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ppt

41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85278691
  • 上传时间:2024-09-0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645.50KB
  • / 4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推断方法推断方法 文言词语的分类文言词语的分类•1.1.实实词词,,具具有有实实在在意意义义的的词词语语包包括括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2.2.虚虚词词,,没没有有实实在在意意义义的的词词语语包包括括代代词词、、连连词词、、介介词词、、助助词词、、副副词词、、叹叹词词(语气词)、拟声词等语气词)、拟声词等 副词副词是一种用来修饰是一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的词,说的词,说明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概念的词明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概念的词例如:方、但、益、例如:方、但、益、介词介词介词是一种用来表示词与词、词与句之间介词是一种用来表示词与词、词与句之间的关系的虚词,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的关系的虚词,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介词后面一般有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介词后面一般有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词类词类 介词可以分为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介词可以分为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式介词、原因介词和其他介词式介词、原因介词和其他介词 例如:于、以例如:于、以•连词连词是一种虚词,是一种虚词, 它不能独立担任句子成分它不能独立担任句子成分而只起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以及句与句的而只起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以及句与句的作用。

      作用 •并列连词:并列连词:有 和、跟、与、同、及、而、况、况且、有 和、跟、与、同、及、而、况、况且、何况、乃至等何况、乃至等 •承接连词:承接连词:有 则、乃、就、而、于是、至于、说到、有 则、乃、就、而、于是、至于、说到、此外、像、如、一般、比方等此外、像、如、一般、比方等 •转折连词:转折连词:有 却、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有 却、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 •因果连词:因果连词:有 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有 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以、是故、以致等以、是故、以致等 •选择连词:选择连词:有 或、抑、非有 或、抑、非…即、不是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连词:假设连词:有 若、如果、若是、假如、假使、倘若、有 若、如果、若是、假如、假使、倘若、要是、譬如等要是、譬如等 •比较连词:比较连词:有 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有 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不及;与其不及;与其…不如、若不如、若…则、虽然则、虽然…可是等 •让步连词:让步连词:有 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有 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助词:助词:在汉语中,通常分为在汉语中,通常分为结构助词、时态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和语气助词助词和语气助词三种•文言文文言文中则有:中则有:之、乎、者、也、矣之、乎、者、也、矣等 代词:代词:是代替名词的一种词类是代替名词的一种词类 例子:其、吾、余例子:其、吾、余•语气词:语气词:是表示语气的是表示语气的虚词虚词,常用在句尾或句,常用在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语气 •例子例子:呼、矣、焉、夫、哉:呼、矣、焉、夫、哉,,•““夫夫””可译为可译为““啊啊””,,““哉哉””分别可译为分别可译为““呀呀””、、 “ “吗吗””、、““啊啊”” 拟声词:拟声词: 例子:唧唧(虫叫声)、咕咕例子:唧唧(虫叫声)、咕咕 考纲要求:理解考纲要求:理解常见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文言虚词在文中在文中                   的意义和用法的意义和用法B))??????而而、何、乎、、何、乎、乃乃、、其其、、且且、若、、若、所所、、为为、、焉、也、焉、也、以以、、因因、、于于、、与与、、则则、、者者、、之之18个)个)之乎者也,因为所以,之乎者也,因为所以,而且与其于焉,则乃若何。

      而且与其于焉,则乃若何 1.1.剑阁峥嵘而崔嵬,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2.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4.今人有大功而击之《鸿门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鸿门宴》 5.5.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6.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7.7.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记》8.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1 1.表并列,不译,也译.表并列,不译,也译““又又”” 2 2.表递进,并且、而且.表递进,并且、而且3 3.表承接,就、接着,或不译.表承接,就、接着,或不译4 4.表转折但是、却.表转折但是、却5 5.表假设如果、假如.表假设如果、假如6 6.表修饰,即连接状语.表修饰,即连接状语7 7.表因果因而.表因果因而8 8.表目的来.表目的。

