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音乐史分别七个阶段.docx
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西方音乐史分别七个阶段 第一章古希腊古罗马音乐 西方音乐史分别七个阶段: 1古希腊古罗马音乐时期(公元前8世纪-公元4世纪) 2中世纪音乐时期(从公元5世纪-14世纪0 3文艺复兴时期(15世纪-16世纪) 4巴洛克时期(17世纪-18世纪中叶) 5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中叶-19世纪初) 6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初-20世纪初) 7 20世纪音乐(20世纪) 史前希腊和古希腊社会的进展: 1迈若安及迈锡尼时期(约1650-1100B.C.) 2荷马时期又称黑暗时期(约1100-800B.C.),与《奥赛德》有荷马所撰,多利亚自然音阶 3城邦时期(约800-500B.C.),合唱,抒情诗歌昌盛 4古典时期,竞技比赛的音乐,悲剧,喜剧 5希腊化时代 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 埃斯库罗斯-悲剧表演中引入其次个演员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 欧里皮德斯-《美狄亚》,把妇女做主角 古希腊喜剧 1新喜剧:不谈政治,话题肃穆,表现社会风俗 2旧喜剧:政治讥讽剧和社会讥讽剧 毕达哥拉斯:和谐学,将音程分为协和与不和协 音体系: 1四音列 2完整音列体系 多利亚调试:能使人宁静并具有气力;富于男子气,能使人变得固执和有节制 弗里几亚:使人狂放,激发人的热心 副弗里几亚:轻易使人流失意志 利底亚音乐使人温和和淫荡 混合利底亚音乐使人凄怆 古希腊记谱法: 1器乐谱 2声乐记谱 古希腊是其主要乐器: 1里拉 2阿夫洛斯管 3基萨拉琴(里拉琴的变体) 古罗马时期概述: 古罗马器乐:1图巴:一般用青铜制作,管长1.3米,分段制作,管身直 2角号;管身圆 古罗马的音乐观: 1音乐当做一种享受 2音乐的职业化倾向加强,音乐家的地位却下降 3富有雄壮的气象 罗马人热爱: 1笑剧:综合性的滑稽表演 2哑剧:表现神话故事的戏剧舞蹈 基督教音乐以单声音乐形态,附属于礼拜仪式,是作传播信仰的重要工具 早期基督教音乐 1使用大量犹太教音乐的旋律 2混合了古希腊,东罗马,拜占庭圣咏的一些因素 3各地的教堂都有各自的特色 其次章中世纪音乐 中世纪:通常音乐史把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灭亡至14世纪文艺复兴之前这段长达一千年的历史,被认为是“黑暗时代” 圣歌主要有5种: 1拜占庭圣咏 2安布罗斯 3法国圣咏 4摩差拉比 5赛尔特 格里高利圣咏:指罗马教皇格力高利一世之命名的天主教音乐,常称平歌或素歌 功能:运用于基督教以活动,分日课和弥撒两大类 格里高利圣咏的特征: 1歌咏方式:独唱,齐唱,交替唱,应答唱 2一般无伴奏,纯人声,以拉丁文,无明显节拍,以肃穆,节制,无世俗情欲为前提 3礼拜仪式的咏唱为两类:诵经祈祷和礼拜歌曲 1) 音节式:一字对以音,音域一般较窄 2) 圣咏式:在同一高度的音上唱出相当数量的歌词 3) 音团式或纽姆式:一字对几个音,这是格里高利圣咏常用的方式,旋律对比滚动 4) 花唱式:一字对多个音,少那么十几个音,多那么五六十个音,常见于欢呼歌中 中世纪的教会调式是按圣咏的终止音(d,e,f,g),音域以及吟诵音等主要因素,对旋律举行分类而构成的。
在11世纪就根本确定了教会调式的八种形态: 1多利亚调式 2副多利亚调式 3弗里几亚调式 4副弗里几亚调式 5利底亚调式 6副利底亚调式 7混合利底亚调式 8副混合利底亚调式 纽姆谱大约产生于8世纪,在9世纪得到普遍应用 圭多在音乐上的付出: 1四线谱 2六声音阶 3圭多手 有量记谱法 格里高利圣咏的推广和主要形式: 1附加段 2继叙咏 3宗教剧 复调音乐的兴起: 1奥尔加农形成的理由,时间和地点 9世纪时在法国的教会学校里,人们把格里高利圣咏作为定旋律,在他的上方或者下方依附一条平行四度、五度或爸度的旋律,与它做对应,此后多声部复调音乐就产生了,这种最早的复调被人们称:奥尔加农 奥尔加农产生了五种形式: 1平行奥尔加农 2平行奥尔加农的变体 3自由的或反向的奥尔加农 4花唱式奥尔加农 5迪斯康特 孔特克图斯: 在11到12世纪,是单声部的抒情歌曲,在12到13世纪左右,圣母院乐派展现了复调音乐进展形式,特点 克劳苏拉:经文歌的前身 经文歌:13世纪后期盛行的一种无伴奏合唱复调音乐 13世纪末,有人把弗朗科经文歌推向了 极限:即上声部更加活跃,像快速朗读,速度极快,这种经文歌以代表人物彼特罗命名,称彼特罗经文歌。
卡农:是一种复调音乐形式,以连续模仿为根基,当一个声部还未终止时,另一个声部就以模仿的形式开头 圣母院乐派展现了两位复调作曲家:莱奥南和佩罗坦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时间:通常把西方音乐史1430-1600年期间称为文艺复兴时期 含义:文艺复兴是一次重大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化思想的变革 这种思想倡导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即文艺复兴的实质 音乐的根本处境:文艺复兴音乐展现新的精神内涵,强调创作而不是对传统曲调的继承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 把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音乐进展分四个阶段: 1) 15世纪初:勃艮第乐派 ,代表作曲家杜费,班舒瓦 2) 15世纪中后期:弗兰德斯乐派,代表作曲家奥克冈,若斯坎,拉索(被绑架3 次,由于唱歌好听) 3) 16世纪中叶:罗马乐派,代表作曲家帕勒斯特里那 4) 16世纪下半叶 威尼斯乐派,代表作曲家维拉尔特,A.加布里埃利 G.加布里埃 利 肖姆: 14世纪展现的一种重要的双簧乐器,是双簧管的前身 肖姆分两大类: 1唢呐蜕变而成的军乐肖姆 2风笛旋律管的民间肖姆 器乐音乐:主要用琉空想曲特琴等乐器的还有当时流行的各种成对的舞曲中改编而来的器乐曲,这种舞曲通常是将2首在速度和节奏上举行比较的不同乐曲联在一起。
前者速度慢,舒缓,常为2拍子和4拍子,后者速度较快,很活跃,常为3拍子 法国称为帕凡和加亚尔德舞曲;意大利称萨梅佐和萨尔塔雷洛,德国为迈步舞曲和腾跃舞曲 托卡塔:敲击的意思,是形容对比自由,音域充实 前奏曲:篇幅较小,平畅 空想曲 宗教改革: 英法的新教圣咏的特点: 1) 简朴庄重的礼教仪式 2) 母语歌词 3) 新创作的宗教音乐和俗乐 4) 重视对位中和声因素的使用 反宗教改革: 音乐方面,废除了世俗的复调音乐,留存但音乐风格的格里高利圣咏 意大利世俗音乐 费罗托拉:15世纪-16世纪初,世俗多声部歌曲,个群的布局与诗歌紧密结合,音乐一般为四声部,与飞兰德乐派繁杂的对位相反,采用主调风格织体 费罗托拉----意大利牧歌 16世纪后半叶 牧歌---歌剧 — 6 —。












