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20世纪以来明清疾疫史研究述评.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206****923
  • 文档编号:51453156
  • 上传时间:2018-08-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使用前删除此我爱浪漫樱花文档主页: 1990 年代以来,中国疾病医疗社会 史不断引起史学研究者的关注,并渐趋形成 新的研究热点(参阅拙稿《关注生命——海 峡两岸兴起疾病医疗社会史研究》 , 《中国社 会经济史研究》2001 年第 3 期) 明清时 期,是这些新的研究关注较多的时段,对此 的梳理无疑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最 新研究动向当然,从社会史的视角对历史 上的疾疫医疗的阐释离不开以往纯粹疾病医 疗史的探索现代中国疾疫史的研究是与中国医学史 相伴出现的,或者说是附着在中国医学史研 究之中的,而且最初的疾疫史研究基本是通 史性的研究,因此,明清疾疫史的研究成果 大多出现在中国医学史的著作中1919 年, 陈邦贤先生出版了第一部中国医史著作—— 《中国医学史》 ,此后三度增改,成为现代 中国医学史和疾疫史的开山之作(注:笔者 所见为上海书店据商务印书馆,1937 年版 的影印本(中国文化史丛书之一种,上海书 店,1984 年) 关于陈三次创作的情况请参使用前删除此我爱浪漫樱花文档主页: 》 , 《中华医史杂志》1990 年第 1 期) 以后,随着医学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中国 疾疫史的研究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参阅靳士 英《疾病史研究 60 年》 , 《中华医史杂志》 1996 年第 3 期) 。

      不过,直到 1970 年代末 期以前,这一研究几乎全都由受过专业医学 训练的人士担纲1980 年代以后,在医史 学界的研究仍在继续和深入的同时,中外一 批历史研究者的加入,使这一研究出现前所 未有的新气象由于学医与学史出身者在学 术背景和研究思路等方面均存在着显著的差 异,所以,以下立足于明清疫病史,结合医 疗史从两个方面对以往的研究作一回顾与总 结一、医史学界对明清疾疫史的 研究中国疾疫史研究,基本上一直是中国医 学史研究的附庸,据陆肇基对《中华医史杂 志》创刊以来至 1985 年所刊出的 643 篇使用前删除此我爱浪漫樱花文档主页: 40 篇,占刊文总数的 6.22%而且所占比重 1940 年代至 1980 年代,呈渐趋下降之势 (陆肇基《从〈中华医史杂志〉看我国的医 史研究》 (《中华医史杂志》1987 年第 1 期) 进入 1990 年代后,疾病史研究的薄弱状 况亦未见有明显的改观(参阅李经纬、朱建 平《近五年来中国医学史研究的进展》 (《中华医史杂志》1994 年第 3 期) 陈邦贤等人对疾疫史的研究给予了充分 的关注,其在开山之作《中国医学史》中, 以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论述了中国疾病史, 特别对明清时期的疾病予以了较多的关注。

      在第三篇,专立一章梳理近世——主要是明 清时期各种现代病名的传统命名第五篇则 专论“疾病史”,根据现代医学的分类,对传 染病、呼吸器病、消化器病、心脏病、泌尿 器病、神经系病和新陈代谢病等在历史上的 病名、症状以及有关该病某些重要史料给予 初步的揭示其中以对传染病的探讨最为详 细,提出并加以说明的病名达 18 种之多使用前删除此我爱浪漫樱花文档主页: 痢疾、天花、麻疹、水痘、白喉、猩红热、 鼠疫、肺痨病、梅毒、麻疯、疟疾、黑热病、 住血虫病、姜片虫病、肺蛭虫病参见陈邦 贤前揭著作,第 361-385 页 ) ,几乎囊括 了当时已知的所有的重要传染病其中很大 一部分涉及明清时期,尤其是传染病,其中 不少疾疫,比如鼠疫、梅毒、烂喉瘀等,记 载始于明清,故更偏重于明清当然,在开 创之初,对如此众多的问题都有深入细致的 论述,是不可能的实际上,陈著对大多数 疾病的说明不过寥寥数语,有些甚至还有误 会但其开创之功,实不可没,而且,他搜 集的一些重要史料,至今仍为一些医史研究 者加以征用,另外他关于古今病名对应关系 的探讨,有些也仍具有参考价值除了附在医史著作中的疾疫史研究外,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专门探讨某种疾病的 单篇论文,其中对传染病的关注仍远远超过 其他疾病。

