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民族文化与民族命运.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wt****50
  • 文档编号:35426203
  • 上传时间:2018-03-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2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民族文化与民族命运民族文化与民族命运发布时间:2012 年 08 月 23 日来源:《红旗文稿》 期号:2012/16 作者:彭 林人类文明是多元文明不同的民族在各自的环境中,创造了各自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存亡之本,是民族凝聚与发展的深层动力正确认识和充分利用民族文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民族文化是民族认同的核心一、民族文化是民族认同的核心 民族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其基本要素有:服饰、节庆、语言文字、饮食方式、居住形态等这些都是在漫长的历史活动中自然形成的,与当地的气候、山川、风物、传统等浑然一体,是民族历代先祖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在民族内部,无论是文盲,还是知识精英;无论是普通人,还是首脑人物,在这些特征上是一致的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里把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分成两类:一类叫亡国,另一类叫亡天下亡国,是一家一姓的“国”覆灭,被新的王朝替代,文化没有发生变化,对社会震动不大亡天下,是原有的“国”亡了,文化也被异质文化所置换,作为文化意义上的“种”,已被消灭,是2亡国加上灭种亡国的责任,由享受高官厚禄的官员承担亡天下的责任,则属于国家的每一个人。

      梁启超先生将顾炎武此文归纳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八字顾炎武将文化的存亡与民族的存亡等同,极具卓识,可谓振聋发聩!之后,每当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关头,它就成为鼓舞民众救亡图存的最有力的口号作于抗战时期的《毕业歌》中,“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一语,就脱胎于此民族文化越弱,民族凝聚力就越弱,如同一盘散沙民族文化一旦消解,则民族将走向消亡中国历史上的某些民族,由于不注意保存自己的民族文化,最终从历史舞台上消失,典型的例子是契丹契丹人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国号辽,曾长期与北宋政权对峙,影响很大,以致俄罗斯语中的“中国”一词,就是“契丹”的音译契丹人在与周边民族交往的过程中,不注意固守本民族文化,盲目追随其他民族的文化,久而久之,民族内部没有了彼此认同的核心,尽管契丹人的后裔还生活在我们这片土地上,但作为一个民族,已经彻底消失历史是无情的,没有民族文化的民族必遭淘汰一个国家或民族,只要民族文化还在,即使被侵略者所占领,就还有复国的希望;相反,如果民族文化已经消失,既使没有被占领,也是名存实亡人类社会早期,曾经涌现出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等几大文明,但在公元前后,中国之外的诸文明,都被外来3文明侵占而灭亡,成为失落的文明。

      今天的埃及、伊拉克、印度的文化,是在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重新开始的,因而人们用“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的称呼加以区别中国文明是迄今唯一没有发生断裂的古文明,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保持中华文明发展的势头,再造辉煌,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二、西方人的文化战略二、西方人的文化战略 西方人很早就将文化运用于战略层面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来华,面对积淀极其深厚的中华文化,最初几年几乎毫无作为后来,他们刻苦钻研中国文化,发现政府非常重视历法,王朝更替之初的大事之一,就是“改历颁朔”中国的天文历法之学原本非常发达,但明朝政府严禁民间研究历法,此学开始衰落传教士提出“文化传教”的策略,以此挫败中国人的文化自尊,并要求罗马教廷多派懂得天文历算之学的传教士、多带天文仪器来华随后,又提出与中国天文学者比赛预测日食时间,结果大获全胜,得到康熙帝赞赏中国文化的缺口终于被打开,这是西方势力用文化楔入中国的成功范例上世纪 60 年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进行“和平竞赛”,作为第一个交流项目,双方各自在对方的首都举办一场展览苏联在美国举办的是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到如4此先进的宇航技术非常不安,认为是对自身安全的威胁。

