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性比例失调看北魏时期拓跋鲜卑 与汉族的民族融合.pdf
11页从性比例失调看北魏时期拓跋鲜卑 与汉族的民族融合高 凯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 民族大融合的问题, 历来为史家所重视其中, 关于北魏时期北方地区拓跋鲜卑与汉族的融合, 老一辈史家利用传统的史学研究方法, 进行过颇为细致和有益的探索、 研究但是, 从人口学角度中的性比例失调问题入手去探讨北魏的民族融合,前人及今人都没有很明确做过有鉴于此, 我愿以绵薄之微力, 做一些抛砖引玉的尝试性理论推测工作一、 北魏时期拓跋鲜卑族的性比例失调问题众所周知,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门阀士族长期垄断控制政治、 经济特权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里, 无论是汉族地主建立的王朝, 还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都毫不例外地被大小门阀操纵着, 他们享受着无比的荣耀、 高贵的地位和最大份额的经济实惠同时, 为了维护门阀士族至高无上的政治特权, 千方百计地限制其它阶层的介入, 严格的等级婚姻制就成了这一时期门阀政治的重要表现之一在这种大的外部环境里, 北魏政权却反映出与之相背的情况公元 4 世纪末, 拓跋鲜卑建立北魏政权时, 中国的北方正处在十六国割据的动荡中, 北魏不过是一支力量较小的国家但是, 这不排斥它建立自己的门阀政治系统事实上, 自从道武帝拓跋在政治上广泛吸收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参政和在经济上/ 离散诸部、 分土定 居0¹、 走上封建化道路之后, 汉族地主中根深蒂固的门阀政治意识便开始随着北魏封建化进程渗透到北魏国家的各个角落。
然而, 进入北魏中期作为门阀政治的重要标志)) ) 等级婚姻制, 仍没有能够在北魏社会得以顺利的实施据5魏书#高宗纪6载文成帝和平三年( 463年) 诏曰: / 夫婚姻者, 人道之始是以夫妇之义, 三纲之首, 礼之重者, 莫过于斯, 尊卑高下,宜令区别然中代以来, 贵族之门多不率法, 或贪利财贿, 或因缘私好, 在于苟合, 无所选择,令贵贱不分, 巨细同贯, 尘秽清化, 亏损人伦, 将何以宣示典谟, 垂之来裔今制皇族、 师傅、王公侯伯及士民之家, 不得与百工、 伎巧、 卑族为婚, 犯者加罪 0另据5魏书#高祖纪上6载孝文帝太和二年( 476 年) 夏五月诏曰: / 皇族、 贵戚及士民之家, 不惟氏族, 下与非类婚偶先¹5魏书#外戚#贺纳传6帝亲发明诏, 为之科禁, 而百姓习常, 仍不肃改朕今宪章旧典, 只案先制, 著之律令, 永为定准犯者以违制论 0再据5魏书#高祖纪6载太和十七年( 493 年) 孝文帝/ 又诏厮养之户不得与士民婚 0 通过上面文成帝拓跋浚和孝文帝拓跋宏的三条诏令,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 ( 一) 到文成帝统治时期, 北魏的门阀阶层已经形成, 北魏政权也已进入门阀世族政治时期; ( 二) 在北魏社会中, / 贵族之门多不率法0, 常有/ 令贵贱不分, 巨细同贯0/ 与非类婚偶0的现象存在; ( 三)在文成帝拓跋浚和孝文帝拓跋宏的脑海里, 等级婚姻的观念非常强烈, 以致于多次颁布法 令, 坚决限制/ 与非类婚偶0的婚姻形态存在; ( 四) 从文成帝的诏令看,/ 中代以来贵族之门多不率法0, / 与非类婚偶0, / 令贵贱不分0的现象, 至迟不晚于文成帝统治时期, 即应开始于北魏统治前期。
