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坚持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8252408
  • 上传时间:2022-06-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85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坚持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    朱英华【Key】 高效课堂;以人为本;研读文本;活跃课堂;改进教法;激励评价G424.21 A1004—0463(2016)23—0053—01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操作平台,是学生创新发展、走向成功的主阵地教育只有根植于课堂,根植于学生,才有生命的活力长期以来,由于分数承载了太多的桂冠和希望,“应试教育”捆绑着教师的手脚,学生被视为盛装知识的容器,沉重的课业给学生造成了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身心被摧残,灵性被扼杀,潜能得不到发挥,个性特长得不到张扬,一些人才从小被埋没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挑战,课堂教学如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走出“只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怪圈,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笔者认为:只有坚持以生为本,才能构建务实高效的语文课堂一、研读文本是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前提什么是“文本”?“文本”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文本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是一座无形的精神宝库,只有用心研读文本,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达到用心灵赢得心灵的境界1. 正确解读文本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

      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立足学生实际、学识层次,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髓提炼出来2. 多元化解读文本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我们应该以一种欣赏的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3. 超越性解读文本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超越文本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文学素养更厚实、人文素养更沉实二、活跃课堂、灵活驾驭是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关键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为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

      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的变化而变化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们还应该端正一种认识——培优补差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要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更应值得我们重视三、改进教法、优化结构是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保障高效课堂需要科学的学法指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为此,教师应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而这些学习方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为主,以练为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整体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都是教学的主导,以点拨启发为主,通过合适的形式使学生完全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让这种主动的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课堂上,学生的练习是主线,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仅起主持人的作用,环节的导入、时间的控制、争议的评价等都可能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途径这个环节教师应当视具体情况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以练习去强化课堂的互动,并通过这种练习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以便更好地把握学生对本课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

      四、激励评价是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动力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发现学生身上最美好的东西和潜力,给学生的成长和创新搭建平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因此,学生在探究学习后,教师要给学生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要予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精神上得到支持,心灵上得到安慰,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有能力、有思维、有见解、有创新,充满自信特别是对于学困生,往往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亲昵的手势、一个鼓励的笑容、一声赞美的语言,都会使他们倍感亲切,受到鼓舞,进而激发学习动机,彰显个性编辑:郭裕嘉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