      来(1)连词 1)1)第二人称,今译为:你(们)、你(们)第二人称,今译为:你(们)、你(们)的它与““尔尔””是同源字,在上古之时音近是同源字,在上古之时音近义通例释:例释:①①妪每谓予曰:妪每谓予曰:““其所,其所,而而母立于兹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项脊轩志》) ) ② ②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促织》《促织》) ) ③ ③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勾践灭吴》《勾践灭吴》) )2)2)近指代词,今译为:此、这样近指代词,今译为:此、这样例释: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例释: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 《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2)(2)代词用法代词用法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罢了””①①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逍遥游》)。

      《逍遥游》) ②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而后】才,方才而后】才,方才①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②三月而后成三月而后成而况】即【而况】即““何况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①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②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既而】不久,一会儿既而】不久,一会儿①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②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3)(3)复合虚词复合虚词 (1)(1)人不知人不知而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愠,不亦君子乎? ?(2)(2)觉今是觉今是而而昨非说说下列句子中说说下列句子中“而而”的意义和用法的意义和用法辨辨析析::两两个个““而而””字字毫毫无无疑疑问问都都是是连连词词,,第第(1)(1)句句表表转转折折关关系系,,第第(2)(2)句句同同学学也也许许会会脱脱口口而而出出::““表表转转折折。

      其其实实不不然然,,““今今是是””不不一一定定意意味味着着““昨昨非非””,,两两者者之之间间无无转折的意思转折的意思,因此是,因此是并列关系并列关系一、一、 察前后句意察前后句意 (3)(3)灭滑灭滑而而还4)(4)时矫首时矫首而而遐观说说下列句子中说说下列句子中“而而”的意义和用法的意义和用法辨辨析析::第第(3)(3)句句““而而””表表承承接接,,一一目目了了然然,,承承接接有有时时间间上上的的,,有有逻逻辑辑上上的的先先后后关关系系第第(3)(3)句句属属前前一一种种情情况况,,““灭灭滑滑””先先发发生生,,接接着着““还还””这这个个行行为为发发生生;;第第(4)(4)句句,,““矫矫首首””是是伴伴随随着着““遐遐观观””,,表表示示““遐遐观观””的的方方式式,,所所以以而应是而应是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表修饰关系修饰关系 (1)(1)人人而而无信,不知其可无信,不知其可2)(2)诸君诸君而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说说下列句子中说说下列句子中“而而”的意义和用法的意义和用法辨辨析析::这这两两个个““而而””字字,,连连词词,,表表示示假假设设关关系系,,相当于相当于““如果如果””、、““假使假使””。

      它们的位置很特别,都在它们的位置很特别,都在主语和谓语主语和谓语之间 比较下列各句中的比较下列各句中的““而而””字,对其意义与用法判断正字,对其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确的一项是①①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②余知而无罪也 余知而无罪也 ③③提刀而立 提刀而立  ④ ④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A ①A ①与与③③相同,相同,②②与与④④相同相同B ①B ①与与③③相同,相同,②②与与④④不同不同C ①C ①与与③③不同,不同,②②与与④④相同相同D ①D ①与与③③不同,不同,②②与与④④不同不同分析分析: :①①徐徐而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   ②②余知余知而而无罪也无罪也 代词,你代词,你③③提刀提刀而而立立 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 ④④子产子产而而死,谁其嗣之死,谁其嗣之 连词,表假设连词,表假设【答案【答案:B:B】】返回返回 判断判断““而而””中在文中的意义。

      中在文中的意义 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而1 1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诸君而而2 2有意,有意,瞻予马首可也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而3 3青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而而4 4日参省乎己,非只效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书生终日而而5 5思也三思思也三思而而6 6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非而而7 7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矣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矣连,连,““和和””连,连,““如果如果””连,转折连,转折 连,递进连,递进连,承接连,承接连,修饰连,修饰代,你代,你 一、代词一、代词二、副词二、副词三、连词三、连词:这、这些、那、:这、这些、那、那些、其中的那些、其中的…………:一定、还是、千万:一定、还是、千万:恐怕、大概:恐怕、大概:难道、怎么:难道、怎么:其:其…………其其…………:其:其…………则则其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可译为: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可译为:    我(自己)、你、他;我们、你们、我(自己)、你、他;我们、你们、他们;我(们)的、你(们)的、他他们;我(们)的、你(们)的、他(们)的(们)的…………四、助词:其调节音节作用,不译四、助词:其调节音节作用,不译【何其】译为【何其】译为“多么多么”。

