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2022年《琵琶行》课文鉴赏说明.docx
7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欢迎下载《琵琶行》课文鉴赏说明一 诵读提示《琵琶行》在用韵上很有讲究; 1 诗的开头共有四联,第一联和最终两联用的为入声韵, 只有其次联用了平声韵; 结尾三联全用入声韵; 这就显示了全诗的基调:凄凉.压抑; 2 诗中换韵频繁 〔共 18 次〕,除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内心郁闷这两段外,或一联一换,或两联一换,而且全为平仄韵相间,仄韵中又以 入声韵居多;平声韵有延长音,而入声韵很短促,韵脚读得清楚,便有抑扬起伏 的音乐成效;诵读这首诗仍要留意诗中的叙事脉络和诗人的体验; 必需化身为诗人, 设想自己亲历其事,亲闻其音,亲见其人,这才能深化诗的意境,读得凄楚动人;下面谈谈关于个别句段的处理看法;1 开头部分:前六句要读出悲凄的气氛;读最终两句,心情应有变化: “忽闻水上琵琶声”后应作稍长停顿,以示有一个短时间的静听过程,这就为《序》中 说的“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下句“主人忘归客不发”应作一顿,表示主客俱已进入音乐境域中,哀痛暂被驱散;2 关于音乐描写部分:“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读,有轻快情调; “间关”两句速度放慢,要读得流畅;“冰泉”以下四句为为高潮蓄势,要小声读; “银瓶”以下四句写乐曲高潮和终止,要读得紧急.热闹,至“裂帛”戛然而止;3 关于琵琶女自叙身世部分:可按少年欢快.晚年沦落.当前心境划分层次,每层后宜作一顿;4 关于诗人倾诉内心部分: “同为”二句点明全诗主旨,宜用叹惋之声,要读得慢些;“我从”以下六句为下文铺垫,可轻读; “其间”以下六句述心情,也要用叹惋之声;“今夜”以下四句表祈请,应读得诚恳;5 结尾部分:开头两句承上叙事,要读得平缓些;中间两句转入抒情,当用低沉声调;最终两句用问答式,问后宜作稍长停顿,然后渐渐作答,这为全诗抒情的高潮;二 整体感知这首诗记叙诗人谪居江州时, 月夜送客江边, 巧遇琵琶女一事; 诗中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为琵琶女的形象,另一个为诗人自己的形象;前者为主,后者为 宾;琵琶女年轻时色艺双绝, 名噪教坊,富贵子弟争着向她献宠, 生活中布满了欢快;然而这样的欢快为以色取悦于人换来的,其中未尝不含着悲苦;待到年长色衰,精品学习资料精选学习资料 - - - 欢迎下载又值社会发生动乱,“门前冷落鞍马稀” ,不得已而“嫁作商人妇” ,“转徙于江湖间”,过着凄清的生活;这个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羞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凄惨命运;写诗人的自我形象,着重表现的为他的“天际沦落”之恨;诗的开头写秋夜浔阳江头的萧瑟景象和饯别宴上“醉不成欢”的气氛,都示意了这种心情;琵琶女的演奏不仅道尽了她本人心中的“无限事” ,其实也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听了琵琶女的自叙身世,他的“恨”最终奔涌而出,唱出了“同为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个主题; 然后纵情地倾诉他 “谪居卧病” 中凄凉.郁闷的心情,尽管直至诗的最终他没有说出遭贬的缘由──这为无须说明的;在封建社会中,直言敢谏的人,其结果只能如此;诗的结句“江州司马青衫湿” ,为对全诗主旨即“同为”二句的形象说明;江州司马之泪,为怜悯琵琶女沦落之泪,也为伤感自己遭贬之泪;三 鉴赏要点这首诗中的音乐描写特别杰出;诗人特别熟识真正的演奏家在即将演出时的心态, 因而从写琵琶女的调弦动作入手,用“未成曲调先有情”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中的境域;然后分两个阶段写 她的演奏内容; 开头演奏的大致为她依据当时的心绪选定的一支曲子, 由于诗人从那“掩抑”的琴声中听出了愁苦和“平生不得志”的诉说;与此同时,诗人又 描写了她的演奏姿势,从“低眉信手续续弹”中看到了她技艺的娴熟;这些都为 为下文作铺垫的, 虽为淡淡的几笔, 却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接着写她演奏琵琶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幺》 ,这原为一件难事,但诗人写得很奇妙:他只写了三个有代表性的乐段, 并运用生动的比如同时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使读者在想像中亲聆琵琶的精妙乐音和旋律的进展变化; 第一乐段兼用比如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叉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急迫而愉悦的情 调;其次乐段用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著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得轻快流畅了; 接着又逐步缓慢下来, 似乎进入了半终止状态──这 “无声”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幽愁暗恨” ,并期望着变化的到来;果真,第三乐段一开头就为“银瓶乍破水浆迸” ,这为高潮到来的信号;它进展得很快,接着就显现了“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热闹而紧急的场面;读了这一段文字,掩卷深思,会有“余音绕梁”之感 .附带说一下,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写出了琵琶乐曲终止时的特点, 跟钢琴曲子最终用主和弦终止全曲一样具有显著的艺术成效,使听众连续沉迷在乐曲的境域里;这首诗的结构艺术也很值得观赏; 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为贯穿全诗的主线, 环围着它,诗人将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 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三次演奏中,第一次为暗写, 琵琶女没有出场, 她的演奏为诗人和他的客人听到的, 演奏什么曲子不知道,但可以肯定它的基调为悲凉的,理由有二:一为琵琶女在这“绕船精品学习资料精选学习资料 - - - 欢迎下载明月江水寒” 之际, 明显为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孤寂感; 二为它的确打动了在“惨将别”中的主.客的心,加重了离愁,以致“主人忘归客不发” ;其余写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写饯别酒宴的哀痛气氛,都为烘托它的;其次次为明写,琵 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这为诗的主体部分;先用叙事引入,然后浓墨重彩地写她演奏的内容, 以证明她技艺的精湛; 由此自然转入琵琶女自叙身世, 完成了这一形象的塑造; 而琵琶女的自叙又引起了诗人的剧烈共鸣, 原先他俩“同为天际沦落人”;接着诗人便讲起自己的“沦落” ,但主要为环围着音乐讲的,讲心境的低沉,而关于“沦落”的缘由,就仅以“辞帝京” “谪居卧病”二语轻轻带过;这显示了诗人的温顺敦厚之风,但我们不难看出,他和琵琶女的“沦落”都为由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的; 第三次仍为明写, 但写得简略,只说调子悲凄,与《霓裳》《六幺》不同,又从侧面写听众“掩泣” ,更以“江州司马青衫湿”作结,这为用音乐形象及其艺术成效补足“同为天际沦落人”一句的内涵,鲜明地突出了全诗的主题;此外,本诗前三段中都有关于“江”和“月”的描写:第一段写诗人及其客人在 “茫茫江浸月”的情境中听到了琵琶女的演奏,为之神往;其次段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琵琶女弹完名曲后的外景;第三段以“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目下的孤独.凄凉境况;这些描写从侧面烘托了琵琶女的形象,使读者能详细地想像出她“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的凄惨生活;四 其他这首诗中的音乐描写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跟白居易熟知音乐有着亲密的关系; 历史上曾流传过一个故事;有一次,有人将一幅乐队演奏《霓裳羽衣曲》图拿给 白居易看, 白居易说这为演奏曲中某个乐句的情形; 那人不信, 就找一个乐队来试验,当奏到那个乐句时,白居易叫停,再拿图来对比,全部演奏者的姿势及指 法都跟图上一样;可见他在本诗所描画的音乐形象为完全可信的;有人认为“初为《霓裳》后《六幺》”一句为总写,“弦弦掩抑” 以下四句为写 《霓裳》,“大弦”以下十四句为写《六幺》 ;此说不行信,《霓裳羽衣曲》为舞曲,调子为轻快的,怎么能“似诉平生不得志”呢 .