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发展心理学期末知识点总结林崇德第三版.doc

41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449830803
  • 上传时间:2024-02-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15.50KB
  • / 4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绪论1.发展心理学:狭义: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一门学科广义:对人类心理发展历程的研究,考察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发展:连续、系统的变化(稳定、有序、 相对持久)纵向:婴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 横向: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2.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揭示普遍模式与个体差异what、时间表when、解释发展变化的过程与机制why3. 目的:描述 解释 优化发展4. 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既体现出量的积累(连续性),也存在质的飞跃(阶段性)方向性和不可逆性: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不平衡性: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方面不同,同一系统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个别差异:个体的发展优势、发展速度、高度不同关键期/敏感期:某些行为与能力发展在关键期/敏感期内,个体较容易接受某些刺激影响,较容易进行某些形式的学习;在该时期以后,某种心理功能产生和发展的可能性较小,形成和发展比较困难,语言、规则形成、情绪控制、同伴社会技能具有年龄特征:年龄阶段划分:0-2、3岁,2、3岁-7岁,7-12岁,12-18岁,18-35岁,35-60岁,60岁以上5.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自然主义教育运动的影响——奠定思想基础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直接推动,《一个婴儿的传略》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成功智力理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W. Preyer)出版第一部科学、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发展心理学问世: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代替儿童心理学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1.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人格结构:¢ 本我——受本能驱动的人格成分:争取最大快乐和最小痛苦¢ 自我——人格中的理性成分:遵循现实¢ 超我——内化了的道德规X形成的人格成分(良心和自我理想)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随着性成熟,性驱力从身体的一个部分聚集到另一个部分,每一次转变都意味着进入了性心理发展的新阶段心理发展阶段:÷ 口唇期,0-1岁:性本能集中于口唇,通过吮吸、咀嚼、咬获得快感÷ 肛门期,1-3岁:自发排便是满足性本能的主要方法÷ 性器期(前生殖器期),3-6岁:快感来自对性器官的刺激÷ 潜伏期,6-11岁:性冲动转移到学习和游戏活动中÷ 青春期,11、12岁起:性冲动唤醒不足÷ 难以证实或证伪2.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人格是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构成的统一体,强调社会文化(而非性本能)是发展的决定因素,认为人类要实现健康的心理适应,需要解决不同时期的八种心理社会冲突。

