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骨肌系统ppt课件PPT文档.ppt

101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78188706
  • 上传时间:2024-08-2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3.04MB
  • / 10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概述 分类:骨肿瘤的分类很复杂骨肿瘤包括原发肿瘤、继发肿瘤、肿瘤样病变原发性骨肿瘤包括骨的基本组织肿瘤、骨附属组织肿瘤、特殊组织来源的肿瘤、来源未定的肿瘤继发性肿瘤包括恶性肿瘤的骨转移、邻近恶性肿瘤直接侵及骨的肿瘤、良性病变恶变的肿瘤瘤样病变:指临床、病理和影像表现与骨肿瘤相似,具有复发和恶变可能的病变组织学上不具有肿瘤细胞的形态特点1 肿瘤发病顺序以骨软骨瘤最多,其次为骨肉瘤、骨巨细胞瘤、软骨瘤、骨瘤、软骨肉瘤等2 任何年龄均可能发生肿瘤,但在不同年龄内常有好发某种肿瘤倾向,幼儿、青少年好发尤文氏瘤;儿童6个月内易发成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青少年易发骨肉瘤、软骨瘤、骨瘤等;骨髓瘤、转移瘤多见中老年人3 症状体征全身情况: 1.骨肿瘤早期一般不影响健康恶性肿瘤晚期会出现恶病质引起病人死亡 2.良性肿瘤一般很少引起疼痛,或有轻微的疼痛,骨样骨瘤有特征性疼痛 3.恶性肿瘤晚期出现显著的持续性剧痛,夜间尤其明显 4.转移瘤常有体温升高和白细胞增多.4 局部情况: 1、疼痛:良性肿瘤不痛或轻微痛;骨样骨瘤为持续性定点压痛,夜间尤甚;恶性肿瘤晚期持续性巨痛,夜间尤甚;骨髓瘤、转移瘤全身巨痛 肾癌骨转移可无痛发生 2、肿块: A:大多数肿瘤均有明显的肿块。

      B:恶性肿瘤常可见皮肤红肿,血管充血怒张,有时可有血管杂音,表面温度常增高 C:肿瘤巨大时,常可产生局部畸形 3、畸形:多发遗传性肿瘤5 病理检查病理检查一般认为是可靠的诊断方法,但在骨肿瘤方面必须与临床、影像学表现相结合才能作出正确诊断病理在以下情况下可引起误诊: 1.取材部位不当 2.治疗以后 3.肿瘤处于良恶性之间 近代骨肿瘤学的发展把传统的临床、影像、病理“三结合”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反映了多学科,高水平的通力合作,以利于对肿瘤进一步的评价 6 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7 成软骨性肿瘤成软骨性肿瘤骨软骨瘤骨软骨瘤软骨瘤成软骨细胞肿瘤(软骨母细胞瘤)软骨肉瘤8 骨软骨瘤又称骨软骨性外生骨疣,是指在骨的表面覆以软骨帽的骨性突出物,最常见的骨肿瘤,分单发和多发,单发常见,多发骨软骨瘤病又称遗传性多发外生骨疣,是双亲传递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9 临床:好发于10-40岁,男多于女早期无症状,小硬结增大时有轻度压痛和局部畸形,邻近关节可活动障碍肿瘤突然增大或生长迅速提示恶变10 单发骨软骨瘤X X线:线: 1 1:发生于软骨化骨的骨骼,长骨干骺端(股骨下端和胫骨上:发生于软骨化骨的骨骼,长骨干骺端(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端50%50%),), 2 2:骨性突起:骨性突起, , 背离关节生长,其骨小梁与骨皮质同母体骨相背离关节生长,其骨小梁与骨皮质同母体骨相连,基地部顶端膨大或呈菜花状,软骨帽不显影连,基地部顶端膨大或呈菜花状,软骨帽不显影, ,当软骨钙化时当软骨钙化时呈点状、环状高密度影。

