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森林防火手抄报内容资料.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418522554
  • 上传时间:2023-04-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1.91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森林防火手抄报内容资料【森林防火宣传语】1、 沐浴阳光享受绿色,走进森林注意防火2、 爱情的火花最甜蜜,森林的火花最无情3、 火带给人类的是文明,但带给森林的是毁灭4、 让绿色拥抱大地,让火灾远离森林5、 一时疏忽酿山火,终身遗憾责难逃6、 火烧森林易,树木成林难7、 森林防火记心上,人人护林理应当8、 悠悠森林情,寸寸防火心9、 巍巍兴安岭青山翠,漫漫防火路责任重10、 林+火二焚11、 森林一把火,大地两行泪12、 森林无火家家乐,生态优美人人康13、 无林夕梦断,有火林焚心14、 护林如爱家,防火靠大家15、 钻木取火,始于文明;玩忽失火,殆于毁灭森立防火宣传知识】1. 森林火灾的危害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它会给 森林带来最有害,具有毁灭性的后果森林火灾不只是烧毁成片的 森林,伤害林内的动物,而且还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的 贫瘠和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甚而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尽 管当今世界的科学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但是,人类在制服森林 火灾上,却依然尚未取得长久的进展2. 森林火灾的种类及分类根据森林火灾燃烧部位,蔓延速度,受害部位和程度,大致可把 森林火灾分为三大类:一地表火二.树冠火三地下火。

      以受害森林面积大小为标准,森林火灾分为以下四类:1. 森林火警:受害森林面积不足1公顷或其他林地起火(包括荒 火);2. 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1公顷以上,不足100公顷的;3. 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100公顷以上不足1000公顷的;4. 特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1000公顷以上的;3. 森林火灾的起火原因森林火灾的起因主要有两大类:人为火和自然火:(一)人为火包括以下几种:1. 生产性火源:农、林、牧业生产用火,林副业生产用火,工矿 运输生产用火等;2. 非生产性火源:如野外炊烟,做饭,烧纸,取暖等;3. 故意纵火在人为火源引起的火灾中,以开垦烧荒、吸烟等引起的森林火灾 最多在我国的森林火灾中,由于炊烟、烧荒和上坟烧纸引起的火 灾占了绝对数量二)自然火:包括雷电火、自燃等由自然火引起的森林火灾约 占我国森林火灾总数的1%影响火灾的三要素温度、湿度和单位可燃的载量4. 森林火灾的发现一一发现比扑灭更有意义森林火灾危害大,扑灭困难,于是在火灾还在萌芽状态立即扑灭 它就显得尤为重要森林火灾因为常常处在深山老林中,不易发现,故而发现火灾对 于早扑灭火灾具有重要意义国内目前还存在较多技术落后的方式。

      1,兴建瞭望塔瞭望台监测,是通过瞭望台来观测林火的发生,确定火灾发生的 地点,报告火情,它的优点是覆盖面较大、效果较好存在的不足: 是无生活条件的偏远林区不能设瞭望台;它的观察效果受地形地势的 限制,覆盖面小,有死角和空白,观察不到,对烟雾浓重的较大面 积的火场、余火及地下火无法观察;雷电天气无法上塔观察;瞭望是 一种依靠了望员的经验来观测的方法,准确率低,误差大另外瞭 望员人身安全受雷电、野生动物、森林脑炎等的威胁2.,建立视频监控系统目前国内主流的监控方式这是传统城市监控的简单延伸,将采集视频图像通过微波汇总, 由人工完成集中监视;人工监视易造成肉眼疲劳,视频中的火情不易被查觉,造成漏报;监控中心的视频线路较多,人工监视也无法一一监看,易造成漏 报所以,传统视频监控的最大缺点是漏报率非常高传统视频监控是非数字化系统,许多智能应用无法实现3,建立智能预警系统这是森林防火的发展方向,实现森林防火的智能化,信息化利用无缝融合智能图像识别技术、面向对象的3DGIS技术、大型 网络监控技术等高新技术,利用多项专利技术,结合林业管理的专 业知识和林业防火的经验,建立林业防火智能监测预警及应急指挥 系统,从而实现林区视频的自动监控、烟火准确识别、火点精确定 位、火情蔓延趋势推演、扑救指挥的辅助决策、灾后评估等多方面 功能,建立森林防火的完整业务链,并针对性地解决用户的各种个 性化需求。

