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育之研究》原文 《体育之研究》原文读后感最新.docx
14页《体育之研究》原文 《体育之研究》原文读后感最新 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提倡之者,不得其本,久而无效长是不改,弱且加甚夫命中致远,外部之事,结果之事也体力充实,内部之事,缘由之事也体不坚实,则见兵而畏之,何有于命中,何有于致远?坚实在于熬炼熬炼在于自觉今之提倡者,非不设种种之方法,然而无效者,外力缺乏以动其心,不知何为体育之真义体育果有如何之价值,效果云何,著手何处,皆茫乎如在雾中,其无效亦宜欲图体育之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体育之自觉不行苟自觉矣,则体育之条目,可不言而自知,命中致远之效,亦当不求而自至矣不佞深感体育之要,伤提倡者之不得其当,知海内同志,同此病而相怜者必多不自惭赧,贡其愚见,以资商榷所言并非皆己实行,尚多空言抱负之处,不敢为欺倘辱不遗,赐之教导,所虚心百拜者也 第一 释体育 自有生民以来,智识有愚闇,无不知防卫其生者是故西山之薇,饥极必食;井上之李,不容不咽;巢木以为居;皮兽以为衣;盖发乎天能,不知所以然也。
然而未精也有圣人者出,于是乎有礼,饮食起居,皆有节度故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食饐而谒,鱼馁而肉败,不食;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墙堵焉人体之组成,与群动无不同,而群动不能及人之寿,所以制其生者无节度也人则以节度制其生,愈降于后而愈明,于是乎有体育体育者,养生之道也东西之所明者不一:庄子效法于庖丁,仲尼取资于射御;现今文明诸国,德为最盛,其斗剑之风,播于全国;日本则有武士道,近且因吾国之绪余,造成柔术,觥觥乎可观已而考其内容,皆先精究生理,详于官体之构造,脉络之运行,何方兴旺为早,何部较有偏缺,其体育即准此为程序,抑其过而救其所不及故其结论,在使身体平均兴旺由此言之,体育者,人类自其养生之道,使身体平均兴旺,而有规章次序之可言者也 其次 体育在吾人之位置 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顾知之者或寡矣或以为重在智识,或曰道德也夫学问则诚珍贵矣,人之所以异于动物者此耳顾徒学问之何载乎?道德亦诚珍贵矣,所以立群道平人己者此耳顾徒道德之何寓乎?体者,为学问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学问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体者,载学问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儿童及年入小学,小学之时,宜专注意于身体之发育,而学问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
宜以养护为主,而以教授训练为辅今盖多不知之,故儿童缘读书而得疾病或至夭殇者有之矣中学及中学以上,宜三育并重,今人则多偏于智中学之年,身体之发育尚未完成,乃今培之者少而倾之者多,发育不将有中止之势乎?吾国学制,课程密如牛毛,虽成年之人,坚韧之身,犹莫能举,况未成年者乎?况弱者乎?观其意,教者若特设此繁重之课,以困学生,蹂躏其身而残贼其生,有不受者则罚之;智力过人者,则令加读某种某种之书,甘言以#恬之,厚赏以诱之嗟乎,此所谓贼夫人之子欤!学者亦若恶此生之永年,必欲摧折之,以身为殉而不悔何其梦梦如是也!人独患无身耳,他复何患?求所以善其身者,他事亦随之矣善其身无过于体育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于吾人讨论之中,宜视为重要之部学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此之谓也 第三 前此体育之弊及吾人自处之道 三育并重,然昔之为学者,详德智而略于体及其弊也偻身俯首,纤纤素手,登山则气迫,涉水则足痉故有颜子而短命,有贾生而早夭,王勃卢照邻或幼伤或坐废此皆有甚高之德与智也,一旦身不存,德智则从之而隳矣惟北方之强,任金革死而不厌燕赵多悲歌大方之士烈士武臣,多出凉州清之初世,颜习斋李刚主文而兼武。
