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生物复习专题非生命物质与生命活动.doc
13页专题一 非生命物质与生命活动邱国强 (重庆市黔江中学)●知识联系框架 生命有机体内水的存在形式与基本功能无机盐的代谢 化学元素与生命活动水分代谢水与生命活动 水分的吸收、散失水与矿质代谢植物体内的水分代谢 水与光合作用水与呼吸作用非生命物质动物体内的水分代谢组成生命有机体的化学元素化学元素的基本功能植物的矿质代谢 动物的无机盐代谢生命的起源●重点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剖析一、水与生命活动1.水的存在形式与基本功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两种:结合水和自由水结合水是指与细胞内的一些亲水性物质(如蛋白质、多糖等极性大分子物质)相结合,不能自由流动结合水形成与极性大分子物质对水的束缚力与水分子的自由能有关,以蛋白质分子为例:蛋白质是一种带有极性的大分子有机物,水分子是带有极性的小分子物质蛋白质分子对水分子有很强的亲和能力,即束缚力当蛋白质分子对水分子的束缚力大于或等于水分子的自由能时,水分子就被束缚在蛋白质分子的周围,不能自由流动,所以称为结合水结合水实际是细胞的一种结构成分,对维持生物大分子物质的空间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分子对水分子的束缚力与两者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关系,蛋白质对水分子的束缚力小于水分子的自由能时,水分子就能自由流动而成为自由水结合水在细胞中的绝对含量与水分子获得的自由能的大小有关,如温度高,水分子获得的自由能高,结合水的绝对含量就会高一些,反之就会低一些如果细胞中失去了结合水,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就不能维持,原生质遭到破坏,代谢就不能正常进行而导致死亡自由水是指细胞内能够自由流动的水,即水分子的自由96大于亲水大分子有机物的束缚力的水自由水是细胞内进行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介质,是细胞内的溶剂和运输物质的媒介自由水在细胞内的含量与生命活动的旺盛程度呈正相关,生命活动越旺盛,自由水的含量就越高2.水分代谢(1)植物体内的水分代谢①植物的水分代谢包括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植物吸收水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吸胀作用和渗透作用吸胀作用吸收水分主要是依赖于细胞内的亲水性物质,如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等,蛋白质的亲水能力最强,所以蛋白质含量高的细胞或组织,吸胀作用吸收水分的能力比淀粉含量高的要强,含脂肪较多的细胞或组织通过吸胀作用吸水的能力最弱没有大的液泡的植物细胞主要以吸胀作用方式吸收水分渗透作用是具有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方式,也是植物体吸水的主要方式。
一个有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是完成渗透吸水的关键一个死的植物细胞,原生质层已失去了选择透过性,所以就不具备渗透吸水的能力,但还能通过吸胀作用吸水,典型的例子是死亡的干种子也能吸水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是验证植物细胞通过渗透方式吸水的最佳实例成熟的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内因主要是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 性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大;外因是原生质层内外溶液的浓度差在正常情况下植物体内渗透压最高的细胞是叶肉细胞,最低的细胞是根毛区的细胞,因为只有这样水分才能源源不断地从根部经茎运输到叶片中植物的根毛区细胞能否从土壤中吸水主要取决于根毛区细胞细胞液的浓度与土壤溶液的浓度差,这个差数越大,越容易吸收,越小吸水越困难,如一次性施肥过多出现“烧苗”现象等土壤的温度对根系吸收水分也有影响,温度对根系吸收水分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是呈正相关的,即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吸水加强;相反温度降低,则吸水减弱其原因是:低温使水的黏滞性增加,扩散减慢;原生质在低温下黏滞性增大,水分在原生质中不易透过等植物体内运输水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导管完成的导管是一个死细胞,但根、茎、叶中的导管是连成一体的,即连成一个密闭的管道,当叶肉细胞通过渗透作用从导管中吸取水分后,导管中的压力就会降低,这时导管就会从根部的细胞中抽取水分,特别是从根毛区的细胞中抽取水分。
蒸腾作用是植物吸收水分和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植物蒸腾水分的途径必须通过气孔,而气孔的开闭是可以调节的如叶片细胞中水分不足,气孔就会关闭,蒸腾作用就会减弱,这对于避免水分的过度散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气孔的关闭会使大气中的CO2进入叶肉细胞发生困难,影响到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在移栽植物时,通常要去掉一部分枝叶,原因是,移栽时植物的根部受到大面积损伤,吸水能力大大降低,如果不去掉一部分枝叶,过强的蒸腾作用会导致植物体内严重失水而不能成活阴生植物不能在强烈的太阳光下正常生长,主要原因是阴生植物的叶片抗蒸腾作用的能力较弱,在强光下蒸腾作用过于旺盛,水分过度散失造成的从生态因子的角度分析,水是限制陆生生物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②水与矿质代谢矿质元素必须溶解在水中成离子状态才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植物的根毛区的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是通过交换吸附和主动运输完成的,主要是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的过程与呼吸作用有密切的关系,呼吸作用为交换吸附提供H+和HCO3-,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ATP)矿质离子的吸收与水分吸收的关系:矿质离子的吸收与水分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相对独立”说明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是这两个过程的原理不同,水分的吸收主要是渗透作用,不消耗ATP;矿质离子的吸收则必须通过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
联系是:这两个过程都发生在根尖的成熟区(根毛区);矿质离子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矿质离子的吸收增加了细胞液的浓度,从而也促进了水分的吸收;水分的吸收能及时地将已吸收的矿质离子运走,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矿质离子的吸收③水与光合作用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水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介质,整个光合作用过程的完成都是在水中进行的缺水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是叶肉细胞缺水后,气孔关闭所至气孔是气体进出叶肉细胞的门户,气孔关闭不仅水蒸气不能扩散出去,外界的CO2也不能扩散进入叶肉细胞,叶肉细胞因缺CO2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④水与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过程的完成是在细胞内的水环境中进行的水既是呼吸作用的原料,也是呼吸作用的产物对种子而言,种子的呼吸作用会随着种子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强,所以干燥的种子有利于贮存,潮湿的种子由于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而缩短种子的贮存寿命对于叶肉细胞而言,缺水会导致呼吸作用的下降但水分往往与氧气的供应是相矛盾的,如土壤中一定的含水量对种子的萌发和植物的正常生长是必需的,但含水量过多,会影响土壤的通气,氧气减少,植物细胞因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毒害细胞而出现烂根、烂芽现象。
