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我市扶贫开发调研情况的报告.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52901837
  • 上传时间:2023-12-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59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我市扶贫开发调研情况的报告 为了推进市委关于掀起扶贫开发高潮决策部署的实施,促进我市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市政协把“推进扶贫开发〞作为专题常委会议的主题,组成专题调研组,由市政协主席带队,采取市区县政协联动、市直相关部门参与的方式,深入到xx县、xx县、xx县开展调研,实地了解局部扶贫村工程建设情况,征求当地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分别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听取县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与县直有关单位、局部乡镇负责人及市县政协委员进行座谈交流同时,还委托其它区县政协进行了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推进扎实,成效显著 十年来,特别是近五年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不断完善扶贫战略、政策体系和工作措施,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为支撑,以整村推进、产业扶贫、雨露方案、移民搬迁为抓手,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全市扶贫开发总体上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步入稳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展能力、缩小开展差距的新阶段十一五〞期间,全市投入扶贫资金64145万元,农村贫困人口由2023年的7.56万人减至202223年的5.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23年的5.2%下降到202223年的3.6%;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23年的1693元提高到202223年的5564元,年均递增26.9%。

      (一)工程扶贫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贯彻开发式扶贫方针,用开展的方式解决贫困问题,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加强根底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造血〞功能近十年,全市新建、扩建县乡道路1860公里,桥梁49座,改善了293个行政村的交通条件,实现了“县乡公路硬化〞、“村村通〞的目标,特别是耗资巨大的休宁白际乡、璜尖乡和xx县狮石乡、新溪口乡四条公路的开通,不仅改善了深山区交通条件,也填补了全省空白各地还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完成了41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实现了程控 、移动 、电视的全覆盖,修建防洪堤坝70处196公里,新建维修农田水利设施22023处,解决了贫困地区17.4万人的饮水困难,异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922户3023人xx县整合各类工程资金,强力实施整村推进工程,贫困村全部到达“8+1〞标准xx区配套20230万元,加强重点贫困村根底设施和扶贫工程建设各地还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建立了以农村五保供养、临时救助、社会福利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农村扶贫和社会保障体系 (二)产业扶贫拓宽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以“解决温饱,稳固温饱,增加收入〞为目标,加快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开展壮大,积极引导扶持开展名优茶、毛竹林、经果林等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稳定脱贫致富。

      xx县十年间投入扶贫信贷资金8590万元,发放小额贴息贷款3000多万元,扶持了21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松萝、新安源、徽山油业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松萝公司跻身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安源商标荣获“中国著名商标〞,增强辐射带动能力xx县培育了富岱杨梅、长陔“三宝〞、石门竹加工等特色产业,扶持了汪满田、大连生态农业等一批带动性强的农业龙头企业xx县扶持特色产业企业12个,黄山电器公司、建兴竹木制品公司分别被省扶贫办和省财政厅授予省级扶贫龙头企业xx区扶持庄里蔬菜基地、乌石吊瓜专业合作社等17个专业合作组织,xx县抓好红光村千亩毛竹、泗溪村千亩香榧等6个特色产业基地开展,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智力扶贫提升了农民自我开展能力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扶贫与扶智并重,把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综合素质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实施“雨露方案〞,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安排专项资金资助在档在册就读专、本科或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并有组织地推荐就业,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市财政每年安排2023%的扶贫资金对贫困农民进行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懂科学务农的新型劳力,增强了农民工就业竞争力,贫困地区劳务输出收入占全年收入50%以上。

      (四)社会扶贫会聚了扶贫开发合力坚持和完善省级领导联系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级领导定点联系重点乡镇xx县(区)领导定点联系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村,组织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参与定点扶贫,调动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参与贫困地区的建设和开展通过积极争取省以上国家机关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定点扶贫、建立市县区领导扶贫联系点制度、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扶贫和大学生“三支一扶〞等扶贫方式,进一步营造了“大扶贫〞的气氛xx县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为期五年的“1515〞助残助学工程,已筹得善款291万元;xx县成立“XX省陶行知慈善助学基金会〞,筹集善款近300万元,开展扶贫济困等慈善活动 二、当前我市扶贫开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调查发现,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的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受自然条件差、根底设施建设滞后、山区政策性缺陷、思想认识不到位等因素影响,一些制约贫困地区开展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扶贫开发任务艰巨、工作难度更大随着形势开展和新一轮扶贫政策调整,以及多年来扶贫根底工作所留欠账,目前扶贫对象多数处于深山区、小村庄,人口趋于老龄化,文化程度偏低,且体力弱、智力低,居住分散,加之自然条件缺乏,扶贫难度越来越大。