      前端智能监控产品包括重型数字云台、基站智能控制箱、嵌入式 的烟火识别智能处理器等;后端应用系统包括海普联网监控管理平台、基于ArcGIS平台的 森林防火辅助决策及应急指挥系统5. 扑救森林火灾一)扑火时应如何强化安全措施强化扑火组织一是派有扑火经验的同志担任前线指挥员二是 临时组织的扑火人员,必须指定区段和小组负责人三是明确扑火 纪律和安全事项四是检查扑火用品是否符合要求,扑火服是否宽 松、阻燃五是加强火情侦察,组织好火场通信、救护和后勤保障 六是从火尾入场扑火,沿着火的俩翼火线扑打七是不要直接迎风 打火头,不要打上山火头,不要在悬崖、陡坡和破碎地形处打火, 不要在大风天气下、烈火条件下直接扑火,不要在可燃物稠密处扑 火八是正确使用扑火机具二)脱险自救方法退入安全区扑火队(组)在扑火时,要观察火场变化,万一出现 飞火和气旋时,组织扑火人员进入火烧迹地、植被少、火焰低的地 区二是按规范点火自救要统一指挥,选择在比较平坦的地方, 一边按规范俯卧避险发生危险时,应就近选择植被少的地方卧倒, 脚朝火冲来的方向,扒开浮土直到见着湿土,把脸放进小坑里面, 用衣服包住头,双手放在身体正面四是按规范迎风突围。

      当风向 突变,火掉头时,指挥员要果断下达突围命令,队员自己要当机立 断,选择草较小,较少的地方,用衣服包住头,憋住一口气,迎风 猛冲突围人在7.5秒内应当可以突围千万不能与火赛跑,只能 对着火冲6. 森林火灾有哪些危险和后果1、 森林火灾不仅会烧死许多树,降低林分密度,破坏森林结构; 同时还引起树种演替,由低价值的树种、灌丛、杂草更替,降低森 林的利用价值2、 由于森林烧毁,造成林地裸露,失去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 土的作用,将引起水涝、干旱、泥石流、滑坡、风沙等其他自然灾 害发生3、 被火烧伤的林木,生长衰退,为森林病虫害的大量衍生提供 了有利环境,加速了林木的死亡森林火灾后,促使森林环境发生 急剧变化,使天气、水域和土壤等森林生态受到干扰,失去平衡, 往往需要几十年或上百年才能得到恢复4、 森林火灾能烧毁林区各种生产设施和建筑物,威胁森林附近 的村镇,危及林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森林火灾能烧死并驱 走珍贵的禽兽森林火灾发生时还会产生大量烟雾,污染空气环境 此外,扑救森林火灾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工农业 生产有时还造成人身伤亡,影响社会的安定5预防森林火灾的主要措施:(1) 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组织机构(2) 《森林防火条例》规定,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 政领导负责制,要组织有关部门设立森林防火指挥部。

      6森林火灾综合治理以《森林防火条例》为依据,以“抓基层、抓基础”为重点,以 抓具体措施为突破口,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 火方针,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建立“立足基层、立足基础,乡自 为战、村自为战,群防群治、自防自救”的森林防火新机制主要内容是:1、加强宣传教育2、强化野外火源管理3、加 快防火工程建设4、加强森林防火队伍建设5、加强指挥调度6、 强化监督检查7、森林火灾善后处理7林火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森林可燃物、火险天气和火 源森林可燃物按易燃程度分:一是易燃物:在一般情况下,易干燥,易燃,且 燃烧速度快这类可燃物包括:地表干枯的杂草、枯落叶、凋落树 皮、地衣和苔薛及针叶树的针叶、小枝等二是燃烧缓慢可燃物:一般指颗粒较大的重型可燃物,如枯立木、 树根、大枝、倒木、腐殖质等这些可燃物不易燃烧,但着火后能 长期保持热量,不易扑灭在清理火场时很难清理,而且容易发生 复燃火三是难燃可燃物:指正在生长的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火险天气在森林可燃物和火源具备的情况下,林火能否发生主要取决于火 险天气,一般来说,火险天气也就是有利于发生森林火灾的气候条 件,如气温高、降水少、相对湿度小、风大、长期干旱等。

      火源火源包括人为火和自然火扑灭森林火灾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哪些:在扑灭森林火灾时,只要控制住发生火灾的任何一因素,都能使 火熄灭原理:1、低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燃点以下2、阻隔可燃物,破坏连续 燃烧的条件3、使可燃物与空(氧)气隔绝基本方法:1. 冷却法在燃烧的可燃物上洒水、化学药剂或湿土用来降低热量,让可燃 物温度降到燃点以下,使火熄灭2. 隔离法采取阻隔的手段,使火与可燃物分离、使已燃的物质与未燃的物 质分隔一般采取在可燃物上面喷洒化学药剂,或用人工扑打、机 翻生土带、采用高速风力、提前火烧、适度爆破等办法开设防火线 (带)等,使火与可燃物、已燃烧的可燃物与未燃烧的可燃物分隔 同时通过向已燃烧的可燃物洒水或药剂,也能增加可燃物的耐火性 和难燃性3. 窒息法通过隔绝空气使空气中的含氧率降低到14—18%以下,而使火窒 息一般采用机具扑打,用土覆盖,洒化学药剂,使用爆破等手段 使火窒息扑火时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扑救森林火灾,由当地人民政府或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组织和指 挥接到扑火命令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迅速赶赴指定地点,投入扑 救工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