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师大自考论文--黄克艳.doc
9页1小学生学生错别字问题探析【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并对“识字与写字”方面提出了六项目标,第四项目标就是侧重于写字习惯的目标,能把字写对、写美观但我们学校在写字和用字上的错别字现象较为普遍, ,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我校学生对汉字本身的认知,甚至会影响到其对汉语的认知和语文素质的培养鉴于此我对本地小学生小学五年级 118 名学生进行了错别字调查,发现主要有多笔画型,少笔画型,改笔画型;同音字互用;近义字互用几种类型究其原因主要有学生、教师、家庭、社会用字四个方面的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抓好识字教学,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识字教学,进行复习巩固,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应从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多方面入手,定期总结,及时反馈,在丰富的活动中及时纠正关键词】小学生 错别字 问题 纠正 【前言】汉字,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使者,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利于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利于提高汉字的使用价值正确书写汉字不仅能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勤奋、刻苦的精神,健康、高雅的情趣,还能促进注意力、观察力、意志力的发展。
一、小学生错别字问题分析1、按字型归类主要有多笔画型、少笔画型和改笔画型三种典型的错别字类型2在我校学生的错别字中,字形相关错误明显多于字音相关错误且在因形致 错的汉中字,较少不成样子的字, 即正字法意义上的 “非字” ,而多是与原字形相近的“假字” 具体而言是,部件的数量和位置基本不错,错在部件的种类或笔画上错字出现的频率与字的笔画、结构有关:笔画多的复杂字比笔画少而简单的 字出错率高;笔画多的字易产生减少笔画的错误,笔画少的字易产生增加笔画的错误;由三个部分合成的字最容易出错,其中三部叠置的字比三部横置或三部错置的字容易发生错误小学生小学五年级学生字型错别字调查统计表错字类型 多笔画型 少笔画型 改笔画型 备注学生总数 118 118 118错误学生数 30 24 26错误率(%) 25.4 20.3 22错字代表 狠写成狼 尤写成龙 病-(广 +丙)难-(又 +住)喇-(口 +束+欠)2、按字音归类主要为同音字互用在小学生的错别字中,字音相关错误只占很小的比例在我收集到的别字中,纯粹因为“音同”或“音近”而导致的错别字极少其余的别字,占错别字总数的 70%以上,它们都是因形致误。
在小学生的错别字中, “形近字”类的3错别字,小学低、中、高三个阶段同样多,均占错别字总数的 11%,而高年级学生“形近音近”类的错别字则明显增多,低年级学生“形近音近”类的错别字占错别字总数的 8.83%,高年级学生“形近音近”类的错别字则占错别字总数的 22.75% 小学生小学五年级学生字音错别字调查统计表错字类型 同音互用学生总数 118错误学生数 38错误率(%) 32.2错字代表 在-再 需- 须 历-励-厉 带-戴 朝-潮 燥-躁3、按字意归类主要为字义混淆字意方面,出现的错别字主要是近义字互用,占总错别字的 0.7%如“忽然”就写成了“突然” , “意思”写成“义思” , “一颗草莓”写成“一棵草莓”等小学生小学五年级学生字意错别字调查统计表错字类型 近义互用4学生总数 118错误学生数 40错误率(%) 33.9错字代表 颗-棵 坐- 座 做-作 忽然- 突然二、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一)汉字复杂难学是学生错别字产生的客观原因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但是它也是最难学的文字之一汉字基本笔画有 30 多,基本笔画又构成 500 多种基础部件,不同部件再按不同结构方式组成一个一个的汉字,这样构成的汉字虽字形优美但复杂难学。
