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习题集.doc
28页一、跨学科开放题 【习题327】 阅读下面短文,要求从中找出5个跟物理知识有关的短语和句子,并分别将涉及的物理知识填人下表的空格内 烟花三月,“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瘦西湖披上了节日的盛装,芍药、杜鹃与琼花争奇斗艳,散发出沁人的芳香儿童们在自己的乐园里尽情嬉戏,有的在蹦床上弹跳,有的沿滑梯滑下,有的驾驶碰碰车左撞右碰……妙趣横生,一旁观看孩子玩耍的父母们不时发出阵阵笑声,纷纷举起照相机留下这美好的一刻站在钓鱼台上,只见清澈的湖水中鱼儿游得正欢向西看,约200 m处,古老的玉亭桥与白塔倒映在水中,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只只脚踏游船在平静的湖面上,击起阵阵涟漪夜幕降I临,园中万灯齐放,流光溢彩轰、轰、轰”各式礼花被送上夜空,绽放出五彩缤纷的色彩 短语或句子 对应的物理知识 散发沁人的芳香 分子的运动 驾驶碰碰车左撞右碰 力的相互作用 【分析】 本题类似于语文学科中的阅读理解题其特点:一是解题指向不明确也不具体,只知道文中含有跟物理知识有关的短语或句子,但在哪一处却没有明显告知;二是本题也可视为一种信息给予题,着重考查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三是体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语文和物理学科素质。
【答案】 试题虽然是对瘦西湖节日祥和美景的描写,但多处与物理知识交融在一起,细细品味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短语及句子和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有: 在蹦床上弹跳 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 沿滑梯滑下 能量转化 发出阵阵笑声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清澈湖水中的鱼儿 光的折射现象 约200 m 长度的测量 玉亭桥与白塔倒映在水中 平面镜成像 照相机留下这美好的一刻 透镜成像 礼花被送上夜空 能量转化 击起阵阵涟漪 力的作用 【习题328】 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池水照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 【答案】折射;反射 【提示】 “潭清疑水浅”是由于池底反射的光经水面折射后射入空气中,进入人的眼睛,由于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看到的池底的虚像较实际的位置距水面更近,为“浅”的含义池水照明月”则是水面反射月光所成的虚像 【习题329】 阅读下面的短文: 两小儿辩日 《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注释:去——“距离”; 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多智慧呢! 这个故事写得生动而又寓意深刻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填空 (1)两小儿在辩中,用到物理学中__________部分的知识 (2)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3)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的态度是__________ (4)他们在辩斗中,各执己见,不接纳对方观点,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 (5)他们对孔子的议论说明两小儿__________ 【答案】 (1)光学和热学 (2)观察(或填对比或填推理) (3)实事求是(或填实话实说) (4)认识匕有片面性(或填欠缺交流或填敢于坚持自己的看法) (5)不迷信权威(或填敢于向权威挑战) 【习题330】 宋朝著名文学家范成大到海拔3 700 m的峨眉山旅行,发现在山上“煮米不成饭”,他认为是因为山上的泉水太冷,固有“万古冰雪之汁”造成之说。
实际上,这是由于高山上的__________较低,导致水的沸点__________的缘故 【答案】气压;降低 【习题331】 “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陆游那个时代人们就已觉察到城市热于郊区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一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__________;二是建筑群、马路中的砂石、水泥的__________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更明显;三是城市水少,水的__________吸热少;四是楼群林立,难以形成对流 【答案】 热量;比热;蒸发 【习题332】 物理之美,无处不在通过读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可以联系到我们学过的一些物理概念、现象和规律,请你写出其中的几个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跟这句诗相联系的物理知识__________ 【答案】 物态变化(液化);速度大;路程;时间;振动发声;介质传声;相对运动;船受浮力 【习题333】 用飞机进行航空测量,飞机离地面高度保持500 m,巡航速度为400 km/h,飞机上测量仪器可在120°视角范围内测量,如图5—1所示,飞机每小时测量的面积是__________m2。
【答案】6.93 ×108 m2 【习题334】 如图,x轴位于地面的草坪上,xy所在平面与地面垂直(正如书本竖直放予桌上)一平面镜位于图示位置,平面镜两端坐标为A(-1,5)和B(0,5)夜间有一个点光源P(3,0)将光线射向平面镜,再由平面镜反射回地面草坪上则夜间在x轴的反方向上哪个区域的草坪光合作用最强( ) A.-1~0 B.-3~0 C.-5~-3 D.0~∞ 【分析】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及图可知,P点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在x轴的反方向上-5~-3的光线最强即光合作用最强 【答案】 C 【习题335】 在平静的湖面上空有一监测空气质量状况的气球(处于静止状态),一个置于距湖面20 m高处的仪器,测得气球的仰角为30°,测得气球在水中虚像的俯角为60°,则气球距湖面的高为__________m 【答案】:距湖面高度为40 m 【习题336】 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 19世纪末,物理学家瑞利在研究中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密度与从含氮物质中制得的氮气密度有0.0064 kg/m3的差异。