      特别是近代以来对中国社会造成 重大影响的鼠疫、霍乱和猩红热等,尤其受使用前删除此我爱浪漫樱花文档主页: (伍连德《中国之鼠疫病史》 、 《中国鼠疫史》 , 《中华医学杂志》第 22 卷第 11 期,1936 年;李祥麟《鼠疫之历史》 , 《中西医学报》 1910 年第 8 期; 李健颐《鼠疫之研究》 , 《医药卫生月刊》1932 年第 5 期) , 伍连 德和余云岫等人有关霍乱的研究(伍连德 《中国霍乱流行史略及其古代疗法概况》 , 《同仁医学》第 8 卷第 4 期,1935 年;余 云岫《霍乱沿革说略》 , 《新医与社会汇刊》 1928 年第 1 期;《流行性霍乱与中国旧医 学》 , 《中华医学杂志》第 29 卷第 6 期, 1943 年;《霍乱的流行史》 , 《健康医报》 1946 年第 4 期;郑伟如《霍乱史话》 , 《申 报》1946 年 7 月 26 日) ,余云岫和陈方之 等人对猩红热的探讨(余云岫;《猩红热旧 说之回顾》 , 《新医药》1934 年第 2、3 期; 《猩红热与中国旧医学》 , 《中华医学杂志》 1941 年第 5 期;陈方之《猩红热的现代观》 , 《新医药》1934 年第 2 期;陆渊雷《猩红 热的传入》 , 《国医导报》1941 年第 2 期; 关任民《猩红热在吾国之考察》 , 《中医医学使用前删除此我爱浪漫樱花文档主页: 年第 7 期) 。

      这些研究虽没有表明 时段,但由于这些疾病有关记载基本限于明 清以来,所以实际上,亦可看作对明清疾病 史的探讨另外,井村孝全对主要是明清时 期的瘟疫资料进行了钩沉与考略(《地方志 所载之中国疫疠略考》 , 《新医药》1937 年 第 4 期;《中国疫疠考》 , 《现代医学》 1943 年第 12 期) 1949 年以后,由于政府的大力提倡, 中医学研究空前活跃起来,疾病史的研究一 度也取得一定的发展1953 年,范行准的 《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 (华东医务生活社 1953 年)一书出版,范氏深厚的医学修养 和历史文献功力,使该书堪称中国医学史里 程碑式的著作,其清晰的历史意识与开掘深 度,在相关的论著中,至今仍无出其右者 他重点考察了明清时期对天花的预防措施, 指出,中国发明人痘约在明代中后期,而非 传说中的 11 世纪,同时对牛痘传入中国的 过程作了细致的论述在 1950 年代,有几 篇关于明清传染病的论文也具有较高的水准, 比如李庆坪的《我国白喉考略》 (《医学史使用前删除此我爱浪漫樱花文档主页: 年第 2 期) 、 陈方之的 《中国猩红热简史》 (《医学史与保健组织》 1957 年第 2 期) , 他们在文中分别认为, 白喉与猩红热都是中国古己有之的疾病,到 清代只不过是有了专门明确的记载而己,李 文还从众多的医学著作中钩沉出了从 1785 年到清末期间白喉在我国的 12 度流行。