      呈点状、环状高密度影CTCT:骨皮质骨松质与母体骨相连,表面有软骨帽,可见帽钙化,:骨皮质骨松质与母体骨相连,表面有软骨帽,可见帽钙化,+C+C无强化无强化MRIMRI:软骨帽在:软骨帽在T1WIT1WI呈低信号呈低信号T2WIT2WI为高信号(与关节透明软骨信为高信号(与关节透明软骨信号相似),骨性基底与母体骨相同,软骨帽大于号相似),骨性基底与母体骨相同,软骨帽大于2cm2cm,提示恶变提示恶变11 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表现单发性骨软骨瘤单发性骨软骨瘤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12 13 14 胫骨内侧骨性突起,胫骨内侧骨性突起,其皮质与松质其皮质与松质结构分别与胫骨宽结构分别与胫骨宽基底相延续基底相延续.15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骨巨细胞瘤又称破骨细胞瘤占所有骨肿瘤第三位,良性肿瘤第二位,多数为良性,部分生长活跃,少部分为恶性.16 来源不明,由单核细胞和多核细胞构成可分为良性(І级)、过渡类型(ІІ级)和恶性(ІІІ级)常见于20~40岁成年人(骨骺愈合),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长管状骨的骨端(膝关节上下及桡骨远端)良性巨细胞瘤,症状轻微,麻木、酸胀和隐痛。

      局部可扪及肿块恶性巨细胞瘤生长快,疼痛剧烈,关节活动受限压痛明显,表皮潮红,静脉怒张17 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肿瘤位于骨端偏心横向膨胀骨破坏分房囊状皂泡影,骨皮质变薄包壳完整一般无骨膜反应、无钙化,少有硬化边生长较快时,可出现筛孔或虫噬样的骨质破坏包壳完整性破坏、软组织肿胀提示恶变18 股骨骨巨细胞瘤19 骨瘤骨瘤骨样骨瘤骨样骨瘤成骨细胞瘤骨肉瘤骨肉瘤成骨性肿瘤成骨性肿瘤20 骨瘤骨瘤(Osteoma)是良性骨肿瘤,主要发生于膜内化骨的骨骼病理上,含骨组织,有致密型、松质型和混合型临床上,一般无症状,偶尔发现有时会引起变形、压迫、堵塞等好发于11-30岁,男性多于女性21 X线:高密度影 骨瘤好发于颅骨,其次为颌骨 (1)颅面骨骨瘤(osteoma in the craniofacial bone): 一般为单发,分致密型、疏松型两型 (2)鼻窦骨瘤: 位于鼻窦的骨瘤多为致密型 常呈分叶状突出于鼻窦腔内 (3)四肢骨骨瘤: 多为致密型,基底与骨皮质表面相连 肿瘤 表面光滑 CT: 高密度22 骨样骨瘤(ostemoid osteoma)是良性骨肿瘤病理:由成骨细胞和其产生的骨样组织构成。

      肿瘤由瘤巢和周围硬化两部分组成好发部位:下肢最多(占半数),85%发生在骨皮质,少数在骨髓腔及骨膜下其次为手足短管骨,距骨等好发人群:30岁以下的青少年,男多于女(2:1)主要症状:疼痛,持续性巨痛,夜间明显,应用水杨酸类药可缓解23 X-RAY: “瘤巢”及其周围的反应性骨硬化早期:仅见小范围的圆形或椭圆型透亮区即“瘤巢”,以后瘤巢周围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骨硬化中期:骨样组织中混有不同程度的钙化,瘤巢中心出现钙斑影成熟期:骨样组织骨化,为密度增高的不透亮影像24 CT及MRI检查较平片显示瘤巢更清楚CT平扫可见低密度的癌巢,及癌巢内高密度钙化影 增强可见中度强化-癌巢血管丰富MRI:癌巢在T1WI呈低到中等信号,T2WI呈低、中等或高等信号,钙化部位呈低信号,增强可见强化25 CTMRIT1像26 骨肉瘤高度恶性骨肿瘤,是指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骨质的恶性肿瘤是一种最常见的骨原发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转移根据肿瘤中各种组织的多少以及血管腔的有无可将骨肉瘤分为: 骨母细胞型 软骨母细胞型 纤维母细胞型 混合型 血管扩张型27 临床与病理:病理上根据瘤骨多少分为成骨型、溶骨型和混合型。

