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医-荆防败毒散与疫病防治.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184503025
  • 上传时间:2021-06-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0.5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荆防败毒散与疫病防治   荆防败毒散长期以来多被认为是治疗初感风寒的辛温之剂,但通过梳理历代医家相关论述,分析方剂功效主治及中药药性,认为辛平疏散荆防败毒散不仅可以治疗外感病,对于各类疫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其组方思路体现了中医治疫思想的发展,对后世温病学说的出现也有一定的启发,其制剂可以作为各类传染病的群体性预防及治疗用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荆防败毒散探源  荆防败毒散是由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芥、防风而成人参败毒散最早出自宋代官方成药医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药物组成为柴胡、甘草、桔梗、人参、川芎、茯苓、枳壳、前胡、羌活、独活,长于治疗疫病原书记载:“治伤寒时气《类证活人书》和《小儿药证直诀》均言其“治瘟疫……瘟疫时行……此药不可缺也明末清初医家喻昌对此方十分推崇,指出:“人感三气两病,病而死,其气互传,乃至十百千万,传为疫矣倘病者日服此药二三剂,所受疫邪,不复留于胸中,讵不快哉还称赞:“昌鄙见三气门中,推此方为第一,以其功之著也提出人参败毒散诸药辛平,乃“治疫第一方”,可称为“活人败毒散”  荆防败毒散出自明代张时彻《摄生众妙方》,主治“治疮肿初起”,方中去人参败毒散中温补的人参,故无助邪化毒之弊,加“祛风邪、散瘀血、破结气、消疮毒”的荆芥、“治风通用”的“风药中润剂”防风,治疗范围从“伤寒时气、伤风、瘟疫、风湿”之类,扩展到“伤寒外感、多种疫病、痘疹疮疡、痈脓肿痛、瘀毒流注”等。

      性辛平 功用广泛  大多医家认为荆防败毒散味辛性温,用于风寒外感轻证但笔者通过梳理历代记载,发现荆防败毒散实为不拘风寒、风热的“辛平之剂”如《麻疹活人书》《麻疹备要方论》均言荆防败毒散为“辛平之药”,吴澄《不居集》中将荆防败毒散列于“辛平解表剂”下  药性分析  通过查阅《证类本草》,将荆防败毒散诸药性味整合如下:荆芥,味辛,温;防风,味甘、辛,温;柴胡,味苦,平、微寒;前胡,味苦,微寒;羌活,味苦、甘,平、微温;独活,味苦、甘,平、微温;枳壳,味苦、酸,微寒;桔梗,味苦,平;川芎,味辛,温;茯苓,味甘,平;甘草,味甘,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中荆防败毒散诸药性味如下:荆芥,辛,微温;防风,辛、甘,温;柴胡,苦,微寒;前胡,苦、辛,微寒;羌活,辛、苦,温;独活,辛、苦,微温;枳壳,苦、辛、酸,温;桔梗,苦、辛,平;川芎,辛,温;茯苓,甘、淡,平;甘草,甘,平  《证类本草》成书于1108年,收录大量前代散佚的文献,对后代本草著作影响深远,是宋代最重要的本草著作《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成书于1078年,与《证类本草》成书时间接近,两者同为宋代医籍的集大成者,可以推理,两书中对各类药物性味的认识应一致。

      通过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中荆防败毒散各药的性味,可以看出,方中药之五味以“辛”为主,四气以“平”为主,又多见“温”“寒”二气,这与以“温热”为主的麻桂剂差异明显  功效主治分析  历代医家对荆防败毒散的认识并不局限于解表散寒从文献记载可以看出,荆防败毒散可透散疏利全身各处蕴结不散的邪气吴澄《不居集》言:“荆防败毒散,治风热时行感冒王肯堂《证治准绳》言:“治风热相搏,邪气在表,患疮疡之类寒热作痛者虞抟《医学正传痘疹》言:“温毒发斑,宜玄参升麻汤;重,用荆防败毒散张介宾《景岳全书》言:“风寒外感,表邪不解而夹斑者,宜荆防败毒散郑玉坛《彤园医书》言:“水痘发于脾肺二经,由湿热而成也……初起服荆防败毒散疏散风湿任赞《保赤新编》言:“本方(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芥、防风,名荆防败毒散,治风湿及肠风下血清鲜  从以上医家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荆防败毒散用于治疗感受风热、风寒、风湿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疾病等属于壅毒致病者,且非辛温之剂,而是性擅透邪败毒的辛散平和之方善治诸般疫病  疫病治疗应首重祛邪《温疫论》指出:“大凡客邪贵乎早治,乘人气血未乱,肌肉未消,津液未耗,病患不至危殆,投剂不至掣肘,愈后亦易平复。

