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建筑名词释义.doc
12页中国建筑名词释义(一)十三天 构成佛塔顶端相轮的层状结构三角尖顶 两弧间形成的突起,特别指石造的哥德式窗花大乘佛教 相对于小乘佛教,得道度化层面较宽广的佛教女儿墙 矮墙,通常用于防御小乘佛教 在得道度化层面较狭隘的佛教与大乘佛教相对山墙 斜屋顶的倾斜平面端构成的垂直三角部分升 小方块,多为木造,用在栱上来支撑梁反回文 波浪状装饰线条,上凸下凹天花 天花板或穹窿顶的装饰,为凹下的方格或多边形木片构成支柱 木制构件,通常用于支撑椽支架 突出的建筑构件,用于支撑支提 佛龛或是其他圣地、圣物支提窟 一种佛教佛龛,从会议厅演变而来斗 通常为木造方块,于柱子顶端,支撑上部构件斗栱 柱子顶端的斗与栱合称,支撑主梁火焰纹 由两个反回文线条顶端相接所构成的形状半圆壁龛 半圆或穹窿状空间,特别指位于庙宇一端的部分古典柱式结构 建筑部分正面直接位于柱头上,通常由支撑的阑额、装饰的壁缘以及突出的檐口构成台基 建筑下突出的平台平坐;廊台 出于建筑主空间(通常为内部)的上层构造光塔 清真寺中的塔楼,用于呼唤回教徒做礼拜列柱 一整排间隔规律的柱子多柱式建筑 由多根间隔约略均等的柱子支撑屋顶的厅堂。
寺 佛教庙宇尖顶饰 山墙或是屋顶顶端的饰物曲面屋顶 由尾端弯曲的平面接合成的斜截头屋顶考工记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著述佛塔(STUPA) 佛教纪念物,原意为坟冢佛塔(PAGODA) 楼阁形的塔,各层大小由下而上递减,每层都有装饰精美的屋檐材 依斗的宽度而定的测量单位赤陶土 一种用于塑像的建筑或装饰用陶土里 长度单位,一里约500米昂 斜出的梁桁枋 水平构件,位于如窗户或走道之上,或是连接两柱或两框架的构件泥笆墙 以竹或木条编墙,然后涂以草泥门厅 房屋入门前的院落;通往建筑的门廊;大堂邻接的空间亭 构造简单的建筑,通常形似帐篷,位于园林中城墙 土造防御工事,通常见于碉堡及要塞四周,多半附有石造女儿墙屋脊 斜面屋顶两面相接所形成的角度屋檐 屋顶的一部分,突出于外墙之外拱廊 一连串由柱子支撑的拱形结构,有时成对,上有遮盖,形成走道柱 梁柱结构中的垂直构件柱子 建筑垂直构件,通常横切面为圆形,功能为结构支撑或装饰,或兼而有之,包括柱础、柱身和柱头柱身 柱子圆柱状,从柱础到柱头间的部分柱廊 建筑有列柱的门廊柱头 柱子顶端部分,支撑古典柱式结构比柱身宽,通常会刻意加以修饰或装饰。
相轮 伞状穹顶或亭,有时作为佛塔顶端的塔刹祗 天意,自然的精灵风水 与自然的调和,进而有让建筑趋于调和的体系浮雕 有凹凸的雕刻,依凿除部分多寡,分深刻与浅刻粉饰灰泥 灰泥的一种,专用于施加装饰处脊饰 装饰用的尖顶饰,通常位于墩、三角墙顶端或侧面轩 消暑的小屋,或是作为书房用的凉亭问廊 半圆形或多边形的拱廊或走道马赛克 以小片彩色瓦片或玻璃镶嵌成的装饰栱 雕刻成的突出横梁,通常为木质,位于斗之上,支撑主梁密教 与神秘仪式有关的佛教宗派密道 地下通道,通常位于柱廊下方斜截头屋顶 由两个倾斜平面构成的屋顶接合部分为屋脊或是建筑最高的线条凉亭 位于观景点的开放式建筑,位于园林或是屋顶上清真寺 回教寺院,为回教意识型态的具体呈现喇嘛 藏传佛教的宗师或僧侣喇嘛寺 藏传佛教寺院的俗称喇嘛塔 藏传佛教墓塔.通常为瓶状棋盘花纹 以小块个体镶嵌成的棋盘状表面,如马赛克菩萨 佛的前身,有悲悯之心的灵体开间 量度中国建筑内部空间的标准单位园 花园或庭院冢 古代埋葬用的土丘暗层 夹层,通常位于一楼与二楼之间殿 高大的厅堂,用于举行庆典或宗教仪式碑 直立石造标记,以墓碑最常见,呈柱状或板状,上有雕饰或题字。
