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路线勘测定测与调查方案.doc

15页
  • 卖家[上传人]:万****
  • 文档编号:345164962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4.50K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路线勘测定测与调查方案1.1 一般要求1.1.1 开工前,应对各种勘测仪器,机具作全面检校,勘测过程中应经常定期检校保养和维护,以保持其良好状态1.1.2 所有曲线控制桩、公里桩、百米桩等都应写出里程号,不得省略1.1.3 标志桩书写采用红色油漆横写1.2 放线1.2.1 放线前,应对控制网进行检查,保证精度满足规范要求,特别注意与相邻合同段的衔接在确保控制网精度的基础上,对初测导线进行分段复测,复测成果与初测成果较差在限差以内时,采用初测成果1.2.2 放线的桩位尽量由导线点放出,当不得已采用支点时,支点个数原则上不得超过两个,所放中桩应与路线前后所放中桩进行距离校验,以防产生误差1.2.3 放线前,对路线所有计算资料,包括坐标、方位角、距离、曲线要素及桩号进行认真复核,并计算出待放点坐标,控制点与待放点的方位角、距离等资料1.2.4 转移测站后,应对上一测站所放桩进行核对1~2个桩点,以资校核1.2.5 当发现定测中线与纸上定线有明显出入或与原设计意图不符,或对改善线形、提高标准、降低投资有明显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时,应及时提出意见 1.3 中桩测量1.1.1 中桩根据路线导线点和纸上定线资料钉设中桩,必须钉设路线起终点桩、公里桩、百米桩、平曲线要素桩(ZH、HY、QZ、YH、GQ点等)。

      桥梁轴线控制桩、断链桩、互通立交交叉点桩等,桩号标注至毫米1.1.2 在路线纵、横断面地形显著变化点、地质变化点、路线与一般公路、大车道、管线、河岸、水渠等交叉处,拆迁建筑物处,耕地分界点,市、县行政区划分界及人工构造物等处,均应加桩1.1.3 中桩间距:直线和大半径平曲线上不大于25m;曲线上,当曲线半径大于60m时,中桩间距20m,当曲线半径为30~60m,桩距为10m各桩间的水平距离与桩位较差不超过1/20001.4 高程测量1.4.1 高程测量应对初测水准点逐一进行检测,符合精度要求的采用初测成果当需补设、增设、迁移水淮点时,均应与邻近水准点进行联测,其精度要求同原初测规定1.4.2 初测水准点距定测中线的距离应大于50m,小于200m,在桥梁、立体交叉的两端应按要求补设水准点1.4.3 中桩高程测量时,应测量中线上所有桩志的标高,并起闭于水准点,其精度要求为±30mm,中桩高程一般观测一次,读数取位至厘米中桩高程限差不得大于±5cm1.4.4 地形高差较大处,不得采用测比高,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或单程支线水准测量1.5 横断面测量1.5.1 横断面测量采用水准仪法、皮尺法、全站仪法、经纬仪视距法进行测量,严禁采用抬杆法、数模法等。

      1.5.2 横断面测量应逐桩施测,其方向应与路线中线垂直,曲线路段必须与测点的切线垂直1.5.3 横断面测量应能控制住地形、地质的变化,并标注出施测范围内的沿河水位、河底、渠道、道路、建筑物等1.5.4 横断面施测宽度应满足路基及排水设计需要1.5.5 横断面测量的误差应不超过规范规定1.5.6 分离式路基断面,有可能时,应计算左右线桩号关系,测出其连通的横断面1.5.7 横断面图应现场点绘并进行现场核对,若采用测记法,在室内点绘横断面图后,必须到现场进行核对1.6 地形测量1.6.1 初测1:2000地形图范围不能满足定测要求时,应采用航测或实测方法补测1.6.2 对初测地形图应进行现场核对,有明显错误的地段或由于地形、地貌、地质发生重大改变的地段,应采用实测方法予以修测或重测1.6.3 专业设计用的大比例工点地形图,可利用航片成图,也可按要求实测,其测绘宽度应结合地表情况以满足各专业设计需要1.6.4 对隧道进出口应按规范要求实测出地形图1.7 路基路面勘测与调查1.7.1 应对初测收集的资料进行补充、深化、完善,并进行必要的勘测与实地调查,为路基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

