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厦门市校园中常见的植物.doc
11页1竹芋科(Marantaceae)本科植物都是多年生直立或匍匐的草本,具根状茎或块茎叶通常排成 2 列,具羽状平行脉;叶柄顶端增粗为叶枕,有开放的叶鞘;穗状花序、总状花序、头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花两性,不对称;有苞片;萼片 3 片;花冠管裂片 3 片;退化雄蕊 4-2 枚,外轮 1-2 枚、花瓣状;内轮 2 枚较小,1 枚为兜状、另一枚硬革质;发育雄蕊 1 枚,花瓣状;子房下位;果 实为蒴果或 浆果全球 约 30 属、400 多种竹芋科植物是常见观叶植物,但校园中栽培的不多1、孔雀竹芋别名:五色葛郁金、兰花蕉科属:竹芋科肖竹芋属学名: Marantaceae makoyana E.Morr.英名:Peacock Plant形态与分布:基部具块茎,株高 30-60 厘米;根出叶丛生状叶有椭圆形、卵形或披针形,全 缘或波状缘,叶面绿白色,中肋边缘有褐色斑纹,叶片终年常绿,具独特的金属光泽;褐色斑块犹如开屏的孔雀叶鞘抱茎叶面各种斑纹、斑条、斑 块镶嵌, 变化万千,观赏价值高成株于夏、秋季开花,花梗自叶丛中抽生,穗状或圆锥 花序,花小不明 显2、天鹅绒竹芋别名:斑叶竹芋、斑马竹芋、绒叶竹芋科属:竹芋科肖竹芋属学名: Calathea zebrine (Sima)Lindl.英名:Zebra Plant形态与分布:竹芋科多年生常绿草本。
株高约 60 厘米,是竹芋科中较大型的观叶植物之一叶柄 长约 45 厘米,叶片有华丽的光泽,呈天鹅绒样的深 绿并微带紫色,具有浅 绿色的 带状块斑,背部为深紫红色,长 30 厘米~45 厘米,呈椭圆状披针形盆栽观赏效果甚好,是世界著名喜阴 观叶植物在明亮的室内,不见直射阳光可以很好地生长,室内 观赏期极长主要用分株法繁殖 产于热带美洲巴西大同中学有盆栽3、红线竹芋别名:红纹竹芋、红线葛郁金、红脉豹纹竹芋科属:竹芋科竹芋属学名: Maranta leucorneura Morr. cv.“Erythroneura”英名:Prayer Plant ,Ten Commandments形态与分布:植株不高,10cm 左右,有匍匐走茎,叶片椭圆形,长已 10cm,宽 4-6cm叶面为黑 绿色天鹅绒状,主脉有明 显浮凸 红色线纹主脉周围有一条黄绿色带,其两 边具褐紫色宽带,叶 边呈淡 绿色带,构成一幅色彩极其美丽的图案原产热带美洲4、四色银羽斑竹芋别名:艷錦竹芋、四色奥贝栉花竹芋科属:竹芋科栉花竹芋属学名:Ctenanthe oppenheiwiana (Morr.)K.Schum.cv.“Quadoricolor”英名:Ctenanthe2形态与分布:叶披针形,全缘绿 色,沿 侧脉有大小不等的银 灰色、乳白色或微红色的斑条、斑块、叶背玫瑰紫红色,叶色极富变化而瑰丽,叶柄紫红色,具关 节。
原产巴西鸢尾科(Iridaceae)本科植物都是多年生草本,具根状茎、球茎或鳞茎叶通常基生,条形或剑形,常沿中脉对折成2 列排列,基部鞘状、互相套叠花单生或数朵簇生、或排列成总状花序、穗状花序、聚伞花序和圆锥花序,花两性,辐射对称,花被裂片 6 片、花瓣状,排成 2 轮 ,子房下位,果实为蒴果常见本科植物多数为花卉或药用植物1、射干别名:花蝴蝶科属:鸢尾科射干属学名: Belamcanda chinensis ( L.) DC.英名:Blackberrylily形态与分布:多年生直立丛生草本,高可达 1 米以上;根状茎粗厚、横走,称不规则结节状,鲜黄色, 须根多数叶互生, 2 列,剑形,基部套叠,鞘状抱茎;花序顶生,二歧分枝,成 伞房状聚伞花序;花橙红色,有深红色斑点,直径 4-5 厘米;花被片6 片、排成 2 轮原产我国,可供 药用和观赏厦门二中、 东 孚中学等学校有栽培2、鸢尾别名:蓝蝴蝶、屋顶鸢尾科属:鸢尾科鸢尾属学名: Iris tectorum Maxim.英名:Roof Iris形态与分布: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而粗壮,淡黄色;叶基生,薄纸质,宽剑 形,基部鞘状,黄绿色;花茎不分枝或 2 分枝,通常有花 1-4 朵;花大而美丽,直径 约 10厘米,蓝紫色;苞片 2-3 枚,绿 色,草 质;花被裂片 6 片,外 轮花裂片反折,具深色网 纹;花柱 3 分枝,扁平、花瓣状,淡蓝色,反折。