因此,我们只能作这样的假定:开 始琵琶女弹的为自选曲,而《霓裳》 《六幺》就为诗人指定的曲目;这为合乎情理的;但《霓裳》《六幺》的演奏情形不便分写,并且从艺术上说也没有分开写 的必要,所以诗人就从中选择三个有代表性的乐段来写, 这正为诗人的高明之处;解题指导一 设计此题,意在使同学从整体上把握诗的内容,懂得叙事诗总为通过人物的命运来反映现实的, 要找出诗人和琵琶女命运的共同点; 这些问题解决了, 才能进入诗的意境;答案见“整体感知”和“鉴赏要点”中有关部分;精品学习资料精选学习资料 - - - 欢迎下载二 1 音乐家的手指能传达各种微妙的感情;有人说,萧邦演奏钢琴曲的第一 个音符, 就能给人以特别的感觉; 琵琶女大约也为如此, 这说明诗人有很高的音乐鉴赏力;可抓住这一点启示同学的想像;答案见“鉴赏要点” ;2 设计此题,意在使同学通过想像领会音乐美;笼统地回答为毫无意义的,一 定要作详细分析,使同学懂得器乐曲中常有仿照自然音的片段 〔如贝多芬《田园交响曲》中的“暴风雨” 〕;答案不求统一,例如艺术通感也可以包含在内;答案见“鉴赏要点” ;3 从侧面烘托,说明四周船上的人们都沉迷在“余音绕梁”的境域中;这为背诵的预备;详见“诵读提示” ;三 二者的创作方法不同;《箜篌引》 的音乐描写极富于浪漫主义颜色, 诗人着重写乐曲的艺术效应,多用夸张手法,也显示了诗人的奇妙想像; 《琵琶行》的音乐描写就属于现实主义范畴,诗人着重写的为乐曲的艺术境域,多用比如手法;教学建议本课用一课时自读;在鉴赏方面,主要的要求为: 1 认真品尝诗的主旨句“同为天际沦落人”的具体内涵, 2 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这两条都为诗中的精髓,如能切实 完成,就给同学课后连续领悟制造了条件;其余如全篇的结构艺术.景物描写. 叙事手法等, 可以三言两语带过或略而不讲; 实践证明: 读诗主要靠同学自行领悟,老师讲得过多,同学抓不住主要的内容或一时消化不了,未必有益;在诵读方面, 要求能顺畅地诵读全诗并当堂背诵其次段; 必需指出, 诵读不单纯为为了记诵, 更重要的为, 要把它作为一种鉴赏手段来运用; 假如其次段能当堂成诵,课后自然有爱好练习背诵全诗; 事实上, 过去的同学背诵全诗都为依靠课后练习;只要在课上的确对这首诗产生了爱好,就不会把这种练习看成负担;下面谈几点设想供老师们参考;1 要求同学在课前预习中认真阅读诗前小序,并跟诗对比,把彼此对应的部分找出来,例如序文中其次句 〔“明年秋 铮铮然有京都声” 〕跟诗的第一段对应;第六句 〔“予出官二年 有迁谪意” 〕跟诗的第四段对应;目的为使同学明白故 事的梗概;这对整体感知这首诗为特别必要的,必需切实完成;2 一上课就指定六位同学依次朗读序文和全诗,每人读一段,并正音;然后老师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全诗 〔如此范读有替代讲解.制造课堂良好氛围.帮忙学精品学习资料精选学习资料 - - - 欢迎下载生记诵等作用 〕;至此,整体感知已基本完成,往下再就诗中的音乐描写连续深化鉴赏;3 鉴赏诗的结构和主旨,可以用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为主线画一个示意图,尽可能简明一些,可以边问边讲边画;下面的示意图供参考;第一次 〔暗写〕:诗人送客闻琴“醉不成欢惨将别” 〔示意沦落 〕 “主人忘归客不发” 〔侧面烘托琴技 〕其次次 〔明写〕: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 《六幺》 〔详写〕琵琶女自叙身世诗人述“迁谪意”“同为天际沦落人” 〔点明主旨 〕第三次 〔明写〕“感我此言”“却坐促弦” 〔略写〕 (照料) “江州司马青衫湿” 〔侧面烘托 〕图中括号里的字词都可以用提问方式启示同学自己说出; 诗的末段如何照料 “同为天际沦落人”这个主旨句,要作详细分析 〔这里有动人的内容 〕;最终归结到沦落的缘由为不合理的社会制度;4 鉴赏诗中的音乐描写应与诵读相结合;提问可据练习第一大题中 2.3 小题略作补充,重点为“鉴赏要点”中所说的三个乐段,这为音乐本身的内容,没有很高的音乐鉴赏力为写不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