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9.doc
4页2014—2015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政治试题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②参加学校运动会;③参加演讲会、辩论会;④购买蔬菜水果;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⑥合唱团、舞蹈队、装表演队;⑦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⑧某国议员竞选;⑨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⑥⑦ D.①②④⑦⑧ 2、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以上材料说明 ( )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3、下列有关文化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B.凡是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都有阻碍作用C.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不对个人的成长起作用 D.只有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4、每次我国“神舟”号系列飞船发射成功并顺利返回。
外国专家少不了评论,“这又给中国的综合国力增添了一个大大的砝码”我们如何认识这一问题 ( )A.我国的科技已达到世界领跑水平 B.文化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C.文化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基础 D.文化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5、国家强调要加强公益性文化场馆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开展生动的青少年红色旅游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情景教育中健康成长材料主要表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B.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C.文化对人的影响有相对稳定性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6、不同国家、民族的人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往往不同,藏族同胞为尊贵的客人献哈达,泰国人会见客人行“合十礼”,拥抱是欧美常见的见面礼节,这说明了 ( )A.交往方式不同,价值观不同 B.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影响C.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D.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7、“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主要说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 B.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文化是由人创造的8、从孔子到孙中山,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塑造着中华民族;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引导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材料表明,优秀文化能够 ( )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满足人的一切需求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9、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从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可以感受到 ( )①文化的多样性;②民族文化的不相容性;③东西方文化的差异;④不同的民族情结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0、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就是要求在文化交流中做到 ( ) ①尊重差异 ②理解个性 ③不分你我 ④和平相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1、“传道、授业、解惑”体现了 ( )A.思想运动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的进步C.教育活动对文化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D.远程教育活动对文化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2、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这一思想既渗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贵和”思想,同时,又被赋予了社会主义的新内涵。
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③传统文化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④要在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中国传统文化重德治而轻法治而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治国方略这是因为 ( )A.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求得新发展B.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D.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文化创新是文化的生命之源,是先进文化的特质一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文化不断地从创新 中汲取力量、开拓进取的历史无数事实一再向人们验证: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及时而有效地赋予文化以 新的内容和新的时代精神, 使其不断地焕发出新的光彩与活力, 并由此获得新的价值和意义 据此回答14~15题。
14、上述材料主要强调的是 ( )A.文化创新对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作用 B.是否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C.文化创新对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有重要意义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15、一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文化不断地从创新中汲取力量、开拓进取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过程中 离不开 ( )①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古为今用;②剔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移风易俗;③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推陈出新;④在文化交流中汲取外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洋为中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 ( )①全民学习;②活到老学到老;③终身学习;④把学习作为人的第一需要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 ①④ 17、下列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①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用汉字是古代甲骨文演变而来; ③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④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8、下列对"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理解正确的有 ( )A.这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多彩、精深B.这是由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造成的C.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D.不同区域文化保持各自的特色,不相融合19、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对民族文化认识错误的是 ( )A.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B.民族文化既有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共性C.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其他民族无认同感 D.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20、民族精神不是虚幻的、虚无缥缈的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读它,都能受到它的熏陶这段材料说明: ( )①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②只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③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③21、“大禹治水”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典范这说明 ( )A.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 B.只要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C.自强不息这句话最早出自《周易》D.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是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22、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摒弃一切传统思想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民族精神体系B.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全新面貌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民族精神D.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23、民族精神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表现在 ( )①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②有利于搞好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的中心任务;④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最重要因素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4、对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B.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