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练考2015-2016高中化学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课件 苏教版必修1.ppt
237页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第2课时 物质的量第3课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第4课时 物质的分散系,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第2课时 常见物质的检验第3课时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专题总结提升,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第1课时 │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化学物质及物质间的转化类型进行分类第1课时 │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 物质的分类方法 物质的分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的,根据事物的相同点和差异将它们分为不同的种类自主探究,,,第1课时 │ 自主探究,第1课时 │ 自主探究,是否含氧元素,电离产生 的H+个数,正,酸式,[问题探究] 当盐的分类标准不同时,Na2CO3分别属于什么盐?,碳酸盐 按阳离子类别分类属于钠盐,按阴离子的类别分类属于碳酸盐第1课时 │ 自主探究,第1课时 │ 自主探究,Na2O+H2O===2NaOH,SO3+H2O===H2SO4,Fe+H2SO4===FeSO4+H2↑,CuCl2+2NaOH===Cu(OH)2↓+2NaCl,Na2SO4+BaCl2===BaSO4↓+2NaCl,CuSO4+Fe===Cu+FeSO4,第1课时 │ 自主探究,2.按反应类型研究物质的转化 (1)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初中学习过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氧化还原反应 依据____________可把化学反应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得氧、失氧,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第1课时 │ 自主探究,第1课时 │ 典例类析,,典例类析,[答案] (1)HCl (2)C (3)水 (4)KNO3,第1课时 │ 典例类析,例1 下列各组物质按组成规律不同分类,请找出与其他种类不同的物质 (1)HCl、H2SO4、H2CO3、HNO3:_____________ (2)Fe、Al、Zn、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水、悬浊液、乳浊液:_______________ (4) Na2CO3、NaNO3、KNO3、Na2SO4:________[解析] (1)只有HCl是无氧酸,其余都是含氧酸 (2)只有C 是非金属单质,其余都是金属单质 (3)只有水是纯净物,其余都是混合物 (4)只有 KNO3 是钾盐,其余都是钠盐第1课时 │ 典例类析,变式 根据某种共性,可将SO2、CO2归为同类氧化物下列物质中也属于这类氧化物的是 ( ) A.CaCO3 B.SO3 C.KMnO4 D.Na2O [答案] B [解析] SO2、CO2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故SO3 属于同类。
第1课时 │ 典例类析,► 类型二 考查物质的转化 应用金属单质、酸、碱、盐等物质转化关系时,要特别注意反应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明确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如: 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 2.金属单质与盐溶液能够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活泼性强的金属置换活泼性弱的金属不选用K、Na、Ca等活泼性很强的金属),第1课时 │ 典例类析,[答案] C,第1课时 │ 典例类析,,第1课时 │ 典例类析,第1课时 │ 典例类析,第1课时 │ 典例类析,第1课时 │ 典例类析,第1课时 │ 典例类析,第1课时 │ 典例类析,► 类型三 考查常见的反应类型 复分解反应都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可用图1-1-2表示:,第1课时 │ 典例类析,例3 对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1)硫在氧气中燃烧 (2)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4)铝箔在氧气中燃烧 (5)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对上述5个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1]是不是化合反应:化学反应_________为一类,都是化合反应。
[分类标准2] 反应物的特点:化学反应________为一类,都是非金属与氧气的反应,________为一类,都是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第1课时 │ 典例类析,[答案] 分类标准1:(1) (2) (3) (4) 分类标准2:(1) (2) (3) (4),第1课时 │ 典例类析,[答案] B [解析] 只有B和C属于化合反应,根据化合价变化情况可判断B项中碳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第1课时 │ 典例类析,变式2 CaCO3是一种常见的盐,其不能发生的反应类型为( ) A.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答案] B,第1课时 │ 正误立判,1.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 [答案] × 2.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答案] ×,正误立判,3.铜与盐酸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Cu+2HCl===CuCl2+H2↑( ) [答案] × 4.CO与Fe2O3高温下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是置换反应( ) [答案] × 5.2CO+O2======2CO2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 ) [答案] √,第1课时 │ 正误立判,第2课时 物质的量,第2课时 物质的量,第2课时 │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认识物质的量,并能利用物质的量进行物质质量及微粒的简单计算,初步掌握物质的量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2课时 │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1.物质的量: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是表示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符号为________,单位为________,简称摩,符号为__________ 2.