      1.7.2 路基边坡防护地段,应现场确定防护工程的位置、起讫桩号、防护长度和型式1、 采用植草、铺草皮、撒播草籽、植树等边坡防护的路段,应调查边坡土质的适种性,适宜种植的草种、树种、种植季节及种植方式2、设置防护工程的路段,应根据设计要求,实地放出构造物轴线,进行水准测量和横断面测量1.7.3 沿河路基勘测1、进一步调查核实河段的水文、水力情况和频率水位流速2、进一步调查落实河道断面,河道能否压缩及压缩河床后对上、下游及对河岸有何不利的影响3、水库路基,应进一步调查核实水库类型、等级、设计洪水频率及水库的设计水位、高水位、低水位、回水位和校核水位,以及水库淹没范围,浪高等,并对水库大坝等进行高程测量4、对初设所拟定的防护加固方案进行核对,当确定设置防护加固工程时,应现场测定其位置,进行起讫点及变化点的横断面测量对需设置综合防护系统的路段,应视设计需要进行平面图测量,比例尺为1:500~1:20005、对设置调治构造物的地段,应根据平面图上定出的调治构造物位置进行实地敷设,定出轴线,测绘各个调治构造物的纵断面和坝头、坝身、坝根的横断面调治构造物轴线应与路线或导线点联测,计算和标示坐标。

      6、改河工程应根据布置图所定轴线,实地敷设改河轴线中桩,并测定中桩高程及横断面;拦河坝及有关建筑物亦应测量其轴线纵、横断面,并应进行平面图测量,测绘范围应包括上、下游河流趋势范围,宽度应包括两岸公路设计洪水位时的泛滥范围,比例尺为1:500~1:20007、对改河工程应慎重对待,应进行相应的水文水力计算,同时对改河工程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价,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8、确定新开挖河道的弃方处理利用,旧河道的处理与复垦方案1.7.4 支挡、防护工程勘测:1、应根据路线纵坡及路线横断面设计,进行支挡工程的补充调查,根据路基设计标高,结合现场确定支挡工程的起讫点位置、长度2、测量支挡工程纵断面及起讫点和变化点的横断面3、确定路基各类防护地段的起讫桩号,防护范围和结构类型,视设计需要进行必要的测量1.7.5 为了确保处于软土、过湿土、膨胀土、液化土地质条件下路基设计的合理性,应充分收集相应资料特别是借鉴本地区类似工程建设的经验,以指导本项目的设计1.7.6 路基、路面排水1、路基排水应进一步核实初测资料和初设方案,并对核实的方案作进一步的补充调查,核实设置各类排水沟及设施的位置、长度、形式与尺寸。

      2、特殊地段设计的排水工程,应测量其纵、横断面,并根据设计需要测绘平面图,比例尺1:500~1:20003、路面排水,应根据初设方案,结合路线纵坡设计,逐段检查、落实和布设各种排水管道,急流槽等结构物的设置位置及其尺寸1.7.7 路基取土、弃土勘测与调查1、在初测和初设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核实和补充调查土源性质,同时应查明覆盖层厚度、性质,地表、地下水情况,种植情况,占用土地价格2、确定取土坑范围,可取土数量、工程等级,占用土地类别,占地或临时占地补偿价格、运输方式、运输便道及其长度、临时工程等3、确定取土方式,取土季节,取土后对水土流失特别是对路基稳定的影响,土地复垦的可能性或绿化及保护措施4、弃土调查应进一步核实路基挖方废方数量、土质,以及弃土堆附近的地形地貌、农田水利、植被、自然山坡和景观的情况,确定运输便道及运距5、大型取土坑、弃土堆应进行实地纵、横断面测量和设计,线外取土坑及弃土堆应测绘地形平面图,比例尺1:1000~1:20001.7.8 路面调查1、根据沿线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确定各路段土的类别,及其干湿类型2、进一步调查已有道路的路面结构类型、厚度,使用效果等,特别要调查初步设计所选路面结构在当地设计、施工、养护使用情况及适用条件,为施工图提供依据。