      骨肉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以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多见疼痛、肿胀和 运动障碍为三大主要症状疼痛初期为间断性,后为持续性,夜间疼痛加重局部皮温可增高,可出现静脉曲张可出现发热、疲乏、易困、进行性消瘦和贫血等全身症状,晚期可出现恶病质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血沉加快,血白细胞增高28 基本X线表现1、骨质破坏:干骺端骨质破坏松质骨呈小斑片状、皮质虫噬状骨质破坏,最后融成大片骨破坏2、肿瘤骨形成:骨破坏区和软组织内肿瘤骨形成1)云絮状;密度较低,边缘模糊是分化较差的瘤骨,恶性度高(2)斑块状;密度高,边缘清,多在髓腔内或肿瘤中心,分化较好的瘤骨(3)针状:细长骨化影,大小不一平形状或辐射状3、肿瘤软骨钙化:小点状、弧形或环形高密度影4、软组织肿块:肿块边界不清,并可见瘤骨5、骨膜增生和Codman三角29 CT表现骨破坏表现为:骨松质斑片状缺损、骨皮质表面侵蚀或全层虫蚀状肿瘤骨为:骨松质斑片状高密度影、骨皮质增厚软组织肿块显示更好,可伴有囊变坏死区对肿瘤骨较平片敏感、骨髓侵犯敏感肿瘤实质部分可强化30 骨肉瘤MRI表现可发现平片及CT不能发现的早期病变钙化不如CT,呈低信号.T1WI:不均匀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更清楚显示肿瘤在髓腔内、骨骺、关节腔的蔓延、更易发现跳跃病灶31 例二32 33 34 骨髓瘤(Myelome)临床与病理:起源于骨髓网织细胞的恶性肿瘤,高分化瘤细胞似浆细胞,又称浆细胞瘤。

      有单发和多发,多发占多数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起源于红骨髓,在骨髓腔弥漫性浸润全身性骨痛,可出现 病理性骨折泌尿系症状:可引起肾功能异常不易行肾盂造影尿中出现本-周蛋白骨髓涂片可见到骨髓瘤细胞35 X线:1、广泛性骨质疏松 可伴有病理性骨折2、多发性骨质破坏,病变区呈穿凿状,边缘清楚或模糊,颅骨最为典型或多见3、骨质硬化4、软组织肿块5、膨胀分房性骨破坏,见于脊椎和骨盆,表现为皮质变薄,破坏区中残存骨小梁,呈皂泡状36 CT表现: 更早期显示骨质细微破坏和骨质疏松 增强扫描有强化MRI: 可显示骨髓改变骨破坏或骨髓浸润区在T1WI上呈特征性“椒盐状”改变增强扫描有强化37 转移性骨肿瘤Metastatic neoplasia of bone概念:转移性骨肿瘤系指癌、肉瘤或其他恶性病变转移至骨骼而发病转移途径:1.直接侵犯2.血行转移 腔静脉型、门静脉型、肺静脉型、选择性转移38 临床与病理易发生骨转移的肿瘤:前列腺、肾、甲状腺、乳腺和肺癌骨转移瘤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骨骼,但以躯干骨如骨盆、脊柱、颅骨和肋骨最常见临床表现与原发肿瘤的类型、转移部位和生长速度有关。

