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滁州市红心镇中学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docx
8页安徽省滁州市红心镇中学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下图为1947年法国共产党人针对马歇尔计划张贴的一张宣传画,其所表明的思想是“有偏袒的援助会使欧洲分裂”其所说的欧洲分裂应是A.由于援助数额的差别,会造成受援助国之间的矛盾B.制造英法矛盾,以便美国操纵控制欧洲C.扶植和控制西欧,使之与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对抗D.通过援助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制造国家分裂参考答案:C2. 英国人约翰·濮兰德曾在长时间近距离观察晚清政治运作后总结说:“官僚统治集团准备丢弃金钱和土地,除了代表显贵们社会等级的傲慢自大之外,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丢弃这反映出清政府A.在国际上努力显示其强大地位 B.坚持“以夷制夷”的外交方针C.“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的形象 D.有意改善底层人民的生存条件参考答案:C3.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到“公举一大酋总摄之,非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墨利加洲之以部落共和国代君长,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这表明A.魏源认可美国的选举制度 B.魏源认识到美国先进的根源C.魏源借以表达反专制思想 D.历史上对魏源的评价偏低参考答案:A考查魏源的思想。
依据材料“公举一大酋总摄之,非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可知,国家元首是通过选举产生的,并不世袭,因此是认同美国的选举制度,故A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美国先进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不仅仅是指选举制度,还包括三权分立体制等;C说法错误,魏源在当时主要目的还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D在题干中无从体现所以应选A4. 著名法学家江平认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私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复兴那么应当怎样来理解和认识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呢?A.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定应首先复兴西方古典法律制度B.从强调统治阶级意志本位到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本位C.权力自主的经济本位应完全服从于国家至上的国家本位D.立法从罗马法的经验主义为基础到借鉴出“摸着石头过河”参考答案:B5. 《清会典》记载:“每日钦奉上谕,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钞者,皆下于阁内外陈奏事件有折奏,有题本,折奏或奉朱笔,或由军机处拟写随旨题本,或票拟钦定,或奉旨改签,下阁后,谕旨及折奏则传知各衙门钞录遵行这说明A.军机大臣参与决策B.内阁变成军机处下属机构C.军机处、内阁的相互制约D.内阁变为传递文件的机关参考答案:D从材料可以看出,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后,内阁的实权逐渐转移到军机处,军机处上传下达,其奉旨或拟写随旨后,传到内阁,再由内阁传到各衙门,由此可见,内阁的权力被军机处架空,其变成一个承递文件的机关,故选D项;军机大臣没有决策权,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也难以看出内阁是军机处的下属机构,应排除B;C项说法正确,但仅就材料信息难以反映,应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清朝内阁和军机处的职权,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钞者,皆下于阁”“或由军机处拟写随旨题本,或票拟钦定,或奉旨改签,下阁后,谕旨及折奏则传知各衙门钞录遵行”的解读与分析6. “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这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 …………( ) A.分权制衡原则 B.民主原则 C.联邦制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参考答案:A7. 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数次修订历史教育目标,其中一次的内容有这样的表述“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这一次的历史教育目标颁布于A.1905年 B.1912年 C.1936年 D.1956年 参考答案:D8. 1903年,孙中山《敬告同乡书》中公开宣布:“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该言论从本质上反映出( )A.革命派与改良派间的矛盾不可调和B.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C.近代中国的时代潮流发生重大变化D.向西方学习的层次发生根本变化参考答案:C【详解】题干材料中孙中山认为革命与保皇的改革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途径,不可同日而语,两种方式使中国走上的道路是完全不同的。
这说明近代中国的时代潮流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主张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到主张革命推翻清政府,故选C;孙中山只是认为革命与改良的区别很大,没有说两派人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该项没有体现,排除A;中国革命的性质在近代一直没有发生变化,一直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排除B;材料所涉及都是在制度上的近代化,没有体现在学习西方层次上的变化,排除D9. 从下列两表中能看到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B.手工棉纺织业衰败,自然经济基本瓦解C.