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doc
22页《高中数学教研系列群》——因为你的加入,教研更精彩! 2019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7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已知集合,0,1,,,,则 .2.已知复数的实部为0,其中为虚数单位,则实数的值是 .3.如图是一个算法流程图,则输出的的值是 .4.函数的定义域是 .5.已知一组数据6,7,8,8,9,10,则该组数据的方差是 .6.从3名男同学和2名女同学中任选2名同学参加志愿者服务,则选出的2名同学中至少有1名女同学的概率是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双曲线经过点,则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 .8.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是其前项和.若,,则的值是 .9.如图,长方体的体积是120,为的中点,则三棱锥的体积是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曲线上的一个动点,则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小值是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在曲线上,且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经过点,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则点的坐标是 .12.如图,在中,是的中点,在边上,,与交于点.若,则的值是 .13.已知,则的值是 .14.设,是定义在上的两个周期函数,的周期为4,的周期为2,且是奇函数.当,时,,其中.若在区间,上,关于的方程有8个不同的实数根,则的取值范围是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计90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5.(14分)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1)若,,,求的值;(2)若,求的值.16.(14分)如图,在直三棱柱中,,分别为,的中点,.求证:(1)平面;(2).17.(1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椭圆的焦点为,.过作轴的垂线,在轴的上方,1与圆交于点,与椭圆交于点.连结并延长交圆于点,连结交椭圆于点,连结.已知.(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求点的坐标.18.(16分)如图,一个湖的边界是圆心为的圆,湖的一侧有一条直线型公路,湖上有桥是圆的直径),规划在公路上选两个点、,并修建两段直线型道路、,规划要求:线段、上的所有点到点的距离均不小于圆的半径.已知点、到直线的距离分别为和、为垂足),测得,,(单位:百米).(1)若道路与桥垂直,求道路的长;(2)在规划要求下,和中能否有一个点选在处?并说明理由;(3)在规划要求下,若道路和的长度均为(单位:百米),求当最小时,、两点间的距离.19.(16分)设函数,,,,为的导函数.(1)若,(4),求的值;(2)若,,且和的零点均在集合,1,中,求的极小值;(3)若,,,且的极大值为,求证:.20.(16分)定义首项为1且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为“数列”.(1)已知等比数列满足:,,求证:数列为“数列”;(2)已知数列满足:,,其中为数列的前项和.①求数列的通项公式;②设为正整数,若存在“数列” ,对任意正整数,当时,都有成立,求的最大值.【选做题】本题包括A、B、C三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A.[选修4-2:矩阵与变换](本小题满分10分)21.(10分)已知矩阵.(1)求;(2)求矩阵的特征值.B.[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本小题满分10分)22.(10分)在极坐标系中,已知两点,,,直线1的方程为.(1)求,两点间的距离;(2)求点到直线的距离.C.[选修4-5:不等式选讲](本小题满分10分)23.设,解不等式.【必做题】第24题、第25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24.(10分)设,,.已知.(1)求的值;(2)设,其中,,求的值.25.(10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点集,,,,,,,,,,,,.令.从集合中任取两个不同的点,用随机变量表示它们之间的距离.(1)当时,求的概率分布;(2)对给定的正整数,求概率(用表示).2019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7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已知集合,0,1,,,,则 , .【思路分析】直接利用交集运算得答案.【解析】:,0,1,,,,,0,1,,,.故答案为:,.【归纳与总结】本题考查交集及其运算,是基础题.2.已知复数的实部为0,其中为虚数单位,则实数的值是 2 .【思路分析】利用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再由实部为0求的值.【解析】:的实部为0,,即.故答案为:2.【归纳与总结】本题考查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考查复数的基本概念,是基础题.3.如图是一个算法流程图,则输出的的值是 5 .【思路分析】由已知中的程序语句可知:该程序的功能是利用循环结构计算并输出变量的值,模拟程序的运行过程,分析循环中各变量值的变化情况,可得答案.【解析】:模拟程序的运行,可得,不满足条件,执行循环体,,不满足条件,执行循环体,,不满足条件,执行循环体,,此时,满足条件,退出循环,输出的值为5.故答案为:5.【归纳与总结】本题考查了程序框图的应用问题,解题时应模拟程序框图的运行过程,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基础题.4.函数的定义域是 , .【思路分析】由根式内部的代数式大于等于0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得答案.【解析】:由,得,解得:.函数的定义域是,.故答案为:,.【归纳与总结】本题考查函数的定义域及其求法,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基础题.5.已知一组数据6,7,8,8,9,10,则该组数据的方差是 2 .【思路分析】先求出一组数据6,7,8,9,10的平均数,由此能求出该组数据的方差.【解析】:一组数据6,7,8,9,10的平均数为:,该组数据的方差为:.