      美国在苏联举办的是介绍美国人家庭厨房的展览,观众目睹美国家庭高品质的生活,自惭形秽,感叹自己白活了!由此对美国大有好感其后,美国打着文化交流的幌子,派遣文化间谍深入民间,传播贴面舞、脱衣舞等娱乐形式,腐蚀苏联青年,进行文化渗透苏联作家柯切托夫的小说《你到底要什么》,生动地描写了这一背景之下苏联青年的整体堕落当时日本某记者以《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吗》为题,发表系列采访,认为苏联的年轻一代对人类的命运、祖国的前途已经毫不关心,他们一心追求的,是到美国去过花天酒地的生活美国的渗透最终获得成功,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他们的洲际导弹、人造卫星、航空母舰等,一件也没有用上,美国真正达到了《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境界,不费一枪一弹,用西方文化彻底瓦解了苏联近年,美国人策划的“橙色革命”、“阿拉伯之春”等“颜色革命”,其切入点就是文化认同问题美国在推行军事、经济霸权主义的同时,积极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在“经济一体化”的旗号下,强势冲击各国异质文化,试图用美国文化统一全球文化不少经济落后的弱势民族无力抵挡,话语权越来越少,他们的文化正在被遗忘,越来越边缘化我国也是其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我国人民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婚恋理念等“向西看齐”的趋向不容忽视。

      5我国已经连续八年离婚率超过结婚率深入许多人的理念是:人都是自私的,都想谋求利益的最大化不少大学生说,遇事不问是非对错,但问是盈是亏基督教在民众中尤其是在知识精英中迅速渗透,令人触目惊心我国的文化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前所未有法国最早意识到经济全球化将导致文化全球化,加速弱势文明的消亡20 世纪 80 年代起,法国电影市场的 60%被美国占据,某些西欧国家则高达 80%—90%美国对西欧文化的冲击如“铁罐”撞“陶罐”,西欧本土电影严重萎缩,市场所剩无几,国民价值观也随着美国电影的进入而悄然改变,长此以往,后果堪虞在美、法关于关贸总协定的开放服务市场的谈判中,美国强调文化产品与其他商品应该等同对待,法国则认为文化产品虽然有商品的属性,但又有精神层面和价值观层面的内涵,因此它不是普通商品,不能从属于商业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谈判中,法国人同仇敌忾,把文化的单一化和文化产品的标准化作为文化多样性的敌人来加以反对2000 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人文发展报告》指出:“当今的文化传播失去平衡,呈现从富国向穷国传播一边倒的趋势必须扶持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让他们与外国文化并驾齐驱2003 年 10 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326届大会上,法国和加拿大联合提议,就文化多样性起草一个国际公约,得到了 60 多个会员国的支持。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民族文化不仅事关民族存亡,而且事关民族兴衰20 多年前,韩国有学者提出“文化领土论”的观点,认为在未来的世纪里,传统意义上的国界在实际上将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按照文化影响划分的领土文化影响有多大,实际领土就有多大韩国国土虽然不大,但非常重视用文化塑造国家形象,近年不断加快文化输出的力度,成效显著三、树立对中华文明的自信与自尊三、树立对中华文明的自信与自尊 20 世纪初,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某些知识精英对中国文化的信心全线崩溃,妄自菲薄,甚至追随欧洲人的“中国文化西来说”他们认定,人类文明处在同一个坐标之中,西方人居于这一坐标的高端,中国比西方落后整整一个历史阶段,处在这一坐标的低端因此,西方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上述论调完全违背历史事实,需要彻底澄清大约在距今一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三大文明起源中心:两河流域最早培育成功了小麦和大麦,中国最早培育成功了小米和大米,印第安人最早培育成功了玉米中国实际上是由北方的旱作农业(小米)与南方的水田农业(大米)两大块构成的,它们经过数千年的交汇与融会,形成了灿烂辉煌7的夏商周青铜文明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明进入巅峰期。