蒴果具 6 棱原 产我国中部同文中学有栽培同属植物还有蝴蝶花( I. japonica Thunb.) ,又称日本鸢尾,英名:Japanese Iris,主要区别是:具较粗的直立根状茎和纤细游走的根状茎,叶暗 绿色;花茎分枝呈总状排列,花较多而小,淡蓝色或淡紫色厦门二中和同文中学有栽培3、香雪兰别名:小菖兰、小苍兰科属:鸢尾科香雪兰属学名: Freesia refracta Klatt.英名:Common Freesia形态与分布:多年生矮小草本,球茎狭卵形或卵圆形,外有膜质 、 具网纹和暗红色斑点的包被叶基生,条形或剑形,黄绿色,冬季枯萎,以球茎越冬;花茎直立,柔弱, 上部有 2-3 个分枝;花排成顶生螺壳状聚伞花序,花无梗,淡黄色或绿 黄色或杂色,有香味原产非洲南部厦门常见插花植 物;同文中学有栽培4、唐菖蒲别名:剑兰、十样锦3科属:鸢尾科唐菖蒲属学名: Gladiolus grandavensis Van Houtte.英名:Breeders Gladiolus形态与分布:多年生草本,球茎扁 圆形,外有膜 质、棕色或黄棕色的包被叶基生或在花茎基部互生,剑形,基部鞘状,互相套叠排成 2 列;花茎直立, 圆柱形、不分枝;花排成顶生穗状花序,花大而美丽,淡红色、红色、黄色或白色。
原 产南非 为厦门最常 见的插花和插瓶植物芭蕉科(Musaceae)本科是单子叶植物一个较小的科,全球 约 8 个属、 140 多个种然而又常分为 3 个独立的科或亚科;即芭蕉科(Musaceae) 、旅人蕉科(Strelitziaceae)和兰花蕉科(Lowiaceae) 本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本,茎或假茎高大,不分枝;茎有时木质、或由叶鞘层层包叠而成粗壮的假茎叶通常大型,聚生于茎顶,螺旋形排列或呈明 显 2 行排列,由叶片、叶柄和叶鞘 组成,叶片多具粗厚中脉及多数羽状平行脉;花两侧对称,排列成顶 生或腋生的聚伞花序,佛焰苞状苞片大型且颜色鲜艳;花被片 3 基数,花瓣状或有花萼、花瓣之分;子房下位,浆果或蒴果1、香蕉别名:大蕉、牙蕉、天宝香蕉科属:芭蕉科芭蕉属学名: Musa nana Lour. 或 Musa acuminata “Dwarf Cavendish” 或 Musa (AAA group) “Dwarf Cavendish” 英名:Dwarf Banana形态与分布:植株丛生,假茎粗壮、圆柱状;叶片长椭圆形,顶端钝圆,基部近圆形,两侧对称;叶面深 绿色,无白粉;下面粉 绿色,被白粉;叶柄短而粗;穗状花序下垂,花序轴密被褐色 绒毛,苞片披 针状船形,外面紫红色,被白粉,内面桔红色,具光泽;每一苞片内有花 2 列;最大果序有果 300 多个,通常由 7-10 段果束组成。
果园柱状,浆果肉质香蕉的起源是来自野蕉( Musa balbisiana Colla)及小果野蕉( Musa acuminata Colla)的杂交多倍体原产我国南部的 矮型香蕉(天宝蕉) 、学名: Musa nana Lour.,是野蕉的三倍体香蕉栽培历史悠久 ,已经有许多栽培品种或品系,通常分高型、半高型、矮型和油蕉 4 种类型灌口中学等中学有栽种附:香蕉的分类知识按植物学分类,香蕉属于芭蕉群( Scitamineae)的芭蕉科(Musaceae) 芭蕉科有两个属:衣蕉(Ensete)和芭蕉(Musa)香蕉属于芭蕉属,它由裹得很紧的叶鞘构成假茎基部稍为膨大,吸芽从真茎自然发出该属有 5 个区,其中 4 个区的花序是直立的,在第五个区真芭蕉(Emusa)中,花序是向下垂悬的食用蕉包括绝大多数的真芭蕉和少量的菲蕉(Fe's banana)菲蕉属于奥蕉系列(Australimusa Series),其果穗花蕾是直立的,汁液粉红色,基本染色体数 n=10,世界上极少栽培,本书不作介绍,真芭蕉的花序是向下弯的,汁液呈乳汁或水状,基本染色体数 n=11,是普遍栽培的食用蕉,也就是广义上所说的香蕉。
