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捐赠场域-跨国公司.pdf

9页
  • 卖家[上传人]:
  • 文档编号:47156200
  • 上传时间:2018-06-3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51.94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捐赠场域:跨国公司网络生产的基本 路径捐赠场域:跨国公司网络生产的基本 路径1[1]1[1] 葛道顺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本研究通过案例研究和“过程——事件”分析方法,对外资、国 有及民营三种类型企业的捐赠行为按照动机、指向、后续管理等特性进行 了分析,结果发现,中资公司与外资公司的捐赠场域显著不同,外资公司 的捐赠主要指向关系利益人群体,是公司社会网络生产的结构化;而中资 公司的捐赠主要表现为传统慈善特征,与公司的社会网络生产低相关 一、问题、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 一、问题、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 (一)问题与理论背景 近半个世纪以来,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日益彰显出跨国公司举足轻重的经 济地位,对跨国公司海外捐赠的研究也引起了独特的关注根据波士顿大学公司 与社区关系研究中心的资料,超过 50%的财富杂志 500 强公司开始或增加它们的 海外捐赠由其带来的问题是,跨国公司在本土的社会捐赠大幅减少,而在海外 新兴市场的社会捐赠却大幅增加(Craig Smith,1994),这显然不是因为跨国 公司对海外民族具有更大的同情心而将社会捐赠资源转移到了海外在中国,有 跨国公司在短短几年内的捐赠总额达到了十多亿元, 已经成为社会干预的重要力 量。

      很显然,公司捐赠已经不再仅仅是企业慈善或被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方 式传统的观念认为,公司捐赠是企业家个人慈善或企业法人不得不承担社会责 任的一种方式, 但是跨文化的经营模式已促使公司将社会捐赠和企业的发展战略 紧密结合起来,现代捐赠主要体现公司法人的经营特征 为探讨公司捐赠的理念和行为,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公司捐赠研究 课题组于 2000 年-2004 年实施了两个阶段的连续研究,其中,Ⅰ阶研究对上海 市营业额前 1000 名排名中的 503 家公司的公益捐赠行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主 要有以下发现:92.4%的公司自成立以来有过公益捐赠行为;1999 年公司的捐赠 水平 2[2]为 0.392%,其中,国内私有公司的捐赠水平最高,为 0.87%,三资公 司次之,在 0.62%至 0.36%之间,国有公司捐赠水平最低,为 0.29%;公司的捐 赠金额(含产品实物折合成金额)与其当年营业收入的相关系数是 0.372,呈一 定程度的正相关(卢汉龙,2000)II 阶研究在Ⅰ阶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个案研 究和行为分析的方法,在北京、上海、广州按照捐赠成绩排名进行抽样,分别访 问了 10 家捐赠成绩突出的公司,其中美洲在华公司各 3 家,欧洲在华公司各 2 家,中资国有公司各 3 家、中资民营公司各 2 家,结果发现外资企业和中资企业 的捐赠场域显著不同,外资企业属于互利性捐赠,中资企业属于他利性捐赠(杨 团、葛道顺,2003)。

      本研究旨在应用 II 阶研究的资料,试图探讨跨国公司捐赠场域建构与其社会网1[1] 本文实证资料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公司捐赠的理念和行为研究”课题调研(2002 年) ,该课题由福特基金会资 助,课题主持人:杨团,课题执行人:葛道顺,课题组成员:卢汉 龙、沈康荣、吴书松、郭太阳、应志浩、赵琼、张应祥、卢娟 1络生产之间的关系 在社会网络的经典研究中,多数研究将社会网络视作既成之物,关于网络生产的 论述并不多 格拉诺维特认为用于工作搜寻的社会网络产生于家庭关系的社会延 伸(family-social contact)和工作关系的扩散(a person known from a work situation)(Granovetter, 1974:50)博特认为,网络需要投资并用心经营, 其中,不重复的信息源即“结构洞”是最有效率的(R.Burt, 1992:9)林南认 为,网络的建立需要投入(investment):“关于社会资本的一个假设是它其实 是预期获得某种回报的对社会关系的投入”(Lin,2001:24)这些研究关注了 自然人的社会网络生产问题对法人社会网络的生产的研究也有类似发现。