      上世纪 40 年代,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提出了著名的“轴心时代”理论,认为在公元前 8 世纪到公元前 2 世纪,在北纬 30 度附近,东西方同时出现巨星级的先哲,如印度的佛祖,中国的孔子和老子,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人类文明获得重大突破,我们至今无法超越他把中国列入全世界四个“不同寻常的地区”之中,证明中华古文明是得到西方学界认可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梁启超到欧洲考察,目睹这场列强之间的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开始意识到,中国不能再盲目学习西方的文化与制度,因而鼓励倡导中国文化,认为中国文化是与西方文化并行不悖的两大文化体系,彼此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说,中华为五大洲之最大国,人口居全球三分之一,四千余年历史未尝中断,有四百兆公用的语言文字,有三十世纪前传来的古书,凡此均为“世界莫能及”;又是“世界文明之祖国”中唯一“屹然独立,继继绳绳,增长光大,以迄今日”的国家,无论是上世史还是中世史时代,中华文明处处堪与欧洲文明匹敌;“惟近世史时代,则相形之下,吾汗颜矣”,但国民必定能“恢复乃祖乃宗所处最高尚最荣誉之地位,而更执牛耳于全世界之学术思想界者”他自称是“伟大国民一分子”,为中华文化“歌之舞之,发挥之,光大之,8继长而增高之,吾辈之责也”。

      遗憾的是,梁启超的见解没有成为主流,思想界热衷于文化自戕时至今日,即使是在西方学术界,“西方文化中心论”也已经退潮,代之而起的是“多元文化论”,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一书,便是其产物然而在国内,鄙弃中华文化,全方位追慕西方文化者依然不少《庄子·逍遥游》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意思是说,水的蓄积不深,就没有负载大船的力量在堂上的低洼处倒一杯水,就只能浮起一根芥草那样的船,放一只杯子就搁浅了如果把中华民族比作一艘即将扬帆远行的航船,那么,它需要的不是一洼浅水,而是足以负载它的大海,不言而喻,这就是我们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我们古老的文明,不是沉重的历史包袱,而是宝贵的精神财富,犹如铸山为铜,煮海为盐,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思想资源四、建立文化战略四、建立文化战略 中华民族的腾飞,需要最大限度凝聚全球华人的心,增强向心力,消除离心力,发挥文化独特的功用,这就需要把文化放到战略层面来谋划9首先,为人类提供不同于西方的社会发展模式21 世纪,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冲突、汇通,正在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上展开西方文化是宗教文化,有一个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上帝,在主宰人类的一切。

      根据《圣经》的教义,人有“原罪”,人一生下来,就想做坏事,一刻也不消停,所以人性本恶,因此,人的灵魂要交给上帝管理人都是上帝的儿子,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中国文化显示了迥异于西方的发展思路,在中国文化里没有救世主,天地之间有正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性本善,人有良知,灵魂要由自己来管理;通过修身进德,可以成为君子甚至圣贤最近几十年,情况有所变化,一方面由于上帝的存在得不到科学的证明,西方年轻人信奉基督教的比例锐减,西方人的精神世界将发生动摇另一方面,次贷危机的发生,证明西方经济理论已经出了严重问题有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文化正好解决了西方文化的缺失,必将受到未来西方社会的关注和欢迎我们应该把握时机,尽早从战略高度来谋划文化建设与谋篇布局第二,建立对中华文明的“国家表述”欧洲人对于自身的文化都有很深的了解与认同,例如对于“文艺复兴”的成就,人人都能娓娓道来这既有利于凝聚民心,增强自豪感,也有利于向外部世界传播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福泽谕吉提出“脱亚入欧”的理念,举国西化其后,不少日本学10者和政要出访欧美,东道主为之安排讲演,希望他们介绍日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价值观,日本人顿时觉醒到民族文化对于提升国威的重要性,于是转而大力发掘民族文化,树立民族形象。

      中华有五千年文明史,博大精深但是,经过近百年的自戕,举国上下对自身文明的认识极为纷乱,全盘否定者、虚化者依然不少热爱者虽居多数,但大多处于自发的、散在的状态,所知不成体系,没有理论深度甚至一说中国文化,就是茶文化、酒文化、烹饪文化,似乎中华民族是只会吃喝,没有思想的民族我们应尽快组织力量,完成对中华文明的“国家表述”,例如,中国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