      •二、二、 关注位置关注位置     •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常常能说明它的词性、意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常常能说明它的词性、意义等虚词所处的位置不同,表示了它不同的义等虚词所处的位置不同,表示了它不同的语法功能语法功能•例如虚词例如虚词““其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如““其皆出于此乎其皆出于此乎””;;•在名词或代词后一般也是语气副词,在名词或代词后一般也是语气副词,如如““吾其吾其还也还也””•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如““秦王恐其破璧秦王恐其破璧””;;      (1)(1)其李将军之谓乎其李将军之谓乎? ? (2)(2)未报秦施而伐其师,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其为死君乎为死君乎? ?(4)(4)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练习练习] ]解释解释““其其””字在各句中的意义和用法字在各句中的意义和用法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相当于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相当于““大概大概””语气副词,表反问,相当于语气副词,表反问,相当于““难道难道””“其其”在句首一般为语气副词在句首一般为语气副词( (语气副词,表祈使,一定语气副词,表祈使,一定) )在名在名( (代代) )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

      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 判断判断““其其””中在文中的意义中在文中的意义 人言,蔺相如徒以人言,蔺相如徒以1 1其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观之,则非徒口舌耳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却立睨柱,秦王恐2 2其其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璧归赵,3 3其其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吾吾其其与之焉敢如此?焉敢如此? 归国,将相失和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归国,将相失和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4 4其其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先国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家之急而后私仇观古今英杰之所为,观古今英杰之所为,5 5其其皆出于皆出于此乎?故吾以为,汝此乎?故吾以为,汝6 6其其勿以他人之言为训勿以他人之言为训   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7 7其其一一二8 8其其是耶,其非耶?是耶,其非耶?9 9其其若是,则虽见霰雪纷若是,则虽见霰雪纷其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其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悔1010其其随之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

      之憾了代,代,““他他””代,代,““他他””副,反问,副,反问,““难道难道””代,代,““那那””副,推测,副,推测,““大概大概””副,祈使,副,祈使,““一定一定””代,其中代,其中连,选择,是连,选择,是…………还是还是…………连,假设,连,假设,““如果如果””代,我,自己代,我,自己 以以1 1、、介词介词((1 1)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式,可译为)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式,可译为 “ “用用”“”“把把”“”“凭凭”“”“按照按照” ” 等 ((2 2)表示原因,可译为)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因为”“”“因而因而””等2 2、、连词连词,,相当于相当于““而而”” ((1 1))表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表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用用来来” ” ((2 2))表动作的结果,可译为表动作的结果,可译为““以致以致””:: ((3 3))表因果,可译为表因果,可译为““因为因为””:: ((4 4))表承接,相当于表承接,相当于““而而””,,不译不译 ((5 5)表)表并列或递进关系并列或递进关系 ,可译为,可译为“而而”“又又”“而而 且且”“并且并且”等,等,或者或者省去省去 3 3、、动词动词,可译为,可译为““认为认为” ” ““带领带领””等等4 4、、复音词复音词,,[ [以是以是][][是以是以] ]译为译为““因此因此””、、““所以所以””等。

