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江县城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doc
40页合江县城市总体规划 基础资料汇编一、地理位置合江县位于四川省南部边缘,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跨东经105°32′至106°28′,北纬28°27′至29°01′之间东临江津,紧邻西南重镇重庆;南接贵州赤水、习水,扼守川南黔北门户;西与纳溪、叙永接壤;北同江津县,永川毗邻全县东西长81公里,南北宽61公里,幅员面积2422平方公里二、历史沿革合江县历史悠久,是长江上游建立最早的三个县之一公元前135年,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派军经巴郡符关(现合江镇南关)到夜郎(今贵州省关岭县附近)说服了夜郎候归西汉,设置了犍为郡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汉武帝又在益州部犍为郡下设置了符县,距今已有2100多年,符县的城址在今合江镇南关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年),改名安乐县,隶属益州东江阳郡。
北周保定四年(564年),改置合江县,隶属泸州江阳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合江隶属泸州,县址曾迁移至今白沙镇而后,合江行政隶属随建制年代时有分合,分别隶属于四川合江专区、泸州专区、宜宾专区等1983年6月,设泸州市,合江县隶属泸州市至今全县现辖15个镇,14个乡,政府行政驻地合江镇三、自然条件(一)地质构造合江县介于娄山褶皱北缘与川东平行岭谷区向西南延伸尾部之间的广大水平岩层地带,沉积岩层较新,地质构造由5个短背斜与3个向斜组成总体构造特点是:长江以北属川东南弧形构造带的华蓥山帚状褶皱束向西南逐渐散开延伸至县境内的一部分,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构造地形长江以南,因受到先天性造山上升运动和后天性长期严重冲刷侵蚀,形成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逆构造地形二)地形地貌合江属四川盆周山地地区全县分布有娄山山脉尾部向北延伸的两条半山脉,以及一些因长江、赤水、习水和其他河溪长期冲刷侵蚀而形成的中、低孤山和断头山县境中部和西北部,小丘起伏,地势较为平坦,田园密布,多为丘陵地带;东南和西南,山地起伏,沟壑纵横,多为中山、低山的山地地区县域海拔多在200—300米之间最高海拔1751米(天堂坝互隘轿子山),最低海拔203米(望龙下观桥)。
全县地貌可分为四种类型:沿河台阶地貌——面积71.6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2.96%,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海拔在210—300米之间低中丘宽谷地貌——面积1180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48.86%,包括长江以北的全部和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海拔在300—420米之间高丘中谷地貌——面积154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6.38%,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向斜低山下部海拔多在300—500米之间低中山窄谷地貌——面积1009.8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41.80%包括县域东部和西南部的大部分地区海拔多在700以上三)气候水文合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类型,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春季回暖早,夏季高温炎热,秋季降温快,冬季冷冻小光、热、水同季,气候优势显著多年年均气温18.2℃,最高为40.7℃,最低为-1.2℃年降雨量为1184.2MM,蒸发量670MM年均相对湿度为82%全年日照总时数为1348.9小时合江的灾害气候主要有三至九月低温多雨、干旱、冰雹、洪涝和寒潮,其中干旱和冰雹危害严重全县为长江、赤水河两大水系,有河溪104条,其中较大的有大漕河、小漕河、习水河、佛拢溪等18条境内地表水资源丰富,长江境内流长57公里,赤水河境内流长65公里。
单位面积产水量为22.5升/秒·平方公里,年径流量为17.2亿立方米,过境水量为272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相对贫乏四、自然资源合江县地层较新,矿藏不富,但生物资源繁多、旅游资源丰富一)矿产能源资源全县主要的矿藏资源有:天然气:县境天然气贮量丰富,主要分布在浅丘区现已打井104口,日产天然气180万立方米具体分布在马街、白米、印子、鹿角、旭照、佛荫、中音、沙坎、三桥、二里、盘龙、凤鸣、九层、堰坝、白鹿、化育、马庙、先市一带盐矿:主要分布在马街、榕佑、甘雨、三桥一带煤和铁矿:主要分布在榕佑、福宝和识字一带,距离地表多在1500—2000米此外,白沙产石英沙县域水能蕴藏量为70780千瓦,可开发量为35180千瓦,待开发量为1500千瓦主要集中在长江和赤水河流域县内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主要有天然气、页岩、沙岩、卵石和河沙,贮量十分丰富二)动植物资源合江县属亚热带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带,介于四川南部中山植被区与丘陵低山植被区之间,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资源丰富有天然植被760多种,其中国家一、二、三级保护树木21中主要的有桫椤、水杉、连香树等有楠竹、慈竹等30多种竹类有中药材857种,其中国家收购的有181种。