      39 不同部位转移瘤的影像学特点1、脊柱:为好发部位,常为多个椎体,呈跳跃式可为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可引起压缩骨折2、骨盆:溶骨型和成骨型均可3、颅骨:大多为溶骨型,呈穿凿样骨缺损4、肋骨、胸骨、长管骨:多为溶骨型5、短管骨:罕见,乳癌、肺癌可转移至指骨末节40 溶骨性转移瘤41 肾癌溶骨转移42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 of bone)纤维组织大量增殖而取代正常骨组织可伴皮肤色素沉着、性早熟和内分泌紊乱可单骨、多骨、单肢或单侧多发,青少年多见病变进展缓慢,可达数十年,成年后基本稳定 发病越早症状越明显,可引起肢体延长或缩短侵犯颅面骨则头颅或颜面不对称("骨性狮面"),如生长加快、疼痛剧烈,应注意恶变的可能性43 X线: 1)囊状膨胀性改变: 囊状膨胀性透亮区,单囊或多囊,内常有条索状骨纹和斑点状致密影 边缘清晰,常有硬化边,皮质变薄,外缘光滑,内缘毛糙呈波浪状 2)磨玻璃样改变: 多见于长管状骨和肋骨,囊状膨胀性改变中的密度增高如磨玻璃状 3)丝瓜瓤状改变: 常见于肋骨、股骨和肱骨,纵轴方向走行骨小梁粗大扭曲似丝瓜瓤 4)虫噬样改变: 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溶骨性破坏,边缘锐利,有时酷似溶骨性转移44 多囊,内常有条索状骨纹和斑点状致密影 边缘清晰,有硬化边,皮质变薄,外缘光滑,内缘毛糙呈波浪状45 多发的溶骨性破坏,边缘锐利,酷似溶骨性转移46 纵轴方向走行骨小梁粗大扭曲似丝瓜瓤47 骨囊肿骨囊肿(bone cyst)病因不明病因不明 少年男性多见,好发少年男性多见,好发长骨干骺端长骨干骺端,股骨及肱,股骨及肱骨上段多见,单发,多无临床症状。

      易骨折骨上段多见,单发,多无临床症状易骨折, ,有有部分病人外伤后病变会自愈部分病人外伤后病变会自愈单发-孤立性骨囊肿48 X线 1、好发于长管状骨干骺端 2、始于近骺板的部位,随骨生长而渐移向骨干 3、囊肿多单发,卵圆形,居中,长径与骨长轴一致 4、囊肿膨胀性生长,皮质变薄,有硬化边 5、无骨膜反应 6.、易病理骨折 可见骨片陷落征(fallen fragment sign) CT:病灶内为均匀的液体密度影,其骨壳完整 MRI:囊内容物T1WI为中等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 其内出血或含胶样物质T1WI和T2WI均高信号49 50 增强扫描51 慢性骨关节疾病及其他慢性骨关节疾病及其他52 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以多发性、非特异性慢性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以对称性侵犯手足小关节为特征国人患病率约0.3%,男女比例为1:3好发年龄为45-54岁53 【临床与病理】病因不明多认为是在遗传易患素质的基础上加上环境因素而致病:遗传因素-可能与人白细胞表面相关抗原-DR4有关环境因素-主要为病毒或细菌感染病理:关节滑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初期以渗出为主,随后滑膜血管翳形成,并侵蚀软骨及骨等关节结构病人常有滑膜炎、肌腱炎和腱鞘炎54 临床表现:发病隐匿,对称性地侵犯周围关节,以手(足)小关节为主手指关节梭形肿胀、疼痛,僵硬以晨起为重,活动后好转8%-15%病例为急性发病,多见于幼年(16岁以下)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表现多为关节畸形,如手指“尺侧偏移”、指间关节屈曲和过伸畸形,并常伴有肌肉萎缩关节外表现:15%-25%的病例有类风湿结节,好发于肘关节附近可累及动脉、心包、心肌、心内膜等可引起胸膜病变、肺间质性纤维化等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阳性,ESR加快55 【影像学表现】X线:◆手足小关节是最早、最常受累的部位◆少数可侵犯膝、肘、肩和髋等关节◆中轴骨中以颈椎最常受累,主要引起寰枢关节半脱位56 CT早期:◆ 手足小关节多发、对称性、梭形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变窄◆边缘性骨侵蚀:重要早期征象,尺骨茎突内缘特征性侵蚀◆骨质疏松:重要特点之一,可有骨质软化◆软骨下囊变:多发、边缘不清楚的小透亮区◆假囊性RA:鹰嘴、肱骨远端、股骨颈或膝关节周围骨质偶见较大的囊性病灶,可继发骨折57 晚期:◆压迫性侵蚀:关节结构破坏导致骨和骨之间不正常接触,常见于持重的关节,如髋关节,也见于掌指、桡腕等关节◆ 关节纤维性强直◆骨性强直少见,一般见于腕和足中部58 MRI:◆ 比平片更敏感:在侵蚀灶出现之前即可出现炎性滑膜的强化◆平扫加增强扫描:显示关节骨质侵蚀比平片敏感。