      按照国家扶贫新标准,我市三个重点县和七个重点乡退出省级重点贫困序列,贫困人口由原标准的5.4万人增加到14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2%,今后扶贫开发投入将主要依靠地方财力,新一轮扶贫工作压力更大 (二)贫困地区分布偏僻、公共效劳缺乏贫困地区大都分布在遥远深山区,集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革命老区、库区移民区、高山深山区为一体,区域边缘性特征明显,这些地方远离XX县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库区交通问题更为严重,山区资源不能有效转化;生产资料少,经济根底薄弱,一些区县贫困村人均耕地仅0.11亩,不到全省人均耕地的十分之一;生产生活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山体滑坡危害更大同时,贫困地区卫生教育、卫生等公共设施薄弱,人才匮乏,公共效劳严重滞后,因灾、因病、因教致贫的现象比较普遍 (三)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开展后劲缺乏虽然近年来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但持续稳定增收的渠道仍然不宽,开展后劲缺乏全市绝大多数贫困村的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自身实力较弱,难以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受资源环境、技术装备、生产方式等条件的制约,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面临很大压力受经济总体开展水平和市场消费需求等因素制约,农产品价格上升空间有限,农产品价格对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受到较多限制。

      (四)脱贫致富意识不强,自我开展能力较弱贫困地区青年劳动力多数是初中文化,中老年大多是小学文化,还有11.28%的劳动力是文盲或半文盲,外出务工人员技能素质不高,就业稳定性差,就业创业渠道不多,就业竞争力不强,工资收入难以稳定增长;在家务农的与外界接触少,思想观念滞后,开拓创新精神不强,难以抵御市场经济风险,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缺乏自我开展的内在动力 (五)山区林业政策不利,返贫现象比较普遍山林作为山区农民最大的生产生活资源,国家政策强调生态保护,客观上损害了林农的切身利益,林业对林农增收致富的奉献率很低,林农靠山却难以“吃〞山我市遥远山区公益林划分比重过大,一般占山场总面积70%左右,有的高达90%以上,林农能自主经营的山林很少,虽然国家有补偿,但标准太低,每亩公益林年补偿仅2023元同时,长期以来片面强调开展杉木用材林,致使林种树种结构不合理,经果林比重很低 (六)各项保障措施不够,扶贫开发难以推进由于市及区县两级财政收入总量不大,地方财政扶贫投入很难到达国家和省里要求一是财政配套资金偏少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扶贫资金主要依赖上级拨付和外部支援,财政预算安排配套资金较低。

      今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市财政安排了202300万元用于扶贫开发,比去年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从摸底情况来看,要解决列入省“千村整推〞的57个贫困村实际问题,每个村至少需要投入20230万元以上,省财政仅投入30万元,尚有较大缺口二是扶贫资金使用不当在扶贫开发中,个别地方重根底设施建设、轻产业开发,重工程实施、轻工程后续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持续开展后劲缺乏,民生工程后期管养成为严重的问题三是扶贫机构设置不利于开展工作市扶贫办为挂靠市政府办的副县级单位,单位人员偏少(仅有3人),办公条件简陋,一些重要会议活动不能参加,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和重要指示精神难以及时传达贯彻个别区县扶贫办机构设置不够健全,人员不齐,力量缺乏 分页阅读第1页: 一、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推进扎实,成效显著第2页: 三、对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几点建议 三、对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几点建议 调研组认为,“十二五〞时期是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的关键阶段,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必须把尽快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强化根底设施建设和培养特色优势产业作为重要支撑,把加快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开展作为重要内容,把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开展能力作为主攻方向,强化认识,调整思路,大胆创新,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创新工作思路,以科学规划引领扶贫开发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切实加大工作力度,以更多精力、更大财力、更优政策、更好措施,强力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一要科学制定我市扶贫开发规划深刻理解中央新十年扶贫开发规划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部署,紧密结合黄山实际,进一步明确扶贫开发的目标、重点和措施,特别要处理好根底设施建设和产业开发的关系,整村推进开发和贫困户脱贫的关系,资金投入和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开展能力的关系,政府扶贫和社会帮扶的关系二要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思路突破传统的扶贫模式,立足于加快贫困地区经济长远开展,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要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引导贫困地区农业人口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要把扶贫开发与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地质灾害点治理等工作结合起来,着力抓好贫困山区移民并村工作,妥善解决搬迁后续开展问题,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开展、可致富 (二)突破制约瓶颈,以良好条件促进扶贫开发加快重要根底设施建设,解决制约开展的瓶颈问题,对于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面貌具有重要作用。

      一要加快阻碍贫困地区开展的根底设施建设优先实施贫困地区公路建设,积极支持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努力打通“断头路〞,推动村级道路向自然村延伸,逐步提高村级道路网络化水平,为农民脱贫致富铺设“快车道〞尤其要重点解决库区群众交通不便问题,制定规划、分步实施,力争到2023年实现库区村村通二要改善贫困地区水利设施突出中小河流治理、农田水利根本建设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努力建成更为完善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三要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后续管理探索建立民办公助民生工程管护机制,确保民生工程更好、更长久地效劳于民、惠及于民 (三)强化产业支撑,以特色产业带动扶贫开发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和提高自我开展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推进贫困人口在脱贫根底上实现稳步致富、防止返贫的有力保障一要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渠道进一步优化贫困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鼓励和引导农民开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开展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尤其要重点打造茶叶、高山蔬菜、蚕桑、林果、中药材、竹制品、花卉苗木、生态养殖等产业链,推进特色农产品标准化、专业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