同时, 从孝文帝诏令中有/ 百姓习常, 仍不肃改0之词看, 我们完全可以断定这 种/ 令贵贱不分0的婚姻形态, 一直沿续到孝文帝太和二年( 476 年) , 甚至非常有可能沿续到太和十七年( 492 年) 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与以上的这些现象有关, 我们不禁要问: 为什么北魏政权的/ 皇族、 师傅、 王公侯伯及士民之家0需要与/ 百工、 伎巧、 卑姓0之人保持婚姻关系呢? 他们到底指代的是北魏社会中什 么阶层的人? 他们为什么需要与/ 百工、 伎巧、 卑姓0之人为婚呢? 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看一看首先, 关于北魏政权的皇族, 我们知道它应该是早在献帝拓跋邻带领拓跋鲜卑从呼伦湖西迁阴山的过程中便形成了据5魏书#官氏志6载: 拓跋邻分别把纥骨氏、 普氏、 长孙氏、 达 奚氏、 伊娄氏、 侯氏交给自己的兄弟统摄, 又让/ 叔父之胤0执掌乙旃氏, 让远亲统摄车氏他们相加共为九姓, 再加上献帝拓跋邻自统的拓跋氏, 这便是北魏政权所谓的皇族/ 帝室十姓0/ 帝室十姓0中, 有七姓与献帝拓跋邻存在直接的父系血亲关系, 而乙旃氏和车氏也 与献帝有间接的血亲关系所以, 他们之间相互/ 百世不通婚0, 且直至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以前,/ 国之丧葬祠礼, 非十族不得与也。
0他们共同构成了北魏政权的核心集团其次, 关于/ 师傅0, 它的起源很早, 西周时/ 师傅0是乐师的代称; 春秋、 战国时期,/ 师傅0是国君教官的代名词秦汉以后, 尤其是魏晋以后的历朝, / 师傅0一词又成了/ 三师0、 / 三 少0等官职的统称¹, 即成为太子学问的专有官名在北魏, 能够担任此职的人, 多为当朝或当时德高望重、 学问精深的儒士和重臣所以, 他们地位显贵, 有高官和爵位, 且爵位可由儿孙承袭如5魏书#儒林列传6中所载北魏统治前期的梁越和卢丑便是/ 以师傅之恩0分 别赐爵/ 祝阿侯0、 / 济阴公0的尤其是卢丑, 因为他本人是/ 襄城王鲁元0的族人, 所以, 世祖拓跋焘特别恩遇他, 赐爵济阴公后, 还/ 除镇军将军, 拜尚书, 加散骑常侍, 出为河内太守0等等从梁越和卢丑的事例看北魏时期的/ 师傅0, 无疑属于北魏政权中的达官贵人阶层再次, 关于/ 王公、 侯伯0, 如果我们仔细考查5魏书6的有关/ 王公侯伯0的记载, 便可发现 北魏前期的/ 王公侯伯0也多在/ 帝室十姓0范围之中再从5魏书#官氏志6载北魏初年的封爵制度称/ 皇子及异姓元功上勋者封王, 宗室及始蕃王皆降为公, 诸公降为侯, 侯子亦以此为52史 学 理 论 研 究¹/ 三师0指太师、 太傅、 太保;/ 三少0指少师、 少傅、 少保, 始设于西晋, 魏、 齐均沿置这些官职。
差,,王第一品, 公第二品, 侯第三品, 子第四品 0这些人和拓跋氏有直接或间接的血缘关系, 所以, 他们无疑属于北魏政权的核心领导阶层至于文成帝和孝文帝诏书中/ 士民之家0所指的/ 士0, 在魏晋以前具有多种涵义: 如5尚书#多士6有/ 用告商王士0的说法, 即指低级贵族而言; 又如在5荀子#王制6中有/ 霸者富士0的记载, 这里的/ 士0, 即指从事军事战斗的人 员; 再如5汉书#食货志6中所载:/ 士、 农、 工、 商, 四民有业; 学以居位曰士 0这里的/ 士0当如5谷梁传#成公元年6何休注所称/ 学习道艺者0, 即指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而同时,/ 士0在古代又是执掌刑狱的官名, 所以, 从这种角度去再理解, / 士民之家0应泛指北魏前期具有自由身份的、 且有相当地位的统治阶层由以上的记载和分析看: 北魏的/ 皇族0、 / 师傅0和/ 王公侯伯0, 鲜卑族血统应占绝大多 数, 而/ 士民之家0中, 鲜卑族血统也要占到一定的比例既然, / 皇族、 师傅、 王公侯伯及士民之家0绝大多数为鲜卑族血统的、 具有自由身份和高贵地位的统治阶层, 那么和他们结为婚姻的/ 百工、 伎巧、 卑姓0之人又属于什么血统的阶层呢? 他们的阶级地位又是怎样的呢?首先, 关于/ 百工0的理解, 从各种史籍记载的情况看, 它的身份具有多重变化: 西周时期的/ 百工0专指主管营建、 制造等事务的官吏, 正如5周礼#考工记#总序6称: / 国有六职, 百工 与居一焉 ,,审曲面势, 以饬五材, 以辨民器, 谓之-百工. 。