      此 外,干祖玺也对我国历史上的白喉作了探讨 (《白喉及它的一切在我国的发展史》 , 《新 中医药》1954 年第 11 期) 陈邦贤则撰文 对原来《中国医学史》 “疾病史篇”“传染病目” 中的内容作了有选择的补充和修改(《几种 急性传染病的史料特辑》 , 《中华医史杂志》 1953 年第 4 期) , 庞京周论述了中国的疟 疾史(《中国疟疾概史》 , 《医学史与保健组 织》1957 年第 1 期) ,刘牧之、萧运春分别 对麻风病作了探讨(刘牧之《麻风病在中国 医学及历史上的记载》 ,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56 年第 1 期; 萧运春《祖国医学对麻风 病之认识》 , 《中医杂志》1956 年第 4 期) , 姜春华等人探讨传统医学对传染病的认识 (姜春华《祖国医学对急性传染病病原的认使用前删除此我爱浪漫樱花文档主页: , 《新中医药》1955 年第 1 期; 朱颜 《祖国医学在传染病认识和防治方面的成就》 , 《中医杂志》1955 年第 8 期) , 这些探讨 也多有涉及明清时期的内容1960 至 1970 年代的研究,虽然总体 上显得薄弱,但也有少数成果值得重视,比 如蒲辅周老大夫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对祖 国医学有关急性传染病的认识、预防以及辨 证论治等问题均作了非常简明扼要的论述。

      他认为,祖国医学对急性传染病的认识和诊 治是不断发展的,特别在明清时期预防方面 也有不少的贡献(蒲辅周《祖国医学在急性 传染病方面的报告》 ,高辉远整理《中医对 几种急性传染病的辨证论治》 ,人民卫生出 版社,1960 年) 进入 1980 年代以后,全国的各行各业 几乎都取得了蓬勃的发展,疾病医疗史的研 究也不例外就疾病史而言,这一时期最值 得注目的当属 1980 年代在大陆和台湾出版 的两部疾病史的专著, 即:范行准撰著约使用前删除此我爱浪漫樱花文档主页: 万字的《中国病史新义》 (中国中医古籍 出版社,1989 年)和陈胜昆之《中国疾病 史》 (自然科学文化事业公司,1984 年) 范著对明清的发展变化注意较少与范著相 比,陈著更像围绕着一定主题的论文集,不 过其对传染病重视则明显甚于范著,关注的 时段也多在明清以来全书共 21 章,其中 有九章直接论述鼠疫、霍乱、天花等传染病, 另有二章谈论预防医学与保健卫生,与传染 病也密切相关陈著利用现今不易见到的清 末至民国期间的“海关报告”、 “博医会报”(均 为英文)以及一些医学杂志,探讨中国(主 要是近世)的传染病,为我们提供了不少非 常重要的资料和线索。

      不过可能与陈医师接 触的资料有关,陈著的大多数章节往往给人 一种简单地叙述某种病的起源,然后十分突 兀地跳跃到近代的感觉而有些显得颇为扎 实的篇什又有辗转抄袭之嫌(注:比如第六 章《中国的天花》 (第 50-71 页) 、第十一 章《中国的禁忌与预防医学》 (第 204-206 页)几乎完全是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 史》第 106-116、30-40 页的翻版或缩写使用前删除此我爱浪漫樱花文档主页: 除了疾疫史的专著外,有些医学史著作 中,也有些重要的疾疫史内容比如范行准 在《中国医学史略》 (中国中医古籍出版社, 1986 年)中对明清时期鼠疫、霍乱、猩红 热、白喉、梅毒等传染病以及工农业职业病 作了重要探索,提出了明万历期间可能就出 现过真性霍乱等非常值得重视的观点郭雷 春编著的《中国医史年表》 (黑龙江人民出 版社,1984 年)有较多有关历史上包括明 清时期疫病的记载张志斌出版了《古代中 医妇产科疾病史》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0 年版) ,认为明清时期是妇产科疾病认识的 理论发展时期,并从病名认识、病因病机认 识、诊断学和治疗学等几个方面对此做了探 讨此外,众多中国医学史著作在论及温病 学派时,也往往会对明清时期的疫情作简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