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ppt
17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一、概 念,,多种原因所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以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临床上常表现为较严重的,贫血、出血和感染青壮年居多,老年人有增多趋势,男性略多于女性,二、病 因,病因不明确,,1,、药物及化学因素,,氯霉素、,磺胺药、接触杀虫剂、解热镇痛药、苯、抗癌药等,,2,、物理因素:射线,,3,、病毒感染,,EB,病毒、风疹病毒、流感病毒,肝炎病毒,,4,、其他因素:,慢性肾衰、系统性红斑狼疮,三、发病机制,造血干细胞的缺陷,—,“,种子,”,学说,,CD,34,+,细胞及长期培养起始的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造血微环境的异常,---,“,土壤,”,学说,,免疫异常,---,免疫学说,,T,细胞及其分泌的某些造血负调控因子与造血干细胞损伤有密切关系,四、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及感染,,,1.,急性再障 起病急,以感染和出血为主要表现,贫血呈进行性加重⑴贫血,呈进行性加重,苍白乏力头晕,心悸气短;,,⑵感染:有发热,体温在,38℃,以上,呼吸道感染常见;感染以,G-,,金葡菌,真菌合并败血症。
⑶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及内脏出血,临床表现为呕血便血尿血等2.,慢性再障,起病及进展缓慢,以,贫血为首发和主要表现,,感染及出血较轻,皮肤出血为主,内脏出血少见3,、体征:注意再障病人无肝脾、淋巴结肿大,五、辅助检查,1,、血象:,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降低,,2,、骨髓象:,,,1,、多部位骨髓穿刺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2,、粒系及红系细胞减少,,,3,、淋巴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相对增多,,,4,、巨核细胞很难找到或缺如,外周三系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再障骨髓象,1.,网状细胞,,2.,浆细胞,,3.,淋巴细胞,六、诊 断,1,、严重贫血、伴有出血、感染、发热,,2,、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减少,,3,、脾不大,,4,、骨髓增生低下,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5,、能除外其他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重型再障的血象标准是:,,①网织红细胞﹤,0.01,,绝对值﹤,15,×,10,9,/L,,②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③血小板﹤,20,×,10,9,/L,七、处理要点,(,一)支持及对症疗法,,1,、预防和控制感染,,饮食及环境卫生、保护性隔离,,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抗生素,,2,、纠正贫血,,血红蛋白低于,60g/L,,输浓缩红细胞,,3,、控制出血,,应用一般止血药物,,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止血方法或药物,,七、处理要点,(,二)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1,、免疫抑制治疗,,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环孢素,,糖皮质激素,,2,、促造血治疗,,(,1,)雄激素:常用康力龙、安雄、达那唑、丙酸睾酮,,(,2,)造血生长因子:,GM-CSF,,,G-CSF,,,EPO,单用无效、辅助性药物,八、护理诊断,活动无耐力 与再障所致贫血有关,,有感染的危险 与粒细胞减少有关,,组织完整性受损:出血 与血小板减少有关,,有损伤的危险:出血 与血小板减少有关,,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自我形象紊乱 与雄激素的不良反应有关,,预感性悲哀 与治疗效果差、反复住院有关,八、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卧床休息,给予三高易消化饮食:加强营养,增强免疫力。
血小板减少者,少渣软食二)病情观察,,监测血象、骨髓象,,观察出血的情况,,观察有无感染的迹象,监测体温,八、护理措施,(三)用药护理,免疫抑制剂,,ATG/ALG,:过敏反应;血小板减少,血清病等用药期间注意保护性隔离,加强支持疗法,防止出血加重和感染环孢素: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观察牙龈及消化道反应,,糖皮质激素:密切观察感染征象,有无血压上升,有无上腹痛及黑便等,,八、护理措施,雄激素,,不良反应有男性化作用,做好心理护理,,丙酸睾酮不易吸收,局部硬结,甚至无菌性坏死;注射时应用长针头深部缓慢分层肌内注射,经常变换部位口服康力龙、达那唑等引起肝脏损害,应注意有无黄疸并定期检查肝功能检测疗效,,(三)用药护理,八、护理措施,,健康指导,不滥用药物,,预防感染、防治出血,,自我监测,,用药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