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草药对奶牛临床型乳腺炎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研讨.docx
7页中草药对奶牛临床型乳腺炎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研讨 Summary:奶牛乳腺炎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奶牛疾病,会影响奶牛产奶量,导致奶牛养殖经济效益不断降低,会丧失泌乳功能而被迫淘汰奶牛,且会对牛奶品质造成影响,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根据研究发现,该病的发生率大约控制在25-60%之间,每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亿美元Key:中草药;奶牛;临床型乳腺炎病原菌;体外抑菌试验临床上关于奶牛乳腺炎的治疗,主要是药物疗法,即采用抗生素、激素与化学合成药,其中抗生素发挥了主要作用,但是也带来各种问题,如造成内分泌紊乱、增加耐药菌株、残留过多的抗生素与兽药等,进而会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按照国家相关卫生指标,要求牛奶中不残留任何抗生素,因此这对于治疗奶牛乳腺炎提供了一定挑战当下,关于该病的治疗,中药治疗已经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其除了具有一系列特点之外还具有药物、营养的双重功能,如消炎、抗菌、无毒或低毒、低残留或无残留等我国积极的研究了中药治疗效果,认为该病的产生与湿、痰、气、血郁结不散,化而为炎造成的,因此本文在分析中草药的体外抗菌活性时本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通经活络等原则,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一)菌种来源与中药本次研究选取2个牛场中的6个供试奶牛场临床型乳腺炎奶羊,在此基础上积极的开展乳腺病原学鉴定,将7种致病菌保存下来麻黄、桔梗、大贝、蒲公英、白花蛇草、甘草、板蓝根、半枝莲等二)方法(1)中药制备水提法:取一定量的单味中草药,用去离子水进行半个小时的浸泡,然后加热到沸腾状态后用文火进行半个小时的煎煮,过滤时使用8层纱布,反复进行2次煎煮,合并滤液,浓度控制為1g/ml,放在100℃的流通蒸汽上进行15分钟灭菌,然后保存在4℃的冰箱中备用2)培养基制备①关于固体、液体培养基的配制需要采用常规方法铺板时,采用高压灭菌的方式处理培养基,降低温度到50-60℃之间,将板趁热铺到无菌超净工作台内,导入12cm直径的灭菌培养皿内(21个),将盖子盖上并保存在无菌超净台内备用②链球菌的培养,即需要将2%小牛血清加入到部分固体、液体培养基中,普通琼脂基经过高压灭菌后进行冷却,温度维持在50℃左右,然后将2%的新鲜小牛血清加入后均匀的混合,同样需要趁热完成铺板工作,倒入9cm直径的灭菌培养平皿(7个),保存在无菌超净工作台内待用③关于酵母菌的培养,需要通过制作马铃薯培养基的方式。
即铺板时,高压灭菌培养基,降低温度在50-60摄氏度,趁热做好铺板工作,倒入7个直径12cm的灭菌培养平皿中,盖盖保存在无菌超净台内3)1.2.3接种物制备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取正在生长的试验菌,使用接种环挑取3-5个形态具有相似性的待检菌落,在水溶酪蛋白肉汤4-5ml中接种,在35℃的条件下进行2-6小时的孵化,涂菌时使用生理盐水或MH肉汤校正菌液浓度4)涂菌取灭菌平皿培养基20个,直径为12cm,编号分为5组,分别接种0.15ml的金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以及绿脓杆菌,领取一个AE平皿不进行涂菌处理,仅作为空白对照取平皿培养基5个,直径9cm,接种0.25ml稀释的链球菌,编写F1-F5,其中空白对照的为F5、不涂菌;在培养基表面使用涂菌棒均匀的涂抹菌液取平皿培养基5个,直径12cm,接种0.25ml稀释的酵母菌,编号G1-G5,其中G5不涂菌、为空白对照5)打孔在涂菌琼脂培养基上使用3cm打孔器均匀打孔,编号,其中空白对照为AE、F5和G5,保证孔径大小与深度一致,在酒精灯上略微的加热打好的孔,熔化局部培养基使其重新凝固并紧密结合平皿底壁,避免底部缝隙中流出加入的药液而影响试验结果[3]。