县域还有鸟类、兽类、鱼类、蛇虫类等多种动物资源分布三)旅游资源合江地处川黔要冲,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古老的巴蜀文化,蕴藏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东部有动植物“基因库”之称的省级佛宝风景名胜区;西部有闻名川南黔北的佛教圣地“法王寺”;北部有南宁泸州城遗址“神臂城”;中部有誉为盆景式风景区的笔架山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福宝古镇、尧坝古镇五、行政区划及人口2005年,全县辖29个乡镇(15镇14乡),60个居民委员会,502个村民委员会,3497个村民小组人口密度354人/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85.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8万人,占总人口的12.6%六、经济状况2005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0.25亿元(当年价,下同),其中:第一产业14.33亿元,第二产业11.75亿元,第三产业14.17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697元七、城镇状况 (一)城镇发展历史合江县发展历史悠久,人类活动源远流长,城镇的建设也具有相当久远的历史西汉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合江境地设置了符县,距今已有2100多年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和便利的水运交通,带来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人口和城镇的发展。
清宣统二年(1910年)境地就设有一城四镇,即合江城、三汇镇(白沙场)、榕山镇(王家场)、龙会镇(先市场)和岷山镇(佛荫场)解放后,县境区划时有调整,至1985年,全县共有10个区,71个乡,2个镇(合江镇、榕山镇)改革开放以来,以乡镇企业等为核心的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带来了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进而向城市(城镇)集中,农业地域向城镇地域的转变,城镇的发展建设进入了一个繁荣兴旺时期到2002年,全县共有17个建制镇,12个乡,60个居民委员会,502个村民委员会,33493个村民小组非农业人口99015人,占总人口的11.82%城镇人口171630人,占总人口的20.5%一个以县城——合江镇为中心的县域城镇体系初具规模二)城镇化发展进程合江县的城镇化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985年以前,农业的发展是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县域城镇化水平在10%以下(以非农业人口计算);1985—1995年,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经济的大规模发展,工业化发展带动城镇化发展县域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由1985年的9.2%发展到1995年的10.1%;1996—2001年,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旅游等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县域城镇化水平由1995年的10.1%发展到2001年20.5%(以城镇集聚人口计算),基本步入工业化初期发展阶段。
合江县1975—2001年人口发展状况年份总人口非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比例1975756916560677.4%1980774747626868.1%1985788587722479.2%1990814969752769.2%19958341148417210.1%20008401109621511.5%20018377479901511.8% (三)城镇等级按行政等级划分,合江县可划分为县城、建制镇、乡场三个等级县 城:合江镇;建制镇:望龙镇、白沙镇、佛荫镇、先市镇、饶坝镇、九支镇、五通镇、凤鸣镇、榕山镇、白鹿镇、甘雨镇、福宝镇、先滩镇、自怀镇、大桥镇、车辋镇乡 场:密溪乡、白米乡、焦滩乡、参宝乡、二里乡、锁口乡、实录乡、虎头乡、榕佑乡、天堂坝乡、南滩乡、石龙乡 (四)城镇规模合江县共有17个镇,12个乡城镇总人口19.93万人城镇化水平为23.3%城镇人口规模大于1万人的城镇有合江、先市和榕山3个城镇,城镇人口合计11.54万人,占全县城镇人口的67.25%城镇人口规模在0.5—1万人的城镇有福宝和九支2个城镇,城镇人口合计1.33万人,占全县城镇人口的7.75%其它城镇的规模均小于5000人,最小的城镇人口只有185人(天堂坝乡)全县城镇平均人口规模为5918人,除去县城外,城镇平均规模为3204万人。
全县城镇化水平为20.5%,最高的是合江镇(92.87%),其次是榕山镇(46.21%)和九支镇(36.05%),其它的均小于30%,最小的是锁口乡,只有2.58% (五)城镇职能全县城镇中心职能明确县城是全县的政治、文化、经济和交通中心;各建制镇和乡场是各镇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县城镇的经济以资源开发、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物资交易为主主要产业有化工、建材、旅游、农产品加工等县城是以商贸服务、旅游、物资集散、交通运输等为主的综合型城镇其余城镇的职能可分为工贸型、农贸型、边贸型、旅游型四种 (六)城镇分布 县域城镇大部分分布于长江、赤水河两岸或干线公路两侧,总体上以县城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城镇的地域分布与人口的分布基本一致,并且主要集中在县域北部和西南部,东部城镇较为稀少,7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上只有4个建制镇参见:城镇现状一览表合江县城镇现状一览表镇乡名称建制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人)城镇人口比重职能类型总人口非农业人口城镇人口合江镇县城5.489248533919900091.77%工贸、综合型望龙镇建制镇0.831188184821006.73%工贸型白沙镇建制镇2.0215782321216010.01%工贸型佛荫镇建制镇0.5337756165231008.20%工贸型先市镇建制镇0.53996935811152028.82%工贸型尧坝镇建制镇1.2290081759300010.34%农贸型九支镇建制镇2.18211153345760035.99%边贸型五通镇建制镇0.32592963412054.65%农贸型凤鸣镇建制镇0.7536438300028987.95%农贸型榕山镇建制镇3.047406121802900046.41%工贸型白鹿镇建制镇0.6435281119526507.51%农贸型甘雨镇建制镇1.22797198012004.29%农贸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