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测量及评价》李爱娟.doc
23页《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方案〔2008—2009学年2学期李爱娟一、课程简介1.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测量与评价》是一门新兴的、独立的综合应用学科,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传导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新理念,提高学生从事考试设计和学生评价的技能,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研究考试与研究教育评价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增进学生从事教育研究与改革创新的能力本课程对指导学生今后开展教育测量与评价工作具有重要作用2.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研究对教育现象进行测量和价值判断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等,在介绍教育评价与测量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如何将基本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学生的课业发展、智能发展、创新能力发展、思想品德发展、体育发展等方面的测量与评价,注重教学与考试评价结合、动态与静态评价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及纸笔测验与表现性测验结合等同时,结合各学科发展的特点,介绍了国外教育测量与评价近十几年来的新思想、新方法及发展趋向3.教学目标及要求〔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希望学习者能够获得以下的收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树立科学的、先进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理念,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与批判性思维,会用所学原理解决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2教学要求:①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形成和发展历史;②理解和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③掌握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与测验的编制与实施方法;④掌握教育评价表的编制方法与实施;⑤掌握各类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等;⑥了解现代测量与评价的发展趋势4.该门课程的课程师资队伍介绍〔1主持人与主讲教师李爱娟,党员,教育技术学硕士,讲师主要讲授课程有: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心理学、摄影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学〔2助教陈宝军,党员,教育技术学硕士,讲师主要讲授课程有:教学系统设计、平面图像处理、现代教育技术学〔3助理傅春长,党员,硕士,讲师,班级员孙士宏,党员,硕士,讲师,班级员二、教学方式方法1.课程教学的基本方式方法本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堂讨论、研究性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结合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初步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技能,并形成一定的教育测量与评价能力2.学习、研究方法指导《教育测量与评价》是一门兼备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理论的掌握是基础,实践操作是关键本课程每章都安排了课堂讨论、课堂思考、作业思考题、案例分析、参考书目、研究实践等方面内容。
课堂讨论、课堂思考、案例分析主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作业思考题、参考书目、必读书目、研究实践主要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将学到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操作训练,进而培养学生的教育测评意识以及勇于探索创新、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进行教育测评理论研究和解决教育测评实践有关问题的能力,为我国教育测评的改革与发展培养研究型的人才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要求每个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各个实践训练项目上,都要积极主动参与,并且做到实践与反思相结合,在实践训练中,对自己的实践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提高,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三、教学进程安排第一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发展历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及对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要求,认识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教育测量与评价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性[重点与难点]重点: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难点: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主要内容]第一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一、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含义二、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三、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第二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一、中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二、中国科举制度的世界地位三、教育测量学科的诞生四、教育测量运动的蓬勃开展五、美国的"八年研究"是教育评价的催生剂六、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的发展第三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一、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二、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教育改革呼唤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四、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结合实际,探讨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
[参考书目][1]胡中锋、李方,《教育测量与评价》,XX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刘本固主编,《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XX教育出版社,2000[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教育测量与评价有什么联系与区别?[2]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3]在学科专业分类中,"教育测量与评价"放在哪一个类别中比较合适?[4]试分析一下,狭义、中义与广义的教育评价概念有何区别?[5]怎样使用教育测量与评价这个概念?[6]为什么说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7]为什么说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必备的知识技能修养?[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提出哪些要求?第二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不同标准的分类,了解形成性、诊断性和总结性测验〔评价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初步了解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的意义与区别,认识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特点、最佳行为评价和典型行为评价的意义及其区别,初步领会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理念,能够分别阐述教育测量与评价在实现教育判断、改进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行使等教育管理方面的功能[重点与难点]重点: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类型和主要功能。
难点: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功能[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主要内容]第一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类型一、按测量与评价在教学中运用的时机分类二、按解释测量结果或评价结果时的参照点分类三、按测量与评价被试行为表现的性质分类四、按测量与评价的内容分类五、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其他分类第二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功能一、实现教育判断的功能二、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三、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四、行使教育管理的功能[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你认为,学校教师自编课堂成就测验发挥了哪些功能?哪些功能没有发挥?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功能?[参考书目][1]王汉澜主编,《教育测量学》,XX大学出版社,1987;[2]胡中锋、李方,《教育测量与评价》,XX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漆书青、戴海崎、丁树良,《现代教育与心理测量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美]N·E格朗兰德,《教育测量与评价》,XX教育出版社,1991[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教育测量与评价有什么功能?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教育测量与评价?[2]什么是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什么是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3]什么是形成性测量与评价、诊断性测量与评价和终结性测量与评价?它们的使用有何重要意义?[4]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功能有哪些?[5]有人认为,用相对位置或相对分数来描述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
这样,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方法,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还要存在的价值吗?你怎么看待这些问题?[6]通过对教育测量与评价功能及类型的了解,反思所在学校教学考试起到什么作用第三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质量特性[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的含义,依据不同情况采用恰当的方法计算测验的信度和对测验的效度进行评价,领会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与一般测验信度的区别、测验的信度与效度之间的关系,计算项目的难度、区分度,反思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案的可用性[重点与难点]重点: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的含义;测验的信度和效度的计算难点:测验的信度和效度的计算[教学时数]讲授4课时,课堂讨论2课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主要内容]第一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信度一、信度的意义二、信度的统计定义三、信度的估计方法四、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分析五、测量标准误与测验信度的关系六、评分者信度第二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效度一、效度的意义二、效度的统计定义三、效度与信度的关系四、内容效度及其分析方法五、结构效度及其验证方法六、效标关联效度及其估计方法第三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中题目〔项目的难度一、难度系数的计算方法二、难度的等距变换三、测验题目的恰当难度和恰当难度分布第四节教育测量与评价中题目〔项目的区分度一、区分度的意义二、区分度的计算三、区分度伪相关的校正四、标准参照测验题目区分度的其他研究方法第五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案的可用性一、科学性、公平性和可行性二、针对性、区分性和简洁性[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探讨使用不具有良好信度及效度的测验对教学评价的影响。
[参考书目][1]漆书青、戴海崎、丁树良,《现代教育与心理测量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戴忠恒,《心理与教育测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什么是测验信度?说明何种类型的测验适用于何种信度系数[2]什么是测验效度?为什么说它是非常重要的测量质量指标?[3]为什么说对于任何一种测量来说,效度都比信度更为重要,在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尤其如此?[4]6名体操运动员由两位评分者评定的等级如下表,试估计两位评分者的信度学生123456甲评判者432556乙评判者321465[5]某测验中,16名被试者的某题题分与测验总分情况如下,试完成以下计算:〔1该题的难度P〔2用相关法求该题的区分度被试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1516题分1110011000110001总分9890817975938868717195662123060[6]某测验,10名被试得分情况如下表: 被试题目123456789101022020202020200202002322020002224002220020055746625443665547126547111491016581213108101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