      3、进一步收集气象、地质、水文等资料,分析对路面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研究防范措施1.8 筑路材料调查与试验1.8.1 详勘阶段的筑路材料调查应在初测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完善进一步调查落实料场位置、上路桩号、材料种类、质量、数量(以施工标段为单元,不得小于工程需要的确2倍)、成品率,开采运输条件、支线工程、占地等1.8.2 根据详细调查资料和试验资料,分析研究决定料场的取舍或补充1.8.3 原材料的试验项目1、路基土:天然含水量,天然容重、塑限、液限,颗粒分析及土的分类,重型击实试验,压缩试验,剪切试验,回弹模量,CBR试验2、石料:抗压强度试验,磨耗试验,磨光值试验,压碎试验,松散单位重,针、片状颗粒含量,筛分试验等3、砂料:颗粒分析,含泥量,有机物含量,云母含量,硫化物含量等4、沥青及水泥:根据需要确定试验项目1.8.4 路面各结构层试验项目1、沥青混合料面层:沥青与石料粘结力试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含稳定度、流值、空隙率、饱和度、残留稳定度),密度,抗压试验,抗弯拉试验,劈裂强度,最佳级配组成2、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折弹性模量、单位重,最佳级配组成,3、基层和底基层:7d、28d、90d抗压强度与回弹模量,抗弯拉强度及弯拉回弹模量,击实试验,单位重,最佳级配组成,温缩试验、干缩试验,CBR试验等。

      1.8.5 当试验结果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应调整组成,重新试验1.9 桥涵及涵洞的勘测1.9.1 定测阶段桥涵测设任务是为桥涵施工图设计提供详细资料,应根据初步设计确定的设计原则和审批意见,进行必要的测绘、调查、核对和补充落实1.9.2 大中桥在定测阶段完成的工作与要求:1、通过补充调查,核对既有资料的正确性,如水文站资料、水利部门提供的设计洪水资料、历史洪水的档案资料,汇水流域情况,河槽变迁情况,水库资料,通航资料及有关文件等2、在初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核对和补充,绘制桥位河段的洪水纵坡图3、测绘形态断面,包括:河床断面、测时水位、各种特征水位、滩槽界线、植被和河床地质情况等形态断面一般应施测两处,以资校核4、水位计算及桥孔布置,根据已掌握的水位资料,形态测量与调查资料,结合河段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计算,取正确的水位、流速、流量等资料,进行桥长计算和桥型布置、冲刷计算等,并在现场核对桥轴线及墩台位置是否适宜5、当桥墩台位于较陡的斜坡上时,应增测其上下游辅助纵断面及横断面(左外缘、中、右外缘3 条纵断面及每个桥墩台前后各测设1 条横断面),并标明地质情况,当有调治构造物时应测绘相应的纵横断面,以满足设计需要。

      6、测绘桥址地形平面图,测绘范围能满足桥梁布置,引道路基和调治构筑物设计的需要,一般情况下,上游测绘长度为设计洪水泛滥宽度的两倍,下游为一倍,顺桥轴方向为设计洪水泛滥线以外50米,当岸边为陡斜坡时,应测至设计洪水位以上2~5米,分叉河流、冲积漫流、泥石流地区的测绘范围,可视需要决定1.9.3 小桥涵勘测1、定测阶段小桥涵勘测工作,应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确定的有关原则,在初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调查,测量和分析计算,确定过水构筑物的位置、孔径、墩台高度、结构类型、基础深度以及必要的附属工程等,为编制小桥涵施工图提供所需的资料2、小桥涵的位置应服从路线线位,布设桥涵时应与路线平纵面,路基排水系统相配合,注意附属工程的设置,保证水流畅通,并不致造成冲毁农田或其它设施的后患3、小桥涵在一般情况下均应进行水文、孔径计算,但小桥涵孔径与数量的设计,不能单凭流量资料确定,尚应结合农田水利、排洪需要等因素综合考虑4、小桥涵设计流量的计算,应按照桥梁所在地区的水文条件,径流性质及搜集到的包括地区性流量计算方法在内的各种计算方法,综合分析,合理选用计算公式,原则上小流域以径流法为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