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浙江省温州市柳镇实验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
10页2020年浙江省温州市柳镇实验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文化瑰宝与文化泡沫王 蒙①在全社会关心并期待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的情况下,文化事业有可能出现很好的态势,产生无愧于伟大时代与悠久传统的文化瑰宝,也有可能稀里糊涂地、或抱着侥幸心理装模作样地打造文化的泡沫②什么是文化瑰宝?要看为我们的受众提供了什么样的路径、启迪、精神享受与人生智慧例如对于传统文化的解读并使之与现代人类文明成果的对接;例如出现有可能彪炳史册的有真正的价值的著作与艺术成果;例如,从理论、科技、体制创新上解放整个民族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解放中华民族的生产力③什么是文化泡沫?愈是缺少对于文化的想象力的人,愈是容易把文化财务化、基建化、利益化到处修建文化生态园、文化纪念园、文化名人园、文化基地、文化广场……其中有做得不错了的,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但也确有以文化的名义占地盖楼贷款我主张,各地应该对于已有的文化设施作一次检查清理,对于以文化之名行非文化之实的园馆基地广场公司,采取措施④再如,一方面对于已有的文化遗产不加爱惜,时有破坏,一方面任意捏造制造虚假古迹。
这里有一种说法,将文化标识为一些符号,对于商标设计、旅游广告与简明普及某种在世界上不占主流地位的文化可能管用,如弄点长城、天坛、熊猫、旗袍……就代表中国了,也不是坏事但这毕竟是浅薄的认知,有时会成为对于中华文化的廉价化、简易化与装饰化的糊弄⑤更大的泡沫是走文化的过场,求活动的规模,却忽视了文化的灵魂晚会举行了,歌舞演出了,著名艺人来了,“卖点”多了;然而没有思考,没有热情,没有爱憎,没有深度,没有教益,没有精神的营养,也没有感情的充盈与升华这样的文化是空心文化,是无灵魂的苍白的文化,是文化的悲哀⑥有时从文化符号到文化泡沫,只有一步之遥作为政府管理与文化政策,凡没有触犯法律的文化活动都是可以允许的,我们呼唤着的期待着的是文化瑰宝而不是文化泡沫,但我们绝对不能跟着泡沫闹轰这一点,丝毫不能含糊文化是智慧,是历程,是生活,也是精神的梁柱文化不是花言巧语与抒情朗诵越是把常识范围内的道理说得无人能懂的,我们都不要相信2012年4月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7.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8.作者为什么说“有时从文化符号到文化泡沫,只有一步之遥”?(6分) 19.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文化泡沫”。
6分) 参考答案:17.首先,指出在当前期待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的情况下,文化事业既可能会产生瑰宝也可能出现泡沫;接着,举例阐述什么是“文化瑰宝”和“文化泡沫”;最后,通过对比,提出对待文化的正确态度18.①修建主题文化公园可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但有些地方却将其利益化;②将已有文化遗产符号化可以弘扬传统文化,但肆意破坏甚至虚构古迹却使文化走向廉价化、简易化与装饰化;③举行文化活动可以使民众获得教益,增加精神营养,而走过场,求规模,却忽视文化的灵魂19. ①对以文化之名而行非文化之实的园馆建设加以规范;②保护已有文化遗产,对故意破坏甚至虚构古迹的情形加强管理;③反对走过场、求规模的文化活动,追求有智慧、有灵魂的文化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中国精准扶贫发展报告(2017)》旨在记录全国各族人民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历程和光辉成就报告指出,到2017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巨大成效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持续提高,质量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农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教育文化医疗水平明显提高同时,我国的扶贫开发也为全球减贫作出重大贡献报告指出,今后要进一步拓展贫困人口就业创业空间,实现贫困人口增收一方面,要加大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力度,通过产业扶贫和就近就业相结合,来拓宽贫困人口灵活就业和增收的途径西部地区还要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劳务对接工作,依托当地产业发展,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支持贫困人口在省内就地就近就业另一方面,西部地区贫困省份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强化与东部帮扶省市的劳务对接关系,完善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制,提高劳务输出脱贫的组织化程度2017-12-14《中国劳动保障报》)材料二:中国创新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以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的成就,书写了人类反贫困斗争史上“最伟大的故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安格斯?