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课异构展风采教学相长促提高700字.docx
12页同课异构展风采教学相长促提高700字 同课异构展风采 教学相长促提高9月15号,由地区教育局主办的辽宁教育专家“同课异构”课堂教学交流、研讨、观摩活动启动,全地区五县二市2000多名教师参与活动此次“同课异构”课堂教学交流活动采取教师讲课、听课、评课的形式举办,来自塔城地区各县市学校的骨干教师和辽宁省教育专家参加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八个学科的的讲课以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形式,诠释各自的教学理念,不同的授课风格让听课师生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塔城市第五小学教师赵春霞说:“通过今天这个平台,我们从沈阳教育专家身上学到了许多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将所学到的新的方法和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这次活动也开创了援疆省市教育专家校际互助、共同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了跨校间的交流和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为学校管理与教学科研向纵深发展搭建了有效的平台 塔城市科教局教研主任袁芳说:“分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13个会场,由我们塔城市的老师和沈阳市的教育专家进行同课异构,以具体的课例为平台,通过具体的上课、评课,异课,交流互动,这样的形式使两地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相互借鉴,能够相互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升。
教育援疆是整个援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20xx年以来,辽宁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教育工作处积极开展工作,通过选派教师到辽宁培训、送教进疆、学校结对等方式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切实可行举措推进了地区教育教学工作地区教育局副局长刘宝生说:“辽宁省教育厅在全省遴选出了一批教育专家,到塔城地区开展为期一周的送教进疆活动,同时也是作为辽宁省教育系统向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一份献礼,今后我们要继续发挥广大援疆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入开展两地教师的交流交往活动,进一步促进全区教师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第二篇:同课异构展风采 5700字同课异构展风采 “秋”色满园关不住--记20xx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大赛(历史教研组 :王宜林)20xx年10月26——29日,安徽省20xx年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竞赛在美丽的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举行我有幸参加了本次竞赛的观摩学习活动,有机会认真聆听了诸多优秀同仁的课堂教学,也听取了一些专家评委的点评,共听了14节课(其中8节说课,6节现场上课),通过观摩学习,感觉亮点颇多,受益匪浅一、大赛亮点:(一)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新课程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大赛中,很多教师都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来进行教学设计,注意教学兴趣的激发,突出学生活动,注重师生双边活动,课堂充满生成的乐趣,教师都能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
例如芜湖市二中刘宏法老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宋明理学的背景时,课件展示一幅漫画,漫画中的孔子(最近有点烦),佛教(我来也)和道教(我也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理解理学的含义奠定了基础,效果非常好在教学开始前,刘老师拿了一幅#9@k牌,给每位同学一人发了一张,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原先陌生的师生顿时变得和谐融洽,同时也为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了准备二)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参赛教师大都能在钻研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创造性地整合课程资源,选取更好的历史素材对课本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特色例如,芜湖二中的刘宏法老师《宋明理学》的教学从宋明理学出现的背景、宋明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宋明理学的影响等三个方面进行整合,不仅教学思路非常清晰,学生学起来也很容易,整节课的教学也显得非常大气来自郎溪中学的叶剑老师课题也是《宋明理学》,他设计了三个标题:挑战与机遇、传承与创新、糟粕与精华,设计很新颖关于“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差别”教学时,设计了“当我们遇到了数学难题??”的活动,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自身实际,轻松应对,使原本抽象的问题迎刃而解,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很好。
三)原创性强上课比赛时,来自于亳州一中的张英芝老师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教学中,课前欣赏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名曲《英雄交响曲》,由此引出同一时期的德国的政治制度,导入新课接下来以一个成语来统领教学:殊途同归一“殊途”——法德的政治民主化(1、法国共和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比较二者异同)二“同归” ——再看法德的政治民主化,两个内容推进新课1、法德的同归经济: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政治:资本主义政体的确立是稳定政治秩序的需要2、英法美德的同归(代议制)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分成法国组和德国组,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得出法德不同的政治制度及其内在的相通性这节课的设计使人耳目一新,步步为营,步步引导,学生完全被老师带入当时的历史情境,学生学习兴趣很高20xx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辛亥精神的传承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这使得我对这一课的教学有了更多的期待在上《辛亥革命》一课时,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的汪国政老师引用描写辛亥革命的一首诗(山雨欲来风满楼,武昌起义谱春秋立国行宪废帝制,有花无果恨悠悠创设历史情境,激情点燃课堂,引起学生反思,然后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背景篇、过程篇、成就篇、结局篇。
