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合细菌的培养PPT课件.ppt
14页光合细菌的培养光合细菌的培养 生物学特性v培养介质:含杂菌较少的清洁淡水地下水、河水、海水等,硬度低的水更好(如河水),选取水源时,最好先做几种水源的对比试验,使用哪里的水源在培养试验中最先变成红色(生长良好),就选用哪里的水作为生产用水自来水取自河水,硬度低,杂菌少,只要菌种能耐漂白粉杀菌剂,用自来水比其它水反而更好更快您不妨做一次自来水的试验v酸碱度:PH值在8-8.5为最好,光合细菌的适应PH范围在6-10之间 v温度:以28-36℃为最适生长温度,其适应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5-41℃ v光照强度:以3000-4000勒克斯(LX)为最佳,即每25公斤菌液需要用相当于60瓦左右的白炽灯作光源,而太阳光照为最好且不要成本v一般讲,红螺菌科的细胞大小为0.6-0.7 X 1-10微米,着色菌科细胞大小为1-3 X 2-15微米,绿杆菌科细胞大小为0.7-1 X 1-2微米,绿色丝状菌科的细胞可达300微米任务一任务一 光合细菌的分离光合细菌的分离v(一)采样v 红螺菌科细菌广泛分布于高浓度有机废水中,场址选在柠檬酸发酵厂、味精厂、抗生素发酵厂、豆腐工场等地任选择一处废水直接排放口,用无菌铲子直接取生长有光合细菌的底泥50—l00g,装入透明的玻璃圆捅标本缸内(或用矿泉水瓶),再取上述有机废水l00m1,加入透明标本缸内,带回实验室。
采样时记录地点、日期、水温、pH、有否H2S等气味v(二)富集培养v将200 m1红螺菌科细菌培养液倒入缸中,与底泥、污水搅拌均匀,然后在标本缸上层液面小心加入液体石蜡以隔绝空气,在25℃-35℃下用5000-10000 lx的光照强度进行光照培养2-8周,园桶玻璃标本缸内各种微生物均生长起来,由于发酵性细菌、硫酸盐还原细菌增殖,水层中积累了CO2和H 2S,满足了光合细菌的营养来源,造成厌气状态,于是光合细菌大量繁殖,由于厌氧、光照条件控制.标本缸玻璃壁上出现红色菌落状菌团然后用无菌滴管自光合细菌生长良好的圆桶玻璃标本缸内壁处,吸取红色细菌和污水汁l—2滴,移植到另一圆桶玻璃标本缸中或试剂瓶中,加灭过菌的红螺菌富集培养液,培养液加至瓶中,试剂瓶加盖橡皮塞,用胶布封口,造成厌氧状态,继续光照、厌氧培养时保持28℃,圆桶玻璃标本缸或试剂瓶中菌的颜色逐渐改变,培养物的颜色因菌种不同而界,可变为红色、紫色或茶色待菌生长良好后(1至数周),再按上述同样步骤转接第二、三次培养基中培养直至红螺茵科细菌(棕红色)占优势v(三)分离纯化 v 先将已融化并冷却至45—50℃左右的红螺菌分离培养基(含1.2%琼脂)倾倒平板;再用已经过过滤除菌的0.05%抗坏血酸溶液对富集培养的红螺菌科细菌菌悬液适当稀释;以划线分离法或涂布分离法将稀释的红螺菌科细菌菌恳液在平板上进行分离,放置暗处2—3h(需2—3h后培养皿或瓶内才达厌氧状态),然后再依次放入厌氧光合装置中。
28℃厌氧光照培养1周,待棕红色菌落出现后,经镜检为纯培养物,可穿刺接种上述琼脂平板或半固体深层培养基(注意接种时不要将接种针穿透琼脂底部),上层添加灭过菌的液体石蜡,28℃、3000 lx光照条件下厌气培养48h,也可穿刺或接种到带有螺旋盖帽、内装红螺菌分离培养基斜面的厌氧管中,稍稍松开螺旋盖,放入厌氧光合装置中,待长出菌落后,立即旋紧螺盖,保存于20℃暗室内,2周传代一次 任务二任务二 培养培养v一、容器、工具的消毒v二、培养基的配制 v三、接种菌种母液量和新配培养量之比为1:4(20%)~1:1(50%),且不 应低于20%,尤其微气培养接种总量应高些,否则,光合细菌在培养液中很难占绝对优势 小型试验培养 v容器为:透明的饮料瓶 v培养液为0.44%浓度培养基溶液,接种量为10-20% 大规模生产 大塑料桶或水泥池,培养液为0.44%浓度培养基溶液,接种量为10_20%,摇匀1. 利用太阳能培养: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常用的方法,把上述塑料桶放到太阳底下晒即可,只要注意:夏季气温过高,则应采取部分遮阳(用黑色塑料网),通风的降温措施,培养液的水温要在45℃以下,最佳温度为30℃—38℃。
温度过高会使光合细菌快速老化死亡;冬天则气温低,不管即可,培育时间会延长,一般会在6-15天它自然会长成深红色的成品晚上不用另外增光培养管理v光合细菌的培养过程中,管理工作包括日常管理操作和测试、生长情况 的观察检查和出现问题的分析处理等 v 搅拌或充气 任务三 光合细菌的保种v低温保藏法 固体斜面培养或液体培养的菌种用4 ℃左右低温冰箱保存,时间在30~60 d,也可在棉塞上浸蜡,一般可达3~4个月,至半年之久 v低温定期移植保存法v这是一种经典的简易保存法,即菌种接种于所要求的斜面培养基上,置最适温度下培养,至菌落形成后,置于低温、干燥处保存,每隔3~6个月移植培养一次 v液体石蜡法v选用优质纯净的液体石蜡,经121 ℃高压灭菌2 h,然后用170 ℃干热处理1~2 h,以除水分冷却后加到斜面上,覆盖以超过斜面为宜,菌种用的试管用橡皮塞,并用蜡封上,放阴凉室温即可v冷冻干燥法v这是菌种保存比较理想的一种方法,它具有变异少,保藏时间长,输送储存方便等优点具体操作方法如下:v先将内径8 mm、长度100 mm以上的安瓿管消毒(2N HCl浸泡、水洗、烘干)干净,打印标签装入安瓿管,塞好棉塞,高压灭菌。
v将脱脂牛奶分装试管,高压灭菌、冷却v培养的菌种培养物分装到脱脂牛奶试管,制备菌悬液(108~109 cell/ml)v用灭菌过的长的毛细滴管吸菌悬液(108~109 cell/ml),滴入安瓿管0.2 mlv安瓿管预冷冻(-30 ~-40 ℃、0.3~1 h)v真空干燥(26.6 Pa,真空度:1.5 %~3 %含水量)v安瓿管高温下拉成细径,抽真空、封管,检查真空度,低温(4 ℃)保藏 v氮超低温保藏v这是一种保藏菌种的好方法,国内外已广泛使用具体方法是:将欲保藏的菌种悬液或菌块(常用保护剂为10 %甘油或5 %~10 %二甲基亚砜)密封于安瓿瓶内,先控制致冷速度,预冻后,储藏于-150~-196 ℃液态冰箱中保存,保存期间需注意及时补充液氮需恢复培养时,取出安瓿瓶急速放入35~40 ℃温水中,使其迅速融化后,打开,移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