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比较范文.docx
19页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比较 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比较 牛其刚( ( :) ( ( 阜城县漫河乡中心学校, , 河北 053700) 摘要: : 学习过程就是学习者获取未知知识的过程, , 根据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动力来源不同, , 学习 可分为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学习过程由学习者本人发起的叫主动学习; ; 学习过程由学习者之外的因素发起的叫被动学习现代教育提倡主动学习, , 但在教育模式下, , 学生的学习却就是由教师发起的, , 因而教育学习从体制上导致了学生的被 动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优于被动学习, , 主动学习最终将取代被动学习, , 在未来的社会中, , 班级学习制将就是学校的主要学习模式 关键词: : 主动学习; ; 被动学习; ; 班级学习制 学习方式对学习效率 有 很大影响, , 不同的学习方式会有不同的学习效率, , 从动力特点分, , 学习方式可分为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学习过程由学习者本人发起的叫主动学习; ; 学习过程由学习者之外的因素发起的叫被动学习 主动学习方式优于被动学习, , 主动学习为什么比被动学习更有优势呢?下边对两种学习方式进行比较。
一、学习者地位的比较 在教育体制下, , 学生学习过程的发起方主要就是教育者而非学生本人, , 因而学生的学习就是被动的因此, , 在教育制度下学生的学习就是一种被动学习方式, ,教育学习就是最主要的一种被动学习, , 下边说的被动学习就就是指教育体制下的学生的学习 1 1 、被动学习中学习者的地位分析 教育就是一个培养人的过程, , 这个过程由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组成在这个过程中, , 教育者自然就是教育活动的发起方, , 因此, , 教育者就是教育过程的主宰一方, , 教育的内容、方式、年限、标准等都就是由教育方确定, , 而被教育者就是被主宰一方, , 她只能被动的接受教育方的安排教育者作为教育过程的发起方自然对整个过程有绝对的支配权, , 她支配整个过程, , 就是过程的权力一方, , 受教育者则就是接受一方, , 被动一方支配方有很大的主动性, , 而接受一方却没有, , 这就是权力与权利的 差别教育者就是权力一方, , 她代表国家政权, , 就是上层建筑的范畴, , 受教育者只有权利没有权力, , 就是接受规则一方因此, , 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就是两个不平等的主体。
在这种教育者主宰教育过程的体制下, , 根本没有主动学习的体制基础, , 受教育者无学习的主动性可言所谓主动, , 简而言之, , 就就是一个人为自己的行为走向作选择, , 并为这些选择负责 教育体制下的学习内容、方式、年限、标准等都就是由教育者一 方确定, , 受教育者没有选择的权利没有选择哪来自主?没有自主哪来 主 动 学习 ?因此, , 在教育体制下谈主动学习只能就是苍白的呐喊与呻吟在没有主动学习的教育体制下, , 受教育者对学习只能用消极、适应、缺乏创造等一些消极的词语去描述没有自主就没有积极、主动、能动等, , 也就缺乏创造, ,缺少大师级人才, , 这也就是教育体制的必然我国缺乏创造性人才, , 教育体制的被动性就是根本原因 2 2 、主动学习中学习者的地位分析 因主动学习过程的发起方就是学习者本人, , 主动学习过程的要素就是学习者与学习内容, , 学习内容就是学习者的客体, , 它不可能成为学习活动的发起方, ,学习过程的发起者自然就是学习者本人, , 因而学习者就就是学习过程的主宰一方, , 学习内容则就是被动一方学习内容就是教材, , 教材可以就是书籍, , 也可以就是人( ( 教师 ), 或其它因素。
教师就是学习内容, , 也就不可能成为学习过程的主宰与主导一方, , 只能就是学习过程中的辅助因素在主动 学习过程中, , 教师的地位 发生了质的 变化, , 由教育过程中的主宰与主导地位变为主动学习过程中的客体的辅助地位, , 这就是被动学习与主动 学习的根本区别 主动学习因学习的发起人就是学习者, , 因而就是一种义务式的学习, , 就是一种学生把自己置于主人地位上的学习, , 学习也就变成学习者自觉自愿的事学习积极性的根源在于学生内部学习动机, , 而这种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 , 学生将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 学习具有很大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与创造性, , 高效就是自然的教育学习的学习过程发起者就是教育者, , 学习者就是被动完成教育者交给的学习任务, , 存在很大的消极因素, , 出现厌恶学习就是体制的必然, , 就是低效的学习方式 二、动力特点 的 比较 主动, , 就就是不靠外力而自动, , 就就是做事情先由自己把握; ; 被动, , 就就是待外力推动而行动 主动学习其实就是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来自于学习者的一种学习状态被动学习就是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来自于学习者以外的人或社会因素, , 就是学习者在外力的约束下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方式。
