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docx
6页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法律对青少年的关爱,增强珍惜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 能力目标:运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的关爱和保护 知识目标:认识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了解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认识法律对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作用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部分: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的第一框题本册书第四单元涉及到法律知识,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规则和法律,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安全,从而有助于更好的适应初中的集体生活本课利用学生自编自演的法律情景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体验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体会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的关爱通过“未成年人有特权—未成年人需保护”引导学生认识到“四重保护—人人有责—履行义务”,在学习法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二)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 教学难点:增强珍惜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尚未接触过法律,对于很多事情缺乏辨析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是弱势群体,即使受到侵害也无自保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有必要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剧,帮助学生增强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什么是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的四重保护?为什么要给予特殊保护?自己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及他人?则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引入:“运用你的经验”分享 学生根据“运用你的经验”内容,进行我们的“特权”——经验分享活动 出示一系列图片 提问:(1)结合你的经验谈谈我们还有哪些“特权”? (2)为什么我们能拥有这些“特权”呢? 总结:大家就发现,在很多方面,作为未成年人有一些“特殊权利”,为什么会有这些“特权”,如何正确行使这些“特权”,我们来探讨这些问题通过学生根据的经验进行分享活动,体会自己在不同情景有哪些特权 环节一:未成年人需保护 活动:情景讨论 学生1:我都上初中了,爷爷每天还要接送我 学生2:我们上学期间,都不能随意出校门 学生3:未成年人每天0到8点禁止打网游要立法。
?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伤害的原因有哪些? ?怎样才能使未成年人免受伤害? 知识拓展---展示保护未成年人的发展过程 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 过渡:我们已经了解了未成年人需要保护的原因,那么保护未成年人的内容以及主体又是什么呢? 环节二:未成年人谁来护 出示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文件的图片,提问:(1)你还知道哪些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2)承担未成年人保护的主体是谁呢? 活动:谁来保护我?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表格内容 结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四位一体,构筑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 环节三:未成年人齐来护 结论: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情景剧片段1:在小区门口,胡斐为的父亲不断训斥和殴打着胡斐为周围群众实在看不过去,上前劝他不要再打骂了,但他仍未停止20分钟过去了,一位社区居委会大妈拉孩子起来,向小区居委会走去…… 提问:(1)你如何评价这位父亲的行为? (2)周围群众和社区大妈是否有权干预,为什么? (3)针对父亲的行为,他可以向谁求助? 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情景剧片段2:“爸爸总不在家,连饭都吃不上,面对冰冷的家,我只有走出家门爸爸看我不肯读书了,就不管我了后来我就整天在外面东游西荡,认识了几个哥们儿兄弟打架斗殴、逃课去网吧打游戏成为经常事……” (1)你如何看待网吧老板的行为? (2)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愿意给他提供哪些帮助? (3)胡斐为应该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 结论: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受特殊保护的权利,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活动:视频欣赏《未成年人保护ABC》 学生结合本课所学内容观看视频,通过视频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 小结: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不仅仅需要我们自身提高意识和能力,更要珍惜和感恩来自家长、学校和社会的保护,逐渐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能平安健康地成长 五、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