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人教新课标版.doc
6页第五单元 倍 的 认 识教 学 设 计第2课时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51页例2及第53页练习十一第3、4题内容简析例2 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通过画示意图帮助学生分析和比较,探究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2.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与交流中通过画一画、摆一摆等学习方式,利用多种表征之间的转化,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的解题策略,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 进一步增强学生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培养建模和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教学与学法1. 本课时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思路时,主要是运用操作、比较、转化的教学方法:首先通过画示意图的方式,使学生理清题意,对已知数量进行比较。
其次是运用转化的思想将问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再用除法解决2. 本课时学生主要是通过操作、比较、分析等方法来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一数量关系的认识及建模、转化的数学思想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实际操作激趣法:(课件出示小飞机、玩具车、芭比娃娃等许多玩具的画面)师:同学们,玩具是我们的好朋友,谁来说一说,你喜欢什么玩具?生:……师:下面我们就用小棒摆一架漂亮的小飞机好吗?(师说完后在黑板上摆出一个样子)数一数,老师摆一架小飞机用了几根小棒?生:……师:同学们想摆吗?请同学们按照这架小飞机的样子,摆出三架这样的小飞机学生操作师:你们用了几根小棒?你们用的小棒数量是老师用的小棒数量的几倍?【品析:师生共同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引入新课,巩固复习了倍的含义,并使学生感受到可以用图示表示数量,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课件激趣导入法:课件播放同学们在打扫卫生的画面有的同学在擦桌椅,有的同学在扫地,有的同学在擦黑板,有的同学在拖地画面锁定在一位擦桌椅的同学,通过这名同学描述:擦桌椅的有12人然后画面转换到一位扫地的同学,通过这名同学描述:扫地的有4人。
最后出示问题: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引入新知的学习品析:这种导入方式,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快速进入新课的学习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引领学生观察教材第51页例2的主题图片,通过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整理从中获得的信息① 擦桌椅的有12人;② 扫地的有4人2)探究的问题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画示意图表示数量关系,探究在“倍”中标准量和比较量的表示形式,建立模型引导学生探究用简易图示的方法表示题目中的已知量,对“标准量”和“比较量”进行区分,通过多种表征帮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题方法学生有倍的认识作为知识准备,所以本部分教学可以通过让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你能想办法用简洁的图示表示出擦桌椅和扫地的人数吗?通常学生会有多种画图方式,如:方法一:用简易图示代替已知量方法二: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要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画好图示:图示的前端有文字说明,图形尽量大小一致,上下图形做到一一对应◎把思考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1)引导学生从图中看出:求擦桌椅人数是扫地的几倍,就是求12是4的几倍,也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
124=3(2)让学生结合示意图说说算式的意义3)对于单位的分析师:在这个算式中,12、4、3分别表示什么?生1:12表示擦桌椅的人数生2:4表示扫地的人数标准量”为扫地的人数,“比较量”为擦桌椅的人数,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扫地的人数为1份,擦桌椅的人数为3份,所以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生3:3表示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人数的3倍师:3倍指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不是指具体物体的数量,后面不写单位,所以不能写成“124=3(倍)”品析:通过情境引入,图示比较,渗透符号化的思想引导学生在比较和思辨中感悟“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关系这个过程借助简洁、概括性强的直观图示呈现比较结果,帮助学生积累概念的感性认识的经验◎回顾与反思你算的一定是正确的吗?你是怎么想的?说明检验方法,可以用乘法口诀进行检验补充答语,引导学生养成完整答题的习惯,体现数学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变式练习,逐步理解师:爱劳动的同学还有很多,你们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信息:教室里还有8人擦窗户师:你能提出一个有关倍的问题吗?并解答擦窗户的人数是扫地的多少倍?)请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同桌之间互相说方法,全班反馈。
可以借助示意图,也可直接列出算式 84=2)【品析: 根据“打扫卫生”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继续引出新的问题,体现情境的整体性对刚学习的重难点知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进行巩固练习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例2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同桌之间互相叙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一:在解决例2和类似巩固训练时,除法算式124=3和84=2中,除数为什么都是4呢?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在这两道题中,分别是用12人和8人与4人进行比较,标准量是4,要看12和8里面分别有几个4,所以要用12和8分别除以4也就是用较小的数作为标准量,较大的数作为比较量,要把比较量按照标准量的个数进行平均分质疑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什么运算方法计算?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品析:本环节两次质疑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的依据,对新知有本质的理解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53、54页练习十一第3、4题。
第3题,通过图片呈现丰富的信息,培养学生读图、理解图中蕴含的信息、计数的能力,并能提高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第(2)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发现数据之间隐藏的倍数关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本题完成后,学生能通过分析题意,准确找出标准量和比较量,正确用除法计算解决 第4题,在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继续巩固对倍的含义的理解其中第(2)题是开放性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构造出有倍数关系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本题完成后,学生能用多种方法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参考答案】3.(1)186=3 (2)略 4.(1)162=8 (2)略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题思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看“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计算时关键要区别“标准量”和“比较量”,用 “比较量”除以“标准量”然后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 知道一份量的个数,怎么求比较量的个数,即怎么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例2的教学中,没有直接教给学生“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要用除法计算,而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探究,使学生推理出用除法计算的结论。
这样能够使学生真正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理解解题的本质 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巩固练习环节,题目类型比较单一,没有进行拓展和延伸,学生的思维发展没有得到充分地锻炼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多进行拓展练习,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以及应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