      等5 5、、通假通假““已已””,译为,译为““已经已经””:得鱼腹中书,固:得鱼腹中书,固以以怪之怪之矣矣 •三、三、 辨析词性辨析词性     •同一个虚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因所起的作用不同,其同一个虚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因所起的作用不同,其词性也会不同词性也会不同•如如20062006年高考安徽卷中年高考安徽卷中““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中中的的““以以””字,后面是动词字,后面是动词““利利” ” ,一般作连词,表目,一般作连词,表目的,可译为的,可译为““用来用来””;;•而在而在20062006年高考江苏卷中年高考江苏卷中““诸生以夜中对诸生以夜中对””中的中的““以以””字,后面是名词字,后面是名词““夜中夜中” ” ,与之构成介宾短语,在,与之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此处句中作状语,此处““以以””字就是介词,可译为字就是介词,可译为““用、用、拿拿””    (1)(1)是时是时以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2)(2)故为之说,故为之说,以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3)属予作文属予作文以以记之。

      记之 (4)(4)至至以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刃裂颈断舌而死 (5)(5)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 民民以以殷盛,国殷盛,国以以富强[ [巩固练习巩固练习] ]解释解释““以以””字在各句中的用法字在各句中的用法以以””字字用用法法有有一一个个规规律律,,即即““以以””字字的的后后面面是是名名词词((代代词词)),,““以以””为为介介词词;;““以以””后后面面是是动动词词,,““以以””为连词由此可知,题中由此可知,题中(1)、、(4)两句是介词,用于两句是介词,用于名词名词之前,之前,与名词构成介宾短语,但一用在身份前,一用在工具与名词构成介宾短语,但一用在身份前,一用在工具前,意义不同;前,意义不同;(5)“以以”后省略宾语后省略宾语“之之”,仍是介词仍是介词 (2) 、、 (3)同为连词,都是用于动词之前,用法意义相同为连词,都是用于动词之前,用法意义相同,连词,表目的,相当于同,连词,表目的,相当于“用来用来”、、“来来” 解释句中解释句中““以以””的用法①①余船余船以以次俱进次俱进 ②②秦亦不秦亦不以以城予赵城予赵 ③③且且以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④④余余以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⑤⑤以以刀劈狼首刀劈狼首⑥⑥欲欲以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⑦⑦孙膑孙膑以以此名显天下此名显天下⑧⑧夫夷夫夷以以近,则游者众近,则游者众 ⑨⑨敛赀财敛赀财以以送其行送其行 ⑩⑩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人多以书假余⑾⑾木欣欣木欣欣以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介,因(此介,因(此 ))连,用来连,用来 介,凭介,凭动,带领动,带领 介,用介,用介,在介,在介,因介,因 介,把介,把介,按照介,按照 连,连,““而而”“”“又又”“”“而且而且”“”“并且并且” ” 连,而,或不译连,而,或不译 小试牛刀小试牛刀 与与一、介词一、介词二、连词二、连词三、动词三、动词四、通假四、通假1.和,跟,同。

      .和,跟,同2.给,替.给,替3.比,和.比,和……比较和,跟,同和,跟,同通通“欤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1.给予,授予.给予,授予2.结交,亲附.结交,亲附3.对付4.参加,参与.参加,参与5.赞许,同意.赞许,同意五、复音虚词五、复音虚词【孰与】【与【孰与】【与……孰】孰】【孰若】【与其【孰若】【与其……孰若】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哪如”“与其与其……哪如哪如……”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跟……比比较,哪一个较,哪一个……” ““与与””在连词和介词两种用法下在连词和介词两种用法下““意义意义””相相同,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同,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1 1、、乃乃与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  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  •2 2、陈涉少时,、陈涉少时,尝尝与与人佣耕  人佣耕  •3 3、不复出焉,、不复出焉,遂遂与与外人间隔 外人间隔 •4 4、、齐齐与与楚楚从亲  从亲  •5 5、、秦王秦王与与群臣群臣相视而嬉  相视而嬉  •上述句中上述句中1 1、、2 2、、3 3为介词,为介词,4 4、、5 5为连词,为连词,•一般的分辩方法是:连词连接的成分前后顺序可以调一般的分辩方法是:连词连接的成分前后顺序可以调换,而介词不能。

