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大连丸上 教案2.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61205818
  • 上传时间:2018-11-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19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大连丸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萧军和东北作家群,梳理课文的主体结构,鉴赏课文主要艺术表现手法,鉴赏课文独特的语言特色   2.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朗读课文,鉴赏、品味艺术技巧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鉴赏多种描写方法和语言特色 4教学时长:2课时   教学过程   作者及东北作家群简介:   萧军原名刘鸿霖笔名除萧军外,还有三郎、田军等萧军于1907年出生于辽宁省义县下碾盘沟村(今属凌海市)1922年在哈尔滨化名“三郎”在各报纸上投稿为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家乡被日寇占领,人民遭受着苦难,自己也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遇到危险,于是和爱人不得不离开故土,辗转到了青岛和上海   萧军是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文坛的著名的“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是反映东北人民武装抗击日本侵略的名作之一   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

      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等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人物对话所包含的复杂情感特别是从整体上把握敌人的细致盘问、寻找破绽的伎俩,把握“我”的机智镇定、沉着无畏同时明确如下问题:   1.梳理课文结构:   共分三部分:   盘问——即日寇的汉奸走狗对“我”的“问讯”这是敌人刁难手段的第一步   搜查——即汉奸对“我”携带物品的逐件搜查是敌人刁难手段的第二步   期冀和喜悦——写紧张过后的期冀和脱离沦陷区以后的喜悦   2.筛选课文经典的描写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①“怎么是‘大概’呢”他的眼睛一向是细着的,现在圆起来了脸上的肉一向是皱折着的,现在是铅一般地平展开;他身后的人们也同样睁好他们不同形的眼睛——我还看到挂着枪的,用手去抚摸他们的枪;手里有棍棒的,也颤动了两颤动……   简析:肖像描写、行动描写流露出“我”对走狗的憎恨与厌恶的思想感情   ②他的手伸在我的眼前了——那是一只肥厚的、有点凶残意味的手   简析:外貌描写,突出“我”的厌恶之情。

         ③末春的阳光和着风,愉快地从舷板上的圆孔投到舱内的席子上   简析:环境描写,衬托出当时“我”的机智镇定   ④记得当时我什么已经全绝望了,只要他把我带到“水上警察署”,只要橡皮鞭子抽到我的身上,只要那煤油或辣椒水一注入我的鼻孔……便什么全完了!   简析:心理描写,与当时“我”的爽快、平静、勇敢形成反衬,同时也暗中刻画了敌人的残忍与刻毒   ⑤矮胖胖的人,检视我每件衬衫和袜子,他相同一个买故衣者,又相同一个典当业的店员那样仔细不相同的只是我们没在论着价钱   把一页页雪白的信纸,全是面了阳光看了又看   简析:行动描写,传神地描写出汉奸的丑恶嘴脸,——他们简直就是一条忠实而仔细的狗   ⑥什么全检查完了,他看我吃起苹果来了他们说:“你倒很开心哪!”   简析:行动描写,侧面写出“我”对敌人的轻蔑之情   ⑦他们在频频回着头,好像迷恋着我一般地说:“我总看他不像好人——”   简析:细节描写,刻画出敌人急于发现破绽的心有不甘   研读下面语句,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   “不,我是‘满洲’人——”我又开始平静   ①读出逻辑重音   ②体会单引号的作用   思考:本文蕴涵作者对敌人强烈的憎恨之情,对祖国深挚热爱之情。

      如何表达出来的?   明确:①对话当中:从容镇静,对答如流,表面上被迫应付,但决不示弱乞怜,表现出镇静有骨气   ②行动上:不卑不亢,敌人耍尽手段,自己则抱定宗旨,令汉奸无可奈何   ③直接抒情:到达“祖国”后,将压抑的情感,尽情地喷发宣泄出来   鉴赏本文的语言特点   1、 语言简洁,具有鲜明的动作性   文中对话多,这些对话由于是对立双方的意志、性格与心理的交锋,因而具有鲜明的动作性   2、语言情感色彩鲜明   对汉奸走狗的极端憎恨、厌恶、轻蔑,以及心灵的痛苦压抑和对祖国的强烈热爱,都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得到了具体的反映   通过“我”与汉奸走狗针锋相对的对峙体现出来在对峙过程中,表明上看,汉奸走狗气势汹汹,横行无忌,似乎是“强者”;而“我”处处被压制,受欺凌,被百般刁难,似乎是弱者,但实际上,“我”在精神上、情感上则对汉奸走狗构成了一种“威压”之势,内心充实,无所畏惧,蔑视奸恶,从容应对   总结课文主题   《大连丸上》作于1935年,属于记叙抒情性散文文章真实地记述了自己与爱人当初乘“大连丸”号轮船离开东北故乡时,在船上遭受汉奸盘查刁难、险遭不测的经历,写出了沦陷区人民的屈辱和愤怒,揭露了汉奸走狗的奸诈无耻,表达了对敌人的无比憎恨和对祖国的强烈热爱的感情。

         再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的精彩之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