经 佛教神圣文字道 自然隐藏的力量椽 屋顶的木件,通常由屋檐边缘斜铺而下,支撑表层屋顶榭 凉亭或轩墩 长方形的基础;柱子或墙基部的支撑德 儒家的理想品行椁 石造外棺,通常装饰精美梁 如梁柱结构中的水平构件梁柱结构 依靠直线条的柱与梁支撑的结构闾里 城镇中有围墙的住宅区壁缘 古典柱式建筑的中间构件,位于阑额之上,檐口之下或通常指浮雕中水平的带状装饰壁龛 墙壁内凹处,通常置有塑像鸱尾 屋脊的尖顶饰檐口 突出的装饰线条,构成古典柱式结构顶端的部分檐廊 有屋顶,连接于建筑单面或多面的列柱部分湿壁画 画在湿灰泥上的画阑额 古典柱式结构的三大构件之一,位于柱顶,支撑壁缘和檐口檩条 沿屋顶长度分布的水平部件,位于主椽上,支撑次要屋椽悬臂梁 突出的构件,用于支撑梁或檐口护墙 墙壁的饰面中国建筑名词释义(二)①,L 中国木构架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宋代在成熟化的基础上精致化,明清则达到高度成熟阶段.②,J 副阶:宋称,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形成重檐屋顶),称为副阶.③,L 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一般指第二种), 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周围廊,前后廊,前出廊,不出廊四种).④,J 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⑤,L 在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区分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其区别为:①间架,大式建筑开间可到九间,特例用到11间,通进深可到11架,特例到13架.小式建筑开间只能做到三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架,一般以3,4,5架居多.②出廊,大式建筑可用各种出廊方式,而小式建筑只能用到前后廊,不许做周围廊.③屋顶,大式建筑可以用各种屋顶形式和琉璃瓦件.小式建筑只能用硬山,悬山及其卷棚做法-,不许用庑殿,歇山,不许做重檐,不许用筒瓦和琉璃瓦件.④大木构件,大式建筑可以用斗拱,也可以不用.小式建筑不许用斗拱.在梁架构件中,大式建筑增添了飞椽,随梁枋,角脊,伏脊木等构件.6,J伏脊木;被脊固定于脊桁上,截面为六角形,在伏脊木两侧朝下的斜面上开椽窝以插脑椽. 伏脊木仅在明清才出现的(唐宋时期没有),且仅用于大式建筑中.7,L合角吻:重檐建筑的下檐槫(音团tuan)脊或屋顶转角处的装饰兽.8 ,J螭首:①传说中的怪兽,用于建筑屋顶的装饰,是套兽采用的主要形式.???? :②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上及印章上的螭龙头像.????9 ,L<<考工记>>(战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涂,道路.一夫,一百亩)(注意,这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都城制度,左祖右社,人面朝南时,左东右西.)10,J经幢:①刻有佛的名字或经咒的石柱子,柱身多为六角形或圆形.(现代汉语词典)②在八角形的石柱上刻经文(陀罗尼经),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物.始见于唐,到宋辽时颇有发展,以后又少见.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中建史)11,L覆盆:柱础的露明部分加工成外凸的束线线脚,如盆覆盖.12,J垂带踏跺:高等级建筑的台阶做法,其正面轴线上称正阶踏跺,两旁称垂手踏跺,侧面称抄手踏跺.13,L角柱石:立在台基角部,其间砌陡板石与角柱齐平,上盖阶条石,下部为土衬石.14,J柱顶石:下衬磉墩,上附柱础,长为两倍的柱径,厚为柱径.15,L垂带石:在垂带踏跺两旁,其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尺寸同阶条石,清代不砌象眼.16,J象眼石:清代用三角石砌成的垂带石侧面.17,L砚窝石:埋在台阶底下,用以抵抗台阶推力.18,J须弥座:高级建筑的台基.源于佛座,由多层砖石构件叠埋而成,一般多用于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物上.19,L抱鼓石:用于石栏结束处,阻住栏杆不使它掉下来.