        换,而介词不能  •我的经验是:我的经验是:1 1、、““与与””前有状语(主要为副词)前有状语(主要为副词),直接确定其为介词,且屡试不爽;,直接确定其为介词,且屡试不爽;•2 2、、““与与””前无状语,但承前省略主语,亦为介前无状语,但承前省略主语,亦为介词与贼战,斩首数百与贼战,斩首数百) •  四、四、 借助结构借助结构     •辨析虚词与句中其他成分所构成的语句结辨析虚词与句中其他成分所构成的语句结构,是理解虚词用法的应该重要方面构,是理解虚词用法的应该重要方面•如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中的中的““以以””字,所处的位置与字,所处的位置与““而而””相同,并相同,并且前后两句,结构完全一致,我们就可以且前后两句,结构完全一致,我们就可以由后一句而推断出前一句中的由后一句而推断出前一句中的““以以””字,字,相当于相当于““而而””,表修饰关系表修饰关系•““忠不必用兮,贤不必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与与””     •五、五、 紧扣语境紧扣语境     •同文言实词一样,特定的语言环境,决定着虚同文言实词一样,特定的语言环境,决定着虚词的不同用法。

      推断虚词的用法,必须跟文意词的不同用法推断虚词的用法,必须跟文意的理解结合起来的理解结合起来•例如例如““不拘于时不拘于时””与与““学于余学于余””中的两个中的两个““于于””字字,所处的位置相同,都在动词后,名词前,,所处的位置相同,都在动词后,名词前,不结合文意就无法判断出用法的不同来不结合文意就无法判断出用法的不同来•““不拘于时不拘于时””是说不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是说不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很显然,这里的很显然,这里的““于于””字是表被动的;而字是表被动的;而““学学于余于余””是说向我学习,因而此处的是说向我学习,因而此处的““于于””字是字是介词介词““向向””,和表被动无关和表被动无关 •  六、六、 把握作用把握作用   •在不同的句子中,即使同一词性的虚词也有着在不同的句子中,即使同一词性的虚词也有着不同的作用不同的作用•比如比如““之之””字,字,•作为结构助词在作为结构助词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是中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而在而在““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中却是中却是宾语前宾语前置的标志置的标志。

      •至于至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中的““之之””则又是则又是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于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取消句子独立性    一、一、疑疑问问代代词词何1 1、、单独作谓语单独作谓语,,““何何+ +哉、何哉、何+ +也也”,,译为译为“为什么,什么,什么原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因”2 2、、作宾语作宾语,,““何何+ +介词,何介词,何+ +动词动词””译作译作“哪里哪里,,什么什么”,译时,译时“何何”要后置要后置3 3、作定语,、作定语,““何何+ +名词名词””译译“什么什么,,哪哪”1、用在用在句首句首或或动词前,动词前,译为译为“怎么,怎么,为什么,哪里为什么,哪里”2 2、、放在形容词前放在形容词前,有时与,有时与“其其”连用,连用,译为译为“多么多么” 二、二、副词副词 固定结构固定结构①①哙曰:今日之事哙曰:今日之事何如何如??②②无何无何,宰以卓异闻宰以卓异闻③③何以何以战?战?④④是社稷之臣也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何以伐为?伐为?⑤⑤沛公大惊,曰:沛公大惊,曰:“为之为之奈何奈何?”⑥⑥奈何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⑦⑦何乃何乃太区区太区区【何如】怎么样,怎样【何如】怎么样,怎样 【无何】不久,没多久【无何】不久,没多久 【何以】拿什么、凭什么【何以】拿什么、凭什么 【奈何】怎么办、为什么【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何乃】怎能【何乃】怎能 “ “徐公徐公何何1 1能及君也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本谬也,懂其理者,何何2 2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言者,何何3 3也?其所据也?其所据何何4 4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可见,情之误,也可见,情之误,何何5 5其大也!然其大也!然何何6 6人能忘情人能忘情耶?耶?何何7 7以除此弊,望君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以良策教我,何何8 8如?如?1 1、疑问副词,怎么、疑问副词,怎么2 2、疑问副词,怎么、疑问副词,怎么3 3、疑问代词,为什么、疑问代词,为什么4 4、疑问代词,什么、疑问代词,什么5 5、程度副词,多么、程度副词,多么6 6、疑问代词,什么、疑问代词,什么7 7、疑问代词,(凭)、疑问代词,(凭)什么什么8 8、固定词组,怎么样、固定词组,怎么样牛刀小试 一、代词一、代词二、连词二、连词四、动词四、动词:你、你的、你们:你、你的、你们你们的你们的(近指):这、这(近指):这、这些、如此些、如此假设假设““若夫若夫””表另提一事表另提一事““至于至于””::““如果如果””、、““假设假设””1.“1.“像像””,,““好像好像””若同同““然然””,,“……“……的样子的样子” ” 五、复音虚词五、复音虚词三、形容词词尾三、形容词词尾 【固定词组】【固定词组】【若夫】【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