      索罗 森(O.Sorenson)和斯图亚特(Toby E.Stuart)以美国风险投资公司为例,论 述了公司之间关系网络的建构及其对投资空间分布的影响: 嵌入在市场交易双方 之间的友谊、婚姻等强关系取代了大众传媒等弱关系成为了关键因素,促使了风 险投资非理性的地理性集中 (Spatial concentration) 和行业性集中 (Industry concentration)白春燕的研究发现民间企业家在创业、资本积累和产业发展 的不同时期,采取“共生性庇护主义”关系策略,分别通过不固定的礼物(金)、 固定的工薪和股份, 以及对社区承担社会责任来获得支持和保护 (白春燕, 2000: 15)这些研究描述了在正式保护性制度安排下的建网行动,唐丽则分析了经济 法人制假这一关键案例后指出,对抗性制度下的网络建构、扩张和收缩的动态过 程并非所心所欲,而是依一定的物作为依托,物的变化决定了网络的生产和形态 (唐丽,2003:95) 这些研究反映出,无论是个人还是法人,社会网络的生产不仅需要物的投入,包 括强关系延伸和资源流入,而且需要经营 (二)研究假设 哈福大学史密斯教授实质性分析了企业社会捐赠的动机: 因为大部分利润来自于 海外,跨国公司把捐赠看作与政府官员建立友谊、克服制度性障碍、获得中产阶 级的认可、和社区进行需求满足对话的最好工具(Craig Smith,1994)。

      这实 际上是说,跨国公司的海外捐赠已经和其社会网络的生产紧密结合起来 如果社会捐赠过程成为跨国公司的建网行动, 那么其捐赠场域的三个惯习应该型 塑公司网络生产的基本建构,由此本研究假设:第一,跨国公司的捐赠决策具有 主体性,即捐赠的驱动力来自网络生产的主体——跨国公司的主体意识;第二, 跨国公司的捐赠对象并不是随机选定,而是应该由无形之手引向企业的网络节 点,及企业的利益相关人;第三,跨国公司需要对捐赠实施过程进行管理,并对 捐赠效果实施评估,以保证其捐赠产出达到建网目标 二、概念与研究设计 二、概念与研究设计 1.概念框架 ①捐赠场域与惯习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提出了资本化的文化理论, 并确定了文化再生产(cultural reproduction)和社会再生产(social reproduction)之间的关联:经济支配阶级能够根据其通向高雅文化的途径证明 自身的优越性,使其处于上位的位置合法化场域与惯习是布迪耶文化理论的两 个核心概念场域是为实现利益和获得资源进行争斗的各种维度,一系列彼此重2叠的场域构成人类的社会空间 场随它们从社会场整体中所获得的自主性的多少 而变化。

      自主性场的特征是高度的专门化(specificity):它拥有自己的历史; 有活动在其中、并为特殊标的(stake)而争夺的行动者的特殊结构;它形成自 己的惯习并且支持一套明确的信念惯习是一种被社会化了的主观性结构,它与 场域相互形塑(Bourdieu,1984) 米歇尔·佩尔伦将布迪厄的场域-惯习说引入社会福利领域,提出社会福利场域 是由许多亚场域组成的结构的概念, 并分析了福利场域中的行动者通过惯习对外 在的环境做出反应(Michel Peillon,1998)杨团、葛道顺进一步将场域-惯 习说应用于公司捐赠的分析, 认为公司捐赠场域在操作性概念层面上是关于公司 捐赠的决策、指向及管理等相关事件的特殊系统在理论层面上,它是将法人内 部资源转换为公共福利消费性资源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因而不但具有福利性, 而且具有生产性其捐赠惯习是公司捐赠的“主观性的社会结构”,是关于社会 捐赠的感知、感觉、思考和行动的路径范式,可以由公司领导人和公司职员的知 觉、评价和行动的分类图式构成,是公司捐赠文化的具体表现跨国公司捐赠场 域具有独特的行动逻辑, 它考虑的是公司与其所有相关利益人结成的关系系统是 否能够维持下去,以求得公司的发展和长存(杨团、葛道顺,2003)。

