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利枢纽工程EPC总承包项目控制措施.doc
25页水利枢纽工程EPC总承包项目控制措施1、职业健康控制措施(1)接触各种粉尘引起的尘肺病预防控制措施①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加强设备选型,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加强技术改造,保证洞内的通风散烟效果,施工作业过程中保证湿式作业,严禁打干钻或没有粉尘收集装置的作业,对爆破之后的烟尘达到散烟时间之后才允许开始进行下一项作业;对砂石、水泥等易扬尘的材料的存放、使用处的扬尘防护,任何人不得随意拆除,在易扬尘部位设置警示标志②个人防护措施:落实相关岗位的持证上岗,给施工作业人员提供防尘口罩,并要求上班时间正确佩戴,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③检查措施: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工人作业场所的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检查个人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每月不少于一次,并指导施工作业人员减少扬尘的操作方法和技巧2)电焊工尘肺、眼病的预防控制措施①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密闭容器,构件及狭窄部位进行电焊作业时加强通风,防止电焊烟尘密集,为电焊工提供通风良好的操作空间②个人防护措施:电焊工持证上岗,作业时佩戴有害气体防护口罩、眼睛防护罩、防护手套、带盖电焊鞋等,杜绝违章作业,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③检查措施: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同时检查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包括作业场所的通风、除尘、降噪、防暑、防冻情况,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工作时间情况,及时纠正和制止违规行为。
3)直接操作振动机械引起的手臂振动病的预防控制措施①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②个人防护措施:机械操作工要持证上岗,提供振动机械防护手套,采取延长换班休息时间,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工作③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警示标志的悬挂,工人持证上岗,防震手套佩戴,工作时间是否超时等情况4)接触噪声引起的职业性耳聋的预防控制措施①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对噪声严重的施工设施应采取降噪措施(如设置消音装置、抗振装置等),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对噪音大的机械加强日常保养和维护,减少噪音污染,其中空压机站、水泵房等生产性噪声危害作业场所应设置声级不大于75dB(A)的隔音值班室,灌浆钻孔设备增加减震装置②个人防护措施:为施工操作人员提供足够的劳动防护耳塞,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③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作业场所的降噪音措施,工人佩戴防护耳塞,工作时间是否超时5)高温中暑的预防控制措施①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高温季节组织施工时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加强通风降温;在高温期间,为职工备足饮用水或绿豆水、防中暑药品、器材②个人防护措施:在高温天气来临前,对高温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体检。
减少工人高温时段工作时间,尤其是延长中午休息时间其中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高湿作业的员工,应调离高温、高湿作业岗位暂不能调动岗位的,应在高温、高湿天气对其加强预防,防止中暑③检查措施:夏季施工,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饮水、防中暑物品的配备,工人劳逸适宜,并指导提高中暑情况发生时,职工救人与自救的能力6)接触有毒有害气体的预防控制措施通过统计分析,地下工程洞内气体主要存在的有毒有害气体为二氧化碳、甲烷及二氧化硫等窒息性气体①作业场所防护措施:洞内施工使用设备选型采用符合标准的设备,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设备;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减小工人劳动强度;加强洞内通风散烟,不断地将清洁新鲜空气送人工作场所,将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进行稀释,并将污染的空气排出室外,使作业场所的有害粉尘稀释到相应的最高容许浓度;其中瓦斯浓度超过1%时,禁止进行爆破作业,严禁地下洞室施工中使用燃烧汽油或液化石油气(丙烷、丁烷、乙烯、丁烯)的内燃机,且地下洞室的施工车辆加装尾气过滤器调制、操作有毒性的材料,或使用快干漆等有挥发性的材料时,项目部根据材料毒性,配戴相应的防护用具,室内保持通风或经常换气。
在洞、室或容器内喷涂油漆时,要保持通风良好,油漆作业周围不准有火种,作业人员应配戴个体防护用具在狭小场所、密闭空间内操作时,须设专人监护,并经常与作业人员联系,以便发生事故时及时抢救拌合楼氨压机制冷系统保持工作场所通风,防止氨气泄露,并安装氨气浓度报警装置,适时监测氨气浓度满足要求 生活营地内定期进行宿舍检查,确保宿舍环境满足要求,杜绝厨房、食堂等住人,冬季开展对房间内煤炉使用取暖等检查,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加强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为作业员工提供良好的生活、休息场所②个人防护措施:不盲目抢工期,即使抢工期也必须安排充足的人员能够按时换班作业,作业时佩戴有害气体劳动防护用品,采取8小时作业换班制度,及时发放工人工资,稳定工人情绪③检查措施:在施工作业范围内,施工前应由作业人员采取强制通风措施,并且项目部配备对有害气体的监测和报警装置,由安全检查人员进行检测,达到安全标准后,方准进入地下管道进行施工作业工人劳动强度适宜,文明施工,工作时间是否超时,工人工资发放情况④应急措施:一旦在施工工作面发现有毒气体,项目部立即停止施工并疏散人员,查清毒源,作好监测记录,及时报告发包人和监理人人进入有毒工作面进行抢救的工作人员必须先自己佩带好防护面具和防护工作服。
项目部对有毒施工工作面的毒源进行安全处理后,经国家安全卫生部门检查确认不存在危险,已达到安全作业标准,并经监理人人同意后,方可复工7)放射性作业防控措施①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建筑施工时施工作业场所必须保持通风畅通,通风设施运转正常,防护用具齐全有效,安全防护设施到位并且能够满足使用需要,作业时设立警示标识②个人防护措施: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的,方可参加相应的放射工作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操作结束离开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时,按要求进行个人体表、衣物及防护用品的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发现污染要及时处理,做好记录并存档;进入辐照装置、工业探伤、放射治疗等强辐射工作场所时,除佩戴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当携带报警式剂量计③检查措施:加强放射性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加强现场作业人员个人防护以及防护设施的检查,确保防护设施齐全有效④应急措施:发生放射事故时,项目部立即采取防护措施,控制事故影响,保护事故现场,并向发包人、县级以上卫生、公安部门报告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应同时向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在做好防护措施后,进行污染处理8)职业病防护设备、防护用具配备、使用及管理项目部应根据各自职业病危害的不同情况以及发包人的管理要求,保证防毒、防尘、防高温、防寒、防湿、防噪声、防振动、防电离和非电离辐射等各类防护设施配置和运行效果。