      近似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要说那”“像那像那”“至于说到至于说到”的意思例:例:若夫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逍遥游》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逍遥游》【若何】怎么样若何】怎么样例:以闲敝邑,例:以闲敝邑,若何若何?《崤之战》?《崤之战》【若辈、若属、若曹】【若辈、若属、若曹】相当于相当于“你们你们”例:不者,例:不者,若属若属皆且为所虏皆且为所虏! ! 《史记《史记• •鸿门宴》鸿门宴》【若【若……何】对待何】对待……怎么样、拿怎么样、拿……怎么办例:寇深矣,例:寇深矣,若若之之何何? ? 《左传《左传• •僖公十五年》僖公十五年》 ““若若” ” ““若若①①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奇哉哉若若②②人之思,人之思,若若③③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若④④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其鱼之一鳞若若⑤⑤龙之一爪也龙之一爪也若若⑥⑥夫常人思乡,夫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至若柳子厚则不然,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至若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

      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 ①①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假设,如果;②②代词,这,如此;代词,这,如此;③③动词,像,如;动词,像,如;④④代词,你;代词,你;⑤⑤连词,表连词,表选择,或、或者;选择,或、或者;⑥⑥与与““夫夫””构成复音虚词,构成复音虚词,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意思他转,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意思他转,相当于相当于““要说那要说那””、、““像那像那”” 一、代词一、代词二、兼词二、兼词2.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于之于之””、、““于此于此””、、““于彼于彼””1.1.相当于相当于““之之””(人称(人称/ /指代)指代)““于何于何””、、““于是于是””焉1.1.句末,了,啊,呢句末,了,啊,呢三、语气助词三、语气助词2.2.句中,表停顿,句中,表停顿, “ “也也””3.3.词尾,词尾,““然然””,译为,译为“……“……的样子的样子”“……”“……地地”” ““焉焉”” 崤之战,秦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崤之战,秦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焉焉①①,,狭狭焉,未料及有伏狭狭焉,未料及有伏焉焉②②,山上大石纷落,但,山上大石纷落,但大呼大呼““且且焉焉③③置土石置土石””,别无他法,故致大败。

      别无他法,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于是余有叹焉焉④④,骄而轻敌,,骄而轻敌,焉焉⑤⑤能不败能不败? ?如如此,纵万军于之何加此,纵万军于之何加焉焉⑥⑥? ?但以其人之傲,若但以其人之傲,若斥斥焉焉⑦⑦,则必无颜世上矣则必无颜世上矣 ①①形容词词尾,可译为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的样子””;;②②兼词,在这里;兼词,在这里;③③疑问代词,哪里;疑问代词,哪里;④④句末语助词,不译或译为句末语助词,不译或译为““了了””;;⑤⑤疑问疑问代词,怎么,哪里;代词,怎么,哪里;⑥⑥句末语助,呢;句末语助,呢;⑦⑦代词,他们代词,他们 一、一、副词副词2 2、、表限制范围、数量、程度表限制范围、数量、程度译为““才、这才、才、这才、””、、““仅、只仅、只””等等3 3、表转折,译为、表转折,译为““却、竟然,居然却、竟然,居然1 1、、表顺承,译为表顺承,译为““于是、就、便于是、就、便””4 4、表判断或确认、表判断或确认译为是,就是译为是,就是乃二、代词二、代词用作用作第二人称,第二人称,译为译为““你、你们,你、你们,你的、你们的你的、你们的可做可做主语主语和定语,和定语,不能做不能做宾语。

