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语文复习.doc
14页中考语文复习]名著积累 .七至九年级教科书中主要名著情节梗概一、童年(一)、作者生平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原名阿历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童年》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发表于1913年二)、内容精要《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写的是高尔基幼年时期从三岁至十岁这段时间生活断面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
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这里有乐观、纯朴的茨冈人,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外祖母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而外祖父的上帝则与之相反,它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惩罚人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后来母亲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竭力避开大人,想一个人单独生活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夏天思考之后,他终于增强了力量和信心母亲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后父打。
贫困和疾病,吞蚀着她的美丽由于她心境不好对阿廖沙常常表现出冷酷和不公平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刁难因此,在阿廖沙的心灵中,“爱”的情感渐渐被对一切的恨所代替由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但这也招致学校的非难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二、鲁滨逊漂流记(一)、作者生平丹尼尔.笛福(1660-1731)被誉为“英国与欧洲的小说之父”,他的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摩尔.弗兰德斯》等对英国及欧洲小说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二)、内容精要英国青年鲁滨逊从小喜欢航海,曾三次离家到南美各地旅行一日他怀着云游四海的高远志向,告别家人,越过大西洋和太平洋,在惊心动魄的航海中经历无数险情,后来整条船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难,船上的人都葬身海底,惟有他一人得以奇迹般地活下来,并只身来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岛上 他从绝望的缝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启示,性格坚强的鲁滨逊在岛上独立生活了28年他在孤岛上劳作生息,开拓荒地,圈养牲畜,生产水稻和小麦,年复一年与孤独为伴,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
《圣经》成为他的精神支柱,凭着惊人的毅力和顽强不息的劳动,他盖起了房子,收获谷物,驯养山羊,用兽皮制作衣物他曾与野兽斗智,也曾与吃人肉的野人斗勇后来他搭救了一个土人,称他为“星期五”,把他收作仆人他以非同寻常的毅力和勇气,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用勤劳的双手,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生存的家园一直到第28个年头一艘英国船来到该岛附近,鲁滨逊帮助船长制服了叛乱的水手,才返回英国这时他父母双亡,鲁滨逊收回他巴西庄园的全部受益,并把一部分赠给那些帮助过他的人们三)人物性格特征:鲁滨逊:鲁滨逊既是一个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冒险家,又是一个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实干家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面对人生困境,他又表现出了不畏困难的顽强意志和坚韧不拔的实干精神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三、朝花夕拾(一)、作者生平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二)、内容精要《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上述7篇作品,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后面的《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琐记》忆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四、骆驼祥子(一)、作者生平老舍(1899年一1966年),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和人民艺术家,满族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他从小就熟悉城市贫民的生活,不满各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同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者一九二六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以后又创作了《赵子曰》和《二马》两部长篇小说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六年,他又创作了短篇小说《上任》、《月牙儿》、《断魂枪》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等后又陆续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一九五一年十二月,老舍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二)、内容精要祥子老家在乡间,十八岁时,父母去世,他便跑到北平来赚钱谋生带着乡间小伙子的健壮、木讷、勤快与诚实,卖力气换饭吃的事做过不少,最后他认定,拉车是件最好挣钱的活儿。
当他拉着租来的新车,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攒钱买一辆自己的车祥子省吃俭用,不吸烟,不喝酒,不赌钱,终于在三年中间凑足一百块血汗钱,买了一辆新车样子感到生活充满了希望,拉车也拉得越来越起劲儿但好景不长,北平城外军阀混战,大兵到处抓人抓车有一天,祥子为了多挣两块钱,抱着侥幸心理拉客出城不料走到半路,连人带车被十来个兵捉去他在兵营里只好每天给大兵们扛行李,挑水烧水喂牲口他心疼那辆自己用血汗挣来的车后来大兵们吃了败仗,祥子乘黑从兵营里偷跑回来,还顺手拉了三匹大兵撤退时落下的骆驼,把它们卖了三十五块钱,从此他就有了“骆驼祥子”的外号祥子没有家,他就住在刘四爷老板的车厂里刘四爷开的车厂有六十多辆车,女儿虎妞协助他管理虎妞是个三十七八岁的老姑娘,长得虎头虎脑,像个男人一样刘四爷管外,虎妞管内,父女俩把人和车厂治理得铁桶一般样子对车有一种特殊的喜好,平时也不愿闲着,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干得高高兴兴因此有时祥子虽然不拉刘四爷的车,刘四爷仍允许他一直住在厂里一天晚上,虎妞诱使他喝酒,然后和祥子睡了一夜祥子清醒后十分憋闷,并开始竭力躲避她,恰逢老主顾曹先生要他拉包月,祥子便欢天喜地地搬到曹宅住不料,虎妞在裤腰里塞了个枕头,挺着肚子说是已怀了祥子的孩子,威胁祥子和她结婚。
祥子只好听从她的摆布曹先生的社会主义言论引起侦探特务的注意,他只得远走避难他让祥子回家送信,结果,祥子被孙侦探敲诈去了他的全部积蓄,买车的计划又一次破产了祥子没有别的路,只好又回到车厂刘四不能容忍自己的女儿和臭拉车的勾搭,迫使女儿作出抉择虎妞坚持选择祥子,刘四就立即与虎妞闹翻,并把祥子撵出门去虎妞要祥子向刘四告软服输,他不肯于是虎妞索性自己租房子、雇花轿,嫁给了祥子她用私房钱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不久虎妞真的怀孕了样子拼命拉车干活赚钱,劳累病倒,把虎妞的积蓄也用光了二强子的女儿小福子也帮忙做点家务虎妞由于难产死去了,为了置办虎妞丧事,祥子卖掉了车小福子对祥子有情有意,祥子也很喜欢她,可负不起养她两个弟弟和一个醉爸爸的责任他对小福子说:“等我混好了,一定娶你他又找了一个车厂,拉车去了曹先生避难回来,要祥子再来拉包月,还答应他把小福子接来同住但小福子却已经被卖进妓院,后来自尽了祥子在街上失魂落魄,终于完全堕落他吃、喝、嫖、赌,还染上淋病,而且变得又懒惰又滑头,还做出卖朋友的事他没有回到曹先生家,最后靠给做红白喜事的人打杂来维持生计,祥子走到了自己的末日三)、主要人物形象:1、祥子:祥子的形象总体上是一个在北京城里拉洋车的“农民”形象。
这是因为:第一,祥子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