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Q**
  • 文档编号:91116201
  • 上传时间:2019-06-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孔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词句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交流图片、认识爬山虎   1.组织学生交流观看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爬山虎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画面上爬山虎的样子,并说一说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2.鼓励学生介绍爬山虎,并说一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朗读课文、认字解词   1.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解决   2.交流学习成果,指名读幻灯片上的字词  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题,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默读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讨论解决部分疑问,再梳理问题    (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它的叶尖为什么一顺朝下?    (2)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几部分内容?  说一说,画一画爬山虎脚的样子。

         1.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脚的样子   2.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画一画,看看谁画得最正确   3.同桌互相看看画得是不是像课文所写的那样   4.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齐读第4自然段,并练习背诵    引导学生把课文背诵下来,有意识地进行语言的积累  课后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学校的爬山虎,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老师要求大家观察爬山虎并作记录,下面就请几位同学读一读自己的观察记录   1.读记录并说一说和作者的观察有何相同和不同   2.对比作者的描写,集体评议大家的描写  体会词语、品读句子、演说特点  句子一:(爬山虎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的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1.反复朗读,找出能展现爬山虎叶子特点的词语   2.讲一讲自己有什么感受,并说一说这些词为什么用得恰当   3.带着理解和感悟仔细品读  句子二:(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的方,反面伸出六七根枝状的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1.讨论回答:这三句介绍了爬山虎的脚哪几方面的特点   2.从“叶柄、六七根”等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观察仔细认真,描写准确生动   3.以“我是爬山虎的脚”为题,向大家演示自己的特征  画一画、演一演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1.边读边画出描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并试着换一换这些词语,然后集体评议、对比优劣   2.指名在班上说一说,可以边说边在黑板上图示   3.同位之间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按顺序说一说,感悟作者是怎样把意思写清楚的  听读思考   1.听老师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后回答     爬山虎的脚在触墙前后有什么变化?爬山虎的生长与墙有什么关系?   2.小组交流探讨  读“阅读链接”   读一读“阅读链接”,说说自己的体会  谈启示、说方法   1.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从这一课中受到的启发    (可提示学生从作者的观察顺序、作者的观察方法、文章围绕一方法和时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这些方面去谈  小练笔   1.观察一种植物,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精读课文它文质兼美,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从而启发人们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本组教材也都是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的基于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生为主体,遵循阅读教学的原则,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在自读、感情朗读、品读等形式多样的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积累精美的语言文字,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是:爬山虎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此篇课文的  教学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要让学生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在读中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整体感知,而后感情朗读第二课时直扑重点,学习课文三至五自然段爬山虎脚的部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在读中充分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  二、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学时,我准备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体会爬山虎脚的特点。

        情境教学法: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图片,拉近学生和文章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感知  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之间相互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碰撞,在讨论中了解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学生具体的学法就是朗读、讨论、勾画圈点批注,抓重点词句品、读、悟,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为了更好的上好这一课,我还准备了视频录像、图片等相关课件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充分享受了语言美,音乐美,画面美,让学生体会到了上语文课就是美的享受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我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再现爬山虎的叶子,让学生当配音演员,背诵课文中写叶子的片段,激发学生的情感  第二步:合作探究,深入研读,从“爬山虎的脚”入手,直奔重点段“品脚”第三步: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第四步:自学爬山虎脚的变化这部分内容通过学生的默读、细读,运用对比的方法自己进行学习,接着看脚的变化图,脚触着墙就能活,没触着墙就枯萎,从而更清楚地了解了爬山虎的脚与墙的依赖关系。

        第五步:欣赏视频录像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第六步: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摘抄好词佳句加以背诵,并认真读读“阅读链接”的内容,使学生体会到观察,特别是连续观察是一种好习惯  2、观察豆子、花生或大蒜在水中随时间的变化,利用本课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观察日记  【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可使学生快速提高手写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说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位置   茎上  反面脚的特点  形状   枝状  细丝   细致观察      颜色   嫩红      如何爬  触、巴、拉、贴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的设计突出了教学的重点,更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   今天的说课就算抛砖引玉,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猜您喜欢
      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教案.doc 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1.doc 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doc 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实录.doc 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 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说课设计.doc 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后反思.doc 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1.doc 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第1课时教学实录.doc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设计.doc 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doc 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说课设计.doc 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麻雀》教学设计.doc 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doc 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1.doc 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走月亮》说课设计.doc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8单元教案设计.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