习斋远跋千里之外,学击剑之术于塞北,与勇士角而胜焉故其言曰:文武缺一岂道乎?顾炎武南人也,好居于北,不喜乘船而喜乘马此数古人者,皆可师者也 学校既起,采各国之成法,风习稍稍改矣然办学之人,犹未脱陈旧一流,囿于所习,不能骤变,或少留意及之,亦惟是外面铺张,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故愚观现今之体育,率多有形式而无实质非不有体操课程也,非不有体操教员也,然而受体操之益者少非徒无益,又有害焉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精神受无量之苦痛,精神苦而身亦苦矣盖一体操之终,未有不貌瘁神伤者也饮食不求洁,无机之物、微生之菌,入于体中,化为疾病;室内光线缺乏,则目力受害不小;桌椅长短不合,削趾适履,则躯干受亏;其余类此者尚多,不能尽也 然则为吾侪学者之计如之何?学校之设备,教师之教训,乃外的客观的也吾人盖尚有内的主观的夫内断于心,百体从令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我欲仁斯仁至,况于体育乎苟自之不振,虽使外的客观的尽善尽美,亦犹之乎不能受意也故讲体育必自自动始 第四 体育之效 人者动物也,则动尚矣人者有理性的动物也,则动必有道然何贵乎此动邪?何贵乎此有道之动邪?动以营生也,此浅言之也;动以卫国也,此大言之也。
皆非本义动也者,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朱子主敬,陆子主静静,静也;敬,非动也,亦静而已老子曰无动为大释氏务求安静静坐之法,为朱陆之徒者咸尊之近有因是子者,言静坐法,自诩其法之神,而鄙运动者之自损其体是或一道,然予未敢效之也愚拙之见,天地盖惟有动而已 动之属于人类而有规章之可言者曰体育前既言之,体育之效,则强筋骨也愚昔尝闻,人之官骸肌络,准时而定,不复再可改易,大抵二十五岁以后,即一成无变今乃知其不然人之身盖日日变易者:新陈代谢之作用不绝行于各部组织之间,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虽六七十之人犹有改易官骸之效,事盖有必至者又闻弱者难以转而为强,今亦知其非是盖生而强者,滥用其强,不戒于种种嗜欲,以渐戕贼其身,自谓天生好身手,得此已足,尚待熬炼?故至强者或终转为至弱至于弱者,则恒自悯其身之下全,而惧其生之不永,兢业自持于消极方面,则深戒嗜欲,不敢使有损失于乐观方面,则勤自熬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遂变而为强矣故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夭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东西著称之体育家,若美之罗斯福、德之孙棠、日本之嘉纳,皆以至弱之身,而得至强之效又尝闻之,精神身体,不能并完。
用思想之人,每歉于体;而体魄蛮健者,多缺于思其说亦谬此盖指薄志弱行之人,非所以概乎君子也孔子七十二而死,未闻其身体不健;释迹往来传道,死年亦高;邪苏不幸以冤死;至于摩诃末,左持经典,右执利剑,征压一世此皆古之所谓圣人,而最大之思想家也今之伍秩庸先生,七十有余岁矣,自谓可至百余岁,彼亦用思想之人也;王湘绮死年七十余,而康健矍铄为是说者,其何以解邪?总之,勤体育则强筋骨,强筋骨则体质可变,弱可转强,身心可以并完此盖非天命而全乎人力也 非第强筋骨也,又足以增学问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夫学问之事,熟悉世间之事物而推断其理也于此有须于体者焉直观则赖乎耳目,思考则赖乎脑筋,耳目脑筋之谓体,体全而学问之事以全故可谓间接从体育以得学问今世百科之学,无论学校独修,总须力能胜任力能胜任者,体之强者也不能胜任者,其弱者也强弱分,而所任之区域以殊矣 非第增学问也,又足以调感情感情之于人,其力极大古人以理性制之,故曰仆人翁常惺惺否,又曰以理制心然理性出于心,心存乎体常观罢弱之人,往往为感情所役,而无力以自拔;五官不全及肢体有缺者,多困于一偏之情,而理性缺乏以救之。
