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模式.doc
4页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模式长春市九十中学东校 许月秋近几年来,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的整合”也正成为我国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视点这种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学效率、创设情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也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合到一起,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比翼双飞,相得益彰呢?教学中,我尝试通过网络这片广阔的天地,让语文这一古老的学科与现代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感受——查找有关鲁迅生平的资料(此阶段活动在课后展开,为期一周)指导学生在网络上查找有关鲁迅的简介、鲁迅的故事、回忆鲁迅的作品等关于鲁迅生平的资料鲁迅的一生是丰富的一生,他的童年,他的成长,他在日本的求学经历,弃医从文的原因,对青年作家的帮助……而正是这份丰富才为我们培养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知其人而感其文”,学生在了解了鲁迅及他生活的社会背景之后,才能更好的解读他的文章、他的思想而以前我们通过阅读大量书籍才能获得的资料,在网络上俯拾皆是二、阅读——感悟鲁迅经典作品,在论坛上展开讨论(此阶段活动为期两周)1.指导学生阅读鲁迅的文章,品位、分析其中深刻的人文内涵鲁迅的文章很多,我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里一些篇目。
如,小说:《狂人日记》、 《药》、 《阿 Q 正传》、 《祝福》、 《孔乙己》;杂文:《纪念刘和珍君》、 《论“费厄泼赖”应缓行》、 《拿来主义》……这些都是鲁迅作品中传统的经典篇目,也代表了他在不同时期的主要思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针对文章主题、人物形象、精彩语句等方面自由地发表见解,进行批注、点评、感悟,同时搜集一些评价的文章,上传到我的论坛,方便其他同学的阅读自我选择读本,自主阅读,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有的同学购买了书籍,有的同学还上了专题网站“评读鲁迅”、 “鲁迅之路”等查阅下载了一些关于先生生平及名人对先生评价的资料,还有的同学甚至找到了《祝福》等视频资料,在对具体形象感知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作品中的人物2.展开讨论同学们在阅读中的体验、心得、收获,包括产生的疑惑,可以随时发布到我的网站的论坛上,学生老师一起交流,答疑解惑针对一些共性问题,如“如闰土和阿 Q 的异同”、 “鲁迅笔下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 “《朝花夕拾》人物之比较”等,我组织学生在校园网的聊天室中进行讨论,每期安排一个主持人,设置一个论题,我还请到了学校的其他老师和研究鲁迅问题的专家做客聊天室,参与其中。
通过一段时期的阅读,学生对鲁迅的认识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原来对文章的字词短句的分析、主题的分析,转入到对鲁迅文章的整体把握三、研究——确定选题,分组进行(此阶段活动为期两周)1.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阅读情况,指导学生确定不同的选题,按照不同的研究方向,进行分组,组员 4~6 人,确定组长2.组内定期交流个人所写的小论文、搜集的图片、资料,经过讨论、修改,完成论文,把研究成果制作成网页,发布到教师的网站上四、言说——成果展示打开学生的网页,有的长达二三十页(下载的资料较多),少的也有五六页, “鲁迅小传”、 “人物点评”、 “神游畅想”等十多个主题姜君、金航同学下载了几十幅先生的照片;梁博同学深入地评析了杨二嫂的尖酸与可怜,闰土的麻木与可悲;李玛琳、付琨等以大量作品为依据,饱含深情地品评了先生伟大的人格:李建勋幻想孔乙己与范进相遇的故事……看着学生生动的演绎,读着他们的一篇篇作品,我几乎不能够相信这就他们的作品我更深深地感受到了这次网络教学给我和学生带来的巨大影响一次网络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们了解了鲁迅,分析了他的作品,更是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子,一扇网络的窗子透过这扇窗子,他们能够看到更广阔的文学天地,解读更多的文学作品,畅游更深邃的精神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