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重患者病情评估制度与安全防范措施.doc
4页危重患者病情评估制度与安全防范措施一、对危重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目的是早期发现危及患者生命的生理异常现象,确定纠正异常现象的适当措施,早期做出诊断二、危重病人病情变化的风险评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估:神经系统的评估、呼吸系统的评估、心血管系统的评估、营养或代谢系统评估、排泄系统的评估、实验室检查、导管滑脱危险的评估等三、每班责任护士均需根据病人病情评估分管病人,密切监测与记录,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并需班班床头交接四、病人病情加重时再评估,应由高级责任护士执行,并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五、每日病人的评估包括一般情况评估及根据病情选择评估系统各系统评估内容如下:(一)中枢神经系统评估1、患者入院时,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心肺复苏前后、中毒、术后、病情变化、使用麻醉镇静类等特殊药物时应随时评估2、意识障碍患者使用Glasgow评分标准评估患者意识障碍或昏迷程度意识状态的显著恶化往往提示代偿机制耗竭或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需立即进行支持治疗3、发现患者意识改变,应同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眼球运动等有无改变,以评估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二)呼吸系统评估1、自主呼吸情况及呼吸形态无论患者是否出现呼吸衰竭,呼吸频数改变均提示病情危重。
脉搏氧饱和度不能作为单独呼吸判断指标,呼吸异常进入晚期时才会明显降低如果患者虽有呼吸困难却没有氧合障碍,应立即寻找非呼吸因素,如代谢性酸中毒或全身性感染2、观察人工气道的种类、深度、固定及气囊情况有无气道梗阻,通过视诊、触诊、听诊发现气道梗阻的证据应注意气道梗阻患者若出现高碳酸血症或意识状态恶化,往往提示代偿机制耗竭,或心动过缓提示即将发生心跳呼吸骤停3、呼吸机运行情况4、两肺呼吸音听诊时注意有无喘鸣音应注意上气道梗阻患者可能没有喘鸣音,特别是病情极重的患者5、血气分析情况6、胸腔闭式引流:置管深度及部位、引流位置清洁、引力水柱波动情况、密闭系统紧密性稳固、引流物情况三)心血管系统评估1、心电监护连接情况2、心电血压监护结果评估并记录除血压观察外,不能忽视代偿机制影响,低血压往往是心血管功能异常的晚期表现应注意有无皮肤湿冷,少尿、代谢性酸中毒,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等表现注意分辨休克的种类3、评估和记录压疮分期、部位、面积及处理五)排泄系统评估1、导尿管在位、固定、紧接于引流袋2、液体平衡、特殊化指标等情况3、异常排尿观察、记录及处理4、异常排便观察、记录及处理六)实验室检查 重点观注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动脉血气、电解质、肾功能、血常规及凝血指标。
七)管道滑脱危险因素评分 按管道滑脱危险因素评分表执行六、责任护士每日评估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评价效果,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高级责任护士、护士长督查并签名1、根据患者病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通过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评估患者病情变化2、当发现病情变化或潜在变化时,一边通知医生,一边进行以下的观察,积极配合医生及时处理2.1迅速确认气道通畅、判断通气和循环状态2.2确认所有的监测导联线、静脉管道、胸管、尿管通畅并正常工作2.3确认ICU所有的监护报警设置适当2.4确认呼吸机连接正确2.5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和气囊容量2.6确认胸引管开放并引流通畅2.7检查心率和心律2.8检查周围脉搏、皮肤颜色、体温和尿量测定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等2.9检查术后出血情况:注意伤口有无渗血、引流管及胸管的引流量2.10意识水平,应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应、及四肢活动变化2.11观察尿量和尿的性质2.12确认胃管的通畅和位置,观察胃管引流有无血性液体2.13测定体温:通过测定中心体温和外周体温,比较二者有无差异2.14检查特殊用药输注情况,确保给药无误2.15观察实验室检查指标。
如血钾、血钠、PH值、碳酸氢根3、备好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备达到下列标准时,需立即呼叫医生3.1对患者情况感到担心3.2气道发生危险,出现喉鸣3.3心率发生急性改变,<40次/分或>150次/分3.4收缩压发生急性改变,<90mmHg3.5呼吸频率发生急性改变,<8或>30次/分3.6脉搏氧饱和度发生急性改变,吸氧情况下<90%3.7意识状态发生急性改变3.8尿量发生急性改变,4小时尿量<50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