6)加药将3种药加入到平皿中,每种药液加入两孔为平行样,每孔加入药液20ul,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平放平皿避免溢出药液,在37℃恒温箱中放置进行24小时的培养7)观察与记录对抑菌圈直径大小进行观察、测量,每孔不同方向进行2次测量,最终取4次结果的平均值8)判定标准根据《中药制备经验录》中关于“中草药抑菌作用实验”中提出的方法二、结果对于不同菌株抑制效果而言,尽管采用同样的中草药但是会取得不同效果,详情如下表1:三、讨论当下,临床上关于中草药对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研究报道较多,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纸片抑菌法、管碟法、平皿稀释法等,对于中草药抑菌活性主要定性分析居多本次研究在定量分析中草药体外抗菌活性时采用试管2倍稀释法,能够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来制定科学的中草药制剂组方同时,抗生素是治疗、预防各种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能够对病原微生物产生强烈的杀伤作用,且对人体产生的毒副作用较大,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基于此,需要在掌握适应症的基础上,对抗生素进行正确、合理的使用呢,在天然药物中寻找理想的抗菌药物,即极具抗菌作用和毒副作用小的,在传统中医药药物中对于新型抗菌药物的寻找是一种良好的途径纵观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可知,临床型乳腺炎奶牛的表现以乳房炎症反应为主,如发病、疼痛、肿胀、触诊肿块等,严重者会出现全身症状、乳汁不正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凝块、絮片,重者会出现黄色浆液性物质。
同时,疾病的产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卫生、饲养管理、季节、胎数、泌乳月等,其中发生率最高的当属第三季度、三胎,头胎发生率低;牛易感性最强的泌乳月当属3-4月、第9月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于临床经常使用的抗菌药物所分离菌株所产生的耐药性较强,且抗生素残留会造成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为此人们需高度重视抗生素滥用,在免疫预防时积极的接种疫苗但是,基于乳腺病原比较复杂,不利于有效的研制与选择疫苗,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重视消毒、饲养管理共组,对疫苗、抗生素进行正确合理的选择,制定综合防治措施积极有效的预防奶牛乳腺炎结语:在奶牛场中作为常见、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为奶牛乳腺炎,由此会导致产乳量不断降低,还会对乳品质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隐性乳腺炎,因在临床上变化不明显而很难被发现由于长期使用药物治疗,促使致病菌产生的耐药性很强,如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药物,为此本文专门探究了中草药对奶牛临床型乳腺炎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Reference:[1]王丹,杨峰,李新圃,罗金印,刘龙海,张哲,张亚茹,李宏胜.江苏部分奶牛场乳腺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耐药性及血清型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8,40(08):680-686.[2]王雪梅,郭红霞,郭莉娟,林琳,李建龙,代敏,孙丰慧.120株奶牛乳腺炎流行病原菌的分类和耐药谱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7,12(05):555-560.[3]尹婷慧,王熙涛,徐永平,王丽丽,陈红莉,吴妍妍,李晓宇.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分离、耐药性分析及其特异性卵黄抗体的体外抑菌效果[J].饲料与畜牧,2015(08):31-35.[4]王桂英.中药复方制剂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05):132-133.[5]赵香汝,郑雪花,李寸欣,徐彤,徐占云,徐明举,薛拥志,崔红玉,张瑞华,葛利忠.张家口地区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的中草药体外抑菌试验[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01):138-139.[6]伍义行,黄利权. 奶牛乳房炎防治的免疫学和药理学机制[J]. 中国兽医杂志,2003,39(3).doi:10.3969/j.issn.0529-6005.2003.03.019.[7]刘学忠,王捍东. 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分析[J]. 中国草食动物,2002,22(3).doi:10.3969/j.issn.2095-3887.2002.03.018.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