      ÷ 0-2岁: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2-4岁:自主对羞耻疑虑÷ 4-7岁:主动对内疚÷ 7-12岁:勤奋对自卑÷ 青春期(12-18岁):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 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 成年中期(25-50岁):繁殖对停滞÷ 成年晚期(50岁至死亡):自我整合对绝望行为主义:3. 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否认行为遗传作用:儿童没有天生的倾向性,其发展完全取决于养育环境和父母或其他重要他人对待他们的方式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发展是由个体独特的环境所塑造的连续的行为改变过程4. 斯金纳儿童获得的大多数习惯,即构成独特人格的反应,是由行为结果塑造的自发的操作性行为区分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人类的发展方向取决于外部刺激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 强化与惩罚• 正强化、负强化、正向惩罚、负向惩罚¢ 强化而非练习对儿童行为形成极为重要• 及时强化÷ 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 行为矫正;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5.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 人更多受事件后果的影响,而不是受他们实际所经历的事件的影响(e.g., 上学)÷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来进行学习¢ 例:习得父母的行为和态度;模仿榜样甚至是动物¢ 无需亲自体验强化或做出反应(替代强化)¡ 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亲社会行为(适当呈现的效果优于训练)÷ 攻击性÷ 性别化÷ 自我强化¡ 相互作用论6. 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知识经验使得人类心理发展规律受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制约¡ 认知发展是一个社会文化传递活动,儿童通过与社会中有更多知识的成员合作对话,逐渐获得新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儿童通过与社会中成人的合作交流,获得文化价值观、信念和问题解决策略— 2.发展的实质¡ 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从低级心理机能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 发展是由外向内的,个体通过内化从情境中吸取知识,获得发展,最终能够使用内部语言来引导自己— 3.发展与教育¡ 观念: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 最近发展区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来完成,但可在成人和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来完成的任务X围¢ 强调学习的最佳期限将集体共享知识转变为个体知识的一种机制• 发展依赖于随着个体成长而形成的符号系统¢ 吸收他人的言语,之后用这些言语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大量使用自言自语的儿童能更有效的学习复杂任务÷ 教学上的应用¢ 合作学习• 组员设置¢ 搭建支架• 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7.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认知发展观¡ 心理、智力、思维源于主体的动作,主体通过动作适应客体¡ 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操纵及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 几个概念÷ 图式——认知结构,用来应对或解释某些经验的有组织的思维或行为模式÷ 同化——儿童运用现有图式来解释新经验,并把新经验纳入现有图式的过程÷ 顺应——儿童改变现有图式以纳入和适应新经验÷ 不平衡——个体思维加工和环境事件之间的不平衡和冲突认知发展的阶段¡ 特点÷ 阶段可提前或推迟,但顺序一定,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The Sensorimotor Stage,0~2岁) ¢ 依靠感知觉和动作认识世界÷ 前运算阶段(The 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 ¢ 发展了运用象征(符号)来表征客观物体的能力÷ 具体运算阶段(The Concrete-Operational Stage,7~12岁) ¢ 具有运演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12岁至成年)¢ 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演,能够运用系统化的实验来解决问题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婴儿协调感觉输入和运动能力,形成行为图式,从而理解并影响周围环境¡ 六个亚阶段(客体永久性和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前运算阶段(2-7岁)¡ 能够在符号水平上进行思维,但还没有使用认知操作¡ 重要特征÷ 符号功能的出现,如物体或词汇÷ 象征性游戏(假装游戏)的大量涌现÷ 推理缺陷¢ 泛灵论逻辑¢ 中心化倾向¢ 不具备守恒能力、缺乏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获得认知操作能力,具有可逆性操作的心理运算能力(知觉信息à逻辑原则) ¡ 重要特征÷守恒¢去中心性、可逆性÷传递推理¢理解逻辑关系÷类包含¢完整的分类系统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 能将心理运算运用于可能性和假设性情境,可以基于单纯的言语或逻辑陈述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重要特征÷ 假设演绎÷ 重视可能性÷ 质疑一切÷ 自我中心意识的苏醒对皮亚杰的挑战:未能区分能力和表现¡ 任务过难,低估了儿童的能力不存在跨领域的一致性,忽视社会、文化的影响,描述详尽,解释有限÷ 模糊的解释引发了更多的问题8. 生态系统发展观布朗芬布伦纳¡ 行为或心理是人与环境的函数¡ 四种环境系统÷ 微系统——对个体有直接影响的环境,家庭、学校、教师、同伴÷ 中系统——个体与其所处微系统及微系统之间的联系或过程÷ 外系统——个体未直接参与,但对个人有影响的环境,传媒、制度等÷ 宏系统——宏观社会文化层面,价值取向、风俗习惯÷ 时序系统——时间维度9.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先天与后天÷ 遗传因素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环境与教育决定发展的方向和内容¡ 内因与外因÷ 环境与教育通过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起作用¡ 教育与发展÷ 教育à领会、掌握知识和经验à发展¡ 年龄特征与个别特征÷ 年龄特征有稳定性也有可变性,有普遍性也有个别差异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研究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研究个体心理与行为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1. 收集资料的方法: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观察者的外部行为进行考察,从而探究其心理行为发展规律自然观察法vs控制观察法优点:反应真实;生态效度高;操作较简易;适用婴儿缺点:受观察者能力和其他因素影响;难以解释原因;被动等待行为发生自我报告法— 向儿童或其父母询问一系列有关儿童的行为、情感、信念或思维方式的特点等发展方面的问题形式¢ 问卷调查¢ 访谈法¢ 日记研究— 优点:便捷高效,短期内获得大量信息— 缺点:难以排除主客观因素干扰;社会称许性强;不够准确— 注意:确保所有年龄被试都以相同的方式理解问题测验法— 采用标准化的测验题目,按规定程序,对个体心理进行测量,通过常模比较来评定个体心理发展水平或特点— 动作技能测验、智力测验— 优点:科学性强;结果可比较;真实客观— 缺点:受工具限制;练习效应— 注意:工具的科学性、使用的规X性、结果解释 临床法— 向研究对象提供某个任务或某种刺激,然后要求研究对象作答,以此验证提出的假设守恒实验优点:灵活;能深入探讨感兴趣的问题缺点:难以比较不同被试的结果;可能受研究者理论偏见的影响心理生理法— 测量儿童生理过程与行为之间关系的技术,探索儿童感觉、认知和情感反应的生理基础— 常用指标¢ 心率、脑电、激活脑区、激素— 优点:解释婴幼儿心理情感体验尤为有效— 缺点:不是心理状态的完善指标;难以区分具体的引起注意的特性2.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a.相关设计— 在自然生活环境下收集个体信息,以决定所感兴趣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有意义的相关。

      — 不做人为的建构或操纵— 相关系数r(-1到1之间)¢ 观看暴力节目数量与儿童攻击行为正相关¢ 儿童期注意力问题与青少年期思维能力负相关相关结果的解释:相关而非因果— 优点:方便快捷;可同时考察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能探讨某些实验研究无法探讨的问题— 缺点:不能揭示因果关系 实验设计— 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几个概念¢ 自变量:操纵变化的变量¢ 因变量:由自变量引起某种特定反应的变量¢ 无关变量:需要被控制的变量— 三大要素:随机分配、操控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 14¢ 类型: 实验室实验、 现场实验¢ 优点— 一定程度上揭示因果关系¢ 缺点— 严格。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