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己亥杂诗(其五)》兼学习未知结构鉴赏法.ppt
15页《己亥杂诗(其五)》——兼学“未知结构”鉴赏法王克强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2019.6学习目标v1、了解“未知结构”的由来及特征;v2、学习运用未知结构鉴赏法赏读古诗;v3、学习龚自珍的担当精神与爱国情怀;v4、感受古典诗歌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一、导入新课v《己亥杂诗》中的“己亥”:v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干支纪年法v六十年一个甲子v今年是龚自珍《己亥杂诗》成书180周年二、创作背景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sè)人,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道光九年,他第六次参加会试才中进士,时年38岁任内阁中书,后迁宗人府主事,改礼部主事这类官职都很卑微,龚自珍虽沉沦闲曹,仍多次上书,指斥时弊,但都未被朝廷采纳,反为同僚所恨于是他在48岁时辞官南归,同年开始创作《己亥杂诗》315首50岁暴卒于丹阳云阳书院龚自珍从青年时起,就深刻地意识到国家的严重危机,具有一种敏感性道光三年,他深刻认识到外国侵略造成的严重民族危机,指出“近惟英夷,实乃巨诈,拒之则叩关,狎之则蠹国”(《阮尚书年谱第一序》)他对时代的危机,不止是敏锐感觉,而且也积极建议挽救;他肯定未来时代的必然变化,并寄以热情的幻想和希望。
《己亥杂诗》反映了这一心路历程三、初识“未知结构”鉴赏法v郁达夫《论诗》:我觉得有一种法子,最为巧妙其一是辞断意连,其二是粗细对称近代诗人中,唯有龚定庵最擅于用这秘诀v辞断意连:诗中既写人事,又写自然,人事与自然貌似不相关,但有情感线索相贯通v粗细对称:粗犷豪放的“英雄气”与温柔细腻的“爱国情”并存未知结构的三大特征v1.人事与自然貌似不相关v2.人事与自然均呈画面感v3.情感为线索体验却两难v例:《己亥杂诗(其二)》v我马玄黄盼日曛,关河不窘故将军v百年心事归平淡,删尽蛾眉惜誓文v玄黄:疲劳故将军:汉朝飞将军李广蛾眉:美人《惜誓》:屈原离开国都时所作v先写自然,后写人事v李广般追求自由的豪情v屈原般温柔细腻爱国情四、运用未知结构鉴赏法赏读《己亥杂诗(其五)》v主问题:v1.判断诗中哪些句子写自然?哪些句子写人事?概述写了什么事件,呈现出怎样的景观?v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发掘自然与人事间存在怎样的内在关系v3.诗人的两难情绪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诗人生发出怎样的情感来贯穿全诗?主问题一v判断诗中哪些句子写自然?哪些句子写人事?概述:写了什么事件,呈现出怎样的景观?v前两句写自然,后两句写人事。
v写了诗人被迫离京返回江南的事件v呈现出落红纷纷飘落(实)滋养花株(虚)的景观主问题二v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发掘自然与人事间存在怎样的内在关系v白日西斜之时,我离开京城,我的离愁就像黄昏的雾气一样浩荡在天地之间顺势用马鞭遥指东方,那里就是我日思夜想的、自由自在的天涯望着纷纷飘飞的落红,我觉得它不是无情物,因为它早晚会化作春泥,心甘情愿地滋养花株v把自身比作落红,把朝廷比作枝头,落红离开枝头仍然会滋养花株——身体离开朝廷,心中仍思报国主问题三v诗人的两难情绪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诗人生发出怎样的情感来贯穿全诗?v化作春泥的愿望与现实蹭蹬的无奈,厌恶官场的黑暗与珍惜报国的机会形成两难v线索:人生使命自觉与无缘驰骋的困惑学生总结未知结构鉴赏法操作步骤v一、判断诗中哪些是人事句,哪些是自然句;v二、挖掘人事句中的本体与自然句中的喻体之间的内在联系,解决“关系未知”问题;v三、深入理解诗人的两难体验,解决“情感未知”问题五、巩固未知结构鉴赏法v学生采用鱼缸会议的形式,运用未知结构鉴赏法赏读《己亥杂诗》中的其他诗作v鱼缸会议:所谓鱼缸,就是随机抽出一个学习小组,作为被其他小组的观察及评价对象,就像鱼缸中游动的鱼,被人观赏评价一样。
v全班48人,4人一组,分成十二个学习小组随机抽出1组,成为Y组(被观察组),其余11组成为G组(观察组)12组同时开展行动学习,解决相同问题 Y组公布本组探究收获,供众多G组点评 G组每发现Y组1个不足,则全组学生均获1分,满分为5分 Y组则每暴露一个不足,则全组学生都被扣1分若G组不能发现Y组的不足,则Y组的每位学生均获5分五、巩固未知结构鉴赏法v己亥杂诗(其四)v此去东山又北山,v镜中强半尚红颜v白云出处从无例,v独往人间竟独还v主问题:v1.判断诗中哪些句子写自然?哪些句子写人事?概述写了什么事件,呈现出怎样的景观?v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发掘自然与人事间存在怎样的内在关系v3.诗人的两难情绪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诗人生发出怎样的情感来贯穿全诗?传统文化:君子无路现象v儒、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两大源流,儒家倡导入世成就大事业,道家主张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出世逍遥古代许多文人都会站在出世与入世的十字路口张望,如陶渊明、柳宗元、苏轼等,他们怀揣社会理想积极投身政治体制中,又不愿同流合污危害社会,只好远离体制这揭示了封建专制中君子无路的现象从个人性情来说,文人们比较倾向于隐逸;但由于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他们又无法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
于是就以个人行为——创作或教育来影响周围的人,从而间接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这是他们在两难中找到的平衡点 结束语v龚自珍本来不愿意做落花,无奈之下成为落花,但他的精神追求与人生理想始终萦绕在心头,化作欲去仍留的依恋、已落仍护的执著《己亥杂诗》中的未知结构渗透着他的困惑与不得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