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论零售企业自营——放弃自营、普遍联营的历史剖析.doc
10页再论零售企业自营——放弃自营、普遍联营的历史剖析 宋则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摘 要: 自营, 是商业的最高宗旨, 更是过剩经济、买方市场中零售业的基本功、必修课, 但在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 由于种种原因却误将商业企业本应具有的自营基本功改掉了, 与之相对的联营则得到了野蛮生长自营化解风险, 遏制成本;联营放大风险, 虚高成本联营激化零售商与供应商的矛盾, 系统性破坏零售业的微观基础, 导致零售业自主品牌缺失, 损害消费者福利, 是流通业成本高、效率低、质量差、环节多、东西贵的重要原因而在互联网时代, 联营打着“互联网+”“流通创新”的口号继续泛滥, 是导致“市场畸大, 商人畸小”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加强自营, 有必要在产学研层次形成共识, 制定鼓励自营、限制联营的政策, 树立自营典范, 探索零售企业转变经营方式的有效途径, 精准施策推动线上自营与线下自营的融合, 培育实体经济性质的新型市场主体, 防止雁过拔毛收费敛财的线上联营电商平台与收取租费敛财的线下联营企业之间融合而成为新的“泡沫化”企业关键词: 零售企业; 自营; 联营; 商业本质; 互联网; 作者简介:宋则 (1951-) , 男, 辽宁省凤城市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二级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经济学、市场理论和流通创新等。
收稿日期:2017-10-10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2017 年度创新工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消费升级战略研究” (2017cjy01005) The Reconsideration on Proprietary Trading of Retail Enterprises——the Historical Analysis on Giving up Proprietary Trading and the Popular Choice of Joint OperationSONG Ze National Academy of Economic Strategy, CASS; Abstract: Proprietary trading is the top purpose of commerce;it is also the basic skill and compulsory course of retail industry in buyers' market in the light of surplus economy. But in China's economic reform, because of different kinds of reasons, the basic skill of proprietary trading has been given up, and the joint operation has been rapidly developed. Proprietary trading can help defuse risk and reduce cost;while joint operation could magnify risk and increase cost. Joint operation will intensify conflict between retailers and suppliers, systemically destroy the micro basis of retail industry, lead to the loss of brand, and damage consumers' welfare;it is the reason for why we can see the high cost, low efficiency, bad quality, more links and high price in the circulation industry. While, in the era of Internet, with the help of Internet plus and innovation in circulation, joint operation has been popularized, which is the causes for the problem of overvalued market and undervalued businessman that we can not neglect. To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proprietary trading,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reach the consensus on the level of enterprises, collages and institutions, introduce policies that can be used to encourage proprietary trading and restrict joint operation, foster models of proprietary trading, explore the effective way for us to transform operation pattern of retail industry, implement targeted policie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operation, cultivate more new market main players with the nature of real economy, and prevent the emerging of new“bubble”enterprises.Keyword: retail enterprise; proprietary trading; joint operation; the essence of commerce; Internet; Received: 2017-10-10引用格式:宋则.再论零售企业自营[J].中国流通经济, 2017 (11) :9-14.一、零售企业放弃自营、普遍联营的历史剖析(一) 零售业自营渊远流长零售企业自营通常是指零售企业“自己做买卖”, 以自有资金 (俗称“本钱”) 承担风险、买断式经营为主要特征的商业活动, 包括自有买手、自有品牌、商品采购、销售和储存等。
