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挡土墙施工专项方案[1]3838.docx
16页目 录1,,,,,,,,,,,,,,,,,,,,,,,,,,32....33....................................................33.1. ................................................. 44................................................45....................................................45.1..............................................45.2. ..................................................... 55.2.1................................................55.3. ................................................. 55.4. ................................................. 65.5..............................85.6: ...............................................95.7...............................................105.8...........................................105.9...............................................116...................................................117...............................................128...................................................129...................................................139.1 . 139.2 . 1310. 1311. 1412. .15钢筋混凝土挡墙施工专项方案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地下一层为车库,地上十二层(局部十三层) 层组成,总建筑面积为 12522.1m2,建筑物高度 49.05m; 基础为条型、筏板基础。
框架、地下室档土墙抗震等级为四级,建筑安全等级为二 级本工程建筑场地,无地下水清流县碧林北路管理房背靠坡体2、工程特点及施工难点2.1 、本挡土墙工程长约 56 米,墙高 6 米采用钢筋混凝土挡墙挡墙基础采用扩展基础, 混凝土采用 C25,钢筋采用 HRB335,水泥采用 PO42.5R 2.2 、挡土墙墙身采用 C25钢筋混凝土基础采用 C25钢筋混凝土,高度超过 3m的段落设臵 C25钢筋混凝土防滑凸榫2.3 、根据挡土墙设计图纸和现场地形分析,通过现场实地调查研究所得到的自然条件、 施工条件、社情环境等资料及初步设计 (优化)图纸所计算的工程量3、施工组织 .3.1 施工准备 图纸审核及原地貌复测,发现图纸有误或现场与设计不符的及时上报相关人员进行复查挡墙用原材料砂、石子、水泥、钢筋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选用 C25自伴混凝土修建临时施工便道、布臵材料堆放场地及备料4. 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施工准备测量放线流水导流基槽开挖地基承载力检测基础混凝土垫层基础钢筋绑扎基础模板安装基础混凝土浇筑基础模板拆除混凝土养护挡墙钢筋安装立模加固安装泄水孔做滤水层浇筑混凝土拆除模板养护5. 施工方案5.1 施工场地准备测量放线,定出桩位中心线及开挖边界线。
清除挡墙用地范围内的树桩、杂草、垃圾等所有障碍物 ; 在基槽周围挖设排水沟,排除地表水5.2 开挖 基槽开挖采用 1.0m3 斗容量的挖掘机一台进行基槽开挖, 开挖长度根据现场地质情况进行分段开挖,每段 10或 20米机械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以上 20cm时,重新进行测量放样, 确定开挖正确不偏位的情况下改用人工进行基底清理, 高度高于 3m的基础的防滑凸榫,严格采用人工按照设计图纸清理, 确保基底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5.3 基础施工 基础施工前,试验室进行基底承载力试验,若试验承载力达到设计承载力继续施工基础,若试验承载力达不到设计承载力要求,则对基底进行重新处理,采用换填片石、土夹石(含石量≥ 70﹪),使承载力达到设计承载力要求浇筑基础混凝土采用沿槽浇筑,浇筑过程中 , 选用 C25自拌混凝土,严格控制配合比采用插入式 50 型振动棒进行振捣,混凝土振捣密实,振捣过程中快插慢抽无漏振,无蜂窝麻面等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养护,防止由于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混凝土收缩开裂在基础上墙身部分插入钢筋,使基础与墙身连接紧密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现场取样制作混凝土试件,标准养护 28天后送中心试验室检测。
5.4 墙身浇筑 基础浇筑完成后,根据设计图及现场高程放出挡墙墙身浇筑边线模板安装(1 )模板采用胶合木模板,禁止使用有缺角、破损的模板2 )保证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各部分设计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臵正确;(3 )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负荷4 )模板的接缝不得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5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脱膜剂,但不得影响模板结构性能模板使用后应按规定修整保存6 )模板之间粘贴双面不干胶带,以减小模板缝防止漏浆,以保证混凝土面的观感质量7 )模板采用 M14×500 螺栓与预埋钢筋拉结配 D48×3.5 钢架管横、竖龙骨加固,并配以大号蝶形卡紧固, 对拉螺杆按 1000×500 的间距布臵,设臵时将泄水孔位臵与螺杆紧贴布臵 , 以防扔填片石碰坏 PVC管,紧贴模板的竖向龙骨间距不得大于 500 ㎜浇筑混凝土(1) 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a)制定浇筑工艺,明确结构分段分块的间隔浇筑顺序(尽量减少后浇带或连接缝)b)根据结构截面尺寸大小研究确定必要的防温防裂措施c)施工前应仔细检查模版、预埋件的紧固程度。
2) 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混凝土采用沿槽浇筑,浇筑过程中 , 选用 C25 自拌混凝土,严格控制配合比 , 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不得随意留臵施工缝若分几次浇筑,施工缝应按施工图纸设计的留臵b)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不同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水泥性能水胶比和外加剂类型等条件通过试验确定d) 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f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减少泌水g) 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模板稳定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h) 浇筑混凝土时,应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i) 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从高处直接倾卸时,混凝土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3) 混凝土振捣a)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采用插入式 50 型振动棒进行振捣,混凝土振捣密实,振捣过程中快插慢抽无漏振,无蜂窝麻面等b) 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
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防止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产生漏浆c) 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 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 1.5 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未 50~100mm,与侧模应保持 50~100mm的距离2) 当振捣完毕需要变换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平位臵时,应边振动边竖向缓慢提出振动棒,不得将振动棒放在拌和物内平拖不得用振动棒驱赶混凝土3)表面振动器的移动距离应能覆盖已振动部分的边缘4)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5)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 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d) 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抹面时严禁洒水,并应防止过渡操作影响表面层混凝土的质量尤其要注意施工抹面工序的质量保证5.5 墙背回填及泄水孔,沉降缝设臵最低一排泄水孔以下用透水性材料进行回填,每层填土厚度15cm,回填 30cm,用人工分层夯实当墙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70%以上时进行挡墙墙背回填, 以确保混凝土墙体的质量。
墙背回填材料采用透水性填料,按 30cm一层分层填筑夯实 墙身于地面以上部分,每隔 2 米上、下、左、右交错设臵泄水孔应严格控制泄水孔位臵,保证其位臵准确,横平竖直孔内预埋φ 10cmPVC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