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浅谈农业机械化发展历史 精品.docx
3页浅谈农业机械化发展历史一、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基本情况新中国成立至 1980 年,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获得很大的发展,建立了农业机械工业体系,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有较大进展,但 1980 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未能实现一农业机械工业获得较大发展新中国建立之际,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为了适应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中央提出农机制造以地方为主的方针,各地大搞农业机械工业到 1979 年,全国已建立县和县以上农业机械制造厂 2327 个,农业机械修造厂 2386 个,从而基本上建成了农业机械制造、维修、配件生产大致适应,门类比较齐全的农业机械工业体系与此同时,建立了包括农业科研、鉴定、推广、培训、供应、维修等比较齐全的农业机械化支持保障体系到 1980 年底,全国各省、市地、县均设有农业机械管理机构,每个县均有农机修造厂,50 的公社和 20 的生产大队建立了农机维修点,公社农机管理站 431万个占全国公社数的 80,形成了覆盖全国、遍布城乡、比较健全的农业机械化支持保障网络,为农业机械使用提供及时、方便、可靠的服务二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提高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农业机械动力很少,仅 18万千瓦见表 1。
到 1980 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 14746 万千瓦每万公顷耕地拥有大、中型拖拉机 75 台,小型拖拉机 189 台,农用载重汽车 135 辆,灌溉动力机械 570 千瓦三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 1949~1980 年,中国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从种植业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析,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达到 63,机播面积占播种面积达到 247,机收面积占收获面积达到 15 见表 21980 年农用动力中,人畜头机千瓦的比例,从 1965 年的 1001846 变为1001647,畜力相对减少了 11,机力增加了 10 倍以上总体而言,到 1980 年,机械拥有量中的不少指标已经达到或基本达到,但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等指标都比原定目标相差甚远,1980 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落空四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业机械装备总量持续增加2001 至 2006 年我国农机总动力从 550 亿千瓦增长至 726 亿千瓦,拖拉机保有量由 14055 万台增长到 17283 万台2006 年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 1676 万台,比上年增长 20;联合收割机保有量 556 万台,比上年增长 17;水稻插秧机保有量 112 万台,比上年增长 40。
高性能、大马力和复式作业的农业机械保持高速增长,农机装备结构得到明显改善见图 1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2006 年,我国机械化耕地、播种和收获总面积达到 234 亿亩,作业水平分别为 521、324 和 252,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38,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在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均超过 80,基本实现了生产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械化栽植和收获水平分别为 10 和 40,玉米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 58 和 5 见图 2二、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尚存在的问题经过农机行业几十年的不懈努力, 我国耕作机械业已具有了很大的规模,并拥有了种类较为齐全的产品系列,能较好地满足农业生产和用户的要求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受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机化尚存在一些问题一经费不足、研发能力薄弱前几年当农业机械化发展处于低潮期时,一些农业院校和理工大学里的农机院系相继缩编与转向,使得坚守农机研发这块阵地的人员越来越少,造成农机应用技术基础研究薄弱与此同时,国家级农机研究单位由于受到经费不足、人才流失等因素的制约也难以有所作为;农机企业特别是耕作机械企业因规模小、利润低,大多数也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
因此导致基础性、关键性技术研究日益被弱化;前瞻性技术、共性技术研究失去了基础;新产品与新技术研发滞后而新的种植技术与耕作方式所需耕作机械技术与产品研发的滞后,又直接影响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二我国耕作机械的技术、产品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单一机械技术与国外液压、气动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应用的差距;二是我国手动、半自动机械技术与国外全自动、遥控、信息化技术的差距;三是我国中小型、单一功能与国外大型、联合与复式作业机械的差距;四是我国初步替代人工作业机械与国外作业高质量和操作舒适化的差距;五是我国普通机械制造工艺装备与国外激光切割、柔性加工等先进装备的差距;六是我国单一钢铁材料与国外金属、塑料、橡胶以及特殊钢材的差距三制造和装备技术落后,生产集中度和产品科技含量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老牌的农机企业负担日益加重,由于日益暴露出来的弊端,使农机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企业结构散乱,分散严重,生产集中度低, 这无疑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规模,也限制了企业装备和制造技术的提高生产的农机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不能形成更高的附加值,也就提高不了经济效益三、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之我见随着我国加入,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我国农业发展将呈现三大趋势,即分工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农业对服务业不断增强的依赖促使服务业越来越发达;农民追求规模效益和技术进步带来的超额利润的冲动越来越强。
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农机化事业发展也会出现三大发展趋势农机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机服务的领域越来越宽广;农机服务组织形式越来越趋向多元化适应给我国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带来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我们必须从政策、投入和科技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引导,创造一个农业和农机化发展的优化环境,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一政府大力推进农机化强化政府部门引导、服务和调控职能,落实和完善扶持政策目前,农机购置补贴是推进农机化快速健康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产业促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