明光二中的李勇老师的设计则采取寻根问源的方式,引导学生追溯革命之源——探寻革命之路——剖析革命之果——铭记辛亥之魂这些设计,可谓匠心独运这些原创的设计不仅新颖独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学习的兴趣也非常高说课时,芜湖三中许建军老师老师上《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课时,以辛普森的几个不同时期来说课片段1:When I was young(黄金时期) ;片段2:回不到原来美好的日子(经济滞胀);片段3:After married(为何政府对他的生活负责,引出福利国家);片段4:My daughter(第三产业和新经济),以辛普森的经历归纳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颖有特色再如,池州市东至一中的凌剑老师在《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时,把教材有机整合为症状—药方—疗效,即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三个方面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逐步主动深入教学内容,在引导学生探究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趋势的同时,也能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芜湖七中的王川芳老师在《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时,也进行了原创性的设计:深情回望,寻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之表现;拨开迷雾,探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之原因;理性认识,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之实质;深度剖析,拓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之认识;心灵共鸣,悟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之启迪。
四)教学基本功扎实这些选手有一些共同特点:情绪饱满,充满激情;普通话好,声音响亮;活动多,走下讲台,师生互动,不受电脑的掣肘;探究问题多,重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比较、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大胆取舍,重新列出较为妥帖的易被学生理解的标题;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课件恰当,画面优美,电脑操作技术较高,这些都体现了良好的教学素养和扎实的史学功底二、发现的一些问题:此次赛课涉及安徽省十七个区、市,覆盖面广,参赛教师年轻化特征突出,让人感受到我们历史团队的活力所在每个参赛团队在选手、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上都充分显示了各自的实力但是,在观摩的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问题,在此提出,愿与大家探讨交流其一,经过了解,参赛选手的课件及教学设计多由所在团队共同打造甚而,有的参赛选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均由他人一手包办我们认为同行的交流有助于我们的专业成长但是参赛期间,这种做法是否有助于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否有利于深化教学研究?试想:一件美丽的外套能适合所有的人吗?所以,观摩期间我们常常发现,课件精美、设计创新、立意高深,参赛的选手却不能灵活驾驭,这有负于大赛的初衷其二,选手的课件和教学设计,都在求新意求深度。
新”应该怎么新?“深”应该怎么深?是不是既有新意又有深度就一定符合学生的口味?是不是一口就能吃成一个胖子?在赛课现场,孩子们的反应告诉了我们答案其三,在观摩期间,给人视觉冲击最大的是课件每个选手无一例外地使用了大量的文字、材料、图片或图表问题探究了一个又接着一个,这无疑是我们文科课件的一个显著特征我常想:我听上一节这样的课就已经很累了,更何况学生呢?我们能不能也给我们的课件减减肥,给我们的课减减肥?三、在交流中反思:有人说历史学科的本质是求真和反思,历史教学更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反思什么?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赵亚夫主张:反思课程的意识形态化、科学系统化,要不断追求学科的价值追问、知识导向、内容整合、开放系统等等前来观摩及赛课的老师、专家评委也进行了近距离的交流反思一:高考机制下的历史学习能否找到理想和现实的最佳的契合点;反思二:新课改理念下如何做到“穿新鞋走新路”?反思三:历史学作为一门“人学”,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怎么做?相信这些问题还得让我们思虑良久,让我们用实践去慢慢完善解答吧!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在路上”在路上的人们,有的为了自尊,有的为了超越。
因为有了太多的人上路,我们坚信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平坦!以上是我对本次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比赛的浅见,不足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安师大附外 王宜林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张家港市沙洲中学 陈洁平 215600张家港市沙洲中学 徐卫东 215600我有幸在11月25日参加了张家港市第13届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外出听课活动,本次活动是在努力推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是在努力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促进学生终身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从本学期以来,我校提出了要“打造高效课堂”,也就是通过对课堂教学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师个人专业素质应该说,面对如何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招儿下面,我结合到暨阳高中听取的一节新授课《辛亥革命》为例,以及自己的课堂教学的实际,谈自己的一点肤浅体会,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一.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明确目前暨阳高中提出了“目标”教学,我认为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只有目标明确了,我们的课堂才能有的放矢只有我们的课堂仅仅围绕着一个目标或者几个目标进行有序展开,那么我们的课堂才精彩。
在新授课的导入部分,该老师选择了电影《武昌起义》的片段,通过对视频中事件的关注,提醒着学生即将开始学习《辛亥革命》这一课了如果是我上这一课,我就会和现实联系在一起,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峡两岸都很关注,我就会这样设计导入:如果你是一位国家领导人,让你来选择一个地方建一个辛亥革命纪念馆,你会选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对于前一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武昌、南京、日本、美国??特别是当学生说出日本、美国时遭到了其他学生的嘲笑,但是我却表扬这些学生,这样就可以解决了狭义和广义辛亥革命的理解了,为接下来学习授课做了必要的准备了当然,围绕不同的目标,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的切入点,即是围绕同一个目标,我们也可以有多种切入点,只要是我们的目标明确了,只要我们选择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实际,那么我们的课堂就有可能高效其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1]既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那么我们就应该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在课堂里,我们可以设计表格让学生上黑板完成,再让其他学生进行修改、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