      主要能显示充填在侵蚀灶内的血管翳,表现为长T1 、长T2 信号,有明显强化,与关节内血管翳相延续◆ 根据动态测量滑膜体积及骨侵蚀灶的改变可以判断病变活动性59 诊断:� 早期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 主要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类风湿因子阳性和X线表现� MRI有可能成为早期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60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确认需具备4条或4条以上: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6周)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6周)④对称性关节肿(>=6周)⑤皮下结节⑥手X线片改变⑦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61 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 ,, AS) 一种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疾病� 原因不明� 几乎骶髂关节全部受累� 常导致脊柱韧带广泛骨化而致骨性强直62 【临床与病理】◆ 发生于10-40岁,以 20岁左右发病率最高,男比女约为5:1◆发病隐匿,起初多为臀部、骶髂关节或大腿后侧隐痛,难以定位晨起加重(晨僵),活动后缓解◆活动期,骶髂关节、耻骨联合、脊椎棘突、髂嵴、大转子、坐骨结节、胫骨结节和跟骨结节疼痛及压痛63 【实验室检查】◆急性期部分可有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加快90% ,HLA-B27阳性(正常人群中4%-8%阳性)。

      HLA-B27阳性仅供参考,但无确诊价值◆类风湿因子阴性◆病理学检查:关节滑膜一般为非特异性炎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AS浆细胞浸润以IgG、IgA型为主(RA则以IgM型为主)64 X线:骶髂关节为最早受累的关节◆几乎100%被累及,双侧对称性发病为其特征,是诊断的主要依据◆骨质破坏以髂侧为主开始髂侧关节面模糊,以后侵蚀破坏,呈鼠咬状,边缘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假增宽”◆随后关节间隙变窄最终表现为骨性强直,硬化消失65 骶髂关节炎五级诊断标准:0级:正常;1级:可疑异常; 2 级:轻度异常,可见局限性侵蚀、硬化,但关节间隙无改变; 3 级:明显异常,为中度或重度骶髂关节炎,有以下一项或一项以上改变:侵蚀、硬化、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部分强直; 4 级:严重异常,关节完全骨性强直66 骶髂关节炎上行性侵及脊柱( 74.8 %受累)◆开始,病变侵蚀椎体前缘上、下角及椎小关节◆ 椎体前面的凹面变平直,甚至凸起,形成“方椎”◆炎症引起纤维环及前纵韧带深层的骨化,形成平行脊柱的 韧带骨赘(syndesmophytes),使脊柱呈竹节外观,即“ 竹节状脊柱”(bamboo spine )67 晚期,骨突关节囊、黄韧带、棘间和棘上韧带均可骨化;广泛的骨化使脊柱强直,且其强度下降,轻微外伤即可导致骨折。

      ◆寰枢椎侵蚀:多发生于 齿状突的前侧和背侧,寰枢关节半脱位较RA为少◆ 附丽病( enthesopathy):肌腱、韧带及关节囊与骨的附着部可有与骨面垂直的骨化,呈粗胡须状,也可有骨侵蚀(占10.7%)68 髋关节最常受累◆ 占AS的37.9%◆ 髋关节炎多双侧对称,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囊变、反应性骨硬化、髋臼和股骨头关节面外线骨赘及骨性强直早期普遍性骨质疏松者预后多不良69 CT:比平片能更清晰地显示关节的轮廓和关节面侵蚀灶,并能早期发现侵蚀灶MRI :◆ 关节间隙血管翳为长T 1 长T 2 信号,明显强化,与侵蚀灶相延续◆ 平扫加增强可以100%地诊断出炎症,并可根据强化的程度来判断病变的活动性,是最敏感的影像学方法◆ MRI发现脊柱骨折比平片敏感,并能显示出脊髓受压情况等70 退行性骨关节病退行性骨关节病 骨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 ((osteoarthritis,,OA))是以关节软骨退变、关节面和其边缘形成新骨为特征的一组非炎症性病变以放射学检查为依据,45岁以上者约14 %-30 %患有此病71 【临床与病理】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者最多见,无明显原因,见于老年人,为随年龄增长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的结果,一般认为与衰老、多次轻微外伤、关节结构失稳、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继发性者为任何原因引起的关节软骨破坏所致72 当关节软骨受损后,其下骨质受力不均匀而破坏及发生反应性硬化� 关节软骨边缘可形成骨赘(osteophyte)� 软骨改变主要为水含量减少、表层侵蚀或磨损而引起软骨变薄,严重的可完全被破坏而剥脱� 关节软骨下囊变:关节液通过关节软骨微小缺损,长久压迫其下方组织引起� 囊变的关节面侧常有裂隙� 晚期可见关节内游离体(loose body):游离体多由软骨退行性变碎片脱落而来73 临床表现:◆原发性者发病缓慢,好发于髋关节、膝关节、指间关节、脊椎等关节。