郑玄注此条称:/ 百工, 司空事官之属,,司空事营城部, 建都邑, 立社稷宗庙, 造宫室车服器械 0春秋、 战国时期, / 百工0又成为各种手工业工奴的总称进入秦汉时期,/ 百工0的地位有所提高, 他们不仅具有自由之身, 而且在秦简5均工律6中甚至还出现了把传授他人技术的工匠称为/ 工师0的记载¹但是, 到东汉末年, 随着封建依附关系的加强, 社会上又出现了官府强迫工匠服役的趋势, 并且 工匠也有了专门隶属于官府的特殊户籍尤其是进入魏晋南北朝, 工匠更成了各割据权纷纷争夺的对象如5三国志#吴书#孙策传6注引5江表传6载: 周瑜袭破皖城时, / 得袁术百工及鼓吹、 部曲三万人 0从这段记载看, 原来由袁术控制的/ 百工0, 因袁术战败而成为孙策的战利品这种事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有很多如5太平御览6卷 815 引5丹阳记6载:/ 斗鸡锦署, 平关右迁其工也 0即指的是刘裕平灭后秦后, 迁后秦之/ 百工0于南朝又如5魏书#太 祖纪6载拓跋天兴元年( 398 年) 灭前燕后, / 徙山东六州民吏及徒何、 高丽杂夷三十六万,百工伎巧十余万口, 以充京师0再如5魏书#世祖纪6载拓跋焘太平真君七年( 446 年) / 徙长安城工巧二千家于京师, 0等都属于掠夺他人控制下的/ 百工0作为自己战利品的事例。
把以上记载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其它史料所反映的情况结合起来看: 从东汉前期到魏晋初期/ 百工0的身份、 地位都有许多的变化, 他们从自由身份的手工业者, 再到成为官府强迫服役的对 象, 直至其后成为各军事集团争相控制的战利品他们不仅有隶属于官府的、 有别于编户齐民的特殊户籍, 而且还是子孙相继、 不许改业、 且必须服务于官府的被严格管制对象º三国结束和西晋统一后, 各地/ 百工0多被集中强制迁往中原, 他们在西晋灭亡后, 成了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争相掠夺的人口资源所以, 从这个角度讲, 魏晋南北朝各割据政权争相掠53从性比例失调看北魏时期拓跋鲜卑与汉族的民族融合¹º以上观点参见高敏5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探讨6中/ 杂户考0一文参见5睡虎地秦墓竹简6书中5均工律6简文夺、 控制的/ 百工0, 实际上是东汉中后期以来就早已形成的、 被政府严格控制下的/ 百工0的后代而从东汉中后期政府所控制的/ 百工0的来源看, 他们作为自由人身份, 多来自于城市里汉族血统的能工巧匠, 虽然,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百工0中也掺入了少数民族血统的工匠, 但必竟所占的比重不大因此, 我们基本上可以肯定, 北魏前期被拓跋焘强制迁往平城和其后不准与/ 皇族、 师傅、 王公侯伯及士民之家0结为婚姻的/ 百工0, 实际上是身份卑微、 且多为汉族血统的手工业工匠。
另外, 从词语的释义情况看/ 伎巧0, 也多指有技术的手工业巧匠;同时,/ 伎0又通假于/ 妓0, 即指宫廷的/ 女乐0/ 女乐0在东汉中后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 为/ 鼓吹0或/ 乐户0, 它同/ 伎巧0、 / 百工0一样, 具有相同身份低贱化的转变过程至于/ 厮养0的理解, 据5史记#苏秦列传6引司马贞索隐称: / 厮, 养马之贱者 0又5公羊传6引何休注称: / 炊烹者曰养0所以, 作为同/ 百工0一样起源甚早, 主要从事家庭内部劳动的/ 厮养0之 户, 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的地位卑贱的杂户之一至于/ 卑姓0的理解, 我认为它应当是涵盖北魏时期所有非拓跋鲜卑族的身份贱的下层百姓但是就具体情况看, 在文成帝和平十年诏令中的/ 卑族0, 应当专指家富钱财而身份低贱的商人从战国早期的李悝实行/ 禁末0政策开始到秦汉魏晋时期, 封建国家多采取/ 重农抑商0政策, 尤其是秦汉时期, 国家不仅 在经济上针对商人实行重税、 算缗、 告缗政策和均输平准法、 官营盐铁制度以及禁止商人拥有土地外, 还在政治上采取刻意贬低、 歧视商人的政策例如秦汉时期的商人及其后代作为/ 七科谪0的主要对象之一, 往往被国家强制征调, 并承担谪戍边疆的任务。
同时, 商人及其子弟不得仕宦为吏, 而且不得衣丝乘车可见其社会地位非常低下魏晋时期以后, 商人和 百工、 伎巧一样也成为各割据政权争夺的对象进入北魏政权前期, 由于北魏国家没有统一的俸禄制, 所以, 北魏各级官吏为了搜刮更多的民财, 便纷纷选择地位卑贱、 但颇有钱财的商人作为婚偶的对象, 于是北魏社会出现了文成帝诏书中所谓/ 贵族之门多不率法, 或贪利财 贿, 或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