如下: ( 1)医务人员思想上不重视,门诊日志登记不全 2)将初诊误为复诊 3)有关化验单未及时反馈给开单医生, 或由病人自行拿走,医生不知化验结果,如医生诊断为肠炎、 阴道炎, 而经查化验室登记发现应为痢疾、淋菌,则由此造成人为迟报、漏报。
4)部分医务人员认为疑似病例未确诊而不报, 从而导致迟报、漏报率增加,给疫情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2 、管理对策以上问题客观地反映了基层医院疫情报告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采取如下对策2. 1 领导重视, 提高认识为搞好传染病管理工作,提高疫情报告质量,各级领导要提高对疫情报告工作重要性认识, 要认识到包括疫情报告在内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是一项涉及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 它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文明的体现, 它不是某个机构能够完成的任务,各级政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对传染病防治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各部门要通力协作, 齐抓共管,医院领导要认识到传染病管理所产生的效益反映在整个国民经济的顺利增长和国家的公共安全, 而不是直接以经济效益来反映要重视医院防保科的组织建设, 并从人、 财、 物各方面给予一定支持,以保证疫情工作的顺利开展2.2 在职医务人员的普法教育, 在医护人员中加强《传染病防治法》的学习教育,不断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执法的自觉性,强化预防意识,明确职责,在医务工作中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以及致病性微生物的扩散 2.3 岗前培训 我院对每年新分配来的医生进行传染病管理的岗前教育,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的规定,学习各种规章制度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要求,并定期到临床检查考核。
2. 4 加强学习,完善制度发动医务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传染病报告实施办法》, 加强疫情报告知识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疫情报告意识, 并把这种学习活动纳入每年的岗前培训, 同时完善疫情管理制度, 明确首诊首科负责制, 责任到人,将疫情报告制度做为科室质量管理考核与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严格与奖惩制度挂钩, 做到有章可循2. 5 建全登记,杜绝漏报对基层医院疫情报告进行规范管理, 统一门诊日志项目, 并提出规范化要求,建全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化验室登记、传染病病例登记和疫情报告卡, 责任疫情报告人严格按照报告时限上报各种疫情, 采用专人负责,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坚持自查制度和奖惩制度等,提高医务人员疫情报告工作主动性,不断完善、 增加疫情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杜绝漏报,提高疫情管理质量2.6在预防保健科的督导下,检验科、放射科等辅助科室也更深刻了解如何发挥疫情处理中的作用,发现传染病阳性结果,立即向送检临床科室发出报告;若发现甲类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阳性结果在向送检科室发报告的同时报告预防保健科,为防止疫情漏报多设了一道防线,有效地提高了传染病及时报告率和疫情处理率。
2. 7 加强监督, 依法管理卫生部门严格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 加大法制管理的力度,加强各级政府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加强对各级医疗单位传染病报告的日常管理, 加强检查基层医院疫情报告的落实情况, 确保基层防保组织最基本的工作经费和主动监测工作的开展,强化监督执法力度,对疫情报告实行规范化、 制度化、法制化管理, 使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强化对传染病的管理,提高防治水平,是预防传染病发生、传播的有效手段通过抓医院传染病报告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控制度,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类传染病的流行态势,有计划地预防、控制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发生和流行,将传染病控制在一定水平和把暴发疫情消灭在萌芽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