      以关节活动不灵、疼痛为主要症状74 X 线:◆可侵犯全身任何关节,包括滑膜关节和软骨连结◆ X线上显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硬化,骨赘形成◆ 后期出现关节失稳、畸形、游离体和关节面下囊性变等◆ 临床症状往往不与X统表现的严重程度相关75 关节间隙变窄是最常见的早期征象;关节间隙变窄是最常见的早期征象;◆骨赘开始表现为关节面边缘变锐利,以后为关节面周缘的骨性突起,呈唇样或鸟嘴样;◆软骨下反应性硬化:关节软骨下广泛密度增高;◆软骨下囊变:单个或数个圆形、类圆形透光区,边缘清楚,常有窄硬化带如果是骨赘脱落引起的游离体则保留原有形态◆如果为软骨钙化、骨化形成的则表现为类圆形高密度环,中央相对透亮区为骨髓组织,多为单个76 CT:◆检查复杂关节如脊柱、髌股关节◆后期引起滑膜炎关节积液时,CT比平片敏感,表现为关节囊扩张,内为均匀液体性密度影MRI :是唯一可以直接清晰显示关节软骨的影像学方法早期软骨肿胀 T 2 WI上为高信号;以后软骨内可出现小囊、表面糜烂和小溃疡;后期局部纤维化T 2 WI 上表现为低信号,软骨变薄甚至剥脱77 髌股关节对合关系异常髌股关节对合关系异常(( patellofemoral malalignment ))既往称为髌骨软化症� 主要是指膝关节屈伸过程中髌骨在股骨髁间沟中上下滑动的对合关系异常� 常是先天性的� 容易早期引起髌股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78 【临床与病理】� 劳累性膝关节疼痛,特别是持重情况下屈伸运动时明显� 膝关节内侧韧带紧张和外侧松弛可以引起髌股关节对合异常79 X线:� 外侧髌股角(Laurin角): 膝关节屈曲20度摄髌股关节轴位片,观察股骨内外侧髁前面切线与髌骨外侧关节面切线的交角� 正常应开向外侧,而异常的开向内侧� 当侵犯软骨及软骨下骨质时,影像学表现同退行性骨关节病80 CT:可以清晰显示髌股关节对合关系,还可以更敏感地显示髌股关节面的异常改变。

      MRI:是显示髌股关节面软骨损伤最敏感的方法,也能清晰显示髌股关节对合关系81 痛风痛风 (( gout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性疾病,以体液、血液中尿酸增加及尿酸盐沉着于各种间叶组织内引起炎症反应为特征临床与病理】人群患病率为2% -2.6% ,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arthritis )的发病高峰为40-60岁,男女之比约为 6:182 ◆原发性:男性多见,为先天性嘌呤代谢障碍,而致血中尿酸过多;◆继发性:占5%-10%,血中尿酸浓度增高可由于细胞核酸大量分解而增多,如白血病、肿瘤化疗等,也可因肾功能障碍、药物(如氢氯噻嗪)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等原因使其排泄减少83 病理:◆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软骨、软骨下骨质、关节周围结构和肾脏,结晶引起局灶性坏死,而发生炎症反应,形成肉芽组织◆尿酸盐沉积及其周围纤维化即为痛风结节(tophi)84 X 线:◆ 痛风发病5—10年内可无任何X表现◆早期仅表现为关节软组织肿胀,多始于第I跖趾关节◆病情发展,骨皮质出现硬化或多处波浪状凹陷,或小花边状骨膜反应◆ 以后关节周围软组织出现结节状钙化影(痛风结节钙化),并逐渐增多,邻近骨皮质不规则或分叶状侵蚀破坏。