另为优美形象,作为栏杆尽端处理.20,J步架:檩与檩之间的距离称为步架,一般情况下一步架为22斗口.21,L檐不过步:指从挑檐檩到檐端的距离小于一步架(22斗口).22,J举折法:宋代建筑屋顶构架的做法,求得的屋面由若干折线构成.23,L举架法:清代大屋顶的构架做法,其举高通过步架求得.殿.有单檐,重檐两种,单檐又称五脊殿.25,L歇山: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仅次于庑殿的屋顶样式,形式上看是两坡顶加周围廊的结果.宋称九脊殿,有单檐,重檐,卷棚等形式.26,J如意踏步: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形式比较自由.27,L叉柱造: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又插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半柱径.28,J缠柱造:它是在下层柱端增加一根斜梁,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在结构上和外观上都比较妥善.但需增加梁,角部每面还要增加一组斗拱――附斛(音胡hu).29,L圭角:清式须弥座的最下层部分,整个高度分51份,圭角高度为10份.30,J墀(音池chi)头:山墙的侧面(即建筑的正立面方向)在连檐与拔檐砖之间嵌放一块雕刻花纹或人物的戗脊砖.称为墀头.31,L霸王拳:额枋在角柱处出头的一种艺术处理式样.清代老角梁头也作成霸王拳式样.32,J雀台:飞檐椽头钉连檐及瓦口,钉时连檐需距椽头半斗口,称为雀台.33,L槅扇:用以隔断,带槅扇门的可做建筑的外门,槅扇由边梃和抹头组成,大致划分为花心(槅心)和裙版两部.花心是透光通气的部分,用细木棂子,裙版雕刻图案文字等.大多用于宫殿,庙宇,高级住宅.34,J借景:借――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有利的条件,如"因高筑山,就低造水","俗则屏之,嘉则收之"都是借的体现,属于私家园林的设计手法中扩大空间的手法中"不尽尽之"的一种手法.(外景被看到,借鉴到园中)35,L平身科:柱与柱之间的斗拱,清代称平身科,既为宋代的补间铺作.没有梁架在其上,没有受力.36,J角科:角柱上的斗拱,清代称角科,宋代称转角铺作.37,L柱头科:一般柱子上的斗拱,清称柱头科.宋称柱头铺作.承托梁,受力斗拱.38,J间的名称:建筑中因位置不同而异,正中的一间称明间(宋称当心间),其左右称次间,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九间以上的建筑则增加次间数.39,L四椽栿:相当于明清的五架梁,承传五个檩的力,长(四步架)四架椽.40,J明栿:平闇(音暗an)(室内吊顶或天花板的一种)以下,或砌上明造,即设有吊顶的室内中,露明可见的栿(梁).其做工精致细腻,力求美观.41,L草栿:在平闇,平棊(音其qi)上看不见的栿,由于看不见,所以制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栿.42,J平闇:为了不露出建筑梁架,常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且小的方格。
另一种是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图案的纸,这种形式在宋代叫平棊,后代应用较广43,L叉手: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槫(脊檩)间斜置的木件,叫叉手,是用来扶持脊槫的斜撑明清被拆掉了,改用脊瓜柱平梁:抬梁式构架中最上一层的梁)44,J托脚:下一层梁的梁头和槫(檩)间斜置的木件它主要起扶持檩的作用,清式建筑中没有这个构件45,L穿插枋:明清木构件(横向)之一,位于两柱子之间,起联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