物质的量是以________________为计量标准,来表示物质微粒数多少的物理量1摩尔任何物质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个微粒自主探究,,,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n,摩尔,mol,阿伏伽德罗常数,阿伏伽德罗常数,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第2课时 │ 自主探究,第2课时 │ 自主探究,第2课时 │ 典例类析,► 类型一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理解和使用 1.物质的量是一个专用名词,在表述时不可增减,不能将其理解成“物质的数量”或“物质的质量” 2.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只用于表示微观粒子的多少,不适合表示宏观物质如:1摩尔铁元素,2摩尔苹果等说法是错误的 3.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用化学式具体指明微粒的种类典例类析,,,例1 下列对于“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 C.1 mol水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 D.国际上规定,0.012 kg碳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为NA,[答案] B,第2课时 │ 典例类析,[解析]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而不是物理量,A项错误;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一般应用化学式指明微粒的种类,C项中表示水的组成时,却用名称表示,并且指代不明确,不知是氢原子还是氢离子,该项错误;国际上规定,0.012 kg 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为NA,D项错误。
第2课时 │ 典例类析,第2课时 │ 典例类析,[答案] A、D、I [解析] A中指代不明确,错误;物质的量只能度量微观粒子,不能度量宏观物质,D项错误;I中没有指明微粒的种类,错误第2课时 │ 典例类析,变式2 下列关于摩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数量单位 B.摩尔是物质量的单位 C.摩尔表示基本物理量 D.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答案] D,第2课时 │ 典例类析,► 类型二 摩尔质量概念的理解和使用 在理解和使用摩尔质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摩尔质量只是在数值上与相对分子(原子)质量相等,内涵是不一样的; 2.对于指定物质来说,其摩尔质量的值是一个定值,不随该物质的量的多少而发生改变第2课时 │ 典例类析,例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尔质量就等于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B.摩尔质量就是物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6.02×1023倍 C.HNO3的摩尔质量是63 g D.硫酸和磷酸的摩尔质量相等,第2课时 │ 典例类析,[答案] D [解析]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对同一物质来说,只能说二者在数值上相等,故A、B、C均错误;硫酸与磷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故其摩尔质量也相等。
第2课时 │ 典例类析,变式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醋酸的摩尔质量与NA个醋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2 mol N2和CO混合气体的质量为56 g·mol-1 C.1 mol任何纯净物都含有相同的原子数 D.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12 g碳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答案] A,第2课时 │ 典例类析,第2课时 │ 典例类析,变式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 g水中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 mol B.N2和CO的摩尔质量相等,都是28 C.H2O中氢和氧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1 mol CO2的质量为44 g·mol-1 [答案] A [解析] 18 g水的物质的量为1 mol,而1个H2O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故1 mol水中含有10 mol电子,A项正确;B项错误,因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1”;C项,H2O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而选项中未说明粒子种类,故错误;D项,质量的单位应为“g”,而不是“g·mol-1”第2课时 │ 典例类析,第2课时 │ 典例类析,[答案] AC,第2课时 │ 典例类析,变式1 0.5 mol Na2SO4中所含的Na+数约为( ) A.3.01×1023 B.6.02×1023 C.0.5 D.1[答案] B,第2课时 │ 典例类析,变式2 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8 g水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 B.46 g二氧化氮和46 g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NA C.2 mol硝酸镁固体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NA D.1 mol氧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答案] D,第2课时 │ 典例类析,[解析] A中,18 g H2O为1 mol,含H原子数应为2NA,正确;B中,依据化学式进行计算,正确;C中,Mg(NO3)2===Mg2++2NO,2 mol Mg(NO3)2含有NO 4 mol,正确;D中,没有指明具体粒子,不正确。
第2课时 │ 典例类析,例4 9.03×1023个氨分子含________mol氮原子,________mol氢原子,________mol质子,约__________个电子[答案] 1.5 4.5 15 9.03×1024,第2课时 │ 典例类析,第2课时 │ 典例类析,变式1 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 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16 g B.32 g C.64 g·mol-1 D.32 g·mol-1,[答案] D,第2课时 │ 典例类析,变式2 等物质的量的CO、CO2相比,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分子数之比为1∶1 B.质量之比为7∶11 C.氧原子数之比为1∶2 D.原子数之比为1∶1 [答案] D [解析] 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化学式表示的微粒数之比,所以A正确;根据m=n M,知B正确;根据化学式每个分子中所含的氧原子数可知,C正确;同理原子数之比为2∶3, D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