      欲为万全之策者,不过知邪之所在,早拔去病根为要耳越早透邪于外,越可避免温邪日久耗伤津液与入里传变《古今医统大全》指出治疗瘟疫当以辛平之剂透邪外出,“瘟因春时温气而发,初非伤寒于表也此因郁热自内而发于外,故宜辛平之剂以发散之,况时令已暖,更不可用麻黄,所以与伤寒发表不同也而荆防败毒散正是辛平透散的治疫良剂  荆防败毒散源于“治疫第一方”人参败毒散,亦是治疫良方,被称为“瘟疫通治剂”,用于“四时瘟疫”“疫疾表证”“孕妇初染瘟疫”等明代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言:“瘟疫通治剂:荆防败毒散,治天行时疫,发散瘟邪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言:“若感四时瘟疫,而身痛发热,及烟瘴之气者,宜败毒散,或荆防败毒散明李榳《医学入门》曰:“疫疾,如有鬼疠相似……表症,宜荆防败毒散清代郑玉坛《彤园妇科》载:“荆防败毒散治孕妇初染瘟疫,脉症类伤寒者时疫一症……治法有三:一曰发毒,用荆防败毒散;二曰清毒,用普济消毒饮;三曰攻毒,用二圣救苦丹,毒轻者用双解通圣散两解之亦可综上,荆防败毒散可适用于疫证不同阶段,不论初起新症,还是重症,且对于不同地域、不同人群均适宜  荆防败毒散除了可以用于治疗广义传染病外,也有医家将其用于赤膈伤寒、水痘、麻疹、痘疹等烈性传染病。

      明代万密斋《痘疹心法》言:“荆防败毒散,治痘疹之发散药也清代刘奎《松峰说疫》言:“(松峰曰:是皆疫症,实非伤寒也凡胸膈赤肿疼痛,头痛身痛,发热恶寒,名赤膈伤寒,宜荆防败毒散清代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言:“夫疹子出没,常以六时为准……如有逡巡不出者,乃风寒外束,皮肤闭密也,宜荆防败毒散之,疹尽出而烦躁吐利自愈矣清代罗国纲《罗氏会约医镜》言:“荆防败毒散,治麻疹发热二一三日间发散通用日本池田独美《痘科辨要》言:“荆防败毒散,发热为痘未真,先用此汤探之现代应用广泛多样  不仅古代医家将荆防败毒散广泛运用于各类疫病,现代医家同样运用荆防败毒散治疗多种传染性疾患,如小儿流行性感冒、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登革热等  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涉及全身多脏器、多系统,以呼吸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皮肤病变为主,这与荆防败毒散主治范畴相契合成都中医药大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症居家中医调理建议方案(第二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惑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云南中医药学会《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成药使用建议》中,荆防败毒散及其中成药制剂荆防颗粒被列入推荐药物,用于新冠肺炎治疗。

      经方名家黄煌教授认为荆防败毒散实为治疗疫病的良方,推荐其制剂用于疫区群体性预防和新冠肺炎的治疗  荆防败毒散在现代还常被用于兽医防疫及治疗,如猪流行性感冒、鸡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性疾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雏鸭病毒性肝炎、蛋鸡低致病性禽流感等,疗效确切,适应证广泛,应用众多  荆防败毒散组方思路体现了中医治疗疫病思想的进步,拓宽了治疫方剂的适应证、人群、气候、地域,缩小了禁忌证,值得进一步研究胡杰 赵琰 屈会化 北京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LQ)-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