      宾语三、复音虚词三、复音虚词1 1、无乃:表猜测,译、无乃:表猜测,译为为““恐怕恐怕…………吧吧””2 2、乃尔:译为、乃尔:译为““就这样就这样””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示儿》,乃乃1 1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无望告乃乃2 2翁翁””一句,大一句,大为感佩,其真为感佩,其真乃乃3 3忠贞之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乃4 4曰:曰:““此徒沽名耳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乃5 5不得已而谢不得已而谢1、于是1、于是2、代词,2、代词,““你的你的””3、3、““是是””4、4、““竟然,却竟然,却””5、5、 “ “才才””牛刀小试 一、代词一、代词二、结构助词二、结构助词2.2.指示代词:表近指,这、此指示代词:表近指,这、此1 1、、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相当““的的””1.1.人称代词:代人或事物人称代词:代人或事物,相当于相当于“他(她它)、他(她它)们他(她它)、他(她它)们”“我我”“你你”2 2、主谓之间、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之三、三、动词动词往往,朝某方向走朝某方向走,到到…去去3、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作宾语前置的标志4、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5、用在时间词和动词后,用在时间词和动词后,调整音节,调整音节,无实义无实义 、、  “之之”       一僧欲之一僧欲之①①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之之②②应。

      久之应久之③③,此僧以箪食瓢饮之,此僧以箪食瓢饮之④④助至助至南海,夸之南海,夸之⑤⑤于唐僧于唐僧:“此何难之此何难之⑥⑥有有?”唐唐僧曰僧曰:“汝之汝之⑦⑦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之⑧⑧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⑨⑨乎乎?”①①动词,到,往;动词,到,往;②②代词,他;代词,他;③③音节助词,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后,不译;用在时间词后,不译;④④指示代词,这样,指示代词,这样,这些;这些;⑤⑤代词,这件事;代词,这件事;⑥⑥助词,宾语前置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标志,不译;⑦⑦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子独立性,不译;⑧⑧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⑨⑨人称人称代词,我代词,我 •而、何、其、若、焉、之、乃而、何、其、若、焉、之、乃可作为代词可作为代词•而而————人称代词:人称代词:通通““尔尔””,第二人称,第二人称,译为,译为" "你,你的你,你的" "•乃乃————用作第二人称用作第二人称,译为,译为““你、你们,你的、你们的可你、你们,你的、你们的可做做主语主语和定语和定语,不能做,不能做宾语宾语•若若————人称代词:你、你的、你们、你们的,人称代词:你、你的、你们、你们的,指示代词(近指示代词(近指)指):这、这些、如此。

      这、这些、如此•其其————作为代词,作为代词,““其其””可以说是一个可以说是一个全指代词全指代词((基本上具基本上具备了代词的各项词义)备了代词的各项词义) 我(自己)、你、他;我们、你们、他们;我(们)的、你我(自己)、你、他;我们、你们、他们;我(们)的、你(们)的、他(们)的(们)的、他(们)的…………这、那(这些、那些,这里、那这、那(这些、那些,这里、那里,这样、那样),里,这样、那样),其中其中等•之之————人称代词:人称代词:代人或事物代人或事物, ,相当于相当于““他(她它)、他他(她它)、他(她它)们(她它)们””多指第三人称多指第三人称,有时也作第,有时也作第一二一二人称人称““我我”“”“你你””,指示代词:表近指,这、此,指示代词:表近指,这、此•(做人称代词时,(做人称代词时,““之之””用在用在宾语宾语的位置上,的位置上,““其其””用在用在主主语或定语语或定语位置上)位置上)•焉焉————作为代词相当于作为代词相当于““之之””•何何————疑问代词疑问代词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