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5年元调和四调阅读二分析.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478508382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61.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5年元调和四调阅读二分析目的: 1.找出选文特点,指导第二轮备考 2.探索规范答题的基本要求一、选文特点1.厚重感2.时代感3.叙事散文(具体细节+深刻的道理)二、命题特点1.以考察语意为基础2.关注层次3.关注事物特征与事理4.问题指向集中三、拟答特点1.答案与题干的逻辑关系紧密2.答案简明,只指靶心(重内容、轻形式)3.强调答案来自文中,强调共识四调试题分析节令是一种命令毕淑敏①夏初,买菜老人对我说,买我的吧看他的菜摊,好似堆积着银粉色的乒乓球,西红柿摞成金字塔样拿起一个,柿蒂部羽毛状的绿色,很坚硬地硌着我的手我说,这么小啊,还青,远没有冬天时我吃的西红柿好呢②老人很明显地不悦了,说,冬天的西红柿算什么西红柿呢?分明是吃药啊我很惊奇,说怎么是吃药呢? 它们又大又红,灯笼一般美丽啊老人说,那是温室里做出来的,先用炉火烤,再用药熏让它们变得不合规矩的胖大,用保红剂,让它们比画的还要好看人里面有汉奸,西红柿里头也有奸细冬天的西红柿就是这种假货③我惭愧了多年以来,被蔬菜中的骗局所蒙蔽那吃什么菜好呢? 我虚心讨教老人的生意很清淡,乐得教诲我口中吐钉一般说道——记着,永远吃正当节令的菜萝卜下来就吃萝卜,白菜下来就吃白菜。

      节令节令,节气就是令啊!夏至那天,太阳一定最长冬至那天,阳光一定最短你能不信吗?不信不行你是冬眠的狗熊,到了惊蛰,一定会醒来你是一条长虫,冷了就得冻僵,会变得像拐棍一样不能弯曲人不能心贪,你用了种种的计策,在冬天里,抢先吃了只有夏天才长的菜,夏天到了,怎么办呢?再吃冬天的菜吗? 颠了个儿,你费尽心机,不还是整个瞎忙活吗? 别心急,慢慢等着吧,一年四季的菜,你都能吃到更不要说,只有野地里,被风吹绿的菜叶,太阳晒红的果子,才是最有味道的④我买了老人家的西红柿,慢慢地向家走他的西红柿虽是露地长的,质量还有推敲的必要但他的话,浸着一种晚风的爽凉,久久伴着我阳光斜射在网兜上,那略带柔软的银粉色,被勒割出精致的纹路,好像一副生长的印谱⑤人生也是有节气的啊! 春天到了就做春天的事情,去播种秋天就做秋天的事情,去收获夏天游水,冬天堆雪快乐的时候欢笑,悲痛的时分洒泪⑥少年需率真过于老成,好比是用了植物催熟剂,早早定形,抢先上市,或许能卖个好价钱,但植株不会高大,叶片不会密匝,从根本上说,该归入早夭的一列老年太轻狂,好似理智的幼稚症,让人疑心脑幕的某一部分让岁月的虫蛀了,连缀不起精彩的长卷,包裹不住漫长的人生。

      ⑦世上有句话——您看起来比实际的岁数年轻,听的人把它当作一种恭维或是赞美,说的人把它当作万灵的廉价礼物我总猜测这句话的背后,缩着上帝的一张笑脸比实际的年龄年轻,就分明是好的,美的,值得庆贺的吗?⑧小的人希冀长大,老的人期望年轻这种希望变更的子午线,究竟坐落在哪一扇生日的年轮? 与其费尽心机地寻找秘诀,不如退而结网,锻造出心灵与年龄同步的舞蹈⑨老是走向死亡的阶梯,但年轻也是临终一跃前长长的助跑五十步笑百步,不必有过多的惆怅或是优越年轻年老都是生命的流程,不必厚此薄彼,显出对某道工序的青睐或是鄙弃,那是对造物的大不敬,是一种浅薄而愚蠢的势利人们可以濡养肌体的青春,但不要忘记心灵的疲倦⑩死亡是生命最后的成长过程,有如银粉色的西红柿被摘下以后,在夕阳中渐渐地蔓延成浓烈的红色此刻你只有相信,每一颗西红柿里都预设了一个机关,坚定不移地服从节气的指挥13. 从第①段来看,老人卖的西红柿有着怎样的特点?作者是怎样描绘出这些特点的?(6分)【参考答案】(共6分)特点:“小”而“青”2分)以“乒乓球”来描绘其“小”的特点(2分),以“银粉色”“柿蒂部羽毛状呈绿色”以及“很坚硬,硌手”等从颜色和质地(这两个方面)来描绘其“青”的特点(2分)。