故身体健全,感情斯正,可谓不易之理以例言之:吾人遇某种不快之事,受其刺激,心神震荡,难于制止,苟加以严急之运动,立可汰去陈旧之观念,而复使脑筋清明,效盖可立而待也 非第调感情也,又足以强意志体育之大效,盖尤在此矣夫体育之主旨,武勇也武勇之目,若猛烈,若不畏,若敢为,若耐久,皆意志之事取例明之,如冷水浴足以练习猛烈与不畏,又足以练习敢为凡各种之运动,持续不改,皆有练习耐久之益若长距离之赛跑,于耐久之练习尤著夫力拔山气盖世,猛烈而已;不斩楼兰誓不还,不畏而已;化家为国,敢为而已;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耐久而已要皆可于日常体育之小基之意志也者,固人生事业之先躯也 肢体纤小者举止轻浮,肤理缓弛者心愿柔钝,身体之影响于心理也如是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学问,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筋骨者,吾人之身;学问、感情、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适,是谓俱泰故夫体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 第五 不好运动之缘由 运动力体育之最要者今之学者多不好运动,其缘由盖有四焉:一则无自觉心也一事之见于行为也,必先动其喜为此事之情,尤必先有对于此事明白周详知其所以然之智明白周详知所以然者,即自觉心也。
人多不知运动对于自己有如何之关系,或知其大概,亦未至于亲切严密之度无以发其智,因无以动其情夫能讨论各种科学孜孜不倦者,以其关系于己者切也今日不为,他日将无以谋生而运动则无此自觉,此其咎由于自己不能深省者半,而教师不知所以开之亦占其半也一则积习难返也我国历来重文,羞齿短后,动有英雄不当兵之语虽知运动当行之理,与各国运动致强之效,然旧观念之力尚强,其于新观念之运动,盖犹在迎拒参半之列故不好运动,亦无怪其然一则提倡不力也此又有两种:其一,今之所称训练家,多不诺体育自己不知体育,徒耳其名,亦从而体育之,所以出之也不诚,所以行之也无术,遂减学者讨论之心夫荡子而言独立,沉湎而言节饮,固无人信之矣其次,教体操者多无学识,语言鄙俚,闻者塞耳所知惟此一技,又未必精,日日相见者,惟此机械之动作而已夫徒有形式而无精意以贯注之者,其事不行一日存,而今之体操实如是一则学者以运动力可羞也以愚所考察,此实为不运动之大缘由矣夫衣裳檐檐(注:将木字旁换成衣字旁)、行止于于、瞻视舒徐而夷犹者,美妙之态,而社会之所尚也忽尔张臂露足,伸肢屈体,此何为者邪?宁非大可怪者邪?故有深知身体不行不运动,且甚思实行,竟不能实行者;有群行群止能运动,单独行动则不能者;有燕居私室能运动,稠人广众则不能者。
一言蔽之,大方之一念为之耳四者皆不好运动之缘由第一与第四属于主观,改之在己;其次与第三属于客观,改之在人,君子求己,在人者听之可矣 第六 运动之方法贵少 愚自伤体弱,因欲讨论卫生之术顾古人言者亦不少矣近今学校有体操、坊间有书册,冥心务泛,终难得益盖此事不重言谈,重在实行,苟能实行,得一道半法已足,曾文正行临睡洗脚、食后千步之法,得益不少有老者年八十犹康健,问之,曰:吾惟不饱食耳今之体操,诸法樊陈,更仆尽之,宁止数十百种?巢林止于一枝,饮河止于满腹吾人惟此身耳,惟此官骸藏络耳,虽百其法,不外欲使血脉流通夫法之致其效者一,一法之效然,百法之效亦然,则余之九十九法可废也目不两视而明,耳不两听而聪,筋骨之熬炼而百其方法,是扰之也欲其有效,未见其能有效矣夫应诸方之用,与锻一己之身者,不同浪桥所以适于航海,持竿所以适于逾高,嬉戏宜乎小学,兵式宜乎中学以上,此应诸方之用者也运动筋骸使血脉流通,此锻一己之身者也应诸方之用者其法宜多,锻一己之身者其法宜少近之学者,多误此意,故其失有二:一则好运动者,以多为善,几欲一人之身,百般俱备,甚至无一益身者;一则不好运动者,见人之技艺多,吾所知者少,则绝弃之而不为,其宜多者不必善,务广而荒,又何贵乎?少者不必不善,虽一手一足之屈伸,苟以为常,亦有益焉。
明乎此,而后体育始有进步可言矣 第七 运动应留意事项 凡事皆宜有恒,运动亦然有两人于此,其于运动也,一人时作时辍,一人究竟不懈,则效不效必有分矣运动而有恒,第一能生兴味凡静者不能自动,必有所以动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