汉字的笔画数差异很大,笔画少的只有一两笔,比如:一、入、人 丁 厂 七 卜八 九 几 儿 了……,多的有二三十笔,比如:28 画: 笾戆棂滟戅鹦 ;29 画: 镙骊躏鹳;30 画: 爨骉鲡馕,这样,不利于学生记忆,以至于他们写的时候,不是多笔就是少笔,如“ 慌” 是常见的字,学生在书写时常常会在荒上面加一点, , “魁”、“斌”、 “褀”等就更容易出错了汉字中,有许多字形相近的字,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就成为不同的字不是字了,小学生观察事物笼统,不够精确,在识字过程中常常只记住字的粗略轮廓,而对字的细微部分常常忽略,这是学生写错别字的主要原因如“己"、 “已” 、 “巳”“ 酒” 、 “洒“蜓"、 “蜒”等汉字同音字多也是导致小学生写错别字的重要原因如“已"和“以” 、 “在” 和“再”,学生常常会写出这样的句子: “我今年以经上三岁了,在过一年,我就有四岁了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繁多的同音字,运用时常常会无法区分,在普通话中,有 1000 多个单音同音字,有些同音字字形相近,但是又千差万别,小5学生识字常常不能将字的音、形、义密结合起来,运用时常常张冠李戴如“已”和“以”、 “在”和“ 再” ,学生常常会写出这样的句子:“ 我以经上三年级了,在过一年,我就上四年级了。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直接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是非不分的茫然境地小学生错别字泛滥,外部环境的干扰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如服装店的“衣衣不舍”,精品店的 “玩物尚志 ",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 ,白手起家——某石灰厂广告,无所不包——某饺子馆广告,自讨苦吃——某中药铺广告…这些当之无愧——某当铺广告空调机——完美无夏,治胃病的药物广告——无胃不治、无所胃惧,治疗痣疮的药物广告——有痔之士、痔在必得,眼病治疗仪广告—— 一明惊人,去痘药物广告——战痘青春、趁早下斑、请勿痘留广告商别出心裁,很有成效,但也确实让人啼笑皆非,忍禁不禁,同时又给我们留下深深的思考因为对于汉字储存量相当有限的小学生来说,就会形成不良影响,他们无法辨别正误,就会出现错用词语的现象,如我们罗平龙门街有一家网吧就叫 “一网情深”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斥着错别字的环境中,从小耳濡目染,错别字如毒瘤一般嵌入他们脑中,带来许多危害四)农村孩子的半封闭性的性格也是导致写错别字的重大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记字形,遇到不会的字词,不查字典,不问老师同学一个字只写出记住了的那一部分,余下的部分就不写了,或者随意找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结果成了错别字。
如学生写“隐藏”的“藏”字,里面的“臣” 字不会写,又不查工具书补上;把“不可思议” 写成“不可思意(异) ” (五)教学方法简单,枯燥无味,严重缺乏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在小学阶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大教师的教学方式会对错别字现象产生影响如果教师安排不当或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符合记忆规律,没有针对儿6童知 觉不精细的特点,对难认的字、易错的字进行指导,又未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对 字形差异点作比较分析,没有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形象直观展示,就容易出现错别字六)纠错方法不够科学,也不够及时学生出现错别字后,有的老师发现错别字立刻圈出来,并在旁认真范写一次,再让学生订正可这种“保姆式”的纠错方法也收效甚微,反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学生没有发现错别字的能力有的老师把学生写的错别字写在黑板上“批斗” ,反使学生产生错误的无意识记忆,造成错别字扩散有的老师用“写错一个罚写一百个”的方法强制纠错,矫正效果不尽人意,还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七)识字量的分布大量集中在低段,让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无所适从大量的识字、写字任务集中在中、低年级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减负,但又不完全是学习负担的减轻,而是追求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比如,小学生的识字与写字教学,过去一二年级就要求 