      解说】 本题考的是事物的特征,从抽象和具体两个层次进行了考查特点: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特别或特殊之处1.特点特点应抽象一点,特点就是特征,最主要就是抽象,“乒乓球”不是特征(太具体、太形象)2.“怎样描绘”:是从内容的角度来答,还是从写法的角度来回答?看看“青”:内容+描写的角度那么“小”应该是:以“乒乓球”来描绘西红柿,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它“小”的特点答题语言与问题匹配,逻辑上与题干一致:“以……运用……描绘……的特点”所以,关于“怎样描绘”(类似的有“怎样写的?”),既可以从“内容+表现手法”上来答题,也可以只从“具体内容”方面来答题 做此类题要注意:⑴层次(角度);⑵不可遗漏:⑶最好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14. 第②自然段中,老人将冬天的西红柿比作“奸细”,意在揭示(内在)其(西红柿)什么特点?(4分) 【参考答案】(共4分)通过使用火烤和药熏等作假的方式变得又大又红答“采用虚假的非正常的方式来生长”和“徒有西红柿又大又红的虚假外表,却无西红柿的真实特性”亦可答案要点要落脚在“非正常的作假的生长方式”上)【解说】此题着重考查的是文本的“形象特点”,是在“老人将冬天的西红柿比作‘奸细’”,的情境下,谈西红柿的特点。

      逐层分析首先冬天西红柿的特征是:非正常生长、又大又红其次是“意在揭示”的特征:核心词语是“奸细”,“奸细”的比喻义是“作假”,所以,特征是:非正常的作假的生长方式15. 作者在第⑦段中写道:“我总猜测这句话的背后,缩着上帝的一张笑脸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4分)【参考答案】(共4分)表达了对违背自然规律的不正常的生长状态的否定和讥讽答案的要点要落脚在“思想情感”上,具体要交代清楚“思想情感”针对的对象——“希望超越自然规律的不正常的生长状态”和“思想情感”的类型——“讥讽” 或“否定”)【解说】此题着重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尽管题干用的是“思想情感”,含意本身就包含了语句的“情感内涵” 涉及“句子含意”题,先要解决的是句子的朴素含义,想直白地表达什么,再结合主题(句子内涵,作者意图)组织答案(落脚点),由浅入深那么,难点在于“句子内涵,作者意图”怎么来解读,此题需要解决的是“缩着上帝的一张笑脸”,这是什么用意?“ 听的人把它当作一种恭维或是赞美,说的人把它当作万灵的廉价礼物”,这句话已经回答这就表明“上帝的笑脸”是含蓄的讽刺和否定笑脸”本身就是态度的直观表现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

      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15. (结合全文的内容)以简练的语言表述出你对本文的标题“节令是一种命令”的理解4分)【参考答案】(共4分)节令是一种自然规律,我们要像执行命令一样地遵照自然规律行事答案能体现出对“节令”与“命令”的正确理解即可) 结合全文,理解标题节令:”自然规律”(上位)2分;命令:“执行”2分,即要严格执行自然规律,4分教师答案】对青菜来说,什么时候该长什么就长什么菜,该吃什么菜就吃什么菜,青菜按节令生长对生命来说,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该有什么心态就有什么心态,(到什么阶段就呈现该阶段的特征)生命按自然规律前进【解说】如何理解“结合全文”:就是站在全文的角度,而不是具体层次的角度母亲莫言1.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岁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2.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

      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忘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3.我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

      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4.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多少年后,当我回忆起母亲这句话时,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5.我曾经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让我终身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有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6.老太太的话让我感到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使我感到了一种不可消灭的精神力量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

      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13. 文章开头描写了“我最初的记忆”,说说作者具体描写这一内容有哪些作用4分)【参考答案】(1) 以“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突出生活的苦难,为后文描写母亲的个性作铺垫2分)(2)以颜色、气味、声音多角度的描写,突出“我”独特的感受生活的方式,为后文表达我的“立体记忆”特点埋下伏笔2分)(只答“作铺垫”或“埋伏笔”,没有对铺垫或伏笔的具体情况作说明,得1分;能具体而准确地分析两方面内容前后的关联而未使用“铺垫”“伏笔”等术语,可得全分解说】 每条都是内容+结构通常情况下,“句子的作用”可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铺垫”与“伏笔”的区别 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进行陪衬衬托的一种表现手法 伏笔,就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辞海》对伏笔的界定是:文学创作中描写、叙述的一种手法,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这种手法有助于全文达到(收到)结构谨严,情节发展合理的的效果三点区别: 1.从形式来看,用作伏笔的,言语不多,伏笔是“隐性”的,不注意看不出来,所以,伏笔一般是“细节”;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

      用作铺垫的,语句较多,铺垫对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