主动学习就是现行教育提倡的一种 学习方式, , 与被动学习相比有许多优 点 主动学习因其就是自主行为, , 学习者视学习为一种义务, , 学习的目的、标准等均来自于学习者自身, , 因而主动学习就是一种无条件( ( 不需外力维持) ) 行为, , 学习者会全心全意地完成学习内容, , 学习的效率会很高主动学习的主要表现就就是忘我, , 会不知疲倦、废寝忘食地学习 而被动学习就是一种任务式学习, , 学习者从潜意识中认为就是在完成别人交给的任务, , 因而学习就是有条件的学习的完成情况常常依赖于学习任务提出者的要求, , 一旦标准降低, , 学习者常会出现效率降低, , 在压力消失的情况下常会放弃学习因此, , 被动学习 的效率常常低于主动学习被动学习的主要表现就是一旦施教方宣布取消学习任务学生会放弃学习, , 甚至会为放假而欢呼雀跃 三、学习效果数学示意表达的比较 被动学习就是在压力下进行的, , 学习效果与压力大小就是紧密联系的, , 压力大小与学习效果之间的二维坐标图呈抛物线学习效果与施教压力之间的对应关系依次就是: : 开始、应付、服从、顶峰、抵触、对抗、放弃其坐标示意图如下: : 学 顶峰 习 服从 抵触 效 应付对抗 果 开始 放弃 施 教 压 力 大 小 从上图可以瞧出, , 被动学习的学习效果起初就是随着施教压力的增大而不断提高, , 当压力达到一定值后, , 学习效果达到顶峰。
但就是当学习压力超出学生的承受能力时, , 学习效果会逐渐降低, , 学生就会出现抵触、对抗、甚至放弃学习的现象 主动学习因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学生自身, , 学习的起因就是动力而不就是压力, ,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也会产生压力感, , 但这种压力感来自于自身对目标的实现程度, , 而不就是来自于教师 与教材主动学习的学习效果与投入程度就是直线关系主动学习的学习效果由低到高的次序就是: : 好奇、兴趣、忘我, , 当然在这三者之间还可分成别的档次, , 其坐标示意图如下: :忘我 学 习 兴趣 效 果 好奇 学习的个人投入程度 从坐标图可以瞧出, , 在学习效果直线上, , 主动学习的学习效果随着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投入程度的提高而迅速提高, , 与投入程度就是 正比关系, , 没有被动学习中下降的曲线随着学习者的投入程度的提高, , 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会不断提高, ,不会出现下降现象 四、教、学关系的比较 被动学习由于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施教的压力( ( 外力 ), 因此, , 在教学过程中施教方( ( 教师) ) 成为教与学的主要一方, , 她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等会做出很多限定, , 成为教与学的主宰。
作为知识继承者的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与服从的地位, , 成为完成教师教学任务的工具, , 在精神上成为教师的玩偶, , 这种情况下灌输式教学就是自然的事 在这种方式下教为主, , 学为辅, , 教师占据着不可改变的中心地位, , 提倡以 学生为中心只能就是一相情愿的呐喊 主动学习由于学习的力量来自于学习者内部, , 学习就是动力而不就是压力, ,因此学习可以就是不依赖于教的自主行为, , 就是在不需要监督的情况下完成的自动行为, , 自学成材者就就是主动学习的最好的例证主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对学习的要求、方法、进度等等做出限定, , 成为学的主宰, , 教的作用自然处于次要地位, , 甚至可以无教存在; ; 即使有教存在, , 也就是在学习者自主要求下的教, ,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自然成为学习的中心因此, , 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教, , 即: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导到主动学 习, , 教师就可一劳永逸, , 学生受益无穷 五、主体地位的比较 教学中教学双方的主体地位问题争论由来已久, , 出现这些争论的关键就是瞧问题的角度我的瞧法应从两个方面去分析: : 1 1 、哲学主体的平等。
从哲学角度讲, , 主体就是指有认识与实践能力的人可见一个人的主体地位就是与她的生命连在一起的, , 就是不可剥夺的, , 除非剥夺一个人的生命, , 她的主体地位才会消失从这个角度讲教师与学生都就是认知上的主体, , 同样也都就是被认知的客体, , 她们的主体地位就是平等的对教师来说, ,教材、学生都就是教师的认知对象, , 自然就是教师认知的客体; ; 对学生来说, , 教材、教师都就是学生的认知对象, , 自然就是学生认知的客体教师与学生互为主客体, , 教学过程中就是有双主体出现的, , 不然教学过程就不能进行在哲学上不论就是主动学习还就是被动学习, , 学习过程中双方的主体地位都就是不变的, , 教学双方互为主客体虽然教、学双方都处于主体地位就是没有疑问的, , 但就是二 者客体的指向侧重点就是不一样的, , 在被动学习中, , 教师的客体的侧重点就是整个教材与全体学生两方面, , 学生客体的侧重点就是整个教材与教师; ; 在主动学习中教师的侧重点就是内容与部分学生, , 学生的客体的侧重点主要就是教材而不就是教师, , 只有在需 要时教师才成为学生认知的客体 2 2 、思想主体的不平等。
思想主体就是指人的行为指向决定权的拥有者在被动学习中, , 学生的学习行为指向的决定权主要在教师手中, , 自己能决定的部分较少, , 因此, , 就会出现学生思想主体的缺失与教师思想主体的侵权 教师精神主体的侵权把学生本该就是自己利益的学习 义务 行为变成学生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 , 把学生的无条件的学习义务转变为有条件的需要外力维持的学习任务 从这个角度讲教师的工作就是画蛇添足, , 只有教师还学生其思想主体地位, , 让学生义务的无条件主动学习才就是高效的 在主动学习中, , 学生的学习行为 指向的决定权在学生自己手中, , 需不需要教师也就是学生自己说了算, , 因此学生就是自己的思想主体, , 学习就成了无条件的义务行为、自动行为, , 高效就是自然的事 在被动学习中, , 学生就是自己的认知主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