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返璞归真即是“会教”——《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实录与反思.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18622181
  • 上传时间:2022-06-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返璞归真即是“会教”——《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实录与反思  返璞归真即是“会教”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实录与反思  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中学教科室 沈坤林 314500  一、缘起  近一年来,应邀去二十余所学校作日常教学与研究的讲座,在互动环节中,常听到有教师感叹,做了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的教师,感觉是越来越不会教了,而语文教师尤甚  反思我们的日常教学,除了十多年、二十多年只是重复刚参加工作几年的教学而没有多少长进的极少教师外,“越来越不会教”,更多的情况可能是我们给一堂短短45分钟的语文课赋予了太多的教学目标,而这些目标往往又是真正的语文课无法达成的;可能是我们把教学的过程设计得太复杂,操作起来越来越吃力;也可能是我们太注重教学辅助手段如多媒体的运用而忽视了学生的基本读写,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提高而懊恼;也可能是太在乎各种专家之于学习方式、教学理念的诸多提醒或者批评,那是直接影响奖励、评职的重要因素  其实,我们心中都知道,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这样的精短诗文,只要让学生读读背背,在读读背背中把握作者情感、感悟作者个性特点就行了  二、教学实录  (一)导入并解题  师:李白在《将进酒》中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饮宴赋诗(板书“宴”),自古以来是文人们的一大乐事,何况是在月光也能醉人的“春夜”(板书“春夜”),何况又是在花香四溢的“桃花园”(板书“桃花园”),何况是与自己宴饮的是聪敏多才的“从弟”(板书“从弟”,并提示“从”的读音与含义)。

        师:这样,从题目上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李白的这篇文章,写的基本内容可能是什么?  生:李白在某一个春夜在某一个桃花园宴请各位堂弟,写了这篇序文  师:序文一般有哪几种?  生:序有书序,赠序,宴集序  师:这一篇属于——  生:宴集序  师:我们还记得学过谁写的宴集序?  生: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师:宴集序,是指古人在宴集时,常常地一起借着酒兴抒情赋诗,诗写成后公推一个作一篇序  (二)把握基调,深入感悟  师:先请同学们自由地诵读课文,注意:  ① 文中句式多变,长短相间,有好多处上下两句构成整饬、巧妙和对仗,中间还有两个问句,引人思考,读起来抑扬顿挫  ②对照注释,把握文意,诵读时要想像宴会现场李白和他的堂弟们做了些什么  师:从刚才的反复诵读中,我们感觉到,他们在整个相聚宴饮的过程中,整个气氛是怎样的?  生:“欢”、“乐”  师:这篇文章的基调是欢乐的,写的是乐事,那么具体点说写了哪些事?这些事是怎样显出乐的?  请按“我看到李白写的一件事是……乐的是……”这样的句式,来说出你的发现  生:我看到李白写的一件事就是宴饮本身,乐在时间很好,春夜;地点很好,桃花园,环境很好,又是与兄弟们相会,天伦之乐是天下第一乐。

        生:我看到李白写的一件事是观花赏月,乐的是眼前的花月和整个世界都是有情的你看,那暖融融的阳春也是有情的,她正用美丽的烟景来召唤我们呢;那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有情的,她妆扮了绚丽多姿的美景来献给我们  (师在此可就下面三个词作点拨:阳春、烟景、文章)  生:我看到李白写的一件事是大家一起吟诵诗篇,乐在来会的堂弟们个个都是聪明人,多才多艺,这情景就像我们现在唱卡拉OK之类,当然是一大乐事  生:我看到李白写的一件事是大家的谈天说地,乐在大家可以高谈阔论,也可以是会心的清论,自由自在,话题一定是大家感兴趣的,白天里想说而不能说的可以自由地说,白天里一定要说可以不理不睬  生:我看到李白写的一件事是“将进酒,杯莫停”,乐的是桃花丛中明月相伴,尽情地一醉方休  (此处老师提醒学生把握“坐花”与“醉月”)  生:我看到李白写的一件事是喝到尽兴写诗,写不出就罚酒,乐在气氛热烈,文人雅兴,自然是第一乐事  师:刚才,我们历数夜宴之乐事,但文中还出现了“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样的说法,这与乐事协调吗?还有开头两句,是不是也有点人生短暂、光阴易逝的感觉?  我们再一起来朗读一下全文,品一品,整篇文章给你的感觉是低沉的吗?  生:不是低沉的。