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应运而生,艰难发展参考答案:C本题意在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题干图表主要体现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和中国对外出口的情况,说明了中外之间的经济交流日益频繁,不能体现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故A项错误;题干图表没有提到手工棉纺织业,故B项错误;题干图表体现出了中外经济交流日益密切,从而能够说明中国正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C项正确;题干图表信息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无关,故D项错误10. 著名学者何新在其著作《希腊伪史考》中提到一些有趣的观点如,古希腊只是一个地名而非一个殖民帝国;亚里士多德著作太多、范围太广,更像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对这些观点,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著作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C.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D.历史研究没有可信的定论参考答案:A11.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的会战方案决定“以第一战区在平汉铁路的郑州至信阳段以西地区,防备华北日军南下;第三战区在安徽芜湖、安庆间的长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东地区,防备日军经浙赣铁路向粤汉铁路迂回”该会战是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战会战 D.武汉会战参考答案:D12. 1937年底,美国某一周刊提出“中国近代发生的事情,不仅仅构成一个警告,更是一个最后的信号,即白种人的负担将由一个更愿意承担的日本接过去这表明( )A.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对蒋介石主持抗日大局的认可B.其对于国民政府积极抗日的态度表示赞赏和肯定C.其赞赏日本能够主动承担列强在亚洲的“负担”D.其对于中国已经开始的全民族抗战持悲观态度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1937年年底,抗战已经全面爆发,年底,南京陷落,美国不可能认可蒋介石主持抗战大局,故A项错误;国民政府的态度是由国民政府的根本利益决定的,不是美日远东格局的改变决定的,故B项错误;美日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存在尖锐矛盾,美国不可能赞赏日本的扩张行为,故C项错误;白种人的负担将由一个更愿意承担的日本接过去,反映了日本将占领中国,对于中国已经开始的全中华民族抗战持悲观态度,故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13. 扩张也有批评的声音19世纪的政治家索尔斯伯利勋爵在1861年抱怨,英国每年支出150万英磅保卫殖民地,“仅仅滋养了一大堆军事驻地和一种‘日不落帝国’的自满情绪大英殖民帝国的发家史实际上是走过了一条火与血的路程,竖着三个路标这三个路标包括:①海盗起步②战争开路③正当的商业贸易④工业革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B14. 南朝刘勰在其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中说:“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也是欧洲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表述正确的有:①中国的官僚制度逐步取代世卿世禄制 ②中国确立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体系 ③古罗马正式颁布了第一部成文的法典 ④梭伦改革将雅典引向民主政治的轨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C15. 一位欧洲著名学者指出:“我们已经很难从传统的观点看欧洲是否算是统一从形式上看是没有,如果从实质内容看,他们已经有了共同的认同统一的国家要做的事,他们不已经在做了吗?而且做得比主权国家还好”。
此学者的核心主张是A.建立政治、军事一体化的欧洲 B.欧盟是超越主权国家的区域实体C.建立经济全球化对欧洲更重要 D.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正确潮流参考答案:N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及全球化·欧盟B 解析:从题干的表述中可以知道,反映的是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及效果虽然形式上不是一个主权统一的国家,但在经济上已经“做得比主权国家还好”,如欧元的启用等并且向政治一体化迈进A、D明显错误,C与题意无关故应选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欧盟组织性质的理解16.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参考答案:D17. 有人评论一种经济现象,认为它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
对于材料中这种经济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①这种现象典型的代表国家有美国和德国②这现象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③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④推动近代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建立A.①②③B.①④C.②③D.①②④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垄断的理解及灵活运用垄断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种现象典型的代表国家有美国和德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④是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时期的,排除④;所以答案选A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8. 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参考答案:A19. 14.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A B C D参考答案:14.C 【解析】1953—1958年,我国通过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国民生产总值呈现曲折发展、的态势,但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呈下降趋势,故这一时期应为B;1959—1964年,在这一时期,195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