迪顿认为,没有国家与积极活跃的公民的有效互动,就很难形成战胜全球贫困所需要的增长精准扶贫不是强行脱贫,而是要拔除贫根用科学的态度营造起扶贫扶志扶智的制度环境,转变一些地区“等靠要”观念,才能解决“人的素质性脱贫”问题,引导民众主动参与乡村建设说到底,扶起贫穷的人们,最终是要让他们自己站立精准扶贫摆脱了以往社会保障制度中被动盲目投入的趋势,政府着力于建设一个环境,培育脱贫的能力贫困是收入不平等的主要表现形式,古今中外的众多事实证明,市场无法解决不平等问题,所以政府干预是必须的亚洲开发银行主任经济学家万广华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减贫脱贫成就举世瞩目,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各级政府全方位积极参与脱真贫、真脱贫这个提法包含两方面涵义:一是彻底摆脱贫困,不会返贫;二是不仅仅指收入上升,而且要保证群众生活质量,包括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都得到根本性改善,从而真正过上美好生活他说:“这一要求是对扶贫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对全球减贫、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017-10-23《人民日报》)材料三:精准扶贫,关键词聚焦在“精准”二字。
精准扶贫让大数据导航,提供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可以用得上的大数据类别包括气候数据、地理数据、人口数据、价格数据、文本数据、图像数据、音频数据、交通数据、互联网搜索数据、生命科学数据等通过合理运用好大数据,精准扶贫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通过科学分析气候和地理数据,我们能精准判断在特定地区、特定地貌、特定环境下的农村适合种植什么作物采集当地和全国性报刊杂志等文本数据和广播电视农技节目的音视频数据,能归纳出近几年公众媒体对于某些经济作物的推广报道偏好,帮助避开种植过度热门的农作物对于互联网关键词搜索数据进行舆情分析,能精准判断未来市场对于某些农产品的需求走势、市场分布、价格区间、品类标准、包装喜好等市场因素,从而按照市场需求精准生产将大数据结合传统社会经济统计学分析模型,能给农业生产绘出一幅更具慧眼的智能地图,提高精准扶贫的效率和脱贫的质量我们支持互联网企业在扶贫领域的投入和参与,鼓励地方政府在“互联网+脱贫”领域的尝试和创新2018-01-03 《新民日报》)材料四:在一些地方,“通过‘巧算’收入账”,“以拔高收入的方式实现假脱贫”;“有的发展产业不进行调查研究,靠拍脑袋决策”,“扶贫项目和贫困户产业需求严重脱节”。
如何防止“巧算账”式的数字脱贫?要摸清贫困群众生活状况,做扎实调查,讲明白政策做实入户调查,不能让故意少报收入者占便宜脱贫攻坚过程中,纪检部门一定要强化执纪监督,对‘数字脱贫’等问题紧盯不放、绝不手软,以严监督严查处,严防脱贫走形式如何避免“拍脑袋”式的产业规划,从而实现稳定脱贫?同意愿相符,和需求对接必须尊重群众意愿”成了发展扶贫项目的硬杠杠,更是精准扶贫取得真正胜利的根本出发点,是一切扶贫工作的应该遵循的原则去年让养鸡、今年让养羊、明年让种药材”这种“拍脑袋决策”越来越少尊重群众意见,充分调动贫困户自身的积极性尤为重要一个人打工,基本上全家人平均收入就过了贫困线,只要有打工意愿,政府免费提供培训,同时帮助联系打工机会2018-05-16《人民日报》)7. 下列对材料中中国扶贫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报告指出到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消费水平保持快速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B. 中国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以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的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C. 精准扶贫不是强行脱贫,而是要拔除贫根用科学的态度营造起扶贫扶志扶智的制度环境,转变一些地区“等靠要”观念,才能解决“人的素质性脱贫”问题。
D. 在“互联网+”时代,精准扶贫需要我们用好大数据,需要地方政府在“互联网+脱贫”领域的尝试和创新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 十八大以来,六千多万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越来越小,已经下降到了4%B. 由材料一可以看到,十八大以来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了,住房得到了改善,通电全覆盖,通率也达到98.2%C. 合理运用好大数据,能精准判断农村适合种植的作物,帮助避开种植过度热门的作物,精准判断市场需求从而进行精准生产D. 中国减贫脱贫巨大成就主要归功于各级政府全方位积极参与,贫困户接受政府的扶助后就能减贫脱贫,不会返贫,真正过上美好生活9. 请结合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精准扶贫取得成就的原因参考答案:7. A 8. C 9. ①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略,并不断完善与创新②各级政府全方位积极参与,各方力量加入,脱真贫、真脱贫③合理运用大数据④从“尊重群众意愿”出发,不断解决新出现的问题7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中中国扶贫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作出判断。
本题中,A项,“速度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理解错误,原文“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可见应该是“增速”8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画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贫困发生率越来越小,已经下降到了4%”理解有误,材料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B项,“通电全覆盖”说法错误,材料为“自然村通电率接近100%”,并没有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