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十首中国现代诗歌的人文情怀解读(推荐).docx
14页2023年十首中国现代诗歌的人文情怀解读(推荐) 十首中国现代诗歌的人文情怀解读 1、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导读】这首诗是海子对自己过去生活方式的远离的宣誓,从诗歌里,我们更能体会到一种超越自我的生命关怀海子一直固守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因而生活极其艰辛、单调和孤独诗人终于厌倦了,想象以“面朝大海”的广阔心境来融入尘世,“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可贵的是,诗人尘世的幸福是超越了狭隘的自我体验,是要山河美丽,要世人快乐,即便是陌生人,也不忘真挚的祝福如此的幸福追求、体验,值得我们深思 【作者简介】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1989),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
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海子只生活了25年,他的文学创作大概只持续了7年,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里,他象一颗年轻的星宿,争分夺秒地燃烧,然后突然爆炸 2、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导读】这首诗作于1968年。
该诗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诗风吟诵在逆境中,怎样好好的生活,怎样自我鼓励,怎样矢志不渝地恪守自己对明天的承诺!正如普希金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样,质朴的语言流淌出的是对未来的信念和对生命的珍爱该诗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并迅速于一代青年人的口中传颂 【作者简介】食指本名郭路生(1948~),1968年到山西插队,1970年进厂当工人,1971年参军,1973年复员,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他在“*”中开始写诗,《相信未来》曾被江青点名批判其诗被朋友及插队知青辗转传抄,广泛流行于全国,影响深远 3、回答 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导读】北岛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十年*的荒诞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他在冷静的观察中,发现了“镀金的天空中,死者弯曲的倒影”(粉饰的盛世中孤独的冤魂),看到了“冰川纪过去了,却仍然到处都是冰凌”(处处可见内心阴暗的人们),人的价值全面崩溃,人性扭曲了,异化了对此,诗人因个体的觉悟而对自身肩负的责任以挑战者形象和不屈的决心毫不犹豫的担当起来,“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这是何等的英雄情怀是什么让诗人如此无畏、如此英雄、如此坚定?“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再生力 【作者简介】北岛,原名赵振开,(1949~),生于北京,1969年当建筑工人,后在某公司工作1980年代末移居国外清醒的思辨与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象征意象相结合,是北岛诗显著的艺术特征,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论式警句,造成了北岛诗独有的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
著有诗集《太阳城札记》、《北岛诗选》、《北岛顾城诗选》等 4、远和近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导读】诗歌中的“我”和“你”可以理解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你”和“云”代表着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由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漠,无法沟通和理解,本应相亲相近的人与人的关系,由于心的阻隔、利的争夺而疏远了因为人际关系的疏远,人们开始转向大自然,在大自然无言的广大和美丽里释放紧张的内心,找到心灵的归宿和栖息地正是由于人与自然的近切可亲,更进一步显示出人的孤寂通过诗歌质朴的语句,诗人对真诚、信任与友爱的渴求与呼唤如在眼前 【作者简介】顾城(1956~1993),生于北京,“*”中开始写作,1973年开始学画,次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木工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并成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在德国写作。
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辞世,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 5、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 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导读】《致橡树》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中的橡树和木棉,姿态独立而深情相对,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它们的出现不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夫贵妻荣”式的以人身依附为根基的两性关系,而且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只注重于相互给予的互爱原则,它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爱情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应以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 6、纸船寄母亲 冰 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导读】讴歌母爱、童真与大自然,是冰心早期文学创作的三大主题写于船上的《纸船》,是冰心面对大海,以赤子之心,寄情于慈母的诗作诗人从孩提到成人,从未离开过母亲的爱抚和关照,如今孑然一身离家万里、远涉重洋,这对极重感情、眷恋母爱的冰心来说,实在是难以忍受的痛苦。
她乘“约克逊克”船启程后,在途径日本的三天航行中,每天都独自一人站在甲板上,迎着海风,凭栏远眺,思念越来越远的慈母家园在这首诗里,诗人凭借叠纸船嬉水这种孩提时的游戏,遥寄自己对母亲的怀恋,亲切自然地创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意境,不禁令人眼睛发涩 【作家简介】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9年开始发表小说同时,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有散文集多部,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她的作品曾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今天人们还尊称冰心为先生,以示敬重 7、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帏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导读】深闺等待我的女子听到马蹄声而如莲花开落般来迎接我,但我却没有停留,我充当了一个违心的过客。
是什么原因让我由“归人”而成“过客”?如果仅仅把这首诗看成是女子盼情人归来的闺怨诗未免太肤浅了诗中的“我”也许是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游子”,有着和其他处在那个动荡时代的台湾人一样的漂泊的心态,故乡对他们而言才是归宿,然而由于政治的原因,现在却只能以过客的身份亲近养育自己的那片故土,这怎能不让诗人失落和惆怅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本诗中也寄托着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是一首期盼大陆与台湾早日统一的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本诗写的虽是思妇闺怨,却充满着一种羁旅乡愁的悲郁情调和堪足玩味的苍凉, 加之中西合璧的优美意境和语言运用, 一经刊出即广为传唱, 成为作者诗作中脍炙人口的抒情名篇 【作者简介】郑愁予(1933—),原名郑文韬,出版的诗集有《梦土上》(1955)、《衣钵》(1966)、《燕人行》(1980)、《寂寞的人坐着看花》(1993) 8、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 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导读】《萧红墓畔口占》是一首即兴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