故答案为:2.【归纳与总结】本题考查一组数据的方差的求法,考查平均数、方差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基础题.6.从3名男同学和2名女同学中任选2名同学参加志愿者服务,则选出的2名同学中至少有1名女同学的概率是 .【思路分析】基本事件总数,选出的2名同学中至少有1名女同学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由此能求出选出的2名同学中至少有1名女同学的概率.【解析】:从3名男同学和2名女同学中任选2名同学参加志愿者服务,基本事件总数,选出的2名同学中至少有1名女同学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选出的2名同学中至少有1名女同学的概率是.故答案为:.【归纳与总结】本题考查概率的求法,考查古典概型、排列组合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数形结合思想,是基础题.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双曲线经过点,则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 .【思路分析】把已知点的坐标代入双曲线方程,求得,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可求.【解析】:双曲线经过点,,解得,即.又,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故答案为:.【归纳与总结】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考查双曲线的简单性质,是基础题.8.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是其前项和.若,,则的值是 16 .【思路分析】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公差为,由已知列关于首项与公差的方程组,求解首项与公差,再由等差数列的前项和求得的值.【解析】: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公差为,则,解得..故答案为:16.【归纳与总结】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考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是基础题.9.如图,长方体的体积是120,为的中点,则三棱锥的体积是 10 .【思路分析】推导出,三棱锥的体积:,由此能求出结果.【解析】:长方体的体积是120,为的中点,,三棱锥的体积:.故答案为:10.【归纳与总结】本题考查三棱锥的体积的求法,考查长方体的结构特征、三棱锥的性质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数形结合思想,是中档题.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曲线上的一个动点,则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小值是 4 .【思路分析】利用导数求平行于的直线与曲线的切点,再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小值.【解析】:由,得,设斜率为的直线与曲线切于,,由,解得.曲线上,点到直线的距离最小,最小值为.故答案为:4.【归纳与总结】本题考查利用导数研究过曲线上某点处的切线方程,考查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应用,是中档题.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在曲线上,且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经过点,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则点的坐标是 .【思路分析】设,,利用导数求得曲线在处的切线方程,代入已知点的坐标求解即可.【解析】:设,,由,得,,则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切线经过点,,即,则.点坐标为.故答案为:.【归纳与总结】本题考查利用导数研究过曲线上某点处的切线方程,区分过点处与在点处的不同,是中档题.12.如图,在中,是的中点,在边上,,与交于点.若,则的值是 .【思路分析】首先算出,然后用、表示出、,结合得,进一步可得结果.【解析】:设,,,,,,,,,.故答案为:【归纳与总结】本题考查向量的数量积的应用,考查向量的表示以及计算,考查计算能力.13.已知,则的值是 .【思路分析】由已知求得,分类利用万能公式求得,的值,展开两角和的正弦求的值.【解析】:由,得,,解得或.当时,,,;当时,,,.综上,的值是.故答案为:.【归纳与总结】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与化简求值,考查两角和的三角函数及万能公式的应用,是基础题.14.设,是定义在上的两个周期函数,的周期为4,的周期为2,且是奇函数.当,时,,其中.若在区间,上,关于的方程有8个不同的实数根,则的取值范围是 , .【思路分析】由已知函数解析式结合周期性作出图象,数形结合得答案.【解析】:作出函数与的图象如图,由图可知,函数与,,,仅有2个实数根;要使关于的方程有8个不同的实数根,则,,与,,的图象有2个不同交点,由到直线的距离为1,得,解得,两点,连线的斜率,.即的取值范围为,.故答案为:,.【归纳与总结】本题考查函数零点的判定,考查分段函数的应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方法,是中档题.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计90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5.(14分)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1)若,,,求的值;(2)若,求的值.【思路分析】(1)由余弦定理得:,由此能求出的值.(2)由,利用正弦定理得,再由,能求出,,由此利用诱导公式能求出的值.【解析】:(1)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由余弦定理得:,解得.(2),由正弦定理得:,,,,,.【归纳与总结】本题考查三角形边长、三角函数值的求法,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6.(14分)如图,在直三棱柱中,,分别为,的中点,.求证:(1)平面;(2).【思路分析】(1)推导出,,从而,由此能证明平面.(2)推导出,,从而平面,由此能证明.【解答】证明:(1)在直三棱柱中,,分别为,的中点,,,,平面,平面,平面.解:(2)在直三棱柱中,是的中点,.,,又,平面,平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