      ◆关节面不规则、或穿凿状破坏,边缘锐利,周围无硬化,严重的多个破坏区相互融合,呈蜂窝状85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因:1.应用激素2.酗酒3.外伤4.放疗5.动脉硬化6.镰状细胞贫血7.特发性86 临床表现:好发于30~60岁男性,多为双侧受累1.疼痛:位于髋关节深部和腹股沟区2.跛行3.局部压痛,“4”字试验阳性4.关节活动受限5.畸形:肢体缩短、肌肉萎缩、屈曲内收典型临床表现:疼痛、压痛、关节活动受限、间歇性跛行、4字试验阳性)87 影像学表现1.X线检查:早期:股骨头内出现斑片状密度增高区,局部骨小梁结构模糊 继续发展股骨头内有增生硬化和/或大小不等的透光区,病变分为大小不一,可分布于整个股骨头,亦可局限于股骨头的前上部分; 中期:股骨头临近关节软骨下坏死骨小梁反复微骨折,形成新月形透亮影,即“新月征”;晚期:股骨头变形,股骨头内增生硬化及透光区混合存在,关节间隙正常;进一步发展,有关节间隙变窄,继发性髋关节退行性变88 CT表现:较普通X检查更敏感 早期:股骨头内簇状、条带状和斑片状高密度硬化影,呈扇形或地图样,其内正常骨小梁结构模糊或消失,呈磨玻璃样改变 进展:高密度硬化周围和边缘出现条带状或类圆形低密度区。

      晚期:股骨头塌陷,皮质成角、台阶征、双边征、裂隙征和股骨头碎裂89 MRI检查:MRI是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较为敏感和特异的方法双线征,T1像上的低信号带和T2像上内高外低两条并行的信号带90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早期)91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展期)92 93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晚期)94 95 96 脊椎退行性变脊椎退行性变(( degenerative spinal diseases))脊椎退行性变多为生理性老化过程,一般不引起明显症状其他原因: 遗传性、自身免疫性、急慢性创伤或劳损97 【临床与病理】病理:包括椎间盘、椎间关节和韧带和椎体等的退行性变,以下位颈椎和下位腰椎最易受累及临床:◆一般无明显症状◆可只有颈、腰背部僵硬或疼痛◆并发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和脊椎滑脱等病变时,常压迫脊髓、神经根和血管,引起相应症状和体征98 X线◆ 脊柱生理弯曲变直、侧弯,椎间隙变窄,椎间盘“真空”征,髓核钙化CT (平片不能显示)◆椎间盘膨出,CT示椎间盘均匀膨出,后缘正中仍保持前凹的形态,外周可有弧形钙化◆硬膜囊前缘及椎间孔内脂肪可受压◆脊髓可有或无受压移位99 X线和CT◆椎体边缘骨质增生肥大、硬化或骨赘形成,重者可连成骨桥◆椎间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硬化,关节面下囊变、关节突变尖,“真空征”◆脊椎不稳:前移、异常旋转等◆黄韧带、后纵韧带肥厚、钙化100 MRI:显示椎间盘首选◆ 椎间盘变性: 椎间隙变窄,T2椎间盘呈中低信号,失去正常夹层样结构;积气和钙化在T1、T2上均呈低信号或无信号区◆椎间盘膨出:低信号影向四周均匀膨隆,硬膜囊前缘和两侧椎间孔脂肪呈光滑、对称弧形压迹,高信号的髓核仍位于纤维环之内。

      ◆椎体边缘骨质增生表现为椎体边缘部骨质肥大或呈三角形、喙样外突,边缘皮质呈长T1短T2信号101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