        师:那么开头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是何意?  生:表达的意思是:人生是变幻无常的,就像做梦一样  师:人生既然是这样,我们该怎样来度过人生呢?一般的人们可能有什么样的态度?  生:有的是悲观消沉,及时行乐;有的是积极奋发,把握一分一秒……  师:李白属于哪一种?  生:也及时行乐,但没有悲观消沉  师:这里有个关键的句子:“古人秉烛夜,良有以也也运用了典故出处有二  投影:①《古诗十九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②曹丕《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你觉得李白这里取的是哪一个出处的意思更恰当?  生:李白显然是用了曹丕的话,他所表达的首先是珍惜时间、热爱生活的情感,当然而流露出他当时仁途不达的郁闷和世事难料的迷惘,但并不是醉生梦死地追求宴饮之乐  生:这种情感在基调是悲愤的《将进酒》中也体现出来所以本文开头感慨“浮生若梦”是作者有意的铺陈,为了是提起下文并突出后面的乐事,反映出他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  (三)引入比较,把握性情  师:阳春,月下,美酒,共享天伦;咏歌,畅谈,赋诗,其乐融融这时候,什么“浮生若梦”,什么生命短暂,似乎都在热烈、欢乐的氛围中远去了,我们看到的是诗人李白的旷达与洒脱。

        如果我们设想,李白是一个在月光下喝酒,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他会非常孤独、非常苦闷吗?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李白的《月下独酌》  投影: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师:请几位同学每人说两句,进行“诗意描述”  生:花前月下,李白却只有一个人独饮,那太无聊了  生:灵机一动,举杯邀请明月一块儿来喝这样,一个变成了三个:李白一举杯,上有明月相伴;一低头,下有身影相陪  生:美中不足的是,月亮远在天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饮,而影子虽然近在咫尺,却只会默默地跟随,无法交流  生:那就暂时将就着吧,好歹不能辜负了这么美好的春光  生:唱吧,你看月亮也随我徘徊起舞了,跳吧,你看影子手舞足蹈了  生:我李白可没醉,我知道,我一醉,你们月亮和影子都要回复到原来的状态了  生:看来,趁我还不醉,我要跟你们约好,我们要永远结游,我们还要到天上的仙境相见呢  师:酒逢知己千杯少,可独酌本是极其孤独苦闷、极其寂寞无聊的事,李白在《月下独酌》中反映的是怎样的情感?  生:李白有他自己的排遣方法,突出奇想让明月相伴。

        生:虽然写的是“独酌”,却也自得其乐,读来也没有给人消沉之感  师:独酌尚且能够做到这样,这体现了李白怎样个性特点?  生:体现了李白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特点  师:课后请大家背诵这篇课文并且根据刚才的探究与讨论所得,摘录你认为值得深入探究的句子或词语进行点评,写成点评文字  三、反思  反思这一堂家常课,整个过程是简单的简要导入并解题后,主要是让学生反复地诵读课文,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自行把握情感基调,多读几遍,其义自见,教师没有更多的“教”接下来让学生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也是以诵读感悟为基础的,而不像有的展示课那样,在学生连文面基本意思尚不了解、语句还读不顺的情况下,就让学生作架空的“探究”至此,学生对本课文的理解已经不错,自然引入《月下独酌》,则可以使学生在联系中更好的把握李白的个性特点和诗文风格整个过程没有让人赶不上趟的更多“切换”,三、四个步骤却也有起伏,循序渐进,符合学生欣赏的规律  ——循序渐进,重视学习规律,这永远是“会教”的根本特征之一  从教学细节看,学生对李白是熟悉的,教师没有必要用大量的文字投影作介绍,开头简单的导入实际上已让学生直入文本;提醒学生诵读应该注意的事项也扣住本文的特点,且点到为止,不像一些公开课那样让学生大量讨论怎样读而就是不安排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句式来自由言说自己诵读所见所悟,可以适当规范学生的思考、探究方向,避免“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的乱说而提醒学生把握“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内涵,实际上很好地解决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最后引入《月下独酌》,主要由学生自己来解读,也是切合学生的能力水平的  ——细节决定一切,而每一个细节能够让学生自己真正动起来了,这时候哪怕教师“教”得很少,也是“会教”、“善教”的啊!  反思自己的课,得出“会教”的结论,并非王婆卖瓜,因为这堂课实实在在的只是一堂家常课,非是要参赛获奖,非是要得到专家的首肯;只是通过反思,给我们自己的日常教学增加一点自信,在众多时髦的理念面前,既敢于“拿来”,又保持清醒的头脑  ——原来,我们是会教的:只要我们肯返璞归真!  这样的反思,希望不只对工作多年“越来越不会教”的老教师有所启示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猜您喜欢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