2)动物体内的水分代谢动物体内的水分代谢包括水分的吸收、利用和排出①水分的吸收单细胞动物因为整个生物体只有一个细胞,体内与体外环境之间只隔一层细胞膜,所以可以直接从外界环境中吸收水分吸收方式主要是渗透作用多细胞动物体内的细胞吸收水分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完成以哺乳动物为例,必须通过消化道的上皮细胞将消化道中的水分吸收到血液中,再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各组织细胞消化道上皮细胞吸收水分的方式是渗透作用,即随着葡萄糖、氨基酸、Na+等的吸收,小肠绒毛 上皮细胞中的浓度升高,小肠内液体的浓度下降,水分就通过渗透作用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再通过渗透作用进入血液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的水分代谢主要是在组织细胞与毛细胞血管之间进行,中间要通过组织液毛细血管壁对血液中的水分子、无机离子、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是全透性的,即这些物质基本不影响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压血浆中的蛋白质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的,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渗透压差主要取决于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蛋白质分子的浓度差,如因某种原因导致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或组织液甲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就会相应地造成血浆的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加,这时组织液增加,就会出现组织水肿的现象。
这种情况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这种病是肾脏中的肾小球发生病变,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中的蛋白质进入肾小管后随尿液排出体外而降低了血浆中蛋白质的浓度所至;因炎症等原因导致局部组织内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中的蛋白质渗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结果增加了组织液中蛋白质的浓度而降低了血浆中蛋白质的浓度所至从以上分析可知,血浆中的水分来源是: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吸收来的5其次是组织液的回渗;当然还有第三条途径淋巴回流组织细胞中的水分来源主要是组织液②水分的利用水分进入组织细胞后除为新陈代谢提供水环境外,还参与各种代谢活动,如呼吸作用、糖类和蛋白质的水解与合成等③水分的排出动物体内多余的水分还要排出体外,对单细胞动物而言通过细胞膜直接排到外界环境中在淡水中生活的单细胞动物,由于其体内的渗透压高于外环境,外界的水分会不断地渗入细胞内,但不能通过渗透作用排出水分这类单细胞动物体内有一个特殊的结构——伸缩泡但通过伸缩泡排出水分是逆水分子的浓度梯度进行的,所以是一个耗能的过程,如用呼吸作用抑制剂处理变形虫,就会发现变形虫的身体膨胀甚至会破裂在高等的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内的水分不能直接排到外环境中,必须通过内环境进行。
内环境中的水分排出体外的途径主要有3条:一是通过呼吸系统,即肺在呼气的过程中,排出一部分水分;二是通过皮肤,即通过皮肤的汗腺分泌汗液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三是通过肾脏分泌尿液排出水分,这是体内水分排出体外的最主要途径,这条途径要受到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此外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也是排出内环境中水分的一条途径,只是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的水分大部分被消化道上皮细胞所吸收,但在消化道受到细菌感染后,消化道上皮细胞的吸收能力减弱或几乎丧失的时候(即平时讲的胃肠炎),通过这条途径排出水分是导致体内失水的主要原因二、化学元素与生命活动1.组成生命有机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生命有机体的最基本元素是:C组成生命有机体的基本元素有4种:C、H、O、N组成生命有机体的主要元素6种:C、H、O、N、P、S占97%;在组成生命的元素中,根据其含量的多少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等微量元素有Fe、Mn、Zn、Cu、B、C1、Mo等2.化学元素的基本功能归纳起来化学元素的基本功能是:①是组成原生质的成分,如C、H、O、N、P、S等,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5%以上;②是多种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蛋白质、糖类、核酸、脂肪等;③也有一些元素能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化学元素的一些具体功能比较复杂,就高中生物内容的范围略作阐述C、H、O 3种元素是构成生命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任何一种有机物中都含有这3种元素,如糖类一般只有这3种元素组织,通式是(CH2O)n,故称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中除了C、H、O外还含有N和S核酸中除C、H、O外还含有N和PN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必需元素,N是生命活动的核心元素之一就植物而言,N主要是以铵态氮(NH4+)和硝态氮(NO2-、NO3-)的形式被植物吸收的N是叶绿素的成分,没有N植物就不能合成叶绿素,也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N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都是不稳定酌或易溶于水的,故N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移动,缺N时,幼叶可向老叶吸收N而导致老叶先黄N也是蛋白质和核酸中的必需元素,没有N就不能合成蛋白质和核酸,所以缺N就会影响到植物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与N形成的所有的无机化合物都能溶于水,所以土壤中的N都是以各种离子的形式存在的,如NH4+、NO2-、NO3-等无机态的N在土壤中是不能贮存的,很容易被雨水冲走,所以N是土壤中最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