他没有放过这一微小的差异,在化学家拉姆塞的合作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于1894年发现了空气中的氩 下列有关结论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 A.氩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气体 B.瑞利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是纯净物 C.19世纪末以前,人们认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D.瑞利发现,从含氮物质中制得的氮气密度大于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密度 【分析】 由题目所给信息可推知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实际上为“氮气和氩气”的混合物,则可知氩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条件下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瑞利发现以前人们认为空气中只有氧气和氮气,A、C项正确而从含氮物质制得的氮气密度应小于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的密度 【答案】 A、C 【习题337】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和生物生存、工业生产等息息相关,对以下有关水的认识或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水分子可通过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B.天然降水洁净、清澈,应提倡将其直接作为饮用水 C.水的比热容比砂石、干泥土大得多,这是沿海地区气温差比内陆地区小的主要原因 D.水能灭火,但把少量水洒到烧旺的煤炉中,火焰反而更加猛烈,此时水起催化作用 E.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考虑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 F.白天,植物吸收大量的水,主要用来满足光合作用 G.向自来水中滴人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盛开水的热水瓶底常沉积一层水垢,这些都说明地表水不是纯净物 H.“水能载舟”是因为水有浮力;物体浸没在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I.用化学方法能使水变成燃油(有机物),“水变燃油”为人类提供了获取能源的新途径 【分析】 A项分子直径用10-10 m来量度,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即使用高倍的光学显微镜也无法观察到水分子,使用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水分子。
B项天然降水看似洁净、清澈,其实不然经化验可知,天然降水中含有多种微生物和杂质,不能直接作为饮用水 C项根据Q=cm△t,在水和砂石、干泥土的质量m相等,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相同的情况下,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变化△t就小,这是沿海地区气温差比内陆地区小的主要原因D项少量水洒到烧旺的煤炉中,水温急剧升高,水迅速汽化变成水蒸气并发生化学反应:C+H2O =CO+H2 ,使火焰反而更猛,而不是水起催化作用E项蒸馏海水能把水和盐分离,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是可以考虑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的F项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植物吸收的水分会蒸发掉很大一部分,光合作用需要的水只是极少的一部分G项向自来水中滴入硝酸银溶液,经过处理的自来水中含有Cl一,会跟硝酸银溶液中的Ag+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热水瓶底沉积的水垢含有 CaCO3 ,这些都说明地表水不是纯净物H项浸在水中的船受到水的浮力作用使“水能载舟”,由F浮=ρ水g发V排知,虽然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不同,但因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V排不变,水的密度p水不变,所以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也就不变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I项燃油中含有碳元素,化学反应是不能改变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的,水分子中没有碳元素,也就不能用化学反应的方法使水变成燃油(有机物)。
【答案】C、E、G 【习题338】 如图所示,小试管内盛有石灰石,滴管内装有稀盐酸,U形管内盛有植物油,反应前U形管两侧液面持平,把滴管内的盐酸滴入小试管里 (1)U形管内植物油的液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若U形管内装的是氢氧化钠,其现象是什么?原因是什么?【答案】 (1)当稀盐酸滴入装有石灰石的小试管中时,发生了化学反应:CaCO3 +2HCl=CaCl2 +H2O +CO2 ↑,产生的CO2 气体不溶于植物油,于是U形管右侧液面上压强增大,导致右端液面下降,左端液面上升 (2)如果U形管中装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CO2 气体开始会使U形管右侧液面下降,左侧液面上升,但随着CO2 逐渐与NaOH溶液反应最终又使左右两端的液面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而相平 【习题339】 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100 cm2,内装有500 g盐酸溶液,现往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碳酸钙固体,恰好与盐酸完全反应,容器底所受的压强增加了54.88 Pa,则投入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克?原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投入碳酸钙100 g;原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4.6%。
【习题340】 如图5—6所示,在吸滤瓶中放入适量的Na2CO3溶液,小试管内盛有浓盐酸.,侧口扎好气球,调节天平到平衡然后将锥形瓶倾斜,使瓶内小试管中的盐酸倒出,使其与Na2CO3溶液反应,顶住瓶塞,使气球胀大,放回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