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大学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中国学生培养方案.doc
3页西南大学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中国学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一)培养目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 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 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二)培养要求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2. 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3. 具备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 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4. 具有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传播能力5. 能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6. 具有语言文化国际推广项目的管理、组织与协调能力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 ( 或本科同等学力 ) 的人员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 学习年限一般为 2 年(其中课程学习 1 年,实习及毕业论文 1 年)四、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与汉语国际教育实践相结合、 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相结合、校内导师指导与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五、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 以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需求为目标, 围绕汉语教学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形成以学位核心课程为主导、拓展课程为补充、实践训练课程为重点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类型与学分分布核心课程(含学位公共课) 18 学分,拓展课程(分模块选修) 10 学分,训练课程 4 学分,教学实习 6 学分,专题讲座 1 学分,总学分 39 学分二)课程设置与学分结构课程设置与学分结构一览表类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开课 课学授课教考核方学期 时分师式公共课11045300001外语1724考试110453000021362政治考试11045300014第二语言习得1362考试学位核11045300018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1、2 724考试学心课程国际汉语课堂教学案核心课 110453000152362考试例11045300016跨文化交际与中华文1362考试化传播11045300021毕业设计与研究方法2362考试11045300028汉语语言要素及教学2362考查①11045300022汉外语言对比分析1362考查11045300023现代语言教育技术2362考查拓展课11045300024国别与地域文化2362考查程②110453000252362中外文化交流专题考查③11045300026教育心理学1362考查11045300027汉语国际推广专题2362考查11045300006教学调查与分析2181考查训练课11045300007课堂观察与实践2181考查程11045300009教学测试与评估2181考查11045300008中华文化才艺与展示2181考查教学实习3、 46注:拓展课程为选修课,分为三个模块,其中模块①汉语作为外语教学 4 学分,②中华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际 2 学分,③教育与教学管理 2 学分。
六、教学方法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力争研究生在课程学习期间能接触到 100 个以上不同类型的案例,提高教学技能和国外适应能力七、专业实践(一)实习方式在国外教学实习基地或国内外各类学校、 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实习 实习时间不得少于一学期或实习工作量必须达到 240 课时以上二)实习管理1. 实习期间,学校应安排教师进行指导, 研究生要提交实习计划, 撰写实习总结报告2. 由实习单位出具考评意见,学生提交实习报告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汉语国际教育实践, 有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调研报告、教学实验报告、典型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对学位论文的评阅与审核必须正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学位论文至少应有 2 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 答辩委员会应由 5 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 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均应至少有一名来自汉语国际教育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参加 论文指导教师不参与其学生的论文评阅与答辩, 论文评阅人不得兼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论文答辩等工作按《西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执行九、学位授予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 修满规定学分, 教学实习合格者, 可获得研究生毕业证书; 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 经学校专业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可授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