香蕉有两个祖先,即尖叶蕉( Musa acuminata)和长梗蕉( Musa balbisiana)香蕉栽培品种就是这两个原始野生蕉种内或种间杂交后代进化而成的我们把含有尖叶蕉性状的基因称为 A 基因,把含有长梗蕉性状的基因称为 B 基因西蒙氏等人采用 15 个香蕉性状,对照尖叶蕉和长梗蕉性状的记点法,完全符合每一个尖叶蕉性状的为 1 分,完全符合每一个长梗蕉性状的为 5 分,根据其分类值,参照其染色体数,将栽培香蕉分为 AA,AAA,AAAA,AAB,AAAB,AABB,AB,ABB,BB,BBB 等组其中 AAA,AAB 分布最广,栽培最多,种类也繁多 ABB,BBB,AA 等在一些国家栽培也不少,而4AAAA,AAAB,AABB 是人工育成的(表 1)在表 1 各组栽培蕉中,果实风 味以 AA,AAB 组中的一些鲜 食栽培品种为最好,其次是 AAA 组的栽培品种,ABB,BBB 及 AAB组中的多数栽培品种品质风 味较差,多以煮食 为主在丰产性方面,以 AAA 组的香芽蕉最好,大密 啥类也不错AA 组的品种 则较低产在抗逆性方面,一般含 B 基因的抗逆性较好,如抗寒性、抗旱性及抗涝性等,BBB,ABB 比 AAB 好,比 AAA 更好,最差是 AA 型的品种。
而在 AAA 组中,香芽蕉比大密啥、红绿蕉类品种抗性好些在抗病性方面,则依病原不同而异表 1: 主要食用蕉的分类:(表内依次为:序号、组别、例子)1.AA 贡蕉(东南亚)2.AAA a)大密啥 b)香芽蕉 c)红蕉、 绿红蕉 1)红蕉 2 )绿红蕉 d)非洲高地香蕉 大密啥(中南美洲)、安帮蕉(菲律宾)大种高把(中国)、大矮蕉(中南美蕉)Marado(菲律宾)Red raja(澳州)Lujugira Mutika(东非)3.AAAA 阿托佛(牙买加)4.AB 内卜凡(印度)5.AAB a)拉椰蕉 b)菜蕉 1)法国菜蕉 2)牛角菜蕉 c)可拉蕉 d)卖少利 e)丝蕉 f)波眉蕉 g)买尔毛里蕉 拉椰蕉(马来西亚)虎蕉(牙买加)坦多蕉(菲律宾)可拉蕉(马来西亚)卖少利(印度)丝蕉(巴西)、龙牙蕉(中国)波眉蕉(巴西) 买尔毛里蕉(夏威夷)6.AAB a)布鲁 果蕉 b)阿华蕉 布鲁果蕉(西印度群岛)阿华 蕉(马来西亚)7.BB 阿布红(菲律 宾)、格拉(马来西亚)8.BBB 沙巴(菲律宾)、欣蕉(泰国)9.ABBB a)踢拍罗蕉 AAAB b)阿担蕉 AABB c)卡拉马苟 Klue teparod(泰国)参照 Stover 和 Simmonds(1987),Valmayor(1990)同属植物有芭蕉( M. basjoo Sieb. et Zucc. ) ,英名: Japanese Fiber banana,多年生高大草本,果近无柄,不能食用;有种子。
广布我国长江流域各省区,厦门农村有零散栽培2、旅人蕉科属:芭蕉科(旅人蕉科)旅人蕉属学名: Ravenala madagascariensis Adans.英名:Travelerstree形态与分布:乔木状;茎不分枝;叶 2 列,于茎 顶呈折扇状;叶片 长圆形,基部近截形,两面近同色;叶柄长于叶片或近等长,基部内凹,几成鞘状;花序腋生,折扇状成 2 列排列于花序 轴上;每一苞片内有花 5-12 朵,白色,组成蝎尾状聚伞花序原产马达加斯加 岛 槟榔中学、前浦中学和一些新近进行校园绿化的学校多有栽植3、鹤望兰别名:天堂鸟、极乐鸟之花科属:芭蕉科(旅人蕉科)鹤望兰属学名: St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