      ② 跨国公司的社会网络 英国学者查尔斯·汉迪曾以企业像是在“一种六棱形的圈里运营”来比拟公司承 受的各类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的压力六棱圈指的是“出资人、雇员、 顾客、供货商、环境、社区”为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环境巨变,公司需 要构建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网络,以重新配置政治、经济、社会资源和利益 分配查尔斯.汉迪还提出公司是“一个拥有自己财产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 应当是“活着并且不断成长着”公司必须平衡各方的利益,“对六棱圈的每一 方都有某种承诺,但又不为任何一方所有”因此,本研究认为利益相关人是构 成公司社会网络的基本结点, 公司的社会网络是公司与其利益相关人关系结构的 系统,其中当前在场的关系结点构成社会网络的强关系,将来必然进场的关系结 点构成社会网络的弱关系 ③结构化与网络生产 吉登斯在论述结构二重性(duality of structure)时指出,行动者一方面利用 结构,另一方面在利用结构的特质时改变或再生产了这个结构所谓结构是指行 动者在“互动情景中”利用的规则(rule)和资源(resources),其中规则是 行动者理解和使用的“可归纳而得到的行动程序”,是行动者“知识能力”的一 部分;而资源是行动者用来处理事务的具体工具,是一种权力媒介,当行动者利 用资源时,实际上是在操作权力建构别人的行动。

      吉登斯在此实际比拟了网络生 产是一种结构化过程, 是主体使用规则和资源将别人的行动建构到自己网络中的 行动 企业的捐赠场域是一种结构,企业捐赠就是一种结构化的行动为对公司捐赠的 行动进行结构解析, 我们需要找出将公司捐赠场域分解为不同的亚场域的行动逻 辑和支持这种行动逻辑的决策和管理规则的一般分类图式,如下: 公司捐赠物分为资金和非资金(产品和劳务) 捐赠指向的二级变量涵义:直接利益相关人指对企业价值链产生直接影响者,间 接利益相关人指对企业价值链产生潜在作用者, 非相关利益人是指独立于企业价3值链之外的其他受益者 捐赠决策的二级变量有:政府动员:捐赠行为主要由政府动员发起;社团劝募: 由基金会等社区组织劝募而产生的一次性捐赠行为;社区申请:由受赠对象直接 申请而产生的捐赠行为;计划驱动:公司捐赠计划事先列入的捐赠行为,包括受 劝募者影响而列入计划的多年期捐赠行为;员工发起:公司员工发起或参与捐赠 的行为;领导倡导:主要由公司领导特别发起的捐赠行为 捐赠管理的二级变量有:政府合作:该项目由公司与政府机构合作管理;社区合 作:该项目由公司与捐赠对象合作管理;自行管理:该项目由公司自行管理;事 后评估:指公司对捐赠项目的计划执行进度、捐赠效果、继续捐赠行为需要等特 性进行评估。

      2.资料获得:调查方法及其修订 本研究旨在分析跨国公司的捐赠行为与企业社会网络生产之间的关系我们 根据捐赠成绩排名依次联络,愿意接受访问的企业计入案例,这样选择并访问了 15 家跨国公司(2002 年完成企业访问,都是最著名的超级跨国公司),其中美 洲跨国公司 9 家,欧洲跨国公司 6 家用同样的方法选择了 15 家本土公司作为 对照组, 其中国有企业 9 家, 民营企业 6 家 在调查初期, 随着个案调查的深入, 我们发现因为访谈内容与公司公德、 责任、 慈善及公关战略等敏感话题高度相关, 一般深度访谈的方法受阻于公司主宰的话语权, 几乎不可能分析出企业捐赠的真 正动机以及捐赠的收益所在鉴于此,课题组在对企业高层继续访谈同时,要求 访谈企业如数提供近几年的捐赠事项,试图利用“过程——事件”分析方法来探 讨公司捐赠的真正诉求以及捐赠场域和网络生产之间的关系所在 捐赠事件分析方法:①确定捐赠指向,即受益人是利益相关人还是非利益相 关人;②根据访谈资料确定该捐赠事件的决策驱动方式,是内部发起还是外部推 动;③根据访谈资料确定该捐赠事件的管理与评价方式 三、结果分析 三、结果分析 本部分对 3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