2000 多字,而且要做到“四会” ,即会读、会讲、会写、会用现在二年级的识字量,改为认识常用汉字 1600 个,而且仅要求会写其中的 800 个汉字新课标提倡小学低年级“多认少写” ,不再要求“四会” 要识的生字缺乏有序性,大量生字是随课文出现的,学生往往要先学合体字,再学组成该字的独体字,这就造成了识字的难度到了二年级,不仅识字量加大,而且字的结构难度也加大新课程提倡的“ 大量识字,大量阅读” 带来的是学生阅读量和识字量的明显增加,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利的一面,那就是:增加了字词混淆的机会,因此错别字的增加也是难免的三、纠正错字的方法针对纠正错别字的问题,我制订了以下纠错方法:7(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果教师要注意教育学生树立责任感、自信心,力争写一字,对一字,养成细心观察,规范书写,自觉检查,及时纠正的好习惯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和遇到字形生疏或意义不明确的字勤查字典的习惯,为他们消灭错别字创造条件二)教会学生掌握识字方法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以利用一些汉字的构字特点、发展及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一是形旁辨析法有相当一部分形声字不仅读音相同或相近,形体也非常相似这类字如果不懂它们的意义,一不小心就会弄错如:“睛—晴—情—清”教这类字,就要让学生找出形旁进行辨析二是归类记忆法有些汉字的字形相似,容易混淆,要把这些汉字集中起来,通过比较,找出特殊性,再进行归类,告诉学生用“ 记少不记多” 的方法来记忆如“底、低、抵 ”和“纸”字的“氏” 字下面没有点(因为一张白纸,上面是没有黑点的) ,其它凡是音节 di 的汉字都有点三是对比法少数汉字的字形很相似,只是笔画的长短和位置不同,读音和意义就不同了这些汉字学生最容易认错写错如:“ 土—士,己— 已—巳” 等,这类汉字让学生把它们的笔画长短进行比较,分别组词,以意义来记形体三)利用儿歌、口诀帮助识记易混淆的字口诀、儿歌、字谜幽默风趣、简单易记,符合学生好奇的特点,对一些比较顽固的错别字很适合如学生对“未” 与“末”混淆时,可根据字义编出儿歌:“未来遥远,上短下长,末日到了,上长下短 ”在学习 “柜”字时,根据部件就可编出一句字谜:“ 好大一棵树 ”(或“参天大树”) 在学习生字 “裕”时,用口诀“ 有衣穿,有饭吃,生活就富裕 ”学生对这样的识字方法感兴趣,学得快,记得牢。
8(四)帮助学生掌握规律有些错别字主要是由于学生不了解字的构成而出现的在纠正错别字时,教给学生一些关于汉字的偏旁、字的音形义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掌握字的规律,错别字就容易慢慢减少如“暖” 学生易写成“目” 旁,教师就可跟他们说明太阳一晒才暖和,所以古人写成“日” 旁,而不写成 “目”旁这类结构相似而不易分清的偏旁有“ 冫与氵”、 “阝与卩”、 “木与扌” 、 “广与疒 ”、 “廴与辶” 、 “冖与宀”、“文与欠”等等五)平时要注意收集“错别字”以前在学生作业中发现错别字时,我总是圈出来加以改正,但还是出错,收效甚微于是,我不再帮学生改错,只是在出现错别字的字行末尾打上一个标记,提示这里出现了错别字,要求他们自己找出并加以改正这样做,促使学生参与了改错别字的整个过程,培养了他们寻找错别字的意识时间一长,学生具备了发现错别字的能力,在检查作业时,便能够自己找出作业中的错别字,为不写或少写错别字打下了基础要使学生从小养成自己检查自己修改的好习惯,促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就需要要求学生每个人准备一个“错别字记录本 ”,就是把平时轻易写错的字收集起来,记录在专门的小册子里,要写出自己写错、用错的字错在何处,找到病因后再订正、组词、解释。
六) 不准使用涂改液、橡皮擦 我要求学生在做作业时,写错的地方不准用涂改液、橡皮擦,只能在错别字处划一短横线,打上一个小“X”这是因为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为新导、醒目的刺激所吸引写了错别字后,使用涂改液或橡皮擦了,就无法发挥孩子潜在的思维能力这个字,虽然他们知道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