发现职业病发病情况及时上报,不得拖延项目部定期组织检查,检查内容包含:①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配置和使用情况②通风系统、监测设备、监测记录、监测管理情况③休息室、卫生间、喷淋装置等卫生设施的配置、使用情况④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经常性维护保养情况⑤现场职业健康警示、告知标志、安全防护设施设置情况2、生产安全控制措施(1)消防安全管理措施①施工单位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制定用火、用电、使用易燃易爆材料等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设置消防通道、消防水源,配备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并在施工现场入口处设置明显标志②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及岗位消防责任;制定用火,用电、使用易燃易爆材料等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③根据责任区域内不同场所、部位的消防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的制定消防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和应急预案④消防管理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加强对存在火灾隐患部位的消防检查,主要检查消防设施的配置数量、配备的合理性、有效性及动火作业操作等,发现不符合情况,及时督促责任单位整改,及时消除火灾隐患⑤在夏季高温、冬季干燥、重大节假日期间以及火灾多发季节,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和教育,采取防火措施,组织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确保不发生火灾。
2)防爆措施①油库、炸药库选址必须选在远离城市和人烟稀少的空旷地带;严禁在库中超量储存炸药、雷管等爆炸物;合理布置炸药库库房,避免出现因间距不够而导致链锁式爆炸的事故;炸药库房应安装必要的防雷设备;保障炸药库房供电设施安全;炸药库房应配备合适的消防设施;炸药库应制定严密的保管措施,并实行分类储存制度②爆破作业,必须统一指挥,统一信号,划定安全警戒区,并明确安全警戒人员,在装药、联线开始前,无关人员一律退出作业区在点燃开始前,除炮工外其它人员一律退到安全地点隐蔽爆破后,须经炮工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其它人员方能进入现场对暗挖石方爆破尚需经过通风,恢复照明、安全处理后,方可进行其它工作③落实空压设备安全管理各项措施,严格遵守《钢制压力容器》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实行安全操作挂牌制度,对压力容器的操作人员要进行专业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做好压力容器的维护保养工作,使容器经常保持完好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延长容器使用寿命④落实好防变压器、互感器爆炸的各项措施3)施工用电安全管理措施①建立健全用电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专业供用电管理组织②制定施工用电安全岗位责任制,编制施工用电安全管理办法,明确各级组织和人员用电安全责任、工作要求、检查考核标准等。
③根据工程和现场施工用电特点,制定电气事故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并组织培训和演练④所有电气作业均由专职电工操作,严格按《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L/T5373-2007)规定操作,配备监护人监护,其他人员禁止从事电气作业4)交通安全管理措施①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交通安全管理小组,设置交通管理专责部门,负责交通安全管理全面工作②制定交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强化教育培训和宣传工作,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素质③由交通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定期对道路、车辆、驾驶员等进行检查,保障车辆运行安全,全力保证施工路段不发生责任事故④在发生车辆故障、交通阻塞、事故、恶劣天气等紧急情况时,对过往车辆进行交通疏导,保证交通畅通和过往车辆的行车安全⑤加强检查力度,及时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强化规章制度执行力,消除违规违章行为,交通频繁的交叉路口,应设专人指挥;危险地段,要悬挂警告标志牌,夜间设红灯示警⑥雨季、冬季加强教育培训、上路检查和车辆性能检查频次,确保异常天气行车安全⑦交通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及管理措施(方案)等报监理人审批、发包人备案,并接受地方管理部门、发包人及监理人的监督管理,及时落实整改要求。
5)防洪度汛、防范自然灾害措施①建立防洪度汛防范自然灾害责任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防洪度汛和防范自然灾害工作小组,按如下流程认真贯彻落实防洪度汛和防范自然灾害工作②对责任范围内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洪水灾害等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确定监控方案、措施,配备监测设备设施③建立自然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定期或适时(施工环境、边界条件、气候条件等变化时)对隧道、边坡、营地、大型设备等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检查,排查治理自然灾害事故隐患,一时难以治理的发出预警信息,设专人24小时加强监测预警、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或者搬迁避让等措施④建立健全外部信息收集工作机制,畅通信息传递渠道,与地方、发包人等气象部门密切联系,及时掌握气象信息⑤制定防洪度汛及防范自然灾害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明确各级组织、人员的职责和义务,确定应急资金、物资的来源和管理要求⑥定期组织开展全员自然灾害知识及应急教育培训,对自然灾害的类型、致因、后果和防治措施、应急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