在自营之外还有所谓“联营”, 是指零售企业“自己不做买卖”, 仅仅凭借引厂进店、出租柜台、按销售额提成并收取租金、进场费等的经营活动从古至今, “做买卖”自营是商业最高宗旨, 更是过剩经济、买方市场零售业的基本功、必修课那些经过长期充分竞争, 从惊涛骇浪中摸爬滚打一次次历练才闯荡出“江湖”的自营高手, 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对市场信息的分析能力, 积累了抗击销售风险的丰富经验, 磨砺出了压低采购成本、大批量规模化采购订单的影响力, 掌控了为多个大生产商同时完成“惊险的跳跃”并赢取丰厚利润的过硬本领, 奠定了零售企业买断自营无可撼动的市场地位和信誉威望, 也集中体现了这些大型自营批发、零售企业配置市场稀缺资源的能力, 充分阐释了零售业化解市场不确定性风险、促进经济活跃与繁荣、引领生产与消费、优化经济流程与结构等的强大功能与成熟市场经济对比可知, 在计划经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环境下, 与短缺经济、票证实物分配相对应的是, 中国商业自营曾长期普遍实行国有商业独家垄断经营, 排斥自由竞争而在 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上半期, 在“三多一少”商业体制改革中, 国有商业企业没有经过市场经济激烈、残酷竞争的考验, 还没有来得及适应市场供求状态的急剧转变, 没有学会买方市场下如何做好自营, 便在匆忙慌乱中自废武功, 基本放弃了自营, 这使零售业主营业务能力大幅度滑坡、弱化, 自有流动资本日趋减少, 自主采购、自主销售比重急剧下降。
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是大势所趋, 但却误把商业企业本应具有的自营基本功夫改掉了难怪在 1984 年 10 月南京召开的全国孙冶方流通理论讨论会上, 原商业部副部长王兴让发言时说:“东西少的时候, 我们有的是办法;现在东西多了, 反倒没有办法, 不会做买卖了”这是对当时新动向、新苗头极具洞察力和战略眼光的最早警示二) 中国特色体制转轨不彻底的后遗症殃及至今、后患无穷, 始终没有从体制转轨的阴影中走出来从对历史的剖析可知, 全面放弃自营、片面追求联营是中国零售业从一开始就借改革之名误入歧途、陷入困境的直接原因, 危害极大, 后果非常严重没有经过发达国家商品过剩型买方市场、竞争性自营环境的锻造历练, 没有与时俱进、抓住机遇掌握真正意义的自营这一看家本领, 是中国商业先天不足、走错方向、弊端丛生、蒙受重大损失的总根源原本只可以是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过渡性、临时性的所谓“联营”, 却被既得利益者长期固化了, 食利型、寄生性零售企业迅速成为商贸流通业中的主体, 贬损商业自营以及商业自营的全线垮塌绝非偶然, 而是有着深刻的体制机制缘由体制转轨后遗症也绝不限于流通领域, 而是存在于方方面面, 并成为直到今天仍然困扰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原因之一。
[1](三) 互联网并没有改变零售企业自营的本性网络零售同样存在实体零售中自营还是联营问题, 网络联营同样会遇到麻烦、产生弊端, 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在互联网时代, 迫切需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大自营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既然能够把许多不可能变成可能、变成现实, 那么也一定能把零售企业自营“曾经的不可能”变成现实, 从而降低自营风险, 实现自营的精准化、数字化、规模化、定制化为此, 需要确定互联网时代的“自营新思维”“自营新概念”“自营新行动”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振兴自营是商贸流通服务业转方式、调结构、纳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盘子”的头等大事, 也是零售行业生死攸关的核心自营、联营之争绝非细枝末节技巧之争, 而是方向道路之争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 迫切需要把自营与联营之争上升到国民经济全局和结构性改革的新高度, 把道理讲透, 从终极本原层面厘清思路、明辨是非、趋利避害, 找准“十三五”时期商贸流通业改革、发展新方向只有从世界范围和更大历史跨度才能对商贸流通服务业中国特色体制转轨后遗症进行深入全面的历史剖析, 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发现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二、零售企业放弃自营、普遍联营的持续危害(一) 临时性的所谓“联营”, 被既得利益者长期固化, 造成灾难性后果自营化解风险、遏制成本;联营放大风险、虚高成本。
凭借强大的对市场信息的分析掌控能力和规模化竞争性订单影响力, 零售业集中体现着配置市场稀缺资源的决定作用, 拥有化解商业风险、促进经济活跃与繁荣、引领生产与消费、优化经济流程与结构等的强大功能但是, 这必须以零售企业“亲自”做买卖为前提联营的长期蔓延势必造成灾难性后果第一, 零售商与供应商的矛盾激化, 成本虚高, 商业人才流失, 买手队伍解体, 整个零售业微观基础遭受系统性破坏第二, 国内大型实体零售企业成长受阻, 落入中等规模陷阱, 国际化零售集团空缺, 与国际知名零售企业的差距越拉越大第三, 自主品牌缺失实体经济血脉淤塞, 流程阻滞, 规模化集中采购和竞价优势弱化, 流通半径缩小, 供应链残缺和碎片化, 自主品牌缺失第四, 寄生性联营的垄断乱收费、扣点提成 (综合租费占联营企业名义营业收入 10%以上) , 毁坏了零售企业规模化、竞争性集中采购定价机制的优势, 致使流通成本长期虚高, 至少比零售业普遍自营高出 10%~20%, 而这种虚高成本最终全部传递到销售价格, 损害的是消费者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